close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30518+132010012100638,00.html
寒流來襲,禦寒招式盡出,許多司機都有嚼食檳榔提神驅寒的習慣,但是最近在南北先後發生誤食「倒吊子檳榔」發生不幸的案例。
所謂「倒吊子檳榔」跟一般檳榔的大小顏色一般,唯一的不同在於一般檳榔都是朝上生長,但是「倒吊子檳榔」是朝下生長,雖然只有生長方向不同,但「倒吊子檳榔」卻跟一般的檳榔有著全然不同的效果。

    高雄市小港區一名51歲男性因為好奇嚼食一顆「倒吊子檳榔」,立刻昏倒,送醫急救時已經心跳停止,急救兩天後仍然呈現植物人狀態。基隆也有一位31歲男性,酒後疑似誤食「倒吊子檳榔」,送到醫院之前已經不治。

    嚼食「倒吊子檳榔」究竟跟嚼食一般的檳榔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反應?以往只有臨床病例,高醫則做了醫學界第一次的儀器檢測,以高精密度的質譜儀檢測檳榔鹼濃度跟心臟病變的關係。

    高醫檢驗藥學部毒物室主任陳百薰教授說,嚼檳榔的作用主要是裡面所含的生物鹼(檳榔鹼以及檳榔次鹼),檳榔愛好者還有檳榔業者都知道「倒吊子檳榔」的威力,因此在販售之前都會先與剔除,但也有不少檳榔愛好者偏愛刺激,甚至主動向業者購買「倒吊子檳榔」。

    高醫為嚼食「倒吊子檳榔」送醫急救的病患進行血液檢測,嚼食後兩個小時,病患血液中檳榔鹼值達到10.1 ng/ml,檳榔次鹼183ng/ml,兩個星期後才檢驗不出。陳百薰教授說,一般都認為「倒吊子檳榔」的生物鹼含量高出一般正常生長方向的檳榔許多,但 是高醫實際將「倒吊子檳榔」以及一般檳榔進行分析,卻意外的看不出兩者的檳榔鹼含量有明顯的差距。

    因此高醫正在進行另一項實驗,徵求自願者嚼食檳榔,以檢測一般檳榔以及「倒吊子檳榔」在人體內是否出現不一樣的代謝現象,陳百薰教授說,「倒吊子檳榔」為何會致命?仍然是個謎。

    根據估算全世界嚼檳榔的人口大約有兩億人,主要盛行在東南亞,印度,大陸,以及台灣。

    檳榔嚼塊裡面除了有檳榔子,還會加入荖藤,荖葉,石灰,以及香料,檳榔愛好者除了要擔心口腔病變,還要擔心嚼食「倒吊子檳榔」可能引發急性心臟病變。

檳榔的毒性作用   長庚醫院      江旺財醫師

http://www.pcc.vghtpe.gov.tw/old/docms/50104.htm

前言

嚼 檳榔的風氣流行於東南亞、印度、大陸南方及臺灣。雖然流行病的研究發現,嚼食檳榔與口腔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但全世界吃檳榔的人數約有兩億人,而且還不斷 增加中。臺灣約有兩百萬人。而在某一個階層比例更高。其原因可能和嗜食者宣稱其具有提神、解渴、提高活力、禦寒及心情愉快的效果有關。

臺灣檳榔嚼塊的組成

臺灣檳榔嚼塊含有檳榔子(betel nut)、老藤或老葉、石灰、甘草蜜及香料。

檳榔子(betel nut)主要成份有檳榔鹼(alkaloids)、多酚化合物(polyphenolic compounds)、粗纖維、脂肪、醣類。檳榔鹼主要包括arecoline、arecadine、guvacoline、arecolidine,其中含量最高的是arecoline,其次是arecaidine。

老藤(piper betel flower or fruit)含有黃樟素(safrole)及丁香油(eugenol),其中黃樟素為嚼食檳榔時氣味的主要來源。

老葉(piper betel leaf)則含有丁香油、單寧酸(tannius)纖維、脂肪、醣類、過渡金屬,但不含黃樟素

藥理及臨床作用

Arecoline是一種副交感神經興奮劑,作用在muscarine及nicotinic receptor,而Arecaidine則為較弱的副交感神經作用,兩者皆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之GABA作用。

吃檳榔主要影響中樞和自律神經,在中樞 方面,記錄吃檳榔時,腦波的變化和反應動作的速度,實驗結果發現,吃檳榔可以提高警度,反應動作會更靈敏,同時也會較平靜;周邊主要是自律神經作用,吃檳 榔會增加心跳,但血壓上升則相當輕微,只有初次嘗試者才會有明顯的增加,利用心跳間隔變化,探討副交感神的功能,結果發現只有連續吃了3、4顆以上,副交 感的影響才能顯示出來。吃檳榔塊時測血中epinephrine、norepinephrine及dopamine濃度,發現前兩者有明顯增加,後者則不 顯著,告訴我們吃檳榔的主要作用是使交感神經興奮。

毒性作用

臺北榮總毒物中心從1988年1月到 1995年10月,共有10中毒個案,其中最常見的症狀為頭暈(4人),低血壓、心悸及冒汗(3人)、嘔吐、喘、肚子痛及血壓高(2人),年齡從21至 60歲,平均43歲。有4個病人僅吃一顆倒吊子即產生症狀,所謂倒吊子外觀與一般檳榔無差異,但生長方向相反的檳榔,據研究其含有植物鹼 (Alkaloids)為一般檳榔的2倍,但兩者間總酚類化合物(polyphenolic compounds)及單寧酸(tannius)含量並無顯著差異,其所含酚類化合物的種類及含量有所不同,而這種差異是否會引起某些反應,或是影響檳榔 中植物鹼及配料(如老藤)中的成份,是值得進一步研究。

近來榮總毒物中心接獲兩個個案,皆為同 時食用酒與檳榔而引起心律不整,一位產生心室顫動(VF)而不治死亡,另一位產生心室性心律不整(PSVT)經治療後痊癒。為何造成心律不整其原因是否與 酒類會影響檳榔的作用?另外酒量的多寡與濃度高低比例、長期飲酒是否影響檳榔的毒性皆須進一步探討。

結論

檳榔被戲為「臺灣口香糖」,已成為眾所 皆爭議的焦點。而吃檳榔引起中毒之不同症狀,其主要影響為中樞及自律神經系統。在國外有研究指出氣喘患者容易因嚼檳而氣喘發作,所以嚼檳榔可能是影響氣喘 的控制及嚴重因子之一,但在國內尚無這方面研究報告,是否意味著檳榔成熟度或配料不同造成相異臨床表現?雖然抗膽鹼藥物可能有些幫忙,但最重要的是及時症 狀治療,大部分症狀可以很快解除。

吃到檳榔倒吊子 變植物人   【Upaper/記者林秀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27178

吃檳榔可能引發口腔癌,若吃到檳榔的「倒吊子」還有致命危險。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發現1名51歲男子吃1顆倒吊子,出現急性心臟病變,經搶救仍因缺氧過久,不幸變成植物人。

 患者的血液經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檢驗毒奶粉的精密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做測定,發現「倒吊子」的檳榔鹼及檳榔次鹼濃度都偏高,分別是10.1、183(ng/mL)。

 這也是國內首度檢測證實檳榔鹼與心臟病變有關的案例,上月發表在引用次數排名第一的急診醫學年報。

 高醫毒物科主任陳百薰昨天說,檳榔鹼與檳榔次鹼與都是副交感神經興奮劑,可讓精神很「High」,台灣曾有數例疑吃倒吊子引發心臟病變甚至死亡的案例。

陳百薰說,倒吊子檳榔外觀與一般檳榔相似,難以區別,只是生長方向相反,一般檳榔往上長,倒吊子則往下長,1串200至250顆的檳榔,大約只有4顆的倒吊子,檳榔業者通常會主動剔除倒吊子再販售。

由於倒吊子稀有,市售檳榔多以包計,倒吊子則以顆計,「1顆5、6百元」,周俊仁說,還是有紅唇族偏好這味;他曾發現2、3名患者吃上癮,吃到心悸、冒汗,更有人吃到昏倒再醒來,重複就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iks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