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ITLE: 蘇軾寒食帖賞析 AUTHOR: 松 DATE: 01/09/2021 09:41:00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u4714poi.pixnet.net/blog/post/39726015  BY 郭群峰 鬆靜清雅如仙境般的書法藝術


釋文:【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壹、解釋文義

一、【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用《莊子》的典故:「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莊子所謂的超級「有力者」,指時間造化的大而力,彷彿是暗中被偷走了一般,時間不見了。想那貶謫窮苦與死亡在造化中面前是何等的無力感。而。他驚訝生命與時間的流逝如夜半出沒有力的賊,這被禁錮的生命無力挽回。我們若知時間的主人是誰,就當儆醒,從無力到有力的儆醒、清明。

 

二、塗地海棠、頹廢身體、空破屋蘆、低飛烏鴉都是構成命運偃蹇的隱喻。東坡從黃州多雨的天氣,談到生活的困頓,抒發苦痛的心情。到黃州三年所珍惜的春天,怎奈竟毫無留情的遛走。陰雨綿綿如秋之蕭瑟,海棠落染紅污泥,春花已巧被偷走,病好髮白。

貳、跋文與收藏經過 :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四十五歲,因案謫至黃州(今湖北黃岡),第三年四月作此兩首寒食詩,書寫此卷的時間大約在翌年,或元豐七年離開黃州以後。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張氏取之邀黃庭堅觀賞,並書一則題跋,與原蹟可謂互為輝意映。此卷同治年間(1862-74 )為廣東人馮氏收藏,遭遇火災,所以下端留下火灼痕跡。一九二二年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約一九四九年歸台北收藏家,一九八七年故宮購回。

卷後有黃庭堅的跋,對〈寒食帖〉讚譽備至。黃庭堅是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僅次於蘇軾的一人,書法挺俊而美,但是他對〈寒食帖〉歎為觀止,

 

參、筆墨線條的分析

字跡看來不經意大小,倚側頓挫中有嫵媚宛轉,收放自如,化規矩於無形,甜熟靈巧是傳世蘇書中最好的一件。此卷用筆或清俊勁爽,或沉著頓挫,字體由小漸大,由細漸粗,有一種徐起漸快,突然終止的節奏。其筆墨在粗細墨塊與線性細長的變化中,仿如音樂般的悲愴交響曲。

肆、賞析筆意神采

黃庭堅跋盛讚此卷於詩勝過李白,於書兼有唐、五代諸家之長。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又說:「天真爛漫是吾師。」實為此卷的寫照。(何傳馨)

伍、對蔣勳演講內容的反駁分析

1. 他說:【蘇軾用了筆尖到筆根。】用筆根則未必,蔣勳是畫家不是書法家,他不了解方筆不須用筆根,用筆腹也能作到。如趙孟頫的三門記就是用筆腹寫方筆的明顯例子。壓重根就必著重筆觸以致鋒末如掃帚,如元代的耶律楚材的字就是深重到筆腹較深處,但他仍未用到筆根的地步。

 

2.蔣勳說:【蘇軾用筆時如宋徽宗之剛勁,時而用筆如綿中裹鐵。】但看蘇軾此帖用的筆是較有彈性的剛性毛筆,因為筆鋒短且彈性強,所以粗細變化才能如此強烈。致於【綿中裹鐵】當以顏真卿及清鄧石如、吳昌碩等人筆法為例,帖中並沒有此等筆法。想必蔣勳個人不明白【綿中裹鐵】的筆法。而蘇軾的字極少【綿中裹鐵】,用此詞句形容蘇軾的字是太過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r8t5R3e_I

第八分十八秒起

 

蘇軾《醉翁亭記》,歐陽修撰,蘇軾書。宋元祐六年(1091)十一月刻石,在安徽省全椒縣。原石宋時已毀,明嘉靖間重刻石。宋刻本字有漫漶,但書體遠在明刻本之上。今拓明刻本分四張拓,前三張七行,末張五行,行二十字。

 

此碑書於歐陽修逝世後近二十年,無一筆鬆懈,無一字不縝密。在筆畫的披拂之間既得其遭勁,又顯示洒脫之美,其捺與撇往往十分舒展,如舉手投足之自如蕭散。筆筆用力,沉著寬厚,顯出雄強;而又巧寓對比,錯綜變化,顯示靈逸。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豎畫,先用一分,繼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筆。「提攜」兩字均為左右結構,又上下相聯,蘇武卻將下一「攜」字改為上下結構,使「扌」旁置於「乃」字上。趙孟頫《松雪齋》云:「余觀此帖瀟洒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剛,真所謂綿里裹鐵也。

https://kknews.cc/culture/xz9gjv9.html

 

 

 

松雪齋全集》77

北宋學士東鑒鰥公之筆趙于固家藏舊物也今篇伯田馮先生所得余在京時嘗異此卷於高仁卿家前後有子固印識今悉亡之想篇俗工裁去詎謂神物而災亦見侵如是然而字晝未損猶幸甚耳或者議披公書太肥而少卻自云短長肥瘦各有度玉環飛燕誰敢憎又云余書如綿裹鐵余觀此帖瀟灑縱橫外柔內剛真所謂綿裹鐵也失有志於法書者心力已竭而不能進見古名書則長一倍余見此豈止一倍而目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30166&searchu=%E9%9B%96%E8%82%A5%E8%80%8C%E7%84%A1%E5%A2%A8%E8%B1%AC%E4%B9%8B%E7%8B%80

 

北宋學士東坡蘇公之筆趙子國家藏舊物也今為伯田馮先生所得余在京時嘗見此卷灰高仁卿家前後有子固印識今悉亡之想為俗工裁去詎謂神物而災亦見侵如是然而字晝末損猶幸甚可堅曩襄公書太肥而公卻自云短長肥瘦各有度玉環飛燕誰敢憎又云余書如綿裹鐵余觀此枯瀟灑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剛真所謂綿裹鐵也失有志於法書者心力巳竭而不能進見古名書則長福余見此豈止一倍而已不識伯田之所自得又幾何元貞二年四月于日特來求跋聊為草草一題右軍思想帖真跡

趙文敏公松雪齋全集 17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80568

 趙孟頫《題東坡書醉翁亭記》

此宋學士東坡蘇公之筆,趙子固家藏舊物也,今為伯田馮先生所得。余在京時嘗見此卷於高仁卿家,前後有子固印識,今悉亡之,想為俗工裁去。詎謂神物,而災亦見侵如是!然而字畫未損,猶幸甚耳。或者議坡公書太肥,而公卻自云:「短長肥瘦各有度,玉環、飛燕誰敢憎?」又云:「余書如綿裹鐵。」余觀此帖,瀟洒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剛,真所謂「綿裹鐵」也。夫有志於法書者,心力已竭,而不能進,見古名書則長一倍。余見此,豈止一倍而已!

https://kknews.cc/culture/k8lrxoq.html

 

 

----- -------- TITLE: 問汝平生功業之東坡 AUTHOR: 松 DATE: 01/08/2021 08:49:54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rueylin0119.pixnet.net/blog/post/122682570-%E5%95%8F%E6%B1%9D%E5%B9%B3%E7%94%9F%E5%8A%9F%E6%A5%AD---%E8%A9%A9%E8%A9%9E%E4%B8%AD%E7%9A%84%E6%9D%B1%E5%9D%A1%E4%B8%80%E7%94%9F

BY 樵客老師rueylin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一、兄友弟愛---兄弟互相唱和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獄中寄子由.其一〉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說明:
烏臺詩案發生於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當時蘇軾擔任浙江湖州太守。新黨人士御史舒亶等人,挾怨報復,摘取蘇軾詩文,斷章取義的誣陷蘇軾譏諷朝政、怨謗君父。並且依據蘇軾平日書信詩文往來,構陷牽連七十餘人。同年八月十八日,將蘇軾押解入京,繫御史臺獄。此一文字獄,引發政壇軒然大波,導致蘇軾生涯一大轉折,甚至還自知凶多吉少而寫下二詩與蘇轍訣別。御史府又稱烏府、烏臺、烏署。蘇軾於獄中飽受酷刑逼供,自期必死無疑,故作獄中寄子由七律二首以密授其弟。所幸經太皇太后、朝中耆老等多人力保,而終免一死,改謫黃州團練副使並限定在黃州活動。至於上書以身家求情的蘇轍,以及平日往來密切的師友曾鞏、黃庭堅、司馬光等人,則難以倖免而同遭處分。

二、鶼鰈情深---妻王弗,妾朝雲

▲蘇軾.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說明:
這是作者悼念亡妻王弗之作,語言平易質樸,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揉進自己身世的感慨。「無處話淒涼」這一句更衝破了生死界線的癡語,感人至深!中間插入一段夢境,「小軒窗、正梳妝」再現了青年時代夫妻生活的實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個無聲有淚的細節特寫,既符合生活真實,取得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這首記夢之作,始終圍繞著「難忘」著筆,寫得情真意摯,沉痛感人。

▲蘇軾〈墆人嬌---贈朝雲〉

白髮蒼顏,正是維摩境界。
空方丈散花何礙?    
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
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
閑窗下斂雲凝黛。    
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
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蘇軾〈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來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璊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說明:
在惠州時,蘇軾命妾朝雲唱此詞,淚下而不能歌。朝雲不久病故,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

三、憂難波折

▲蘇軾〈臨江仙〉---貶謫黃州時期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寒食詩〉---貶謫黃州時期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鬚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溼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蘇軾〈定風波〉---貶謫黃州時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貶謫惠州時期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
山憶喜歡勞夢遠,地名惶恐泣孤臣。 
長風吹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石鱗。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貶謫儋州時期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洗兒〉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四、生命體悟

▲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說明:
這是一首題壁詩,有「立場不同」、「所見各異」和「當局者迷」之意。緣:因為。

五、佛道思想

▲蘇軾〈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說明:
本詩透露出世事無常,諸相皆空,若能持有一顆平常心,則能在生活中不因不明而顛倒罣礙。

▲蘇軾〈贈東林揔長老〉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說明:
這是贈送東林寺揔長老的一首詩,言大自然就是佛法,本性都是清淨的。

▲蘇軾〈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說明:
本詩原名題沉君琴,意謂世間萬物必須因緣和合,才能發生。正如楞嚴經所言:「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六、情趣人生

▲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說明:
這是一首初冬即景抒懷以贈送友人的詩,詩中以「傲霜」的菊枝自喻,表現一種倔強的性格。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春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七、豪放詩詞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貶謫黃州時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髪。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貶謫黃州時期
落日繡簾捲,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攲(倚靠)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硬說)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說明:
蘇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雖嘻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答謝民師書)
蘇軾自謂:「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說)

 

 

 

----- -------- TITLE: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被眼前股市的漲跌所困惑 AUTHOR: 松 DATE: 01/07/2021 04:40:07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股市隱者 20210106

https://www.facebook.com/103863944553346/photos/a.111281240478283/111281213811619/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在去年年底規劃好2021年的投資策略後,我試著放慢自己步調,讓自己靜下心,用心感受周遭生活的細節。

昨天有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卻讓我很有感觸,想分享給大家:

我經常在一家咖啡廳寫文章或做投資研究,昨天店內一位我常看到也會打招呼但不曾說過話的服務生,突然把一碗洗好的番茄拿到我和友人的面前微笑地說:「這個請你們吃!」這個舉動看似微不足道,一碗蕃茄十顆不到,也沒有多少錢,但卻在我心中產生很大的漣漪。

我很訝異,這個舉動居然對我的後勁比持股漲停一天還大。感受到別人無私的善意,覺得很溫馨、很滿足,不過若是以前還在股市中忙進忙出的我,也許感受就僅止於一句「好喔,謝謝!」。

當人們有了錢,很容易把很有事都用錢衡量,「沒什麼大不了,沒多少錢」,而失去體會人與人之間那份最初的感動,這份感動也許是出自陌生人的善意、家人的好意、伴侶的愛意,但當我們把對待事物的頻率調整到用錢衡量,那麽情感再多,頻率不對,其實都視而不見。

有錢可以做很多事,但錢無法帶來善念,反之,錢會帶來更多貪、瞋、癡,錢就像是魔鬼,錢和魔鬼都可以滿足所有事,條件是要有代價。你要更有錢,可以,請用你的健康、時間、情感來換取,當擁有了足夠的錢,醒過來後,我們可能才發現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

這幾天靜下心想,我覺得股市像是一個聚集所有人心魔的地方,在股市中,人容易失去既有的人格,變得只在意自己的利益,看到別人賺錢開始眼紅,深怕自己沒賺到,開始重壓、開槓桿、當沖,然後一天的心情開始就被股市操縱,恐懼與貪婪魔鬼不停的附身,至死方休。

如果自己沈浸於股市久了,價值觀也會被潛移默化,像戰爭一樣,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人都能夠開槍殺人,人性並非如此,但當一個環境充斥著人性最醜陋的一面,我們處在那個環境下,價值觀也會扭曲,變成殺人機器,相同地,股市中絕非充斥著善意的對手,錢就是我們的彈藥,我們想在股市中存活,那就必須壯大自己,獵殺對手,我們的心也會變得急躁、醜陋、無情。

我們將賺到的錢用來買跑車、名錶、名包,作為凸顯自己成就、吸引他人崇拜的裝備,但其實在意我們的人,不會因此變得更在意我們,而不在意我們的人,也許會投以崇拜眼光,但他們更多的是想問:「你怎麼變得這麼有錢?能教一下嗎?」,吸引他們的是錢,而不是我們所散發出來的人格特質。

其實在股市要感受的幸福和滿足很簡單,只是我們不願變得如此渺小。如果我們能按照自己的計畫做投資,並且感受到自己在股市中成長帶來的喜悅,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做投資無須和他人比較,不執著於他人因為長榮、鴻海、聯電賺多少錢,偏離了自己預設的正軌,而胡亂投資。他人賺錢與否,跟我們一點都無關,無須為此困擾。

也許人們要在股市修煉三百年,才能夠更理性的看待股市漲跌,無奈我們無法活這麼久。當如果不能從容笑看股市,那就減少看盤的時間,把時間放在投資研究,和享受生活,這麼一來對投資會更客觀,對生活會更滿足。

最近最常收到網友傳的訊息,是在Palantir股價出現跌幅時,訊息會跳出:「請問隱大,為什麼PLTR股價會跌?」我對於這類問題大多都直接跳過不回。在此,也許我能以一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請問為什麼PLTR股價也會漲?」

我們是否對於漲都覺得理所當然,而跌的時候就會出現自我懷疑,但漲和跌原本就是一體,伴隨著存在,因此時間是朋友,只要趨勢對,等待就好,盡量避免被股市中的魔鬼操控喜怒哀樂。

有時候我們太急著要賺錢,缺少時間靜下心好好想想,拼命隨波逐流,往往回頭看,當初如果沒有賣掉的股票往往漲得更多。

在過去兩年中,我會騰出一些時間讀佛經,與其說是當作宗教經典,我更試著把它當作一種可能性,用來開啟人生智慧的鑰匙。過去雖有領悟但不多,最近靜下心後,反而在腦中不時會浮出一些句子,理解後也常有很大的體悟,並對股市投資會有新的思考,也讓我更能放下、不執著,用心體會周遭生活,也為此感受愉悅。

人生不只有股市,我們要「利用」股市讓生活變更好,但不是生活被「股市」所牽絆。無論漲跌,生活過得美滿,人生才有意義。我也開玩笑地說,股市充斥著人的業障,不唸經很難度過這關。

人在追求錢的同時,容易失去做事的初衷、小時候的純真,錢能夠引發我們製造一個虛相,想像「我有錢的話,生活有多美好,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如此一來,我們既有的核心價值也會慢慢崩壞,變得現實、利益導向。

金剛經裡有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被眼前股市的漲跌所困惑,做該做的事,不要迷戀不切實際的幻象,期許我們在2021年投資都能保持更客觀,做得更好。

 

----- -------- TITLE: 莊子箕踞鼓盆而歌 AUTHOR: 松 DATE: 01/05/2021 10:56:17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knews.cc/news/34p6z5y.html

http://www.haihui.org.tw/data/551/index.asp?t1=0&t2=14&t3=40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現在人死了,只不過是恢復原來的樣子罷了,這就同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的。現在我老婆不過是安寢於天地之間,我要是還在旁邊嚎啕大哭,那就是太不通達於天命了,所以我不哭啊!」 

 

說到這裡就有一個知識點了:箕踞。理解了這個動作就可以get到陳琮的靈魂。什麼是箕踞?說來話長,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因為這一動作跟人「打架」,孟子也因為這一動作差點跟夫人「離婚」。這動作是什麼造型呢?教科書般的展示是下圖這樣:

更生活化,自然一點的話是下圖這樣:
總之就是坐得像個簸箕就對了。諸位看官若有十指不沾陽春水,不識簸箕為何物的貴族人士,還請勞駕纖纖玉指打開瀏覽器搜索一下。


這一動作為何這麼能捅婁子呢?挺舒服的嗎不是?因為在古代這是不合禮的,是不尊重人的動作。那麼尊重人的懂禮貌的坐姿是怎樣呢,眾看官定不陌生,就是正坐了:

有看官就說了,那盤腿坐呢?打坐那種?那種坐姿其實是隨著佛教僧侶的坐姿東傳過來的,因為那時將北方和西方漢族以外的遊牧民族稱為「胡人」,所以盤腿坐這種坐姿也曾有過一個響亮的名字:「胡坐」。


正坐,也叫安坐,如果您也曾嘗試過這一姿勢,便不難發現這確實是一種更容易讓身形端正的坐姿。我們現在做椅子上還會東倒西歪、蹺二郎腿什麼的。正坐的情況下,二郎腿?不存在的,死死地壓在屁股下。

除了這種坐姿能讓身形端正以外,還有一個關鍵是衣服!畢竟如果不是現實不允許,誰不想坐舒服點。

自軒轅黃帝垂拱而治以來,男子的著裝便有了「上衣下裳」的範式。就是說上面穿個衫,下面穿個裙子。而撩起這層神秘的裙子,會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好羞澀)一直到了戰國時期,才出現了「脛衣」,顧名思義,就是往小腿上穿的衣服,暫叫它「小腿褲」吧,如圖:

 

穿著這玩意你要岔著腿坐,那真是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所以孔子為啥跟人「打架」?就是因為一位名叫原壤的老頭,岔著腿坐在地上,光溜溜的小腿上濃密的腿毛隨風飄揚。給孔子氣的,心想我天天唇角舌燥的為挽回些風俗教化而努力,你卻一把年紀在這兒樹立負面典型?於是開罵:「小時候就沒大沒小,長大也沒成個事,活這麼大歲數還胡來,你死不死啊?」說完還不解氣,還動手了,拿著手杖就去敲這位長腿歐巴的大長腿。(《論語·憲問》)那眾看官也評評理,人在地上坐,棍從天上來,長腿歐巴原壤屈不屈?

 

憲問→四十三.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原壤夷俟。」

今日的坐椅、凳、桌等,發生比較晚,或許是漢以後的事,先秦沒有。日本學中國,有榻榻米、矮几,榻榻米上舖墊子。尻骨坐於兩小腿上就是坐,直起上身是跪。蹲,尻骨坐於席,抱膝靠身,比較安穩,或許是養生的方法,古人有抱膝而吟的習慣。皇侃疏以為原壤是方外的聖人。

 

 

孔子與原壤是老朋友,孔子來找他,不是原壤他來找孔子。若這個人不好,孔子也不去找。孔子不去找陽貨,孔子去找原壤。原壤夷俟,夷,安穩蹲著。俟,等孔子。

 

 

「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孔子不是自己去,學生跟著去。孔子對學生說,原壤這個老人,年輕就這樣,連子弟的禮貌也不幹了。述是後人隨著學為述,原壤年長了也沒有闡述說明古聖之道。年長了也不上學,無所闡述。到了老年來,他還活得很壯,這麼大還沒死。他學老子,所以稱他是方外之聖。

「是謂賊」

,賊是有害於禮貌道德,不講究禮樂道德。

 

「以杖叩其脛。」

孔子說完了,以杖叩其脛,他兩手抱膝,所以孔子用手杖叩其脛。

 

原壤恐怕不下於

 

「作者七人」

,孔子和他交朋友,可見原壤並不是泛泛之輩。孔子不反對他,禮記說:

「故者不失其為故」

,這是指原壤母親過世,孔子送槨給原壤而說的。

 

----- -------- TITLE: 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 ppb 與 ppm 之議 AUTHOR: 松 DATE: 01/02/2021 09:11:13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og/3003806   2020.09.07
「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Q&A 中華民國 107 年 3 月 31 日修訂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64965


衛福部公告進口美豬內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最大殘留容許值標準,大部分部位檢驗標準都比照國際,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我國採用ppm訂定標準,表面上看似與國際接軌,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實際上卻是採用ppb作為標準,這項單位認定的不同,將導致部分微量超標的案件,會在四捨五入下通過篩檢。

衛福部日前訂出含萊劑美豬的各部位最大殘留容許值,除腎臟低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訂為0.04 ppm,其餘皆比照Codex標準,並針對胃、腸、心、肺等其他可食部位皆訂為0.01 ppm。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認為,以ppm訂定標準,看似與國際接軌,但實際上卻比國際更寬鬆。

依據Codex標準,其對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ppb為單位訂定(1 ppm等於1000 ppb),肌肉及脂(含皮)為10 ppb、肝臟為40 ppb、腎臟為40 ppb。

許惠玉說,從字面看,台灣標準0.01 ppm與10 ppb相同,但檢測為四捨五入,舉例來說,某豬肉檢測為14.9 ppb,Codex標準下判定為不合格;但以食藥署標準來看,0.0149 ppm四捨五入後為0.01 ppm通過標準。

許惠玉建議,應該採取和Codex一致的標準,訂定10 ppb,或應訂定為0.010 ppm,否則標準比國際寬鬆。

食藥署回應說,依據「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問答集」中營養標示數據的修整進位方式,若偵測值為0.014 ppm,確實判定符0.01 ppm標準。但這是所有食品標準都會面臨的問題,且含萊劑豬肉標準係經過專家會議討論訂定,當時應已考量相關情事。

至於豬肉產地標示,外界質疑一家小吃攤可能料理美豬摃丸、台灣豬肉燥,但衛福部宣布標示圖樣僅需寫店內豬肉來自哪個產地,未標示料理細部品項。

食藥署則表示,若店內豬肉料理用到多種來源,均須清楚標示,近期將在示範區試辦,並持續調整。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質疑,政府萊劑容許量從10ppb改寫成0.001ppm,等同放寬萊劑容許量49%,此說法被獨派的留美博士郭正光嗆「不懂儀器分析化學,科學不準度及抽樣誤差」,郭正光指出,美豬或內臟中的萊劑測量誤差範圍在正負40%是可接受的,「10ppb的萊豬牛測成6ppb14ppb都是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對此,柯文哲於臉書發文回應,這不是無知,而是有沒有誠意依法保障人民健康的問題。

郭正光在臉書發文批柯文哲自爆無知,首先指出萊劑容許量0.01ppm是馬英九時代的衛福部在2012年訂的標準, 民進黨完全沒更改。此外,郭正光也儀器分析化學的角度解釋即使用同台儀器、同一個人、同一樣品做3次檢測,答案都會有少許差別,不同實驗室、不同儀器、不同化學分析師、同條豬不同部位抽取的樣品、以及從肉或肉臟抽取萊劑的技術方法總加起來,影響萊劑濃度的準確度就更大。

對此,柯文哲回應,馬英九時代訂的標準過去民進黨強烈反對,現在怎麼馬規蔡隨?認為不管甚麼時候訂的標準都要拿出科學證據,與民眾做好溝通。

柯文哲指出,按照國內法規,食品營養標示有20%的誤差容許值,但食品添加物及動物用藥沒有誤差容許值。「萊克多巴胺不是食品營養品,是動物用藥」,這不是無知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誠意依法保障人民健康的問題。

柯文哲表示,北市府的立場一直很清楚,要統一使用ppm為單位也可以,但應該訂為0.010ppm,因為如果實務上驗出14.9ppb,在標準為10ppb時會被判定為不合格,以現行標準0.01ppm,卻會因為四捨五入而變成合格。「遺憾的是就連精確定義為0.010ppm的訴求都不被中央所接受」。

柯文哲認為,「源頭管理、明白標示」是一件明明很簡單可以解決的事情,執政當局不面對問題、卻弄得愈來愈複雜,還勞動一堆人出來護航,「還是多吃台灣豬肉乾吧!」

 

----- -------- TITLE: 新冠變種病毒株傳播能力增強70% AUTHOR: 松 DATE: 12/31/2020 12:34:47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F%BA%E6%9C%AC%E4%BC%A0%E6%9F%93%E6%95%B0

https://www.dw.com/zh/%E4%BC%A0%E6%9F%93%E5%8A%9B%E5%BC%BA70-b117%E6%96%B0%E5%86%A0%E4%BA%9A%E7%A7%8D%E6%80%8E%E4%B9%88%E5%9B%9E%E4%BA%8B/a-56028289?zhongwen=trad&maca=chi-gk-volltext-newsstand-environment-cn_lon-23637-xml-media

 

疾病 傳播途徑 R0
麻疹 空氣傳播 12–18
白喉 唾液 6月7日
天花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5–7
脊髓灰質炎 糞口傳播 5–7
風疹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5–7
流行性腮腺炎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4–7
HIV/AIDS 性傳播 4.5 (只算非洲[2]
百日咳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5.5[3]
SARS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糞口傳播 2-5[4][註 1]
流行性感冒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2–3[5]
伊波拉出血熱 體液傳播 1.5-2.5[6]
COVID-19 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糞口傳播 1.4-3.8 [7]
3.8–8.9(2020年6月)

 

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是在流行病學上,指在沒有外力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基本傳染數通常被寫成為R0。 R0的數字愈大,代表流行病的控制愈難。在沒有防疫的情況下,

 

  • R0 < 1,傳染病將會逐漸消失。
  • R0 > 1,傳染病會以指數方式散布,成為流行病(epidemic)。但是一般不會永遠持續,因為可能被感染的人口會慢慢減少。部分人口可能死於該傳染病,部分則可能病癒後產生免疫力
  • R0 = 1,傳染病會變成人口中的地方性流行病

在研究傳染病在人群之中的傳播時,通常,使用有效傳染數更加方便。簡而言之,有效傳染數是在基本傳染數的基礎上,考慮到防疫措施之後的結果。在實際防疫過程之中,疫情是否可以得到控制,取決於有效傳染數是否可以持續小於 1。

 SARS-CoV-2冠狀病毒(俗稱新冠病毒)屬於變異較為緩慢的病毒。平均每個月只出現1到2個突變。但是,英國科學家發現,被命名為B.1.1.7.的變異病毒株出現了前所未有的17個突變,包括14個氨基酸突變和三個蛋白質構件消失。其中8個突變發生於病毒包膜表面的棘突蛋白(S蛋白)。取名為「N501Y」的突變最為關鍵,為蛋白質結合點的一個氨基酸變異。實驗結果顯示,「N501Y」突變可增加病毒對人體細胞主要對接點ACE2受體的親和力,即增加病毒蛋白質進入人體細胞的能力。此外,病毒結合位點的N439K和Y453F突變也有類似作用。這些位於棘突蛋白結合點的突變除了可以讓病毒更容易進入人體外,還可以增加其再生能力,讓病毒更具傳染力。

 

英國研究者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和原始毒株相比,B.1.1.7.變種新冠病毒株的再生能力要強70%,代表病毒傳播能力的R值(一個感染者平均傳染人數)要高出0.5-0.7。R值必須低於1,新增感染人數才會下降。而新冠病毒的初始R值(即不執行任何防疫管控時)大約為3.5。

 

----- -------- TITLE: 融熙居士創作之佛曲 AUTHOR: 松 DATE: 12/31/2020 10:17:47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融熙居士創作之佛曲
江城子 詞 /蘇軾 曲/融熙 編曲/趙紅軍
雁丘詞 ( 南胡 ) 詞/元好問 曲唱 /融熙
江海寄餘生 詞/蘇軾《臨江仙》曲/融熙 自彈唱
廬山煙雨 .唱/劉棹珲老師 曲/融熙
座右銘 詞/漢 崔瑗 曲唱/融熙
陋室銘.編曲新影片.詞/劉禹錫 曲/融熙 編曲/趙紅軍
少年遊 詞/蘇軾 曲/融熙
歸去來辭.自彈唱 詞/陶淵明 曲/融熙
三生石上緣 詞/圓澤 曲唱/融熙 補2段詞
關關雎鳩 辭/詩經 曲/融熙 自彈唱
出家警策(台語唱) 詞/裴休 曲/融熙 編曲/廖孝瑜
陋室銘.唱 詞/劉禹錫 曲/融熙
旅夜書懷. 杜甫 .曲唱/融熙
梅花落雪白 詞曲/融熙 演唱/林月娥 台南 藝術學院學生國樂演奏
古琴吟 / 蘇軾 曲唱 / 融熙

----- -------- TITLE: 明代唐寅之「暮鼓晨鐘,聽得人耳聾;春燕秋鴻」 AUTHOR: 松 DATE: 12/31/2020 10:08:56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B0%8D%E7%8E%89%E7%92%B0%E9%81%8E%E6%B8%85%E6%B1%9F%E5%BC%95%C2%B7%E5%98%86%E4%B8%96%E8%A9%9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VRTdVKcU0

 

「早把佛經誦 詞/唐寅.融熙 曲/融熙.星元」將之納入

實不懂「吳中自枝山輩」究指何意?難道是祝允明,因號枝山,而「自」乃「祝」之誤;吳中當然是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1460年-1526年),希哲枝山。因生而右手有六指,是一名多指畸形病患者,因此自號為「枝指生」。明代文學家書法家長洲(今屬江蘇蘇州市)人。當時與徐禎卿唐寅文徵明號稱「吳中四才子」。
這是唐寅所作八首《對玉環過清江引·嘆世詞》中的兩首,是由“對玉環”和“清江引”兩個同屬雙調的曲牌組成的帶過曲。作者在曲中抒發光陰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顯示出看破世情的生活態度。唐寅曾經因為無辜牽入科場舞弊案而入獄,這些曲子是他從監獄出來後所作。作品有重新領悟人生之意,表示向過去告別,重新選擇人生途徑。《明史》本傳中說“寅詩文,初尚才情,晚年頹然自放,謂後人知我不在此,論者傷之。

 

基本信息

名稱:【雙調】對玉環過清江引·嘆世詞
年代:明代
作者:唐寅
體裁:散曲
宮調:雙調
曲牌:對玉環、清江引

作品原文

【雙調】對玉環過清江引

嘆世詞暮鼓晨鐘,聽得人耳聾;春燕秋鴻,看得人眼朦。猶記做孩童,俄然成老翁。休逞姿容,難逃青鏡中;休使英雄,都堆黃土中。算來不如閒打哄,枉自把機關弄。跳出麵糊盆,打破酸齏瓷,誰是惺惺誰懵懂!
一主一賓,一個知心表。一味一壺,一輪明月皎。或把話兒嘲,或將琵琶掃。只唱新詞,舊曲多丟了;只論今番,往事多勾倒。今年覺比去年老,緊耍著光陰到。今日說你忙,明日說無鈔,問先生那一日才是個好!

作品簡析

這是唐寅所作八首《對玉環過清江引·嘆世詞》中的兩首,是由“對玉環”和“清江引”兩個同屬雙調的曲牌組成的帶過曲。作者在曲中抒發光陰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顯示出看破世情的生活態度。唐寅曾經因為無辜牽入科場舞弊案而入獄,這些曲子是他從監獄出來後所作。作品有重新領悟人生之意,表示向過去告別,重新選擇人生途徑。《明史》本傳中說“寅詩文,初尚才情,晚年頹然自放,謂後人知我不在此,論者傷之。吳中自枝山輩以放誕不羈為世所指目,而文才輕艷,傾動流輩,傳說者增益而附麗之,往往出名教外。”唐寅的這種行為方式,大概與他的坎坷經歷有關。他的坎坷經歷,導致他看破世情,於是形成他在散曲中表現出來的對生活、對人生的這種認識。[1]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明代書畫家、文學家。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公元1498年(明孝宗弘治十一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放浪形骸以終。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位居四才子之首。著存《唐伯虎全集》。

 

----- -------- TITLE: 電動車環保嗎?會造成缺電嗎? AUTHOR: 松 DATE: 12/30/2020 05:43:5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40151?mode=whole    BY 曲建仲

近年來空氣污染讓大家忍無可忍,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暖化日益嚴重,讓世界各國政府推出新的碳排放法規,不約而同喊出 2030或2040 年禁售燃油車的口號,許多車廠被迫積極開發電動車,彷彿電動車能夠解決人類的空氣污染與能源問題,豐田社長怒批世界各國政府力推電動車只是炒作,許多人可能認為那是豐田(Toyota)眼見特斯拉(Tesla)股價節節高昇而吃醋,所以電動車真的是未來環保的新希望嗎?事實恐怕和你想的不一樣?(延伸閱讀:沒噪音又不會產生廢氣,為何台灣人不愛開電動車?專家道出電動車發展3大困境)

電池的構造與原理

所有的電池都具有陽極(負極)與陰極(正極),基本上都是由陽極(Anode)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電子(Electron)與陽離子(Ion),電子流入元件可以推動元件工作,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電能,如圖一(a)示;陽離子則經由電解質穿越多孔性的隔離膜到達陰極,如圖一(b)所示;最後陽離子與電子在陰極(Cathode)結合,如圖一(c)所示。(延伸閱讀:華爾街日報車評:我宣布,特斯拉Model Y(幾乎)是全球最棒的汽車(不只是電動車)!

圖一  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一 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

 

【重要觀念】

 

電池的陽極(Anode):是我們所稱的「負極(Negative electrode)」。電池的陰極(Cathode):是我們所稱的「正極(Positive electrode)」。

 

兩者恰好相反,千萬別弄錯了唷!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恰好相反來造成大家的困擾呢?因為化學家定義放出電子的叫「陽極」;而陽極放出電子,代表陽極必定帶負電(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所以物理學家稱陽極為「負極」。

 

不同的鋰電池主要是陰極材料不同

不同的鋰電池其實主要是使用的陰極材料(正極材料)不同,目前最常用的陰極材料共有四種:鋰鈷氧化物(LiCoO2)、鋰鎳氧化物(LiNiO2)、鋰錳氧化物(LiMn2O4)、鋰鐵氧化物(LiFePO4),其中大家常聽到的「三元鋰電池」其實是陰極材料使用鈷鎳錳酸鋰三元化合物的鋰離子電池,其中三元是指包含鈷(Co)、鎳(Ni)、錳(Mn)三種金屬的化合物,而電解質主要是使用六氟磷酸鋰液體,負極材料一般是使用石墨。

固態鋰電池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由於現在的鋰電池所使用的電解質是液體,容易發生漏液汙染、易燃爆炸等問題,而固態鋰電池的電解質是固體,不會因為隔離膜破損就導致陰陽極接觸短路爆炸,而且固態鋰電池的密度和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傳導更大的電流提升電池容量,此外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漏液等特性,不像傳統鋰電池的液態電解質含有易燃有機溶液,需要降溫、防撞擊、防穿刺等安全裝置。

電極材料與液態電解質容易完全接觸,但是和固態電解質接觸不如液體,造成介面阻抗過高,影響整體電池效能,而且固態電解質製程良率低價格高,仍然有許多困難。日本Toyota公司預計2022年推出全固態鋰電池的電動車,美國Fisker公司為固態鋰電池申請專利,能量密度可達傳統鋰電池的2.5倍,法國Bollore公司已經量產固態金屬鋰聚合物電池,德國Bosch公司收購美國Seeo公司研發固態鋰電池技術,QuantumScape公司的鋰固態電池號稱15分鐘可以充飽80%股價大暴漲,由於廠商投入資源研發未來發展可期。(延伸閱讀:要讓電動車降價,答案在你的手機裡!一窺特斯拉前技術長的高難度新事業)

 

電動車的普及有賴電力基礎建設

電動車要充電,但是如何充電是個大問題,像Gogoro的電動機車一個電池只有9公斤,使用者可以到電池交換站自行更換電池,但是Tesla電動車的電池重達500公斤以上,只能以定點充電的方式進行,即使目前的規格要求在1小時內完成充電,使用者是否能在加電站等1小時卻是個問題。

 

如果必須把車開回家在停車場充電,最大的問題是目前的電力基礎建設不足,假設大樓停車場有100個停車位,每個都設置插座,當100台電動車同時充電時,大樓的變壓器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電流,因此整個電力基礎建設,包括:變壓器、變電所、高壓電塔都必須重新設計才能達成,聽起來就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事,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在大樓停車場建置大型儲能電池,當大量電動車充電時可以由大型儲能電池供電,考慮到成本與安全,大型儲能電池使用釩電池或鋁電池是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電動車不會排放廢氣 更環保而且節省能源?

 

由於我們的發電廠是以高壓交流電(AC)傳送到使用者家中,再以「電源供應器(PSU:Power Supply Unit)」轉換為直流電(DC)才能對鋰電池進行充電,如果使用的是交流馬達,則鋰電池供電時要再轉換為交流電(AC)給馬達供電,每一次的電源轉換效率大約80%~90%,因此這樣轉來轉去其實浪費許多能源。根據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院(IFO: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考慮電動車的碳排放量時,如果將鋰電池的生產製造、能量轉換,以及供電過程中發電廠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算進去,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比傳統燃油汽車高

根據IFO的資料,最環保的能源形式是使用「甲烷」,也就是我們家裡用的天然瓦斯,它與一般的「瓦斯車」類似,差別在目前瓦斯車使用的「液化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以甲烷為主要動力的內燃機(引擎)可以使汽車減少碳排放量,而且甲烷裡含有的氮化物、硫化物等雜質更低,是汽車製造商可以採用的環保能源,搞了半天最環保的竟然是瓦斯車,看來豐田社長怒批電動車只是炒作算有幾分道理,不過瓦斯車還是會排放二氧化碳,無法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延伸閱讀:豐田汽車總裁:電動車被過度炒作,如果街上全是電動車…明年夏季,日本一定大缺電!)

 

電動車只能改善空氣污染 無法解決能源問題

 

充電站裡的電是那裡來的呢?還是由發電廠來的,說來說去,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火力、水力、核能發電來提供,核能目前被社會接受的可能性很低,在台灣想蓋水庫都很困難了更別說水力發電廠,因此又回到最原始的火力發電,不論是使用天然氣或煤碳,最後還是免不了要造成空氣污染的,因此有人說電動車只是把城市裡的空氣污染,轉移到郊區發電廠而已。台灣目前全力推動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這是應該做的,只是核能電廠要除役,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只怕用來補上這個電力缺口都不夠,沒辦法多出來給電動車使用。

汽柴油車與火力發電廠最大的差別,在於對污染物的控制,汽柴油車滿街跑到處噴廢氣,只能使用觸媒轉化器進行處理,由於價格與體積的限制,無法對廢氣有效回收處理;而發電廠是將廢氣集中處理,可以使用更昂貴體積更大的工業設備對廢氣有效回收處理,污染的確變低,因此使用電動車一定會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再加上近年來電池從製造方式到回收技術都快速進步,發展電動車仍然是重要的選項之一

氫能與燃料電池被視為終極環保能源但是困難重重

傳統電池直接使用化學反應產生能量,優點是能量轉換效率很高(80%以上),但是充電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使用燃料以內燃機(引擎)進行燃燒反應產生能量,優點是可以直接補充燃料,但是使用內燃機的能量轉換效率很低(30%以下),科學家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方法同時具有「電池」與「燃料」的優點呢?於是燃料電池從此誕生了。

燃料電池和傳統電池的原理相同,都是將活性物質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但是傳統電池的電極本身是活性物質,會參與化學反應;而燃料電池的電極本身只是儲存容器而已,並不會參與化學反應(觸媒只用來引發化學反應),必須將活性物質加入電池內,就好像我們的汽車補充燃料一樣,才能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電能,是一種要補充燃料的電池,故稱為「燃料電池(Fuel cell)」。

 

儲氫技術價格偏高目前仍然無法擺脫石油

 

燃料電池使用氫氣與氧氣反應產生水,反應後排放的氮化物或硫化物極少,幾乎沒有任何污染,因此被視為終極環保的再生能源。但是燃料電池必須使用氫氣做為燃料。高壓儲氫技術如何把又大又重又危險的氫氣鋼瓶放在車上是個大問題;因此有國外公司開發出可以承受700大氣壓的航太複合材料儲氫瓶,可以取代氫氣鋼瓶,Toyota公司更在推出氫燃料電池車款Mirai,創下單次加滿氫氣可以行駛500公里的紀錄,已經是成功的商品了,那麼它的問題到底在那裡呢?

首先車上放了一個壓力這麼大的儲氫瓶是否安全是個問題,氫氣的來源則是更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電解水可以產生氫氣與氧氣,問題是電解水產生氫氣的成本很高,而且這些電還是來自發電廠。為了降低成本,目前工業上主要是將碳氫化合物 (石油)以「 蒸氣重組」(Steam reforming)的方式分解生產氫氣,搞了半天還是要以石油做為原料,看起來人類要擺脫石油還真困難。

 

為什麼世界各國都訂定2030或2040年禁售汽柴油車?

 

很有趣的現象,世界各國都訂定2030或2040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車,為什麼是這個時間呢?主要還是覺得前面介紹的這些問題,包括充電站建置、電力基礎建設、新建大型發電廠,或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開發,大約需要20年時間,因此選擇了這個時間點,問題是如果時間訂定了,卻沒有看到政府加蓋發電廠,那時間到了要怎麼辦呢?(延伸閱讀:社區有電動車充電座,為何房價比較會漲?這個現象,解析你看不出來的建商心態)

 

不過各國政府爭先恐後這樣「宣誓」,還有一門不可言傳的心思,那就是老百姓對空氣污染已經忍無可忍,但是眼見要解決這個問題困難重重,宣誓「2040 年」禁售汽柴油車,等於是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反正2040年是 20 年以後的事了,到時候站在台上的一定不是現在宣誓的這個人,這種只靠嘴巴說說就可以成功的「政績」,何樂而不為呢?

能源問題人人有責 不能把責任推給政府

 

經過前面的介紹,大家一定發現人類的能源問題沒有這麼簡單,政府該做的不只是靠嘴巴宣誓禁售汽柴油車,而是必須認真開始發展綠色能源。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電價太便宜,造成使用者沒有節約用電的習慣,各種價格較高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乏人問津,電價如果真的大漲又會造成物價波動,受限於選舉與政治因素,要讓電價上漲也是困難重重,只能靠我們自己養成時時節約能源的習慣,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作者為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 -------- TITLE: 楊慎的《二十一史彈詞》與滾滾長江東逝水 AUTHOR: 松 DATE: 12/24/2020 06:37:43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knews.cc/culture/zkb6kj3.html

李煜的《臨江仙》,蘇軾的《臨江仙》,都不如他的《臨江仙》
老版《三國演義》以此詞為主題曲,更是讓它成為家喻戶曉的詞曲,無論是從知名度還是詞意本身,它在《臨江仙》中都是名副其實的第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關談中。」

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篇盪氣迴腸的《臨江仙》開篇詞,從古自今膾炙人口。在當代改編電視連續劇後,作為主題歌,更是家喻戶曉,蜚聲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詞」。與此同時,詞作者——明代狀元楊慎的知名度飛升,粉絲擁躉與日俱增。 而這首《臨江仙》出自楊慎的《二十一史彈詞》,並且對於《三國演義》經典定版具有重要意義,則並不廣泛為人所知。

慎(1488年 -1559年),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代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楊慎博覽強記,涉獵極廣,皆有深研,才氣橫溢。他精通詩文詞曲、音韻樂器和論古考證,著作等身達四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

總攬提要,唱盡數千年《二十一史》

嘉靖三年(1524),楊慎因朝廷「議大禮」,被嘉靖皇帝終身流放滇南。此後三十年直至逝世,他在西南邊疆之地傳播文化,著書立說。其間創作了著名的《二十一史彈詞》。

《二十一史》,是明代以前中國歷代二十一部史書簡稱,包括《史記》、《漢書》、《三國志》、《新唐書》、《宋史》、《元史》等,詳載備述歷代帝王事跡、諸候列國、典章制度、人物傳記、歷史大事等,篇幅浩繁,頭緒叢雜,數千萬字洋洋巨著,令人望書興嘆。

才華出眾的楊慎,卻另闢蹊徑,擇精語詳,縮尋為寸,撮其樞要,將其內容高度濃縮後,用淺近文言表述寫成《二十一史彈詞》(原名《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後人續作說明朝、說清朝等,敷成《二十五史彈詞》。

《二十一史彈詞》三萬字左右,分為兩卷,共十段。每段由以詞開篇和收篇,總計二十闕。被譽為「天下第一詞」的《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其中第三段「說秦漢」之開篇詞。

 

近世彈詞之祖 文人通俗文學之先

《二十一史彈詞》全書文字通俗,意境深遠,激昂悲壯,回味無窮,膾炙人口。能夠使其成為傳世之作的重要原因,在於其通俗流行的民間講唱文學形式。

彈詞源自宋元,明朝開始流行於南方。民間藝人手持琵琶或三弦說書,自講自彈自唱,廣為大眾喜聞樂見。楊慎是著名音韻學者和琵琶彈奏高手,故而深得彈詞之妙。年青時曾在京城之盛夏月夜,攜酒和琵琶,邀約文人騷客在西長安街席地而坐,飲酒彈琴歌詠直到天明,引為美談。

《二十一史彈詞》開闢了文人創作通俗文學之先河,被譽為「近世彈詞之祖」。以詞開篇,末了以一詩一詞作結。唱文均為十字句,後再系以詩或曲。其一段略似一回,實為近世彈詞之濫觴。當時的詞,既可以譜唱,也可頌朗;曲則專用傳唱;而三三四攢十字句式韻文,則源於元代詞話及明代寶卷,後發展為清代北方鼓兒詞句型。這樣的藝術形式,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廣受民眾和文人的共同喜愛。完全可以想見:當時人們爭相邀約聽評《二十一史彈詞》之盛況,絕對不亞於今日之熱播電視連續劇的火爆。

《二十一史彈詞》面世後,歷代學者多有版本重刻增定。增強了其史學功能,但「失升庵原著琵琶彈詞之本意」。然而「其作為蒙求讀本之效力,則大大加強。以其融變俗語,音韻字節整齊,兒童讀來,琅琅上口,字不滿三萬,而二十一史大要,盡在其間。遂成村塾之書,家弦戶誦,是則又升庵始料不及者也。」(趙永康:楊慎《廿一史彈詞》版本源流與蜀中流布——兼論其書作於雲南)

《臨江仙》:

成就《三國演義》經典傳世版本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章回體歷史長篇小說,因其對三國歷史人物、政治鬥爭,軍事謀略的精彩描寫敘述而廣為流傳,影響巨大,被譯成多種文字全球傳播。不僅是中國文學史的一座豐碑,也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今天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經典傳世版本,是歷經明清兩代不斷完善中形成的。增添《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作為開篇詞,正是其重要而閃亮的一筆。

祖籍成都府的明代小說家羅貫中(1330—1400),根據史書《三國志》以及野史雜記、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和個人生活經驗,歷時數年選擇、編排,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時間為明初洪武年(1368—1398)。這一版本共分二十四卷,每卷中又分十則,共是240則,文字粗糙,沒有開篇詞。清初康熙三年(1664),文學批評家蘇州人毛宗崗父子,對其原著進行完善,包括:回目整頓為120回本,改換詩文五十餘首,夾寫批語數萬字,變動情節數十處,並把書名改為《三國演義》,從而大大提高了全書的文學水平。其中最大變動,就是在卷首增添開篇詞《臨江仙》,一直沿襲到現在。

另外,楊慎《二十一史彈詞》還有一首《西江月》(第四段說三分兩晉之「道德三皇五帝...」),被馮夢龍拿去放在《東周列國志》的開篇,使人誤為馮夢龍所作。
 

楊慎《二十一史彈詞》開篇/終篇詞

第一段 總 說

【西江月】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西江月】

滾滾龍爭虎鬥,匆匆兔走烏飛。席前花影坐間移,百歲光陰有幾。

說古談今話本,圖王霸業兵機。要知成敗是和非,都在漁樵話里。


第二段 說三代

【南鄉子】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爭。

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換聲。誰弱誰強都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里聽。

【西江月】

閱盡殘篇斷簡,細評千古英雄。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

昨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誰強誰弱總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第三段 說秦漢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第四段 說三分兩晉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西江月】

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烏飛兔走疾如梭,眨眼風驚雨過。

妙筆龍韜虎略,英雄鐵馬金戈。爭名奪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結果。


第五段 說南北史

【清平樂】

閒行間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得甚麼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

【西江月】

颯颯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鬥龍爭過眼。

閒看灞橋楊柳,淒涼露冷風寒。斷蟬聲里憑闌干,不覺斜陽又晚。


第六段 說五胡

【點絳唇】

暮鼓晨鐘。春花秋月何時了,七顛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鏡里容顏老。千年調,一場談笑,幾個人知道。

【西江月】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擾中原。縱橫三百有餘年,幾度交鋒索戰。

馬過生靈齏粉,血流河洛腥膻。耳聞猶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見。


第七段 說隋唐二代

【臨江仙】

一片殘山並剩水,年年虎鬥龍爭。秦宮漢苑晉家塋,川源流恨血,毛髮凜威靈。

白髮詩人閒駐馬,感時懷古傷情。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後人耕。

【西江月】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蹤跡茫然。隋唐相繼統中原,世態幾回雲變。

楊柳淒迷汴水,丹青慘澹凌煙。樂遊原上草連天,飛起寒鴉一片。


第八段 說五代史

【定風波】

雨汗淋漓赴選場,秀才落得甚干忙。白髮漁樵諸事懶,蕭散。閒談今古論興亡。

虞夏商周秦楚漢,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貶處,得避。不搖紈扇自然涼。

【西江月】

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殘篇斷簡記英雄,總為功名引動。

個個轟轟烈烈,人人擾擾匆匆。榮華富貴轉頭空,恰似南柯一夢。


第九段 說宋遼金夏

【蝶戀花】

簡盡殘編並斷簡,細數興亡,總是英雄漢。物有無常人有限。到頭落得空長嘆。

富貴榮華春過眼,漢主長陵,霸王烏江岸。早悟夜筵終有散,當初賭甚英雄漢。

【西江月】

三百餘年宋史,遼金西夏縱橫。爭強賭勝弄刀兵,誰解倒懸民命。

富貴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敗總虛名,一枕南柯夢醒。


第十段 說元史

【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聲流盡年光。翻雲覆雨數興亡,回首一般模樣。

清景好天良夜,賞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細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西江月】

細思三皇五帝,一般錦繡江山,風調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

後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讚嘆。

臨江仙,詞牌名,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玉連環》等。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所以我們看到的臨江仙的詞,有時候並不一樣。好玩的國學精選十首最經典的臨江仙詞,奉獻給讀者朋友。

 

4.最百無聊賴的寂寞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5.最有哲學味道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代: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 TITLE: 布袋高跟鞋教堂之文化現象 AUTHOR: 松 DATE: 12/06/2020 06:30:4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472/3021478   BY 蕭文杰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8%B7%9F%E9%9E%8B%E6%95%99%E5%A0%82

外觀為藍色透明玻璃高跟鞋造型,主體結構總高約17公尺,長達11公尺,以1269根鋼架和320片玻璃拼組而成,每片玻璃的大小與拼裝角度各異,總工程費用耗資新台幣2317萬元。

高跟鞋教堂在建造期間就不斷飽受外界質疑,擔心將來可能淪為蚊子館等種種問題而一度停工,後來經布袋鎮長陳鳳梅、嘉義縣議員蔡瑋傑、布袋鎮代表會主席邱彬、副主席蕭震穎、民進黨海區立委參選人蔡易餘、布袋餐飲界代表黑皮、觀光漁筏業者陳冠魁、雲嘉南號遊艇業者林玲蘭爭取下,才又低調復工。[7][8]

建築本身及造型美感則引發台灣建築界討論,認為玻璃高跟鞋教堂的建築設計,與當地以濕地、漁村景色為主的沿海環境差異過大,欠缺建築必須與在地連結的審慎思考。[9][10]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邱浩修更指出,高跟鞋教堂的建造,不論在歷史面、文化面、環境面、藝術面或宗教面的考量上,都有所不足。[11]以致缺乏遊客。[12]

亦有人認為把高跟鞋與當地烏腳病史扯上關係說法牽強,因為當地烏腳病史相關文獻並沒有任何關於高跟鞋的紀錄。

若要維持漂亮觀光數字,不知有沒有將環境成本與政府追加的預算成本考量在內?北門水晶教堂蓋好沒多久就流失大量遊客,退燒後雲嘉南管理處只好再花1450萬搶救,在前方加上海螺造型地標。同樣的天梯退燒之後,不是想加裝電梯,就是想改成透明。

 

 

至於曾經是高人氣的高跟鞋教堂,2016年2月開幕,單月創造44萬人次參觀,但是到了2017年9月,觀光客銳減,雖不至於門可羅雀,卻也是搞到招商三度流標,所以只好下猛藥,增加新光雕或是擺放其他作品企圖維持人潮。

東石高中劉素華老師發表於2017年的論文3,將高跟鞋教堂造型原由的訪談內容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詳,讓各位得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此議題。

 

 

附近商家老闆提到:「單隻高跟鞋,故事還說是腳被切掉的,怎麼會帶給人幸福感受呢?人家要拍婚紗也覺得不太吉利吧!我在這裡沒看超過三對來拍婚紗照的。怎麼會做這個造型呢?我也很想知道,那個故事想像力太豐富又欠缺全盤考量的發表出來了……

嘉義地區某立委提到:「當時我的構想是推動幸福婚禮三部曲: 就像灰姑娘穿上高跟鞋→戴上鑽石→踏入水晶教堂完成人生大事,所以有了高跟鞋這個造型構想,當時也不是一定要以教堂之名的,但因為受水晶教堂的成功例子影響,就發展成都要以教堂命名,然後地方政府將它與我們沿海地區烏腳病做連結……

雲嘉南管理處公務人員提到:「那裡原是花了一億多元設立的海境公園,後來成了幾乎廢棄的空間,很可惜,而因為水晶教堂的成功,我們的小組成員想出了高跟鞋這浪漫造型為教堂主題,希望可以改善那空間。設計3D圖非常漂亮,但完成後跟設計差異很大……

鎮公所建設課技士提到:「那是他們為了阻止輿論反對才編出來的故事啦!烏腳病是一種慢性金屬累積中毒,我們接觸到的都是50歲以上的長者才會得到,所以他這樣的故事,不會受到地方支持,因為沒有與地方產業結合,你如果說我們這裡有跟高跟鞋產業鏈相關,那就還可以。鞋子,一個那麼直接的造型放在那裡,藝術家不會這樣啦!都市計畫用不好,是會阻礙地方發展的,5年後那裏若真荒廢了,玻璃造型也變髒了,誰敢移?要移去哪? 話題一過,誰還要?」

由以上文獻得知,其實高跟鞋教堂創作思想比較接近西方灰姑娘的高跟鞋故事,跟烏腳病病患想穿高跟鞋不見得有關,此事實雲嘉南管理處也從頭到尾都知道。試問,如果只是需要一個能帶動觀光經濟的入口意象,為何要做成高跟鞋?為何要編造故事呢?難道不能更謹慎透過公共討論來研究公共裝置藝術的造型嗎?

 

 

而要用烏腳病行銷賣點,台灣其實是有真正的烏腳病教堂,那就是北門嶼教會。過去在醫療支援欠缺的狀況下,北門基督教芥菜種會協助雲嘉南一代烏腳病患的醫療與安置,芥菜種會王金河醫生免費醫治烏腳病患。為何這個真實故事反而欠缺行銷?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想想布袋還有什麼屬於自己的故事?高雄關稅局布袋留置所5,這棟建築物本來可以訴說布袋在十六世紀引領台灣風騷的歷史,可由海賊黑財窟的故事,講述到日本時代的「小上海」,有故事脈絡的布袋是多麼迷人啊!可以讓人多停留,可是「小上海」已在2017年12月被雲管處拆了。試問雲管處為何不依照文資程序處理?讓布袋有活生生的見證依據可以講故事。

 

 

又依照新版文資法實施細則17條,逾五十年公有建築拆除前要做文化資產價值評估,並於官方網站公告,可是嘉義文化觀光局公告網站卻找不到此訊息,顯然縣府失職了,若官方對自己的文化資產是這樣態度,要如何發掘在地故事?

新塭嘉應廟「衝水路、迎客王」每年都吸引上萬民眾參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塭嘉應廟「衝水路、迎客王」每年都吸引上萬民眾參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盤點布袋的潛力點,洲南鹽場、新塭嘉應廟「衝水路、迎客王」、過溝建德宮及過溝庄內的火燈夜巡魍港媽祖海上遶境都是值得推廣的布袋文化旅遊,而魍港媽祖割肉治病6;黑財窟、蔡遷的海賊王都能成為文化創作的文本依據,對於地方觀光而言最需要的可能是「點對點」的連結,藉由交通工具規劃、導覽人員培訓,將潛力點有系統串聯。

換句話說,當地居民可經由培訓將旅遊作為主要的文化輸出,讓年輕人以自己土地為傲,透過社區人、文、地、產、景調查讓社區更緊密,以文化、環境觀光爭取長遠不滅可見度,其過程政府應該協助使能成長。我也鼓勵年輕人用王金河的精神:「歡喜做憨人,憨人做憨事,越做越歡喜」7來做事,即使被嘲弄為鬼扯也沒關係,因為畢竟那是為滋養自己的土地做事。

至於高跟鞋教堂,她的存在其實就是見證我們過去與當下對景觀的態度。我認為雲管處不需要再去蓋糖果、鑽石與那些與地方毫無關係的教堂了,持平來說,大量的「教堂」反而會降低高跟鞋教堂的罕見性,也缺乏對土地的省思。

同時,我也呼籲官方不要再用烏腳病的故事來行銷包裝高跟鞋教堂了,只要老老實實跟民眾說清楚發想與決策過程即可,或許我們可以把高跟鞋教堂當成生態、環保的案例來看待,她還是會講述這片土地發生的故事,成為這地方的地景。

----- -------- TITLE: 三胞胎失散19年的心理實驗 AUTHOR: 松 DATE: 12/05/2020 06:29:04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704566?mode=whole

https://www.wbur.org/artery/2018/07/17/three-identical-strangers-triplets-separ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5GmjrclrE

看來這是真實的,而不是刻意拍攝的影片?

My sudden shift in mood seemed to match that of the documentary. After hearing of the triplets from New York who had been separated at birth, a journalist named Lawrence Wright contacted them with some mind-boggling news. Wright, who had been researching identical twins for a New Yorker story, had come across a little-known study on identical twins separated at birth, conducted by a preeminent psychiatrist named Peter Neubauer (who had ties to Sigmund Freud).

2018 年,英國演藝學院電視項目提名的紀錄片導演提姆沃德爾 (Tim Wardle),將這段震驚世界的真實故事拍成了紀錄片《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電影當時獲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最佳敘事」的殊榮。如今這紀錄片已於 11 月 26 日上架 Netflix,一切故事得話說從頭...

 


在西方的民俗傳說中,就有提及「世界上至少有7個人長得像你」此一句話存在,也曾有人在世界的另一頭遇見了與自己十分相似的陌生人。然而,若是你遇到了兩個外貌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自己呢?紀錄片《三個一樣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中,描述了上世紀80年代,失散多年三胞胎團聚的暖心故事。但是,隨著調查深入後,這段溫馨的重逢卻越顯驚悚,不但揭露了不道德的心理學實驗,更顯示了科學家不顧專業倫理所造成的悲傷後果......

 

異常熟悉的陌生人

1980年,19歲的羅伯特(Robert Shafran)是紐約蘇利文郡立社區大學的新鮮人。這一天,他如同其他新生一樣,帶著興奮、不安的心情踏入了大學校門內。然而,離奇的事情發生了,明明這是他第一次進入校園,但每個人卻對他異常的熱情,彷彿已經認識他許久。

「男生們都拍著我的背跟我打招呼,有些女孩會跑過來擁抱我、親我的臉,我覺得自己非常受歡迎。而唯一奇怪的就是,他們都叫我『艾迪』。」

 

奇怪之餘,他詢問了室友關於艾迪的事,室友也感到非常驚訝,因為眼前的這個新生竟然和他以前的室友艾迪(Eddy Galland),幾乎長得一模一樣,簡直就是複製人!

於是,在室友安排下,兩人相約見面。見面當天,長的一模一樣的羅伯特與艾迪望著對方,彷彿看見了鏡中的自己,兩人不但髮型相同、連嘴角笑起來的角度也一樣。

 

除了外表幾乎一樣外,也詢問了對方的身世,他們發現竟然連生日、出生地也都一模一樣,毫無疑問的......他們是雙胞胎!這段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快地登上了報紙版面,不料在報導後,在紐約另一間大學讀書的大衛(David Kellman)主動聯繫他們。「你們絕對不會相信…」電話另一端的大衛說到,此時三人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三胞胎!興奮的三人很快轉到同一間大學中。

 

而他們溫馨巧合的故事,也讓他們在美國一夕成名,甚至還被邀請客串巨星瑪丹娜的電影。

 

(圖/取自youtube)
長的一模一樣的羅伯與艾迪望著對方,彷彿看見了鏡中的自己。(圖/取自youtube)

領養中心主任,原來是名心懷不軌的心理學家

 

相隔19年,三兄弟終於重逢,對於他們身世,都有相同的疑惑:究竟他們是怎麼被拆散的?隨著三兄弟繼續深入挖掘身世的秘密,線索指向紐約一間名叫路易斯懷斯(Louise Wise Services)的收養機構將他們分開。

 

然而,他們分離的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其中竟牽扯到了一項由兒童心理學家彼得‧紐鮑爾博士(Peter B. Neubauer)策劃的秘密社會實驗......

(圖/取自youtube)
其實三人本來還有一個弟弟,只是產後不久便不幸夭折。(圖/取自youtube)

 

1961年,一名猶太裔母親生下了四胞胎男嬰,當中一名男嬰不久夭折,由於家中無力扶養,母親把三個孩子送到領養中心,他們分別就是羅伯特、艾迪與大衛。領養中心主任、同時也為兒童心理學家的紐鮑爾博士,在他的安排下,三名嬰兒被拆散,分別送到不同的家庭。直到1995年,紀者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在《紐約時報》專欄發表文章,揭露了這個黑暗的心理實驗。

原來紐鮑爾故意將三胞胎分散給不同經濟階層的家庭,只為研究一個目標:「人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究竟是先天因素的作用大,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深?」而領養家庭則完全不知情,只被告知必須對孩子是三胞胎的事保密。

 

 

據三兄弟回憶,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從小到大每年都有陌生人以「領養機構回訪被領養孩子的狀況」為名登門拜訪,給他們做各種測驗,記錄他們的智商、人格特質,並觀察他們的反應,父母也被要求將他們各個階段的行為記錄下來。

 

 

 

(圖/取自維基百科)
1995年,紀者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揭露了這個黑暗心理實驗。(圖/取自維基百科)

三胞胎被決定的人生

大衛‧科爾曼(被安置在藍領階級):大衛被送往的家庭,經濟能力是最差的。她的養父母皆為移民,經營著一家雜貨店,勉強養活一家人。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大衛的養父卻時常陪伴孩子,而大衛也是三兄弟中最樂觀開朗的人。

羅伯特‧巴比‧沙夫蘭(被安置在白領階級):羅伯特的養父母分別為醫生與律師,家中成員教育程度良好,經濟階層與社會地位較高。他們工作忙碌,較少時間陪伴羅伯,但也提供許多資源,幫助他健全成長。

艾迪‧格蘭德(被安置在中產階級):艾迪被送往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養父母都是教師。然而,艾迪的養父確較為保守,對子女的教養方式較為嚴苛,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與艾迪缺少溝通。

 

三兄弟雖然在不同的家庭成長,但在年幼時,都曾無緣無故向自己的養父母表示自己應該有個兄弟。除此之外,他們的生活習慣也異常相似:他們都抽同牌的香煙、也都熱愛摔角,就連喜歡的女性類型也相同,甚至他們在領養家庭中,都有一個同為領養、比他們年長兩歲的姊姊。各種巧合與相似處,彷彿三人的心靈之間有種奇特的連結。

 

(圖/取自youtube)
三兄弟有許多令人稱奇的相通與巧合之處,圖為受訪時三人坐姿幾乎一模一樣。(圖/取自youtube)

 

然而,縱使有許多令人稱奇的相通與巧合之處,三人的個性始終有所差異,在三兄弟合夥開了一間名為「Triplets」的牛排館後,問題更逐漸浮現出來。因經營方式差異,三兄弟時常發生爭執,最後羅伯特決定退出生意。1995年,本就罹憂鬱症的艾迪,再加上兄弟間的爭吵,逐漸走向崩潰。某天,艾迪舉槍朝著自己的頭部扣下了鈑機......

艾迪的死,傷透了眾人的心。艾迪年邁的養父,對於自己嚴厲的教養方式感到自責,他覺得自己似乎沒能教給艾迪一些東西,讓他面對心理壓力。而羅伯特與大衛則陷入深深的痛苦中:那個該死的應該是自己,也非常有可能是自己......若是沒有那背德的社會實驗,三兄弟是否現在還能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呢?

 

(圖/取自youtube)
成名後,三兄弟在紐約蘇活區合夥開了一間名為「Triplets」的牛排館。(圖/取自youtube)

逃過納粹毒手的猶太科學家,竟做出一樣殘忍的惡行

 

記者勞倫斯在1995年揭露了此事件後,也找到了整個實驗的始作俑者紐鮑爾博士,然而,年事已高的他卻始終拒絕受訪。而好不容易聯繫上了當時紐鮑爾的助手,他卻只知道一些實驗的細節,例如:三兄弟的姐姐也是紐鮑爾博士為實驗刻意安排的一部份,但對於實驗的成果他也一無所知。最終,勞倫斯只知道,所有的研究文件被封存在耶魯大學,要到2066年才得以解密,那時所有涉及實驗的相關人士都將不再人世...

紀錄片導演也不放棄,向當年資助紐鮑爾成立兒童發展中心的猶太委員會(The Jewish Board)要求提供文件。然而,拿到的卻是一堆毫無用處的資料,猶太委員會也始終不願意正面回應。2008年,紐鮑爾博士過世,真相與結果似乎仍遙遙無期。

19年的人生、19年的分離,竟是被當作實驗室中的白老鼠,此種實驗幾乎跟納粹的殘忍實驗毫無二致。最諷刺的是,紐鮑爾博士正是當年逃離納粹的猶太人,卻在美國進行跟納粹一樣糟糕的實驗。多年來,三胞胎的倖存者依然在等待一個誠摯的道歉與賠償,等到的卻只是相關機構無限的切割與避重就輕。

 

(圖/取自imdb)
倖存的羅伯特與大衛今日的模樣。(圖/取自imdb)

 

「先天與後天」的實驗,在與人命與人生相較之下,似乎不再那麼重要。然而,在「科學至上」的時代,科學家把人類當作白老鼠進行實驗卻是被允許、甚至被推崇。雖然,現在科學倫理有較為嚴格的限制,但人類永遠都該警惕,當科學凌駕於人性之上,可能帶來的影響與悲劇後果...

----- -------- TITLE: 台灣潛艦國造8艘就能摧毀中國入侵艦隊 AUTHOR: 松 DATE: 12/03/2020 12:36:10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forbes.com/sites/davidaxe/2020/12/02/taiwan-is-building-eight-new-submarines-they-alone-could-destroy-a-chinese-invasion-fleet/?sh=533047a033d8

2020/12/03 

台灣目前已啟動潛艦國造計畫,美國知名軍事記者大衛.艾克斯(David Axe)對此表示,台灣單靠預計建造的8艘潛艦,就能摧毀1支中國的入侵艦隊。(Even just eight boats could deter a Chinese invasion force by threatening it with total destruction. 這裡並無提及「1支中國的入侵艦隊」, 1支艦隊多少艘還待查)

艾克斯在《富比士》(Forbes,又譯為富比世)刊文指出,台灣預計打造的8艘潛艦,可能總共需要耗資160億美元(約台幣4559億元),不過每一分錢都相當值得,艾克斯引述美國維吉尼亞州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執行董事馬克·斯托克斯(Mark Stokes)所說:「價值不可低估。」

艾克斯認為,台灣海軍欲透過這些新的潛艇,攻擊載有入侵部隊的中國軍艦,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潛艦專家歐文.柯特(Owen Cote)指出,世界上許多海軍的海上、空中反潛能力極差,中國艦隊難以事先發現台灣潛艦,原因是相較於反潛戰部隊,台灣海峽的潛水區非常有利於潛艦行動,而比較雙方的潛艦數量是沒有意義的。

艾克斯指出,中國海軍擁有大約70艘攻擊潛艦,外加數十架配備聲納的水面戰艦和海上巡邏機,但這些部隊將無法突破一小群台灣潛艦,這就是為何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意義重大,台灣國造潛艦預計配備馬克48魚雷和魚叉反艦飛彈,這些新血將極大地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

Taiwan has begun building its first new submarines in a generation. And when the boats enter service starting around 2025, they could help to tilt the balance of power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toward Taipei.

On Nov. 24, dignitaries gathered at shipbuilder CSBC’s new submarine factory in Kaohsiung to mark the start of production. “Proud to launch our #MadeInTaiwan submarine program,” Taiwanese President Tsai Ing-wen tweeted.

Taipei aims to acquire as many as eight boats. They will replace two Zwaardvis-class boats that Taiwan acquired from the Netherlands in 1987 and 1988 and two U.S.-made Tench- and Balao-class boats that Taipei bought in 1973.

The latter two boats date from the mid-1940s. They are the oldest submarines in the world.

As long ago as the late 1980s, Taipei began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follow-on submarine acquisition. But China leaned on the world’s sub-builders, threatening sanctions against any country that sold Taiwan new boats.

Finally, in 2015, Taipei lost patience. China was a decade into a major naval buildup and the Taiwanese navy’s existing submarines weren’t getting any less ancient. Taipei began cutting deals with American and Japanese suppliers for the major technologies CSBC would need to equip the new boats.

The eight submarines could end up costing a combined $16 billion. But they should be worth every penny. Even just eight boats could deter a Chinese invasion force by threatening it with total destruction. “Their counter-coercive value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said Mark Stoke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Project 2049 Institute in Virginia.

Promotional materials from the November production-launch revealed the basic shape of the new submarines. They are roughly similar to the Zwaardvis-class boats, indicating that CSBC’s engineers reverse-engineered the design.

The new subs feature a double hull—a rare design feature in non-Russian boats—plus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underwater propulsion. Their armament includes Mark 48 torpedoes and Harpoon anti-ship missiles.

The Taiwanese navy obviously plans to deploy the new submarines in the anti-shipping role, targeting the Chinese ships that would carry an invasion force across the 100-mile-wide Taiwan Strait.

The Chinese fleet could struggle to detect the Taiwanese boats before they attack. “The shallow, noisy waters of the Taiwan Strait greatly favor submarines over air and surface [anti-submarine warfare] forces,” said Owen Cote, a submarine expert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t doesn’t necessarily matter that the Chinese navy possesses around 70 attack submarines of its own plus scores of sonar-equipped surface warships and maritime patrol planes. These forces are not a strong defense against even a small flotilla of Taiwanese subs.

“Outside of the U.S. and the U.K., submarines are not considered primary ASW platforms, and outside of NATO and Japan most navies are pretty bad at surface- and air-based ASW, so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doesn’t make sense to compare numbers of submarines on each side the way you would, for example, numbers of air-to-air fighters,” Cote explained.

All that is to say that Taiwan’s submarine program is a big deal. Combined with the island country’s crash program to arm itself with hundreds of ship-sinking missiles, the new boats greatly could stiffen Taiwan’s defenses.

 

----- -------- TITLE: 間歇性斷食可增進腦神經新生作用 AUTHOR: 松 DATE: 11/29/2020 09:31:30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168 斷食: 16+8=24,一天 24 小時當中,禁食 16 小時,進食 8 小時。也就是把吃東西的時間壓在 8 小時之內,其餘 16 小時不吃含有熱量的食物。
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可能可以增進健康,改善大腦機能,緩解一些慢性病與腦神經退化性疾病,這是近幾年許多人熱烈討論的議題。在台灣,還少有人提到的是,間歇性斷食促進「腦神經新生作用」(neurogenesis),可能是改善健康最關鍵的原因,有興趣的人不妨從這方向來理解。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腦神經新生作用」。若在四十年前,學術界一般觀念還是「腦細胞從生下來那天開始就不會增加,只會漸漸凋零、死亡,然後人類大腦功能就會隨著年紀越來越差、越退步」。這觀念從十九世紀一直延續到一九六〇、七〇年代,經由Altman、Kaplan等學者的研究,才漸漸改變。
現在學術界廣泛接受的是,在大腦側腦室的「腦室下區」以及海馬迴,會持續有新的「神經母細胞」(neuroblast)出現。「神經母細胞」可遷移(migrate)、延伸到「遙遠」(相對於細胞的大小來說)的地方,分化成不同的作用。科學家持續在其他大腦區塊發現「腦神經新生作用」,而這些複雜的作用,推測跟許多大腦功能(如學習、記憶)以及精神、神經科的疾病有關。
但,腦神經新生作用的研究很難做。其他人類活體器官,我們有時可以切片一小塊下來,大腦很困難。所以研究者通常只能針對實驗老鼠、猴子做研究,或解剖人類屍體切一塊腦組織下來。實驗猴子很貴、很稀有,總不能輕易養二十隻猴子殺來做研究。所以,老鼠就成為我們研究「腦神經新生作用」的首選。
在二〇一九年底,就有這麼一個老鼠研究,驗證間歇性斷食對腦神經新生的作用。研究者把一群老鼠養在新加坡大學的實驗室裡,將老鼠分成四組:正常飲食、斷食12小時、斷食16小時,以及斷食24小時(一天吃一天不吃)。老鼠吃的飼料都一樣,實驗期間攝取的總熱量也都相同。實驗期間三個月,三個月後自然是把小老鼠宰了,然後抽出老鼠的海馬迴打碎用各種試劑做了一大堆分析。
結果,就跟我們想像的一樣:所有的實驗組的腦神經新生作用,都比正常飲食的多。斷食12小時的比正常飲食組高,斷食16小時的又比斷食12小時高。有意思的是,斷食24小時,並沒有比斷食16小時高。
所以啦,這個研究或許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民間盛傳的16-8斷食法,或許不是歪打正著,而是真正有他的學術論述基礎。但16-8有時實在太嚴苛了,那就14-10,或12-12吧,還是有效,早餐不吃就做得到了。而比16-8還更嚴苛的斷食法,或許就沒有必要,反而會降低生活品質、增加其他疾病風險。
跟「腦神經新生作用」較相關的是BDN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也可說是「大腦的生長因子」。BDNF跟腦神經新生作用、跟抵禦大腦的發炎反應息息相關,許多精神科藥物都證實可以增加BDNF。為什麼憂鬱症藥物需要兩三星期才會漸漸有感覺,為什麼醫師常會建議至少要吃半年,原因之一在於藥物能增加BDNF,然後BDNF可促進腦神經系統的「修復」,包含腦神經細胞的新生。而一大堆實驗也推測,間歇性斷食可以增加大腦BDNF的數量。
好啦,今天就寫到這裡,寫重點就好。其他間歇性斷食的優缺點,在台灣網站上已經有許多人寫過了。很有可能,間歇性斷食加上低糖、以及適度的運動,就能提供你想要的大部分益處,食物的選擇、烹調法相對不是那麼重要。不過,許多研究都還是有點隔靴搔癢感覺,想瞭解最適宜的健身、養生方法,還是需要不斷吸取新知。如果你有些慢性疾病或長期服用藥物,若想要間歇性斷食,最好還是要先跟醫師討論一下。

 

----- -------- TITLE: 笛與簫之分別 AUTHOR: 松 DATE: 11/27/2020 12:53:42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hk01.com/%E7%9C%BE%E6%A8%82%E8%BF%B7/90616/%E5%86%B7%E7%9F%A5%E8%AD%98-%E5%B0%84%E9%B5%B0%E8%8B%B1%E9%9B%84%E5%82%B3-%E7%8E%89%E7%B0%AB%E5%8A%8D%E6%B3%95-%E9%BB%9E%E5%90%B9%E9%83%BD%E5%BE%97-%E7%AC%9B%E5%90%8C%E7%B0%AB%E6%80%8E%E6%A8%A3%E5%88%86

撰文:

那麼到底是「橫簫直笛」,還是「橫笛直簫」呢?

其實早在漢代以前,無論是橫吹或豎吹的單管竹製樂器都統稱為「笛」或「骨哨」,到了唐代出現了有膜孔的橫吹笛子,「膜孔」將笛與簫兩者正式區分。

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史上蠻多成語的故事都是與簫有關的,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如「蕭史弄玉」講的就是一個人吹蕭吹到變成神仙的故事;楚霸王項羽被漢軍圍困時遭遇到「四面楚歌」時,敵軍就是用簫去吹奏楚地民歌,所以從當時史書上記載,抑或東漢出土的文物可見,當時的人是打直吹「簫」這個樂器,所以「直簫」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東漢時期的陶製簫奏者人像;

《蕭史弄玉》裏的弄玉吹蕭吹到成仙。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我們特意找來「樂心中樂團」創作總監何文津為大家解答,他指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橫笛直簫」,笛和簫最大分別就是笛有「笛膜」(即膜孔),而簫則沒有。笛子一般有六個笛孔加上一個「膜孔」,需要在膜孔上貼上笛膜來吹奏。

第二個分別之處是吹奏位置,簫的吹奏位置在簫的頂部;而笛子的吹奏位置在笛身上的笛孔。因為兩者的吹奏方法與按孔方式相近,所以一般會吹奏笛子的人都會吹簫,會吹簫的人都會吹奏笛子。不知道這是否就可以解釋黃藥師的「玉簫劍法」,一時打橫吹一時又直吹呢?

 

上圖是簫,下圖是笛,其實真係好難分!(網上圖片)

上圖是簫,下圖是笛,其實真係好難分!(網上圖片)

笛和簫的最大分別,就是笛的吹奏位置有一層「笛膜」。(網上圖片)

笛和簫的最大分別,就是笛的吹奏位置有一層「笛膜」。(網上圖片)

 

除了用「直吹」和「橫吹」來區分簫與笛之外,大家亦可以用音色去分辨兩者,笛的聲音輕快清脆,聽起來比較愉快;而簫的音色則圓潤輕柔,讓人感覺柔婉哀怨。在《射鵰英雄傳》裏,當黃藥師以為女兒黃蓉遇害死了,便吹奏洞簫抒發傷感之情,簫在這個悲傷情節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原來廣東話中的「啲打」(即嗩吶)才是「橫簫直笛」中的笛。(網上圖片)

原來廣東話中的「啲打」(即嗩吶)才是「橫簫直笛」中的笛。(網上圖片)

「橫簫直笛」不是笛

既然大家普遍認知是「橫笛直簫」,那「橫簫直笛」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呢?「橫簫直笛」原來是中國南部廣東、江西、湖南一帶的戲班用語,當中的「橫簫」即是現在的笛子,而「直笛」,是指「嗩吶」(粵音di1 da4),與我們一般認知的竹笛有別。

大家仲記唔記得《還珠格格》裏面小燕子嘅哥哥簫劍。(網上圖片)

大家仲記唔記得《還珠格格》裏面小燕子嘅哥哥簫劍。(網上圖片)

至於「牧童笛」叫笛為什麼又不是打橫吹呢?要知道西方的樂器裏並沒有「簫」這種樂器,那麼「橫笛直簫」這套說法自然不能應用在西樂裏。如果還是覺得「橫笛直簫」太難記住的話,不妨下次試試聯想起《還珠格格》裏的小燕子哥哥蕭劍,記住他是打直吹簫的。

 

----- -------- TITLE: 彭文正夫婦詐健保「否」之判決 AUTHOR: 松 DATE: 11/23/2020 10:07:43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13078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1117/MJVCZ7CQ75D5DKCJ4O3YN55AWY/

難得蔡正元「正義」發言!不過--哈!敗訴、賠錢了事。

正晶夫妻並主張,健保署已函覆證實,李晶玉從沒以境外緊急傷病或緊急分娩的單據回台申請核退醫療費用,批蔡以不實言論侵害夫妻倆的名譽與社會評價。

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2016年在臉書發文,指政論節目夫妻檔彭文正、李晶玉赴美產子詐健保,兩人對此向蔡正元提告求償400萬並登報道歉,刑事部分蔡已獲判無罪確定,民事部分士林地院一審認定蔡對可受公評之事做合理評論免賠,不過高院二審17日改判蔡正元應賠正晶夫妻各10萬元,並在個人臉書刊登道歉聲明共7天,全案仍可上訴。

 

高院二審判決指出,蔡正元2016年3月30日在臉書發文,PO文稱彭文正、李晶玉被爆刻意赴美產子,諷兩人愛台不離口、拜台獨不離手,卻專程去生美國人,「拒絕」生台灣人,心思令人疑竇;蔡正元也稱,「專程赴美產子,又結合美國特殊醫療診所,弄單據回台灣『詐健保』,彭李2人又有什麼臉在電視上談陸生健保」等。

 

當時彭文正、李晶玉認為蔡正元無的放矢,因此控告蔡正元刑事妨害名譽罪,並另提民事侵害名譽等。刑事部分,高院去年2月已認定蔡正元言論具公益性質,因此判其無罪確定;而民事部分,正晶夫妻則要求蔡正元賠償400萬元,並在四大報刊登道歉聲明。(相關報導:丁怡銘請辭「馬上有新工作」?陳玉珍遭反嗆:不然要餓死?更多文章

民事部分士林地院一審認定,蔡正元並未杜撰虛構李晶玉用境外分娩單據回台申請核退醫療費用,為對可受公評之事做合理評論,且全民健保事涉公眾利益,蔡正元依多家媒體報導而評論,並非以侵害正晶夫妻名譽為目的,此時正晶夫妻名譽權應對言論自由做較大讓步,因此判蔡免賠、不須道歉。

 

正晶夫妻不服上訴,高院二審則認定,蔡正元在臉書上的言論並非單純意見表達,內容包括可證明真偽的事實陳述,且蔡正元以媒體報導作為依據,卻無視已有媒體更新報導正晶夫妻的澄清說明,顯示蔡正元未經合理查證即妄自評論,應負起故意侵害名譽權的損害賠償責任。

 

----- -------- TITLE: 1.6秒才夠反應!騎士超速撞死人無罪 AUTHOR: 松 DATE: 11/20/2020 12:35:23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356847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宜蘭1名曾姓騎士轉彎摔倒,遭超速直行的楊姓騎士撞上,送醫不治,宜蘭地檢署以「過失致死」罪嫌起訴楊男。不過,宜蘭地方法院認為,根據專家計算,楊男煞車等動作,須要1.6秒以上時間反應,因距離過近,就算依速限行駛也避不開死者,判他無罪。

 

對方摔車倒路上 閃避不及輾過去

 

這起意外發生於2019年7月10日,檢方主張,事發當日天氣晴朗,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且視距良好,楊男通過路口時本應注意車前狀況,卻疏於注意撞上左轉的曾男,導致曾男頸部8公分開放性傷口、創傷性血胸等,經送醫急救不治死亡。

但法院判決認為,曾男還沒騎到交岔路口中心處就提前左轉,並先向左摔倒滑到楊男車道,認定曾男未禮讓直行車(楊男)先行。

 

引用美國警察學院數據

 

判決書並引用美國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警察科技管理學院事故重建分析採用的反應時間,包含觸發、感智、判斷、鬆開油門、煞車及開始有效煞車等動作,需要1.6秒以上的時間反應。

判決指出,以肇事地點速限50公里計算,1.6秒的反應距離需要22.22公尺,再加上煞車距離另需11.57至14.05公尺,合計要33.79至36.27公尺,事故時曾男與楊男間僅距離8公尺,依行車紀錄器推算,楊男可能超速,但即便依速限50公里行駛,也難以防範撞擊發生,認定楊男沒有過失,判其無罪。

----- -------- TITLE: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各國祝賀學問大 AUTHOR: 松 DATE: 11/19/2020 10:08:2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054610    By 溫潤身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拜登當選第46任總統,來自世界各國祝賀,紛至沓來,祝賀方式與時機也透露一些訊息。

川普是非典型傳統政治人物,行為模式常出人意外,即使距離卸任不到70天,究竟會有什麼驚人之擧,無人能料。上周開除國防部長艾斯培,由國家反恐中心主任米勒暫代國防部長一職,即為顯例。另外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Gina Haskel)、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伊(Christopher Wray)等二人,飯碗汲汲可危,兩人都被指責未能盡責調查拜登外傳之違法事例。

正因為如此,不少國家領導人目前對祝賀拜登當選一事,顯得相當慎重,因為川普陣營迄今仍未能接受敗選一事,白宮發言人麥肯納妮(Kayleigh McEnany)最近在記者會上,指控民主黨「支持作票和不合法投票」,顯示川普透過法律訴訟爭取公道之途,仍將進行,在未判決之前,諸多國家領導人寧可保守看待,不願此時得罪川普。

中國是典型例子,一直到11月6日,才由外交部發言人江文斌表示:「我們遵重美國人民的選擇,我們向拜登和哈里斯(賀錦麗)女士表示祝賀⋯同時中方理解美國大選的結果,會按照美國的法律和程序,作出決定」,冷冰冰外交辭令,既不得罪川普,也表達祝賀之意,還留下法律程序未走完尾巴,防止美國政情發生變化。

外界的看法是,習近平可不想此時得罪川普,導致在他有限任期內,雙方關係會不會又變生肘腋。但是習近平個人迄今還是沒有祝賀拜登當選,值得觀察後續發展。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拜登未當選總統之前,兩人已經結下樑子。原來是大選期間川、拜辯論「韓半島議題」時,拜登嗆金小胖是「流氓」、「獨裁者」,此事被他知道,是可忍孰不可忍,立即回駡拜登是「瘋狗」,拜登當選,金小胖裝聾作啞,理所當然,不必意外。

俄羅斯總統普丁最近傳出罹患帕金森斯症,對於拜登當選總統,僅由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俄國打算與美國任何一位人民選出之總統,尋求對話管道,並推動關係正常化。」空泛言詞,說了等於沒說,川普並沒有向普亭祝賀當選,美、俄關係可想而知。

伊朗總統魯哈尼藉機對拜登作「勤前教育」,他表示,美國應彌補過去的錯誤,重新投入2015年與伊朗之核協議。魯哈尼對川普廢除核協議一事,耿耿於懷。魯哈尼沒有祝賀拜登當選,是否期待雙方重回談判桌,不得而知。

土耳其去(2019)年入侵敍利亞,攻擊庫德族人,總統艾爾段強硬作風屢遭爭議,川普僅是制止,卻無實際軍事制裁動作,反而常有意無意稱讚艾爾段。拜登是傳統政治人物,作風恐怕不會像川普那麼客氣,艾爾段心知肚明,所以對拜登當選,亦無祝賀之詞。

印度總理莫迪對拜登、賀錦麗最佳拍擋當選,喜形於色,在社交平台的賀詞,特別強調賀錦麗的牙買加和印度血統,形容她破天荒成就,正是所有印裔美國人的驕傲,有信心美、印雙方友誼將會更加強大。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更是滿心歡喜,因為媒體曾經窮追猛打去(2019)年川普強迫他調查拜登,此事引發後續川普遭彈劾,最終被美國參議院否決兩項指控結案。澤倫斯基在知悉拜登當選後,一馬當先,領先群雄,第一個祝賀拜登,.想必是感覺如釋重負,不要再被窮追猛打,追究川普彈劾案了吧!

其他如英、德、法、日、澳、加、義⋯等其他各國領袖,都非常遵守國際禮儀,向拜登表達誠摯祝福,並希望加強雙方友誼.,正是大家共用最多的語言。

喔!對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蔡英文總統對拜登的祝賀,她是透過推特向拜登傳達賀詞,行政院長蘇貞昌發言說蔡總統「致電」拜登祝賀,還被總統府發言人特別修正為用「推特」致賀,顯見蔡總統非常注意當前國際情勢發展,為確保台灣最大利益及安全,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台美關係必將更加強化穏固。

拜登當選總統,如何祝賀,顯然是一大學問,各國反應都不相同,正是政治現實。

----- -------- TITLE: 11月15日通過的RCEP總要有些認識。 AUTHOR: 松 DATE: 11/17/2020 07:47:33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東協10個國家與中國、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等5個國家,在歷經8年談判後,終於簽署了RCEP,也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是全世界最大貿易協定經濟規模,占全球GDP的 30%,涵蓋近 20 億人口,廢除了區域內多達91%的關稅。
2.台灣有沒有加入?
小夫與胖虎,要去四疊半島的別墅度假,只會找靜香,什麼時候找過大雄了?
3.台灣為什麼沒加入?
因為中國不可能讓台灣加入。誰理你們?這不就是中國在台灣遭受SARS疫情攻擊時的名言嗎?只要有一個會員國不同意,就不能讓新成員加入。
4.台灣沒加入會怎樣?
初步看來,比較受到影響的產業,是石化、紡織、鋼鐵等產業。往後這些產業的關稅,在這些國家之間會逐漸下降到零,台灣的價格將會因為關稅影響而比較欠缺競爭力。這些產業如果原本利潤就低,未來將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5.印度為什麼沒加入?
因為印度擔心澳洲、紐西蘭的畜牧業、乳製品、還有中國的低價產品,會衝垮印度的市場。印度希望可以增加遇到產品傾銷時的防衛機制,但是中國反對,印度因而拒絕加入這個體系中。
融入自由化的貿易體系,一定會有犧牲,也有獲得。沒有一種貿易體系,是我們不用付出代價,但是可以有收穫的。印度做出了選擇,而台灣沒得選擇。
6.關稅是最重要的進出口關鍵嗎?
不一定,利潤或是技術層次低的產業,關稅影響就很大。但像是醫療器材,關稅就不會是重點,因為東南亞國家的醫療器材輸入許可證,在克服審查機制後,成長反而不受到關稅影響。
7.政府可以做什麼?
繼續努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個協定目前也有12國加入,成員國人口規模將近5億,總 GDP 超過11兆美元 (占全球 13.1%) ;貿易值占我國貿易總值超過 24%,不過美豬、美牛、核安食品的認定,都會影響其他國家支持台灣的決心。另外,我們也可以積極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者協助提升產業轉型。
影響一定會有,但不能加入,不是我們不好,也不是我們的錯。
8.我們可以做什麼?
石化、紡織、鋼鐵業一定有影響,如果擔心關稅影響利潤,可能得要開發高階製程中心,或者移轉生產基地。這個協定簽訂以後,還要其他會員國通過,不是一次就完成所有關稅下降。所以,還有一點時間可以逐步調整自己的企業體質。
但是,請一定要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除或降低關稅,對於本國市場來說,等於也是開放,一定會有某些犧牲與讓步,不要老是想到好的那一面。
9.要如何才能加入RCEP?
承認九二共識,支持一國兩制,中國應該會「考慮」支持台灣,以中國台北的名義,進入這個體系。不過,只是考慮,沒說一定會讓台灣加入。
10.在選擇承認「九二共識、一國兩制」與「不能加入RECP」之間,你要哪一個選項?
小孩才做選擇,我全都不要。
每次小夫要去島嶼度假,邀請了靜香、胖虎,就是沒有大雄。我們或許就是那個大雄,而且還沒有哆拉A夢在身邊。但是,我們可以一個、一個的邀請、一球、一球的投球、一場、一場的贏。這是一顆對台灣某些產業具有殺傷力的手榴彈,但絕對不是核子彈。這個協定,雖然是在既有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上升級,但既然如此,已經影響了某些產業,政府就必須要積極且小心的輔導產業轉型,畢竟產業轉型從來就不容易,不是嘴巴說說就可以。
但,台灣從1971年以後,就已經習慣被中國排除得很邊(無奈攤手),我們會活下來,而且會活得更好的。

----- -------- TITLE: 2020 Big 7 Travel 世界第一咖啡館,SIMPLE KAFFA 手沖咖啡 AUTHOR: 松 DATE: 11/16/2020 09:58:46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simplekaffa.com/journal/simple-kaffa-how-to-hand-brewed-coffee-tutorial

關於濾紙浸濕這件事情還蠻多人在討論的,Simple Kaffa店內是以不浸濕濾紙的方式進行沖煮。 因為現在濾紙有無味道的事情其實很多廠商都有很多著墨了,所以現在不難找到濾紙是你直接用熱水下去清洗也聞不到任何濾紙味。

沒有濾紙味的狀況下就會選擇不去浸濕濾紙,這樣有助於悶蒸時的排氣比較順暢。
 

沖煮

本次示範這邊用的咖啡粉為16克,按照1:15的比例我們最後會用240克的水去做沖煮。

我們將整個沖煮分成四個階段:四次的注水。
水量分別是 1:2:2:1(40g, 80g, 80g, 40g)非常好記~
如果是自行在家研磨咖啡豆的朋友

 

因為每一台研磨機的刻度都會有一些差異,沒辦法給大家一個很固定的號數做參考,建議可以用總時間來作為一個參考依據:如果你是沖少於兩分鐘,那麼要把粉再磨細一點。如果沖超過兩分15秒就在磨粗一點。這樣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應該要磨的粗細囉。

 

總結

水粉比例:1:15 (示範中為 16g 咖啡粉、240g 水)

濾紙:現已很多廠商有販售無味濾紙,不需浸濕不怕濾紙味。

分四階段沖煮:
四次沖煮水量比例分別為1:2:2:1(本次示範中:第一次與最後一次使用40g熱水、中間兩次為 80g)
第一階段注水:使用1等分40g、94度的水進行注水,悶蒸30秒。
第二階段注水:使用2等分80g、94度的水進行注水,悶蒸30秒。
第三階段注水:使用2等分80g、90度的水進行注水,悶蒸30秒。
最後階段注水:使用1等分40g、80度的水進行小水注注水。
注水的節奏在前三次是用水量大但是繞圈慢的方式,由內往外慢慢繞圈。
最後一次則用小一點的水柱,往中間慢慢的注水,這樣可以讓尾韻變得更乾淨一點。

注水溫度:
悶蒸和第一次的注水用約94度熱水,第三次則用90度熱水,而最後一次的注水會使用80度進行注水。
如果不想調節水溫:
使用Simple Kaffa的淺焙咖啡豆:建議固定注水的水溫為93度。
使用Simple Kaffa的深焙咖啡豆:建議固定注水的水溫為90度。

總沖煮時間約為兩分至兩分15秒。
自行磨豆的朋友可以此時間作為參考調整自己磨豆粗細的調整基準。

 

----- -------- TITLE: 老婆要融入你的家?還是她該融入婆家,最好全家就是你家! AUTHOR: 松 DATE: 11/11/2020 09:19:41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944336615 BY 呂秋遠 11月11日上午1:11

 

呂律師,我結婚要滿六年育有一女一歲多,我和公婆常有生活上的摩擦和衝突。公公非常的大男人主義,婆婆是弱勢角色。近來有三件事(其實不只三件),讓我忍無可忍,想詢問您的意見。
事件一,剛嫁進來沒多久,有一次家裡要祭祖拜拜,公公家的全部成員都拿到香,而我卻沒有,當下我婆婆和先生趕緊把她們手上的香分給我,公公見狀說不用給,我還是勉強拜完後說,不給就不要拜呀!還說以後都不用拿香了,才不會有這個問題,究竟是誰有問題呀?!
事件二,我出門跟他說出門了,他愛理不理我也不再講了,每次我先生說要帶我回娘家,公公就擺臭臉也不做任何回應,那我之後回去還會告訴你嗎?
事件三,我還在坐月子的時候,小孩半夜哭鬧,婆婆說要喝符水,對我來說晴天霹靂,什麼年代喝符水,而且小孩還未滿一個月,她趁我去洗澡,想用滴管餵小孩符水,我就直接把小孩抱上來,這已經讓我產生了嚴重的不安全感,說我情緒化,只要有客人來就說小孩脾氣不好。
我想請問一個長輩這樣對人,身為一個後輩還要熱臉貼人冷屁股嗎?人是平等的吧!你不尊重我,我為何要尊重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位姊妹,你想談的是尊重,但是我想談的是一首歌,因為我想看到,我在尋找,那所謂的,老公的美好。而這三個事件,我相信不只三件,問題通通只有一個解答,就是,我看不到你老公的存在。
首先,燒香事件。當公公把香奪過去,老公應該要直接搶回來,然後嚴肅的跟他老爸說:「今日你搶香,他日誰祭你。」如果他老爸聽不懂,就用嫌惡的眼神看著他爸,接著不耐煩的「嘖」一聲,還是把香交給太太。
其次,出門事件。當要回娘家,跟公公問安,公公不予回應,老公就應該大聲的跟他老爸說:「今晚,我想來點特別的。」他老爸一定聽不懂,然後老公就大喊:「回我老婆家!」保證公公一夜好眠,因為已經氣到不醒人事。
其三,符水事件。當小孩半夜哭鬧,婆婆要餵小孩符水,老公應該一口把符水喝乾淨,然後說:「有事,兒子服其勞,有符水兒子喝,真是以為孝乎!」趁著婆婆聽不懂的時候,老公就趴倒在地四肢抽搐,婆婆很緊張的時候,老公就從地上跳起來說:「Surprise!」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對吧?因為現實生活中,你老公不可能這麼做,他只會默默的冷眼旁觀,偶爾跟他媽說,「好了啦!」接著轉頭跟你說,「老人家就這樣,你是要計較什麼。」還會同場加映,「再怎麼樣,我也是她生的,你要我支持哪一邊?」彷彿搞得自己最委屈,全世界都對不起他。可是瑞凡,你老婆住你爸媽家,不是她家,更不是你們的家。都幾歲了,還住在家裡,你是長不大膩?
婆媳或公媳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根本就不是在於彼此尊重,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公婆就是認為,這是他們的家、媳婦應該要融入這個家,在這個前提下,尊重根本不可能存在。唯一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不要同住。夫妻結婚後,原本就不該與婆家或娘家住在一起。真要與婆家同住,先生就得承擔所有敗戰責任。這件事沒有公平可言,因為誰都想翹著二郎腿、穿著短褲內衣在客廳裡看電視,既然老婆喪失了這個原本在娘家有的特權,遇到問題,就會全部是老公的錯。借住在別人家,容易嗎?就算老公願意請支援收銀也是沒用的好嗎?
什麼?她要融入你的家?她跟你,已經有自己的家,如果還是認為她該融入婆家,最好全家就是你家。所以,關於婆媳問題。老公是答案,不變的答案。有了自己的住家,做什麼都顯得勇敢。兩個人一起租屋,只有收穫沒有遺憾。與公婆同住,看的未來,永遠賭爛。
相信我,這是每天都在離婚的律師,提出的衷心建議。

 

----- -------- TITLE: 文章預存 AUTHOR: 松 DATE: 11/10/2020 04:05:50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draft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9/post/202001210075/%E9%86%AB%E7%95%8C%E7%A6%8F%E7%88%BE%E6%91%A9%E6%96%AF%E6%9B%BE%E5%B6%94%E5%85%83%20%20%E6%94%BB%E7%B2%BE%E6%BA%96%E9%86%AB%E7%99%82%20%E7%86%AC%E9%81%8E%E8%87%AA%E6%88%91%E6%87%B7%E7%96%91%20%20%E7%82%BA%E4%BA%86%E7%97%85%E6%82%A3%E5%AD%B8%E7%BF%92

曾嶔元謹守「六的法則」,即使回到台灣,也奉行不渝。二○○四年他在馬偕醫院擔任病理科主任,「有位三歲的小男孩因為發燒、腹瀉,掛急診,這小男孩連續三天被母親帶來就診。第三天時急診醫師不敢大意,緊急收住院,當主治醫師正準備查房,小男孩竟然往生了。」驟然去世,家屬無法接受,當時小兒科醫師希望病理科能幫忙釐清責任,「我們希望能對遺體進行解剖,家屬不願意,只得退而求其次,在各器官肺臟、心臟、肝臟、腎臟等甚至腦部,採取一些檢體,查明死因,但是家屬拒絕在腦部鑽孔,腦部的檢體也只能作罷。」大海撈針、抽絲剝繭,終於在心臟的部位發現到病毒,報告打著「病毒性心肌炎」。但家屬不能接受這個答案,繼續追問是什麼病毒?「我們將檢體再拿出來,重新定序,答案是克沙奇病毒引起的心肌炎。」這個案例前後整整花了七、八個月,付出極大耐心才水落石出,讓病人家屬接受。

----- -------- TITLE: 台灣雨量充沛卻留不住?By 溫潤身 AUTHOR: 松 DATE: 11/09/2020 08:13:50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044281

台灣年平均雨量2515豪米,是全球平均值2.6倍,以色列年平均雨量是435豪米,只達全球平均雨量40%,相較之下,以色列應該極度缺水,但是以色列現在是全球沙漠國家節水、綠化學習的典範,從來不缺水。政府應向以色列取經,全面重新規劃水資源。

今年農委會甫宣布56年最嚴重乾旱,桃、竹、苗停灌,每公頃補助14萬元,但是過不了多久,氣象局發佈豪雨特報,各縣市應防止豪大雨。既是大旱、又是豪雨,豈不矛盾?台灣還四面環海,怎麼可能缺水呢?顯然是水資源規劃不週延,有嚴重缺失,應徹底檢討改善。

全台每年有900億噸雨水,以色列只有12億噸,兩相比較天差地遠。以色列國土2.7萬平方公里,有七成是沙漠,人口900萬人,台灣3.6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人,沒有沙漠,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只是未善加利用而已。每年有大量雨水流失,非常可惜。

以色列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有兩大特色,一是污水循環再利用,比例高達8成,二是海水淡化,擁有五座成本最低的海水淡化廠,每年生產500萬立方米淡水,供給40%飲用水,以及80%民生用水。台灣方面呢?每年自來水管漏水率達19.55%,流失6.2億噸自來水,幾達以色列年雨量的一半,等於1 .83個翡翠水庫蓄水量,毫不心疼與愛惜,多少年來未曾改善。

即使有那麼多雨水,每年只有135萬噸的雨水留下來,其他高達717億噸全部流失,非常可惜。但是每年需要用水190億噸,差額達55億噸,不是沒有辦法補充,而是政府沒有全盤規劃解決,一年拖一年,每年期待颱風雨或梅雨,老天賞雨解渴,如果沒有,就要鬧乾旱,完全不思如何妥善規劃水資源保育。

全台現在有80多座水庫,然而優養化及淤塞嚴重,走訪一趟石門水庫上游,看看四處林立的高爾夫球場、豪宅、商家、別墅,以及光禿的林地,就知道下游水庫怎麼不淤塞、優養化呢?其他各水庫命運一樣。

工業發展中,半導體產業用水量最驚人,但是台積電自建汙水處理回收廠,回收率高達8成,嫓美以色列,每年可以節省水費高達1.2億元,足堪全台表率。台灣現在汙水處理廠每天排放廢水高達285萬噸,等於1千萬人一天的用水量,如果回收8成,至少可以供應800萬人民生用水。據估計,台灣只要仿台積電建60座汚水回收廠,每座10億元,共計約需投資600億元,即可滿足全國用水需求。

政府何不考慮模仿現在太陽能民營化模式,將汙水處理回收廠開放民間企業投資,給予合理利潤,一定會有許多企業願意投資,既可創造新興產業,又可解決缺水問題,一擧兩得。再則海水淡化也是可行途徑,台灣四面環海,非常適合設置海水淡化廠,政府也可考慮開放民間經營,解決缺水問題。

全台現在用水區分成三大領域,分別是民生用水、工業、農業,以水資源那麼豐富,只要妥善規劃,絕對不至於缺水,至於以色列如何將沙漠變綠洲,進而成為農場,就更值得移樽就教,好好學習了。台灣今年竟然發生56年最嚴重乾旱,但是過不了幾個月又有豪大雨之矛盾現象,政府的水資源規劃,不只要重新檢討改善,動作還要快,不要讓問題年復一年發生。

----- -------- TITLE: 101大樓的設計理念 AUTHOR: 松 DATE: 11/08/2020 12:45:13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blog.xuite.net/twozo/wretch12/120635806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0/slhs1/art.html

吉祥數字「八」(「發」的諧音),所以用八個樓層為設計單元,做成一斗,如同財(才)高發(八)斗。每斗外牆外斜7度。每斗是由一個倒梯形方塊形狀來自中國的""組成。

呼應「金融中心」的主題,設置直徑近四層樓的方孔古錢幣做裝飾,表現出中華文化與西方科技融合的理念。

位置:台北市信義區市府路45號
年代:2004年
建築設計: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
特色:目前台灣最高的摩天大樓。


臺北101(Taipei 101),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為經濟部積極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在1990年代初期,經濟部積極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希望能在香港97回歸後,能把香港的一些大型的世界級企業(亞太區總部)吸引來台灣,為台灣帶來大量的外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建設。它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一幢摩天大樓(25.034 $^circ$ N , 121.562 $^circ$ E ) ,樓高508公尺,地上101層,地下5層,是目前台灣最高的摩天大樓。

----- -------- TITLE: 熟茶較暗,茶條模糊 AUTHOR: 松 DATE: 11/06/2020 05:54:33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 -------- TITLE: 咖啡因致利尿、脫水嗎? AUTHOR: 松 DATE: 08/15/2020 06:19:23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美國醫學研究所:有攝取習慣者,非極端狀況下排尿量不會增加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956 

IOM的研究團隊曾經將有攝取咖啡因習慣的人及無攝取習慣的人,分別找來進行排尿測驗。無攝取咖啡因習慣者在服用了含有180240毫克的咖啡因膠囊後,排尿量的確有增加;但是平常就有攝取咖啡因習慣者,24小時內的排尿量則是完全沒有增加。IOM近一步表示,除非是12天完全不攝取咖啡因,或一日攝取了高達624毫克的咖啡因這類極端的情形下,平常有攝取咖啡因習慣的人們排尿量才會有所增加。 

營養師Stella也曾表示,其實大部分的研究都發現,除非是在一次攝取高達250300毫克的咖啡因(約23杯咖啡)時,我們的排尿量才會短暫性的增加。

2002年康乃狄克大學也曾發表一份分析研究指出,喝咖啡時排出的尿量是原本飲用量的84%,而喝開水時則為原本的81%,所以適量飲用時,咖啡因的利尿作用可以說是與水差不多。 

http://stella-health.blogspot.tw/search?q=%E9%99%A4%E9%9D%9E%E6%98%AF%E5%9C%A8%E4%B8%80%E6%AC%A1%E6%94%9D%E5%8F%96%E9%AB%98%E9%81%94250%EF%BD%9E300%E6%AF%AB%E5%85%8B%E7%9A%84%E5%92%96%E5%95%A1%E5%9B%A0

 

利尿機制如下

1.人體腦部的"下視丘"會製造"ADH(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壓素)"  並將之儲存於腦下垂體後葉,並由腦下垂體後葉釋放ADH

2.ADH(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壓素)會增加腎小管與集尿管對於水分的"再吸收作用

3.腎小管與集尿管裡有ADH的受器,當受器接收到腦垂體後葉釋放的ADH時,腎小管&集尿管的"再吸收作用"就會增強,

4.而咖啡因在這機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俠盜羅賓漢"-它在受器接收ADH,就把ADH搶走(ADH結合

5.使得腎部的ADH受器無法與ADH結合-得不到ADH,因此腎小管&集尿管的"再吸收作用"不會增強,因此尿液量變多!! 

至於為什麼喝咖啡會讓人提神呢?

1. c-AMP可以活化蛋白質,協助肝糖的分解。

2. c-AMP易被磷二脂酶催化成5AMP,導致c-AMP濃度會降低。

3.咖啡因抑制磷二脂酶催化反應,所以c-AMP就能以較高濃度協助肝糖分解成葡萄糖,進而產生能量,也就是間接地促進了能量的產生。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9196

 

咖啡因會使供給心臟氧氣的冠狀動脈擴張,腦部血管會收縮,進入腦部的血液減少,因此可減緩頭痛;腎臟的血管擴張則帶來利尿作用。咖啡因的代謝大部分在肝臟進行,但喝下咖啡後,咖啡因就會分布於全身各器官中。咖啡因的半衰期(即攝取後咖啡因減少至一半的量的時間)會因人而異,主要和攝取者的年齡、肝功能、是否抽菸或懷孕等等有關,但一般來說大約為3~6小時。一般女性代謝咖啡因的速度比男性快了約20~30%倍,排卵期的女性會代謝更快。對於抽菸的人來說,咖啡因的代謝也會特別快,因此總嫌咖啡濃度不足。

咖啡因在攝取後將被被胃和小腸完全吸收,爾後咖啡因在肝臟中被分解產生三個初級代謝產物副黃嘌呤(84%),可可鹼(12%),茶鹼(4%)。其中可可鹼屬於「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磷酸二酯酶抑制劑通過增高血管平滑肌細胞內cAMP含量而具有擴血管增加尿量的作用。只是,日常食品中含量的咖啡因,在利尿作用方面和利尿藥相比還太弱。https://kknews.cc/zh-tw/health/oy42gbo.html

 

根據定義,利尿劑會使人體排尿增加,因此,水或任何飲料在大量飲用時都是利尿劑。重要的是,排尿多並不一定導致脫水(指身體失水過多)。

 

飲水既為身體補液(以防脫水),也促進排尿。咖啡因是一種弱利尿劑,如果不超量攝入,人體很快就可以獲得耐受性,不至於導致慢性脫水。

 

其實,人類知道這一點已有近百年了!192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三位參與者前兩個月不攝入咖啡因的情況下,每公斤體重攝入半毫克咖啡因(大合半杯咖啡的量)即可導致尿量明顯增加。但四五天之後,人體就獲得了耐受性。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4/17/n9046820.htm

十多年前,這一發現獲得了當代研究方法和分析調查的佐證。該研究對59人監測了11天。前6天,所有人都攝入3毫克咖啡因/每公斤體重(合每天喝23杯咖啡);後面5天裡則分作3組,分別攝入以零、低(1杯)及中等(2杯)水平的咖啡因。

咖啡因基本幾乎不影響水合作用。(Annie Spratt/Unsplash)

研究者監測了多種水合作用的指標,包括尿量和顏色,發現所有指標都未受到常規攝入咖啡因的影響。

近期,「補水學界」又提出了「飲料水和指數」(beverage hydration index)的指標,以描述不同飲料保持人體水分的能力;再次表明,一般性地攝入咖啡因(如喝咖啡、茶或可樂)與水或其它運動飲料的保水能力相似。

該指數的一個優點是,承認所有飲料都會給身體補液(其中一些更有效)。如果建議人們別飲用喜歡的飲料(僅僅因為其含有咖啡因),人們可能不會自動換飲料喝,結果導致攝入水的總量減少。

有確鑿證據表明,人體缺水會影響健康(特別是對體弱者而言),可能干擾情緒、腦和心臟功能,也會使住院的老年患者預後較差。

所以,儘管某些含咖啡因飲料(如可樂和能量飲料)有其自身的問題,如含糖量過高,但從體液平衡角度來看,你沒有必要爲咖啡因而擔心。

 

咖啡因利尿」,這包含兩個機制:

1.在《咖啡、濃茶與巧克力中的咖啡因》這篇文章提到其能扮演磷酸二酯酶 (PDE) 抑制劑的角色,因而有擴張血管增加腎血流的作用。

2.可和抗利尿激素(ADH)競爭腎臟的ADH受體,抗利尿激素是一種能減少尿量的激素,作用於腎小管和集合管(集尿管)的上皮細胞中,能把尿液中的水分重吸收再回到血液中。作用就相當於一個抽水泵,而ADH與細胞表面的受體配對後就會引起抽水泵的工作。咖啡因或綠茶中的茶鹼也能與ADH的受體結合,如此一來ADH能與受體結合的比例就變少了,水泵抽水作用減小,表現出來就是尿量變多了(茶鹼的利尿作用比咖啡因還強,因此可當作利尿劑來治療肺水腫)。那麼為何利尿的機制會與鈣的流失有關呢?其實這種說法有些牽強,因為有些利尿劑會增加尿鈣的排泄,但有些卻是減少(ex.降壓利尿劑),所以咖啡因的利尿作用會增加尿鈣排泄其實是有爭議的。我認為尿鈣排泄增加比較有可能是來自血鈣濃度升高所導致,因為血鈣濃度與尿鈣排泄量二者呈正比關係。這得先從鈣離子在人體生理上所扮演的角色談起,當動物細胞受到外界刺激後,會利用細胞內的鈣離子作為傳遞訊息的媒介,血液中的鈣離子會與攜鈣素結合,這種與鈣結合後的活性攜鈣素就能活化細胞中許多與鈣質相關的酵素或蛋白質,其中包括環核甘酸運轉酵素、磷酸酵素以及各種神經傳導酵素等。

----- -------- TITLE: 罹癌後奉行「生理時鐘養生法」,從此不生病 AUTHOR: 松 DATE: 07/19/2020 12:50:4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1/post/202007150038/%E6%9B%BE%E8%A2%AB%E5%AE%A3%E5%91%8A%E5%8F%AA%E8%83%BD%E5%86%8D%E6%B4%BB%E5%8D%8A%E5%B9%B4...%E5%8F%B0%E5%A4%A7%E9%86%AB%E5%B8%AB%E7%BD%B9%E7%99%8C%E5%BE%8C%E5%AD%98%E6%B4%BB45%E5%B9%B4%EF%BC%8C%E5%A5%89%E8%A1%8C%E3%80%8C%E7%94%9F%E7%90%86%E6%99%82%E9%90%98%E9%A4%8A%E7%94%9F%E6%B3%95%E3%80%8D%EF%BC%8C%E5%BE%9E%E6%AD%A4%E4%B8%8D%E7%94%9F%E7%97%85?utm_source=%E9%9B%BB%E5%AD%90%E5%A0%B1&utm_medium=%E6%8E%92%E8%A1%8C%E6%A6%9C&utm_campaign=article200717-07

當我40多年前被診斷罹患癌症,並被預估只能再活半年時,我有接受手術,無數次電療,還有一次化療,但是腫瘤始終屹立如山。

 

當我改變主意不再治療以後,我做了很多改變,堅持下來的結果,我的細胞的自癒系統發揮了功效,讓我與我的癌細胞和平共處。而且,如果我繼續努力,我相信我的癌症不會再發。

 

當我30多年前因為背傷,一再復健都好不起來,甚至要靠輪椅過日子的時候,主治醫師認定,我的背傷會越來越壞,一直到我死的那一天。

 

那個時候,我才警覺,我又要靠自己了。

 

於是我非常辛苦地開始學瑜伽、靜坐、並一點一滴地在進步,如今,我不但不需要輪椅,可以走來走去,常常爬山,還爬上過玉山。

 

當我把我的經驗,及細胞自癒功能的理論,與病人分享後,如果病人肯認同,又肯靠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自己的細胞的話,細胞的自癒功能,自然會顯現出來。

 

很多癌症病人的癌症因此沒有再發,很多症狀不再依靠藥物。也有高血壓的病人血壓下降,可以不再吃藥。也有皮膚病,像紅斑性狼瘡之類的病症,可以因為改變體質而緩解。

 

我的專業是細胞病理,當我對自己的專業研究越深,研究越透徹,才發覺,生病幾乎都是咎由自取,自己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不給它超生的機會,身體才會沒有機會復原。

 

如果透過自我反省,努力作飲食、生活及心態上的改變,建立起善待自己的細胞的習慣,細胞自然會樂意地配合,讓細胞的自癒功能茁壯,有病的人自然會獲得改善,沒有病的人也會更健康。

 

人可以不生病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我的身體本來還蠻好的,可是罹患癌症以後,又是手術、又是電療、又是化療,體質便慢慢變差,很多副作用都一一出現,我也免不了在住院又出院的模式中過日子。

 

1986年10月,我又因為肺炎而住院,卻在治療的第3天,因為受不了藥物的毒性而發生了中毒性肝炎,主治醫師不敢再用藥,又不敢讓我出院。因此我在醫院裡住了一個月,每天的活動只有靜坐與睡覺,一個月之後,肺炎竟然不藥而癒。

 

現在看來,這不就是細胞自癒能力的明證嗎?

 

當時我沒有想到這個,卻明白,藥不能再吃下去了。因為一向生病或疼痛所用的藥,已經使我變成肚量很大的藥罐子。藥吃太多,肝臟早就到了生病的邊緣,輪到這次住院才吃幾顆抗生素,便成了最後一根稻草,肝臟抵擋不住,於是呈現中毒的現象。

 

果然從那以後,我沒有再吞進任何一顆藥丸,包括維他命丸。

 

 

設定「要健康」的目標,努力就有可能達到

 

肝臟如果不加以照顧,以後還會再出事。可是在西醫的眼裡,肝中毒之前,我的肝功能檢驗是正常的,也就是他們認為我的肝臟是正常的。在肝中毒之後,再抽血檢驗,肝功能又已回復正常,所以西醫是認為沒有什麼需要照顧的。

 

這件事情,讓我看到了西醫的極限,我決定從更寬廣的角度,去探索醫療問題,並以自己為實驗對象,去嘗試,目標是:不要再住院。

 

我的嘗試,有成功、有失敗,但總的來說,健康的情形是在進步,體質在慢慢的改好。

 

20多年來,我沒有再住院。這次住院,果真是我的最後一次住院。而且,這些年來,我也沒有再看過西醫,沒有做過癌症追踪檢查,除了看幾次牙齒以外,我也沒有用過健保卡。

 

現在我的目標是:臨終無障礙。也就是說,我不要再生病,不要再住院,到臨終的時候,笑笑地跟大家說再見。

 

辦不辦得到呢?如果我不定下這個目標,我是鐵定辦不到,定下這個目標,有了努力的方向,也許就會辦得到。何況20多年來我都辦到了,近幾年來我的健康狀況進步更多。我已經滿70歲,隨時說再見,我都非常快樂了。

 

生活要規律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在細胞世界裡,細胞在不同的時段,會進行不同的工作,這點非常特別。因為體內任何工作,都需要血液,可是血液有限,不可能同時提供給所有組織,於是在設計上,血管會在不同的時段,依不同的頻率而共振,讓某一經絡上的所有組織,氣血特別充盈,工作更加順利。

 

一、早上5~7點,是解大便、排廢物的最佳時段

 

譬如早上5~7點,大腸的氣血充盈,大便應該這個時間排出,把昨天生產的廢物排光。如果這個時段不排光,廢物堆在腸裡,便會變成宿便,或者養細菌,或者產生毒素,都對身體不利。

 

又譬如早上7~9點,胃的氣血充盈,這個時候吃什麼都容易消化。到下午3點以後,腸胃道的氣血便比較不足,吃下去的東西,比較不易吸收。

 

古語說:早餐要吃得好,中餐要吃得飽,晚餐要吃得少。其實就是指出,早餐中餐吃得好,身體比較容易得到養分,晚上吃的,卻往往成了身體的負擔,所以要吃得少。

 

可是,現代人剛好相反,早餐常常不吃,或者吃得很簡單,但是晚上卻吃大大的一頓,堆在腸胃裡,不易消化,也不易吸收,於是變成廢物,到處堆積,久而久之,身體怎麼可能不生病?

 

二、晚上11點到早上3點,應熟睡讓細胞專心工作

 

又譬如晚上11點到早上3點,肝膽系統的氣血最充盈,這個時候,最好已經睡熟,讓肝膽系統的細胞可以慢慢把白天所造成的廢物或者毒物解決,以便利排出去。

 

同時,這個時段也是造血的時候,因為血液細胞的耗損率很高,不隨時製造新的細胞來補充,便會不敷使用。所以,這個時段,應該是熟睡的,細胞才能專心工作。

 

早睡早起身體好,這是古人傳下來的教訓,誰都讀過,可是現代人卻顛倒做了。

 

自從發明了電燈,電燈普及的地方,人們開始晚睡,電視出來之後,又更晚了,上網聊天、網路遊戲流行後,連學生與兒童都睡得越來越晚。

 

晚上該睡卻不睡時,所有氣血便硬是被抽調去大腦、去眼睛、或者手腳,肝膽系統及造血系統的工作便沒法順利進行,久而久之,誰能不生病呢?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三、把吃飯睡覺時間調好,細胞自然給主人好的回饋

 

知道了細胞的運作方式,如果我們想不生病,或者是現在已經身體很衰弱、體質很不好的人,想要改善體質,起碼就有了個下手處。

 

把吃飯的時間與方式改好,把睡覺的時間調好,完全配合細胞世界的規律,那麼,慢慢地,細胞自然會給主人很好的回饋。

 

不過,要看到效果,這樣的生活規律,便必須持之以恆,日日如是,時時如是。不可以做做停停,或者常常犯規,或者一日捕魚,十天晒網。這麼做,都會給細胞世界帶來困擾。

 

在軍中,要把所有軍人的心都帶到萬眾一心的境界,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每一個軍人都有各自的一顆心,雖然在同一時間,有可能卻在想不同的東西。

 

可是,在細胞世界裡,情形便完全不一樣,細胞不會有二心,不用考慮到細胞的層次,只要想辦法把念頭管好就好,這比軍中管軍人們的心要簡單得多。

 

要把念頭管好,說容易很容易,說難也很難。

 

說容易是因為念頭的主人就是自己的心,只管一個人的心,要比管那麼多軍人的心,當然容易得多。可是,要管好一顆心,其實也不容易,因為外面的誘感實在太多了。

 

晚餐的時候,人最放鬆,太太又煮了一桌好菜,說不定還有孩子在旁邊,說著說著,便吃撐了。或者面對著電視,看到好節目,又逢週末,明天不用上班,於是放任自己,看著看著,便天亮了。

 

這樣的情景很熟悉吧?

 

以前,病人也常常跟我討論,要如何才能做到生活有規律,以及到底怎樣才算規律這一類問題,不過還是很難克制自己。一直到我向他們說明細胞世界的運作情形,要求他們要尊重細胞及悲憫受苦的細胞之後,很多病人就做到了。他們說,一想到那些細胞又要受苦了,他們的念頭便回來了。

 

我維持規律的作息。我每天清晨4點起床,先喝一杯水,再準備早餐,把早餐放進電鍋去蒸之後,便有便意,要去解決這件大事。解決之後,開始做運動,包括拍打、拉筋、瑜伽與啞鈴等。之後是靜坐,吃早餐,8點多出門去上班。

 

如果是週末,運動免了,靜坐、早餐之後,六點不到便出門去爬山。每天晚上8點多,當大部分的都會上班族還在辦公室裡加班,我已開始靜坐,準備9點多睡覺。

 

我維持清淡的飲食,我都是自己煮午餐,通常是糙米飯和蔬菜。吃午餐時另外裝一小半碗,有三口飯、有少許菜,那就是我的晚餐,這樣我一定不會吃過量。這也是我現在感到最舒服的份量,我也知道,有一天我會連晚餐都不需要。

 

至於電視,我家連電視機都沒有,很土吧?可是,這卻是避免誘惑最好的辦法。

 

生活不但要規律,而且要有恆心地持續做下去,身體的健康才會越來越好。

 

作者簡介_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三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現為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

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她每天清晨四點起床做運動,包括拍打、拉筋、做瑜伽與舉啞鈴等。之後是靜坐、吃早餐,然後出門上班;週末時,則會出門爬山。每天晚上八點多,李豐已開始靜坐,準備九點多睡覺。

她的飲食清淡,以五穀雜糧加蔬菜為主;時時保持心情愉快、常懷感恩心,最愛哈哈大笑,也常帶著病人一起笑出健康。她最大的健康目標,就是「臨終無障礙,走得自在」。

 

本文摘自《善待細胞,可以活得更好》

 

----- -------- TITLE: 勞保老年年金提前請領,每年減給4% AUTHOR: 松 DATE: 07/17/2020 05:57:52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41337

員林涂先生問:我是47年次,至102年參加勞保的年資已經有23年,我想要在60歲退休,退休金連同勞保老年給付一起領。不過,朋友說我的投保薪資多年來都是最高一級43,900元,就建議我考慮領勞保老年年金。

 

請問,我到60歲退休時就可領勞保年老年金嗎?若以43,900的月投保薪資來算,我每月可以領多少年金?

什麼時候可以領勞保老年年金?

 

 

 

被保險人若要請領老年年金給付,需符合「年滿60歲,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請領年齡已逐步提高,如下表)」、「擔任具有危險、 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合計滿15年,年滿55歲」、「年滿65歲,勞保和國保合計年資滿15年」其一條件。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勞保老年年金法定請領年齡與出生年次對照表。(圖/截圖自勞保局官網)

 

以涂先生的案例來看,如果涂先生想按月領勞保年金的話,依勞保條例規定,老年年金請領年齡在106年之前是60歲,107年就會提高為61歲,109年提高為62歲,111年提高為63歲,113年提高為64歲,115年以後為65歲。

當47年次涂先生年滿60歲退休時,也就是民國107年時,勞保老年年金的請領年齡已經提高為61歲,因此涂先生必須再過1年,也就是108年他61歲時才能請領到全額的老年年金。

 

 

比較特別的是,如果涂先生想要提前請領也可以,最多得提前5年申領,但每提前1年,老年年金金額就會減給4%,且提前請領後,減給比例不會變更。

 

 

 

請領金額怎麼算?

 

老年年金給付的給付金額是從「投保期間最高60個月的月投保平均薪資×年資×0.775%+3,000元」和「投保期間最高60個月的月投保平均薪資×年資×1.55%」由勞保局擇優發給。

 

保險年資每滿1年,發給1個月;保險年資未滿1年者,則依比例計算加保月數;未滿30日者,以1個月計算。逾60歲以後之保險年資,最多以5年計。

 

假設涂先生過去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的月投保薪資平均為43,900元的話,到107年申請時勞保年資已有28年,第2式計算較優,他每月就可領到1萬9,053元【43,900元×28年×1.55%=19,053元】的勞保老年年金;如果他要在60歲退休當年就領的話,因提前1年金額會減給4%,所以可以領到1萬8,291元【19,053元×(1-4%)=18,291元】。 

 

 

文章出處:勞動部勞保局

 

 

----- -------- TITLE: LV總裁阿爾諾,也是慈善家喔! AUTHOR: 松 DATE: 07/11/2020 09:33:14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elle.com/tw/fashion/issue/g30581332/lvmh-bernard-arnault/

2020年1月發生了一件全球大事,時尚界巨頭LVMH集團的CEO行政總裁 — 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晉升為「世界首富」啦!這則新聞讓全球企業家非常意外,因為LVMH貝爾納阿爾諾打敗了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以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這兩位神級人物,僅憑旗下的「奢侈品牌」打下一片天地。但「時尚」並非人類生活所需,而是在豐衣足食之後才能擁有的心靈享受,所以,憑什麼LVMH的CEO能成為世界首富?

以下整理了關於貝爾納阿爾諾的15件事,你會發現他的財富都源於大膽收購品牌,以及他對奢侈時尚的執著:必須將一個品牌塑造成「永恆的傳統」!(“In Luxury business, you have to build on heritage.” - Bernard Arnault)

    所以阿爾諾到底有多有錢?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NICHOLAS KAMMGETTY IMAGES

    根據 Forbes 富比士於2020年1月的最新統計,阿爾諾家族的資產總共是美元$1170億(約台幣$3.52兆),相當於法國經濟的3%以上。而位居第二的亞馬遜總裁傑夫貝索斯,身家則是美元$1156億(約台幣$3.47兆)。

    另外,不斷與2人角逐的比爾蓋茲目前資產是$1100億(約台幣$3.3兆)。不過外媒表示,比爾蓋茲之所以排名第3是因為他最近剛捐出了美元$350億(約台幣$1.05兆)做公益。但這並不表示貝爾納阿爾諾就不是慈善家喔!

    捐款鉅額重建巴黎聖母院、救援肺炎疫情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FRANCOIS GUILLOTGETTY IMAGES

    還記得讓整個法國陷入悲痛的「巴黎聖母院大火」嗎?2019年4月15日,這座12世紀的珍貴古蹟就這樣在一片哀嚎中燒成了灰燼!貝爾納阿爾諾,身為一位土生土長的法國人率先捐出美元$6.5億(約台幣$195億)的鉅額,誓言將重建這座屬於法國的驕傲。貝爾納阿爾諾也因此成為以個人名義資助重建巴黎聖母院,捐款數字最龐大的企業家!

    ----- -------- TITLE: 大家自掃門前雪時,美國小人物在災難中,學習如何活下去 AUTHOR: 松 DATE: 07/04/2020 03:11:00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瘟疫是一場災難;社交隔離是一場災難;失去工作是一場災難;家暴是一場災難;無家可歸也是一場災難。如果這些全部同時發生⋯⋯那就是一場無與倫比的不幸,那也是今天的故事。
    故事的主題封面 圖片來源:Radio Diaries
    瘟疫並沒有結束。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平凡的小故事,仍繼續不斷發生在這個非比尋常的歷史時刻裡。美國的有聲日記Radio Diaries就在這人類文明史上最特殊的時刻,推出了一系列在瘟疫中所發生不平凡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小人物在大家都只能自掃門前雪的時候,如何在災難中自力更生,學習如何活下去。這些都是最小、最忠實、卻也最不會上媒體版面的故事。
    那天聽了一段12分鐘的有聲日記 ,覺得如果像平常一樣用我的觀點以創作的方式來寫這篇文章,就會像硬把別人家的一棵果樹移植到自家後院一樣,那棵樹一定種不活。日記只能用第一人稱來表達,所以我就直接翻譯。這篇文章有一半是譯文.

    無家可歸的新鮮人

    故事的主角因為疫情而淪為無家可歸,算是無家可歸的新鮮人。
    自力更生,學習新的生存 
    娜塔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今年67歲,以前開校車,後來到Avis租車公司工作。當然不用說,碰上瘟疫公司都要倒了,她也丟了工作。在波特蘭開始封城的時候,她同時也失去了家。從那一天開始,她的家就是那輛箱型車,她的地址就要看當天晚上車停在哪裡。當疫情進入高峰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家躲避傳染病,她沒有家可以躱,只能躲在那輛箱型車裡。
    圖片來源 : unsplash免費圖庫 photo credit Pedro Ramos
    我們在家𥚃封了三個月之後,已經有人得了憂鬱症,而我們都是有工作、有房子住的人。試想一位高風險族 67 歲的女性,過去三個月的空間就是那輛箱型車⋯⋯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廚房、沒有廁所、每天都沒有地方可去。
    這就是她嶄新的人生經歷。
    在學習生存的同時,她也開始錄製有聲日記。下面就是她所記錄的其中一天的故事。 提醒你,這只是其中的一天,而她已經這樣過了三個月。

    早上8:45

    早安,我是娜塔。今天禮拜三,現在是早上8:45,我在車裡。這輛車除了擋風玻璃和前座車窗之外,全都貼上了絕緣反光紙,那就是我隠私的屏障。我剛起來,現在要在塑膠盒裡找一套乾淨的衣服換上,然後我可以拉開門,讓車裡透點陽光。
    大概三月底吧,州長下令開始封州,新聞一再提醒人們不要出門。可是說句老實話,這些警告我根本聽不進去,我只能在乎一件事,那就是今天晚上車要停在哪裡。那對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我一定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
    記得第一天淪為無家可歸的時候,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開著車子,希望能夠找個可以作為「家」的地方。最後在一個工業區的路邊找到了這個可以過夜的位子,沒想到這裡就成為後來我最常過夜的地方。
    這條路兩邊都停滿了車──什麼樣的車子都有,這些人都是在這裡過夜的。鄰居們並沒有交流,大家都只是用眼神打個心照不宣的招呼。最令我難過的是有一個鄰居經常大聲叫囂,像是在跟人在吵架,可是我知道車裡只有他一個人。我只是很不忍看到一個陌生人這樣掙扎地活著。
    通常天一亮我就開車離開昨晚的家。現在我得去提點現金。
    (汽車發動聲)
    原先我在租車公司工作,碰上這種災難我也被無限期留職停薪。其實外觀上我並不像是無家可歸的人,我的車看起來也不像是那種長期夜宿路邊的車子。我盡量讓自己看起來不要那麼邋遢,也盡量穿乾淨的衣服。
    因為疫情,所有的公用廁所都關閉了,所以現在我先得找一家雜貨店借用他們的廁所盥洗一下。
    待會我得先回轉才能上路。

    下午1:44

    現在停在雜貨店門口,這棟綠色的商店是我常來的地方。
    每次帶上口罩眼鏡就起一層霧⋯⋯我是可能被感染的族群,但是我強迫自己鎮定下來,盡我的能力做好自身保護工作。政府規定人們必須要戴口罩,但是他們或許沒想到,無家可歸的人連口罩都買不起。
    至於乾洗手就更甭提了,現在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等待期大概是一個月。像我們這種流落街頭完全沒有保護的人,到底要怎樣才能不受到感染?我真的不知道。
    至於三餐,我不能買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物,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期望能自己做飯吃,但後來發現問題重重。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漢堡速食店買外帶。
    我這一生都很漂泊,但那並不是我要的選擇,我的命就是如此。我生長在一個窮困的家庭,我的母親是單親媽媽,就記憶所及我這一生都是居無定所⋯⋯即使到現在都是如此 。
    先前我在兒子家住了一陣子,但是他脾氣不好,最近更變本加厲越來越粗暴,為了逃離家暴我只好搬出來。除此之外,我唯一的選擇就是搬去跟女兒同住,可是她們居住空間非常狹小,也沒有多餘的房間,我只能在廚房邊間打個地鋪。
    那不是長久之計,我也不願意拖累他們。

    在星巴克停車場

    現在女兒就坐在我旁邊。
    女兒:我們現在在星巴克的停車場。
    我們聊到了我的居住問題。
    女兒:像這樣一直下去到底還能撐多久?
    應該可以撐到九月底,再下去車子裡就會太冷,沒有辦法熬過冬天。
    女兒:我擔心你的安全,怕你受人欺負或家當遭竊⋯⋯希望你搬來跟我們住。
    我⋯⋯我,最擔心的是⋯⋯你們經常會因為我而爭吵。
    女兒:我跟我先生之間的確存在很多問題,雖然還不至於離婚,但是婚姻關係也不是那麼美滿。如果你怕搬進來會讓我們的問題更惡化,我也完全理解。只是每次看到這麼一輛小小的車就是你的家,實在有點於心不忍,一個做女兒的不應該讓這種事發生。我只是想幫你找到一個可以棲身的地方,讓你有家的感覺⋯⋯或許我們可以再慢慢找找看。
    (母女道別)

    晚上8:54

    我又回到路邊的那個家,在這裡我已經度過了無數的夜晚。太陽剛下山,天上下起小雨,我也該就寢了。對了,睡前我得先吃維他命,早就該吃的,先前忘了⋯⋯其實剛開始睡在車上頭幾天的那種感覺實在很難適應,你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我只能自我解嘲告訴自己這也沒什麼大下了的。
    以前開過校車,可以拿到一點點的退休金,另外加上一些養老金⋯⋯銀行裡現在只剩幾千塊錢。其實我也一直想找個真正可以住的地方──簡單的公寓,或是組合屋我都會很高興⋯⋯我會不停地安慰自己,這種日子很快就會熬過。
    現在就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這是今晚的最後一顆維他命 (喝水聲) 。晩安!

    下一波無家可歸的海嘯

    瘟疫把一般人對於無家可歸的注意力都沖散了,其實瘟疫和無家可歸一直都獨立存在著,而且無家可歸因為疫情變得更嚴重。
    那些原本勉強還有屋頂的人,因為失去工作而被迫加入無家可歸新鮮人的陣容。另外還有一批積欠房租的人現在過了通融期,馬上也會加入。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全美國各州紛紛凍結逐客令──也就是法律容許付不出錢的房客可以積欠三個月的房租。現在通融的蜜月期結束了,保護令也失效了,可是全國仍有幾百萬人失業,而且短期內看不到曙光。舊金山現在有7.5%的人付不出房租,在米爾瓦基逐客令申請案已經暴增 38%,法院必須開始努力執行驅逐令。這個世界不可能一直這樣通融下去。
    這些人不是傳統那種吸毒嗑藥的遊民,瘟疫來襲之前他們都是有屋頂的上班族。而現在這一批新的季節性遊民正踴躍加入這個不幸的陣容。
    德州奧斯丁的遊民 圖片來源 : unsplash免費圖庫 photo credit Adam Thomas

    瘟疫中求自保

    防疫上我們所有的自保法則,對無家可歸的人統統不適用。有些城市禁止65歲以上的人出門。如果一個人連可以出的門都沒有,要如何禁止?或者,你要如何去保護那樣的人?他們沒有口罩,沒有乾洗手,不能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也不可能關門自保。不但如此,他們現在連最基本上廁所的權利都沒有。
    在美國外出上廁所本來就已經很不方便,現在所有的公廁都貼上封條,連小區公園都不例外。遊民如果看起來不是那麼邋遢,以前或許可以借用速食餐廳廁所。現在餐廳只接受外帶,客人根本不準進去。所以我不知道他們要如何勤洗手,及如何面對其他最基本的如厠問題。
    日記中她提到盡量保持自己看起來不像是遊民,或許她沒有說出來的原因是,如果不打扮得像一般顧客,商家也許就不外借廁所。她不願意別人一眼就看出是遊民。
    這些新加入無家可歸的族群,得利用殘留下來最後一點視覺上的優勢,在自己變得更髒、更邋遢之前,趕緊過一段稍為接近正常的日子,能夠上個抽水馬桶,或用水龍頭洗把臉。

    晚年自立更生的西方社會

    對話中女兒邀請她過去住,她很識相地給了一個台階──女兒也很快就下了那個台階。她沒有埋怨女兒,完全了解她自顧不暇的窘境,即使睡車上也不願意去破壞孩子的婚姻。兩人見了幾分鐘面,大家都是懇切地直話直說,沒有哭哭啼啼或大吵大鬧,而仍舊淡淡地保持住母女關係。
    其實這就是現在典型西方社會的家庭關係。大家見面的瞬間都很高興、很客氣、也很尊重⋯⋯除了這些,剩下的也不多了。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美國,老了、窮了、病了或弱了,你都要學習自力更生。正常地活下去是你自己的責任,不會是別人的。

    每一輛在路邊過夜的車都有一個故事

    「今晚家就在這裡」的車隊
    過去通勤看到住在路邊的車隊長達 1 公里 圖片來源 :鱸魚
    在家工作進入第四個月,我幾乎已經忘了過去通勤都會通過一段路,路邊就像日記中那種一整排汽車長期停著過夜的景象。這些人都是「今晚家就在這𥚃」的族群。他們永遠沒有地址,最久的可能已經停了2年,有些輪胎都是匾的。
    聽完這篇日記我才知道,原來這種畫面不只是矽谷才有。全美國到處都是。
    日記中提到睡在車裡她不可能度過冬天,奧勒岡州冬天很冷,會下雪。所以我不禁在想,路邊的那兩排車子怎麼辦?入冬的時候,他們難道就會憑空消失嗎?還是大家都期望第二部疫情不會再發生,冬天來臨之前都可以回去上班,回去住一個有屋簷的家?
    另一篇文章的結尾,我曾經提到矽谷的奧克蘭,一位在汽車後座睡了一年半的女遊民,在接受訪問時最後說的一句話是,她現在對人生最大的展望就是「希望每天都能夠醒過來,因為上帝又准許她多活了一天」,現在對照著這段有聲日記的最後一句話「現在就只能過一天算一天」,聽起來竟像是出自同一個人。

    ----- -------- TITLE: 提早察覺黃斑部病變 AUTHOR: 松 DATE: 07/04/2020 06:56:4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677347?from=udn_ch2cate6649sub7266_pulldownmenu_v2

    視力茫霧、世界變得灰暗,原本筆直的線條突然歪曲,趕快拿出「阿姆斯勒方格表」或方格子自我檢測,如果看到的影像已經有中央視野不清楚、盲點,或線條變得扭曲,衛福部桃園醫院眼科專任醫師蔡孟儒提醒,眼睛恐怕已有黃斑部病變,若拖延就醫,嚴重將失明,破壞生活品質。

     

    蔡孟儒同時提醒,超過50歲、有黃斑部病變家族史的民眾,千萬別輕輕放過視力模糊等症狀,這些高風險族群最好每一年都能定期檢查視力。

     

    視力模糊有不同原因,邁入高齡,罹患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會增加,蔡孟儒表示,有部分長者同時患有白內障、黃斑部退化,也因此來門診時只是表達「視力模糊不清」,自以為只是白內障而延遲就醫。

     

    但黃斑部退化導致惡視力通常來得快又急,蔡孟儒表示,黃斑部位於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中心,可直接受光線、形成影像,一旦黃斑部受損,將出現中央視野有盲點、視物變大變小扭曲等狀況。

     

    黃斑部病變有乾性、濕性兩大類,以老年人居多,通常伴隨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肥胖、抽菸以及天生基因所致,但也有30多歲的年輕人因高度近視而導致黃斑部退化。

     

    而乾性、濕性黃斑部病變之中,濕性雖然只占10-15%,但就醫時幾乎是晚期。蔡孟儒解釋,濕性黃斑部病變是指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合併有血管增生,造成水腫或出血,產生結痂疤痕,需要積極治療,且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定期回診,否則嚴重將惡化至失明。

     

    目前治療濕性黃斑部病變的選擇有在眼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蔡孟儒表示,主要機制是抑制血管新生因子,好處是可延長治療間隔,且自六月起,健保給付從原本7針放寬至14針,由醫師依據病況給予治療建議,可減輕病患經濟負擔。但他也提醒,因治療黃斑部病變需維持一段時間,最忌中斷治療,曾有一位近60歲病患中斷療程,事隔半年後回診,悔恨問醫師:「我還能有進步的機會嗎?」

     

    蔡孟儒強調,黃斑部病變可以從改變生活型態提早預防,例如戒菸、控制三高、外出戴墨鏡,減少紫外線曝曬等。同時,平時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我檢測,只要感覺視力異常,盡速就醫確診,有機會救回惡視力,維持生活品質。

     

    ●民眾可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以便提早察覺黃斑部病變。

    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

    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

    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

    4. 重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

    5.當凝視中心黑點時,發現方格表中心出現空缺或曲線,就可能是眼底出現毛病的徵兆,請盡快找眼科醫師作詳細檢查。

    民眾可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以便提早察覺黃斑部病變。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4. 重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5.當凝視中心黑點時,發現方格表中心出現空缺或曲線,就可能是眼底出現毛病的徵兆,請盡快找眼科醫師作詳細檢查。製表/元氣周報

    民眾可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以便提早察覺黃斑部病變。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4. 重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5.當凝視中心黑點時,發現方格表中心出現空缺或曲線,就可能是眼底出現毛病的徵兆,請盡快找眼科醫師作詳細檢查。製表/元氣周報

     

    ----- -------- TITLE: 蔬菜、水果之定義 AUTHOR: 松 DATE: 06/26/2020 02:34:07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mweb.coa.gov.tw/knowledge_view.php?id=2229

    https://news.gamme.com.tw/1249239

    請問蔬菜跟水果差在哪裡啊??
    一、有人跟我說拿來煮的就是蔬菜,直接生吃的就是水果;可是像番茄鳳梨等等的作物,也很多人拿來生吃,也拿來煮啊!大家也都直接吃生菜沙拉。

    我的分法

    水果.....含大量糖份及維生素C(酸味)部分水果含少量澱粉.....大多數水果可以成為造酒原料
    蔬菜.....極低的含糖量及澱粉含量.......少數蔬菜含有油脂......基本上無法造酒....
    糧類...極高的澱粉含量..部分糧類含有極高的油脂...蕃薯.南瓜.芋頭..及各種植物種子為五穀雜糧類..可以造酒..

    科學家告訴我們蔬菜和水果的定義:蔬菜是植物的根、莖、葉,而水果則是開花植物的子房,一朵花的子房經過授粉,發育成熟之後就會長成果實。這樣大家對蔬菜和水果的區別有概念了吧?

    子房會長成水果

     

    圖片3

    圖片來自:ext.colostate.edu

     

    所以說番茄並不是蔬菜,因為它並不是植物的根、莖或葉。番茄是花的子房,所以番茄裡面有種子,也就是說番茄是水果無誤。

    番茄也是子房長成的

     

    圖片4

    玉米

    圖片5

     

    圖片來自:nebraskacorn.org

    櫛瓜

     

    圖片6

     

    圖片來自:u.osu.edu

    四季豆

     

    圖片7

     

    南瓜

    圖片8

     

    圖片來自:indiancountrytodaymedianetwork

    小黃瓜

     

    圖片9

     

    圖片來自:popsugar

    茄子

     

    圖片10

     

    圖片來自:foodfacts.mercola

    椒類

     

    圖片11

     

    所以這些都是水果?!

    仔細想一想,在我們的觀念裡,似乎是把平常會煮來吃的就當做是蔬菜了?不過小黃瓜跟椒類也會拿來生吃就是了。

    玉米

    圖片5

    圖片來自:nebraskacorn.org

    櫛瓜

    圖片6

    圖片來自:u.osu.edu

    四季豆

    圖片7

    圖片來自:examiner

    南瓜

    圖片8

    圖片來自:indiancountrytodaymedianetwork

    小黃瓜

    圖片9

    圖片來自:popsugar

    茄子

    圖片10

    圖片來自:foodfacts.mercola

    椒類

    圖片11

    圖片來自:ukcsa

    所以這些都是水果?!

    ----- -------- TITLE: 台北人一世紀回憶的「台北上河圖」 AUTHOR: 松 DATE: 06/22/2020 07:51:5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0/4651635?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台北上河圖」一打開,眼前跳出自十五世紀開始,不同時代航行於台灣海域附近的各式船隻。在滔滔的歷史波濤之上,姚任祥指出其中一艘船:「這就是一九四八年沉沒的太平輪」,而太平輪船主之子正是大家熟知的主持人蔡康永。「我們生活在台北,身邊擁有這麼多豐富的故事,實在太幸福了。」

     

    花十年時間,姚任祥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兩百公尺的「台北上河圖」,新書上周出版。名畫「清明上河圖」記錄北宋首都一天之內的繁華街景;「台北上河圖」則將時間長軸拉到一世紀,將百年來的台北街景、上千棟建築與15888名台北人、上千則社會新聞,鉅細靡遺繪入畫中。

     

    身為「一代青衣」顧正秋之女、建築師姚仁喜之妻,姚任祥的成長背景與人生歷練,讓她深深著迷於傳統歷史文化。十年前,她講述中華文化的「傳家」系列在大陸大受歡迎,出版社邀請她再接再厲畫給兒童看的「百工圖」。她在繪圖過程中,發現台北市井小民的故事實在太有趣,起心動念畫「台北上河圖」。

     

    姚任祥說,她原本想從自己出生的1960年代畫起,卻發現不足以涵蓋台北的歷史長河,於是將「台北上河圖」的源頭拉到日據時代,第一頁更畫上大航海時代開始出現於台灣海域的船隻,象徵世界史如何匯入台北史。

     

    「『台北上河圖』」可以說是一本畫冊,原稿是長達兩百公尺的畫,配以街景、廣告招牌,劇情則取材自新聞事件,平鋪直敘地講述台北故事。」姚任祥表示,為了繪製此圖,她閱讀了數萬則新聞,篩選重要事件給葉子描繪。

     

    讀者在畫中,可看到蔣中正總統辭世當天,悲戚人群擠滿國父紀念館準備瞻仰遺容;「我也是其中一個」,姚任祥回憶。再翻幾頁,便是台北市立動物園從圓山搬遷到木柵時,民眾夾道歡迎動物喬遷大遊行的歡樂場景。而2003年的台北街頭,廣告看板畫的是咬著蘋果的港星鍾麗緹。這一年蘋果日報創刊,象徵台灣狗仔時代的到來。

     

    「台北上河圖」的最後一頁,台北街頭颳起塵沙,街燈下一名佇立的女子凝視前方,下面寫著「回首過去、繼往開來」。這名女子是姚任祥的縮影,她希望讀者看完這百年來的共同回憶,能珍惜身邊享有共同回憶的每個人,「但願下一代,能將台北的精神傳承下去。」

     

    姚任祥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兩百公尺的「台北上河圖」。草稿在姚家堆得滿坑滿谷。圖/姚任祥提供
    姚任祥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兩百公尺的「台北上河圖」。草稿在姚家堆得滿坑滿谷。圖/姚任祥提供
    「台北上河圖」中的街道一景。1986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從圓山搬遷到木柵,數十萬民眾夾道歡迎,爭相親睹動物喬遷大遊行。圖/姚任祥提供
    「台北上河圖」中的街道一景。1986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從圓山搬遷到木柵,數十萬民眾夾道歡迎,爭相親睹動物喬遷大遊行。圖/姚任祥提供
    花十年時間,姚任祥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兩百公尺的「台北上河圖」。圖/姚任祥提供
    花十年時間,姚任祥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兩百公尺的「台北上河圖」。圖/姚任祥提供
    花十年時間,姚任祥(左)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兩百公尺的「台北上河圖」。圖/姚任祥提供
    花十年時間,姚任祥(左)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兩百公尺的「台北上河圖」。圖/姚任祥提供
    「台北上河圖」一打開,是從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各年代曾航行於台灣周圍海域的船隻,右二為沉沒的太平輪。其擁有者是主持人蔡康永的父親。圖/姚任祥提供
    「台北上河圖」一打開,是從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各年代曾航行於台灣周圍海域的船隻,右二為沉沒的太平輪。其擁有者是主持人蔡康永的父親。圖/姚任祥提供

     

    ----- -------- TITLE: 田中靖人:對台灣媒體環境的觀察與建議 AUTHOR: 松 DATE: 06/11/2020 06:38:23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979/4623933

    隨著媒體的數量增加,廣告收入當然也分散,記者的薪水自然就愈來愈少。因此,想要聘用經驗豐富的記者,想必也是愈來愈難了吧。我的印象中,台灣的電視台記者幾乎都只有年輕世代,年輕記者經驗不夠,記者的數量也不多,所以每次都沒有辦法採訪到深度現場。 結果,就造成媒體除了特定政治立場外,報導都寫得大同小異。隨著新型態媒體的加入,本來可以期待報導內容更多樣化,結果只是造成每個記者質量與採訪環境愈來愈不好,所以結果來看,台灣媒體報導的質量依然持續呈現低下的狀態。

    ----- -------- TITLE: 昆蟲同好做的白蟻懶人包 AUTHOR: 松 DATE: 06/03/2020 08:48:24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1/post/202005260027/%E6%AF%8F%E5%88%B0%E4%B8%8B%E9%9B%A8%E5%B0%B1%E9%A3%9B%E5%87%BA%E4%BE%86%E4%B8%80%E5%A0%86%E5%A4%A7%E6%B0%B4%E8%9E%9E%E8%9F%BB%EF%BC%88%E7%99%BD%E8%9F%BB%EF%BC%89%EF%BC%8C%E4%BD%A0%E7%9F%A5%E9%81%93%E5%AE%83%E5%85%B6%E5%AF%A6%E6%98%AF%E8%9F%91%E8%9E%82%E8%A6%AA%E6%88%9A%E5%97%8E%EF%BC%9F3%E6%8B%9B%E9%98%B2%E6%AD%A2%E7%99%BD%E8%9F%BB%E5%85%A5%E4%BE%B5?utm_source=%E9%9B%BB%E5%AD%90%E5%A0%B1&utm_medium=%E6%8E%92%E8%A1%8C%E6%A6%9C&utm_campaign=article200529-07

    臺灣昆蟲同好會特地做了份白蟻懶人包,希望大家看到這些飛來飛去的小蟲蟲不要過於恐懼,同時也更加了解牠們!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 -------- TITLE: 名醫張金堅公開抗衰老養生祕訣 AUTHOR: 松 DATE: 05/28/2020 10:12:40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1139/post/201904100066/73%E6%AD%B2%E5%8D%BB%E6%9C%8940%E6%AD%B2%E5%A5%BD%E9%AB%94%E5%8A%9B%EF%BC%81%E5%90%8D%E9%86%AB%E5%BC%B5%E9%87%91%E5%A0%85%E5%85%AC%E9%96%8B%E6%8A%97%E8%A1%B0%E8%80%81%E9%A4%8A%E7%94%9F%E7%A5%95%E8%A8%A3

    張金堅不諱言,隨著年紀增長,體力、記憶力、活動力都會隨之下降,即使身為醫師,這些老化現象一點也不會少,「所以人應該是要服老啦!但還是要想一些抗老的方法,把老化的過程slow down(減慢)。逆齡我是覺得不太可能,但凍齡是稍微可以的。」

    心理狀態也是健康的關鍵。「人老的時候,心要越單純,返老還童其實滿重要的。」張金堅說,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化,越簡單越好,「不要想得太多、不要複雜化,有三件事情你做一件就好了,不要去做力不從心的事情。」安分一點,反而快樂一點。

    ----- -------- TITLE: 新冠病毒疫苗可能永遠不會問世! AUTHOR: 松 DATE: 05/05/2020 07:49:35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2600094

    至台灣時間5日中午,全球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逾350萬,奪走超過25萬條人命。面對尚無特效藥的新冠病毒,以及封鎖造成的經濟損失與身心折磨,全球科研機構、製藥公司與生技大廠競相投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盼能在最短時間內產製出疫苗,為這場世紀之疫畫下句點。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在疫苗被視為擊敗瘟疫最大希望的同時,歷史經驗卻表明,某些疾病至今始終未能開發出疫苗,若相同情況再度上演,勢必得發展出一套「B方案」,打造與新冠病毒共處的「新常態」。

    拜各國全力加速製程所賜,目前已有數支疫苗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多國政治人物也對疫苗成功問世抱持樂觀態度,包括「美國抗疫隊長」佛奇(Anthony Fauci)在內的專家,更預期疫苗可以堪稱「史上最快」的速度,在一年至一年半內研製完成。

    「我們從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加速產製出疫苗,」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霍特茲(Peter Hotez)告訴CNN:「雖然這並非不可能,但也會是耗費極大力氣的成就......除了A計畫(疫苗),我們也需要B計畫。」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學者、身兼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冠肺炎特使的公衛專家納巴羅(David Nabarro 等人也強調,包括愛滋病毒(HIV)及瘧疾等疾病,至今仍未能產出疫苗,必須認真考量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夭折的可能性,「我們不能完全假定新冠疫苗會問世,即使疫苗出現了,也不能肯定其是否能通過所有效力及安全性測試。」

    疫苗無法擊敗的疾病

    1984年,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海克勒(Margaret Heckler)在記者會上宣布已識別出一種病毒,並稱預防疫苗將於兩年內展開測試,這種病毒即是日後為人所知的HIV病毒。十多年過後,疫苗研發仍舊卡關,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於1997年宣稱美國將在10年內產出疫苗,但時至今日,HIV疫苗仍然只聞樓梯響,愛滋病40年來已造成逾3200萬人死亡。

    HIV病毒也絕非病毒難產的唯一案例,每年感染40萬人的登革熱,自1970年代起便展開疫苗研究,至今仍進度緩慢,此前甚至傳出接種試驗疫苗者病情惡化的壞消息;就連常見會引發感冒症狀的鼻病毒(rhinoviruses)及腺病毒(adenoviruses)目前也尚無疫苗上市。納巴羅說,開發疫苗的過程緩慢且痛苦,不斷產生希望又幻滅,「我們面對的是生物系統而非機械系統,(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體的反應。」

    與病毒共度的嶄新日常

    在緊鑼密鼓投入新冠疫苗開發的同時,科學家也並未偏廢「B計畫」,正針對不同療法進行試驗,包括被視為新冠肺炎「特效藥」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及血漿療法,但大規模試驗皆尚處於起步階段。若療法確實收到成效,將形成一系列連鎖反應患者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的平均天數減少,從而釋放更多醫療量能,便可以大大提升政府「重啟」社會的意願。

    好消息是,新冠病毒與HIV病毒不同,並不會在體內快速變異,也降低了疫苗開發的困難性,使專家普遍對新冠疫苗的開發充滿信心。但若是疫苗難產的不幸命運再度降臨,社會恐怕仍得與新冠病毒共處好幾年。而當新冠病毒成為長期威脅,處於封鎖中的城市仍將逐漸開放,人們一步步重獲原本享有的自由,篩檢及追蹤可能在短期內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納巴羅認為,關鍵在於全球各國的社會皆須具備抵禦能力,「(即便)病毒就在你我之間,仍能從事經濟活動與社交生活。」

    由於新冠病毒的傳播並未被根除,全球各地可能在每年冬季會爆發疫情,但歷史經驗也證明,就算沒有預防感染的疫苗,人類仍有能力減緩疫情流行的程度,並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輪狀病毒疫苗的共同研發者奧菲特(Paul Offit)告訴CNN,如今感染HIV不再如40年前形同被宣判死刑,「透過抗病毒藥物,我們已經使愛滋病成為一種慢性病,這也是我們想對癌症做到的事。」

    直到疫苗問世前,各國政府與人民勢必得建立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在生活重返正軌的同時,遠端工作、出現症狀者自我隔離都可能成為「後新冠時代」的新常態,首要之務則是制定大規模的檢測及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計畫,一旦疫情在解封過程中再度爆發,當局隨時可能重新收緊限制,為這場抗疫之戰爭取時間。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流行病學名譽教授尼爾(Keith Neal 指出,當前的封鎖措施從政治及經濟層面看來都是不可持續的,「我們需要其他東西來控制疫情。」

    直到疫苗問世前,各國政府與人民勢必得建立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在生活重返正軌的同時,遠端工作、出現症狀者自我隔離都可能成為「後新冠時代」的新常態,首要之務則是制定大規模的檢測及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計畫,一旦疫情在解封過程中再度爆發,當局隨時可能重新收緊限制,為這場抗疫之戰爭取時間。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流行病學名譽教授尼爾(Keith Neal 指出,當前的封鎖措施從政治及經濟層面看來都是不可持續的,「我們需要其他東西來控制疫情。」

    ----- -------- TITLE: 蔡總統邀請譚德塞訪台,達到遞出橄欖枝的效果! AUTHOR: 松 DATE: 04/17/2020 12:56:45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915095

    在武漢肺炎之役打得灰頭土臉的世衛秘書長譚德塞,四月八日在日內瓦的例行記者會上,對台灣(及台灣的外交部長)加諸於其的「人身攻擊」、「種族歧視」、「侮辱」、「誹謗」,足足講了3分鐘的批評與指控!

    首先,發死亡威脅、種族歧視,罵人是黑鬼的言論,如果出自台灣總統、外交部長或公務體系、政黨、民代,當然不對,當然要還譚德塞一個公道;如果不當言論來自偏激個人,甚至是中國網軍假冒,帳還算台灣頭上?

    其次,譚德塞的說詞,是在吐苦水?打口水戰?還是轉移國際輿論究責世衛的焦點?台灣就算真的有對譚德塞「人身攻擊、種族歧視、侮辱、誹謗」,對世衛的抗阻疫情成績又何影響之有?台灣紙上談兵的「人身攻擊、種族歧視、侮辱、誹謗」,如果能給世衛的防疫工作帶來影響力,這麼厲害的台灣,怎麼至今還進不了世衛的大門?何況,譚德塞自己都說了「身為黑人而自豪」,自認為不在乎侮辱、誹謗、批評,那,在疫情方興未艾之際,還花心思、時間扯些有的沒的,於防疫何益?世衛秘書長眼前的最主要工作是防疫,還是打口水戰?

    倒是蔡總統「不抹黑誹謗人、也拒絕被人抹黑誹謗,不造謠、更要戳破謠言,不張揚自己的善行、但也不反對讓自己的善行曝光,不主動攻擊人、但也不迴避反擊」的一番回應,說得對極了──

    譚德塞想給台灣戴上種族歧視的大帽子,爭取同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蔡總統一句「我們長年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比誰都知道被歧視和孤立是什麼滋味。」間接對世衛排拒台灣、對台灣衛生人權歧視的無情,反將了一軍!

    蔡總統另加一句「在世界各地,包括譚德塞的家鄉(衣索比亞)在內,都可以看到台灣的醫療人員和志願工作者無私奉獻的身影,台灣人不會用膚色、語言去區分他人。台灣從來沒有因為無法加入國際組織,就減少對國際的支持。」既點出國際組織辜負台灣、台灣未辜負國際社會的痛,更對台灣有種族歧視的誣賴指控狠狠打臉!

    蔡總統接著拋出「藉這個機會,想邀請譚德塞訪問台灣,感受一下台灣人民如何努力在遭受歧視和孤立之中,堅持走向世界、貢獻國際社會。」在國際孤兒台灣向全世界伸出支援的友誼之手而倍受國際社會鼓掌感謝之際,這段話達到遞出的是橄欖枝,對方接的恐是燙手山芋的效果!

    蔡總統丟的球,譚德塞接是不接?世衛專家派赴中國的考察團,連武漢肺炎的「髒區」都不得其門而入,蔡總統邀請譚德塞訪台,相對誠意多了。譚德塞如果是自由之身,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如果跟台灣存活的世界是同一個,那蔡總統說的「如果譚德塞能抵擋中國的壓力」,顯然就是多慮了;接著說的「踏上台灣土地,就能了解到我們對防疫的努力,並理解真正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其實是台灣人民。」無非希望譚德塞跑一趟台灣親自驗證:台灣的防疫努力有沒有值得世衛切磋學習的?世衛有沒有給台灣公平的待遇?

    ----- -------- TITLE: 危機使人更區分敵我 AUTHOR: 松 DATE: 04/12/2020 05:54:5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2510483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除了防疫之外,如何稱呼這個疾病,竟也成為國際輿論焦點。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錢永祥認為,很多西方國家稱此為「中國病毒」或「武漢病毒」,這要非常謹慎,人們缺乏安全感而更加區分敵我,是疫病史上不斷出現的現象,「我們一定要找個來源,通常就是原來社會排斥、討厭的人」,像中世紀黑死病流行,歐洲人認為是猶太人在井裡下毒,19世紀時美國發生霍亂,他們認為是愛爾蘭人帶來的,歷史上人們都會找替罪羔羊。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已超過2個月,而疫情的特殊之處,便是連名稱都在國際上引起論戰,最初由於起源於中國武漢,因此多以武漢肺炎為通稱,然而也有反對聲浪認為,此名稱涉及歧視,應改稱新冠肺炎,WHO則於212日命名為「COVID-19」,不過美國總統川普依然稱此為「中國病毒」。

    龍應台基金會今日舉辦思沙龍講座,由端傳媒台灣組主編何欣潔擔任主持人,並邀請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錢永祥,探討自由主義在疫情肆虐下受到的影響。錢永祥表示,要稱新冠肺炎還是武漢肺炎,在台灣內部已經引起一些爭議,但在台灣這個問題還算小,很多西方國家稱做「中國病毒」或「武漢病毒」,這要非常謹慎,特別用人或地方來稱呼,會造成敵視現象。

    「歷史上人們會為疫病找替罪羔羊」

    錢永祥指出,人們缺乏安全感而更加區分敵我,是疫病史上不斷出現的現象,「我們一定要找個來源,通常就是原來社會排斥、討厭的人」,他舉例如中世紀黑死病流行,歐洲人認為是猶太人在井裡下毒,19世紀時美國發生霍亂,他們認為是愛爾蘭人帶來的,或者像梅毒,英國人認為是法國病,法國人認為是義大利病,荷蘭人則說是稱為西班牙病,歷史上人們都會找替罪羔羊。

    他也針對目前西方出現排華現象表示,當這樣的稱呼變成少數人污名化的來源時,會加劇社會分裂,也容易因為恐慌產生分裂狀況,當社會分裂、猜忌心理加強時,人們就會退守到自己的園地來自我保護,但社會追求的多元,不是零散的一元,是要把多元當成社會價值,應該要警惕、保存對其他人的信任跟尊重,這是瘟疫挑戰下要有的認識。

    錢永祥並說明,這些猜忌跟敵意其實都其來有自,「通常是我們彼此就有不信任,瘟疫只是藉口」,像這年因為兩岸關係緊張,瘟疫發生後,大家對中國、滯留武漢的台灣同胞、兩岸學生,都把原來的不信任塞到疫病的架構裡,對此他認為,問題仍在社會能不能面對原先彼此的內部衝突。

    而在疫情肆虐下,各國基於防疫,紛紛採取各種管制措施,在台灣,舉凡限制醫護、高中以下學生出國,乃至於近日勒令酒店停業等,危急時刻的緊急措施如何兼顧法治,也一再成為議論焦點。

    「社會出現危機時,政府權力都會擴張」

    錢永祥表示,任何社會出現危機時,政府權力都會擴張,像是戰爭跟瘟疫都會構成危機,緊急狀態不能用原來的法律、行政規則跟憲法權力限制來統治,各國都有限制人民行動、關閉國門、管制物資、掌握人民隱私等措施,這些都是政府權力擴張的趨勢,問題是有沒有好的法律依據?台灣2月通過《防疫特別條例》,授權指揮中心掌握所有權力,有需要就可以下令進行很多措施,對此,錢永祥認為應該審慎面對。

    龍應台則指出,像義大利總理孔蒂面對媒體提問,是不是該在第一時間就比照中國做法封城?孔蒂表示,他們的核心價值體系不是這樣,而德國在討論是否用手機追蹤行蹤時,也有部長表示不能這樣做,即使有很大的死傷,仍有不可侵犯的東西,他並以此詢問錢永祥,在危機下大家自動內縮、排外的情況,台灣的民主社會對大陸該是怎樣態度?

    限制自由的線要劃在哪裡?

    錢永祥認為,這要先討論自由主義價值是不是絕對的價值?他認為自由主義價值很珍貴,要在最大可能內盡力維護,但這也是有範圍的,「我是現實主義者,人類都會面臨很多情況,讓你無法一致地貫徹理念」,今天因為瘟疫的流行,大量人口受到威脅,若知道某種程度限制自由、掌握隱私、關閉邊境等做法,確實有利於控制疫情,這樣他會願意接受,而現實的技術問題是,這條線劃在哪裡?他懷疑台灣目前離最後關頭,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他也談到,會有這次講座,一部份是因為去年政府推動《國安五法》、《反滲透法》,對他來說,這些法律都是不必要的,不是對中共不需要有防衛措施,但現在《選罷法》、《政治獻金法》、《國安法》、《刑法》都已監督、懲罰任何外來勢力影響台灣政治的程序,台灣不可以完全不設防,但手段上要很謹慎。

    錢永祥認為,台灣社會追求自己進步,但以我們跟中國大陸在地理、政治、經濟上的關連,不可能關起門獨善其身,若中國大陸不對自由民主有更多接納、對台灣有更多尊重,台灣社會也不可能安逸和平,因此要更積極交往,台灣要進步、安全,前提是兩岸關係改善,做不到這一步,就要付出更大代價,這個代價不見得是戰爭,但社會會越來越緊縮、人的精神狀態會越來越粗暴、好戰。

    對於日前中國教育部宣布,全面禁止陸生來台,錢永祥則認為,陸生是中國大陸一股健康的力量,這些年輕人願意來台灣,不見得要認同台灣一切制度,但他至少可以看到不同社會樣貌,並自己產生判斷,可能看到缺點希望避免,也可能看到優點,並希望在自己的社會培育出來,陸生來溝通、對話是很好的機會,讓陸生來台,或讓台灣年輕人去大陸,都是讓兩岸增加瞭解與善意的重要渠道,停止陸生來台是很大損失,對他而言,這比停止兩岸經貿更讓人在意。

     

    ----- -------- TITLE: 植物之花序 AUTHOR: 松 DATE: 04/05/2020 11:55:0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eb2.nmns.edu.tw/botany/know/know4_02.php

    http://163.17.162.130/plant/index.php/magnifier/pageinto/37

    圓錐花序是總狀花序的複數組合,每一小枝的花梗都是單獨的總狀花序。

     

    花序是指花排列於花軸上的次序。最簡單的花序是單生花,指一朵花單獨生長。個別花的柄叫花梗,整個花枝的軸稱總花軸。

    按照結構形式,可以分為:
    1. 穗狀花序
    2. 總狀花序
    3. 葇荑花序
    4. 佛焰花序
    5. 圓錐花序
    6. 頭狀花序
    7. 繖形花序
    8. 繖房花序
    9. 聚繖花序

    按照花開放順序的先後,可分為:
    1. 無限花序: 指花由軸的下部的先開,漸及上部,或由邊緣開向中心的花序。
    2. 有限花序: 指處於花序頂端或最中心的花先開,後及於下端或兩側的花序
    3. 混生花序:

    是有限花序和無限花序混生的。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 -------- TITLE: 疫情延燒加州,為什麼我不回台灣? AUTHOR: 松 DATE: 03/28/2020 08:48:3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draft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2453806

    Alice Yang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技碩士生,天下換日線與Hahow好學校專欄作家。

    Current master student at Harvard Graduation School of Education. 哈佛姐夢遊矽谷

    上個月才剛搬來的室友,跟我說了聲「我今天晚上就要坐飛機回台灣了」,笑了笑指著在他身旁的 Home Depot 袋子,說是他的逃難裝備,我朝袋子瞅了一眼,嗯,N95 口罩、塑膠手套、全身防護衣、護目鏡、塑膠袋、酒精、消毒水、乾洗手。

    我想,這個時期,不管人們瘋狂收購什麼物資,我應該都不會感到訝異了。

    「這次回去,可能短時間都不會再回來了」室友這麼說著,話鋒一轉,問我,「咦,你不是有台灣護照嗎?為什麼不回去避難?」在廚房洗著碗,嘩啦嘩啦的水花四濺,我停下了手,喉頭像是被某種無形的東西哽住,一時之間說不上話。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北加州半封城:居民囤貨商品,甚至包括槍枝彈藥!

    公司宣布強制在家工作已經進入第三週,3 17 日凌晨,加州六個郡宣布居民必須 “ Shelter in Place “,其中一個聖克拉拉(Santa Clara County),便是我所居住的矽谷。這裡停止任何非必要的商業活動,關閉所有酒吧、健身房、夜店等人群聚集場所,餐廳一律只能採外送服務,「北加州半封城」的消息言猶在耳,19 日加州州長宣布全州 4,000 萬居民 Stay at Home,「加州必須果斷行動⋯⋯否則在未來 8 個星期內,全區恐將有 56% 人口(2,240 萬人)遭到感染。」

    Shelter in PlaceStay at HomeLockdown,就地避難、禁足令、封城,不管是英文或是中文解釋,對我來說都太過沈重,也從來沒有想過這些跟戰時相關的名詞,會真切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中。

    社群媒體上開始瘋傳:大排長龍的超市、空蕩蕩的貨架、藥局永遠不會進貨的口罩和消毒用品、瘋狂囤積衛生紙的景象,甚至還傳出了大批民眾開始成倍購買槍枝和彈藥──這股「居民武裝風潮」堅稱槍枝屬於防疫必需品,商家也認為槍枝買賣屬於必須商業行為,拒絕政府的停業命令。

    可怕的是病毒?是歧視?還是自我隔離的壓力?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在發表演說時,不諱言地使用「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一詞,讓許多人開始憂心排華現象升溫;甚至有朋友在 Instagram po 文表示遭人怒吼「停止帶病毒進美國(Stop bringing virus to the US.)」。

    說也奇怪,鮮少下雨的舊金山灣區,從政令宣布前似乎預言巨變,下起了連綿不斷的雨,甚至罕見的降下了冰雹。看著窗外詭譎的天氣,手機裡充斥著已經分辨不了真假的消息,遠洋家人朋友傳來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的擔憂,「我很好,別擔心」停留在訊息格裡的字,卻怎麼樣也傳送不出去。

    命令發佈後的第一個週末,我出了 6 天來的第一次門。在所有線上購買生鮮的管道都停止運送後,我別無選擇的去了超市──戴上了口罩,車子裡放了消毒液,驚弓之鳥般的跟旁人極力地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門口因為超市採行了進場購物人數限制,而排起了長長的人龍。

    穿梭在貨架中, 瞥見大家的購物車裡滿滿的都是食物,我頓時感到慌亂無比,尋思著是不是也應該效法他人之際,不遠處忽然傳來了咳嗽聲,讓我只想趕快結束這趟超市「玩命之旅」,匆匆的結了帳,逃命似的飛奔回車內,仿佛「劫後餘生」。

    肉眼無法看見的恐懼,究竟是來自病毒,還是自我精神上的折磨?我已經無力回答。

    他們為我們留守工作,我們為他們留在家裡

    「砰」的一聲,室友離開了,頭也不回的關上了大門,行李箱拖在車道上,發出的嘎滋嘎滋的聲響,在靜得出奇的週六夜晚,聽起來格外清晰。我在房間裡抬起頭,窗外一片漆黑,連月亮也不見影子,已經 3 月卻感受不到一絲春天的暖意。

    我想起了下午沒有回答室友的那個問題:你為什麼不回台灣?

    「他們唯一想到的就是母國,而母國怎麼能拋棄他們?」,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於海外人士回國潮做出的回應。對此,身為台灣人的我是幸福的。

    然而,看著一線人員的付出、為了保衛我們而冒著風險留在工作崗位,我想,我們為了辛苦的他們留在家裡,不替已經焦頭爛的他們增添風險與麻煩,是我此刻唯一能做、也應該做的。

    一如美國醫護人員在社群媒體上呼籲民眾的:「我們為你們留守工作,你們為我們留在家裡。」

     

    ----- -------- TITLE: 傳染病命名 AUTHOR: 松 DATE: 03/25/2020 06:32:56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2436341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2015年公布了一份規定,對新發的人類傳染病提出了命名指導原則,其中的第一條就明確建議,命名時應該避免使用地理位置,這次的新冠肺炎便完全按照這份規定辦理。在歷經初期的紊亂之後,疾病的正式名稱最後定為「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簡稱COVID-19)。

     

    至於導致此病的病毒,權責機關「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把它定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簡稱SARS-CoV-2)。對此,世衛組織予以尊重採納,但在與公眾溝通時,稱之為「COVID-19病毒」(COVID-19 virus),避免讓人有SARS的聯想。

    在2015年這份指導原則公布之前,國際上對於傳染病的命名是比較不嚴謹的,所以才會有「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西班牙首先在報紙報導自己的疫情)、「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s,德國醫生首次對其加以描述)、「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第一個病例發生在日本),「伊波拉」(Ebola,首例在非洲剛果的伊波拉河附近發現)、「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首度發現於沙烏地阿拉伯,後續病例均與中東有關)等等的這些名稱,對該國該地造成或多或少的汙名化。

    「德國麻疹」這個病名值得一提。傳統的英文俗稱German measles仍廣為流通,不過醫學上傾向於使用不含地名的rubella(風疹)。這個rubella來自拉丁文,詞源義為「小紅」,因其發紅疹的症狀比麻疹(measles)來得溫和,故名。

    這些傳染病的名稱都是歷史的遺留,不過逝者已矣,來者可追。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的命名,全世界都應該遵從世衛組織的建議,避免使用地理位置來描述,否則就又犯了同樣的歷史錯誤。

    ----- -------- TITLE: 新名詞、新概念 AUTHOR: 松 DATE: 03/21/2020 05:57:34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tw.news.yahoo.com/%E7%94%A8%E9%BB%91%E5%AE%A2%E6%9D%BE%E7%B2%BE%E7%A5%9E%E5%89%B5%E8%AD%B0%E9%A1%8C%E6%9D%BE-%E8%80%81%E6%B4%BE%E8%A8%AD%E8%A8%88%E5%B8%AB-%E9%82%80%E8%A8%AD%E8%A8%88%E5%B8%AB%E5%85%B1%E5%89%B5%E9%AB%98%E9%BD%A1%E7%A4%BE%E6%9C%83%E8%A7%A3%E6%B1%BA%E6%96%B9%E6%A1%88-162107196.html

    你聽過黑客松,但聽過議題松嗎?「議題松」是「議題導向黑客松(Issue-based Hackathon)」的簡稱,是指以短週期、高強度、跨領域,針對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並做出原型的創新學習方法,是孵大學創辦人謝昆霖在經營《享實做樂》期間所提出的創新學習概念、方法論。現在,他要把議題松的概念在高齡議題實現,推出「老派設計師」專業學程。

    ----- -------- TITLE: 叔姪買賣房產,仍被課徵 1000多萬 贈與稅? AUTHOR: 松 DATE: 03/13/2020 06:46:49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89491&utm_campaign=dable&utm_source=cmoney

    長輩想把房產送給子女,為了規避贈與稅,常用買賣的方式,但若沒有匯款證明,仍會被視為贈與。

    父母財產該如何轉移給子女?若生前來不及規劃,子女在繼承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二親等間買賣房產仍被課徵贈與稅

     

    陳家兩兄弟聽聞後,決定盡早處理房產,

    兩人約定,陳大哥的房子賣給陳二弟的小孩,

    陳二弟的房子賣給陳大哥的小孩。

    因為叔姪關係已超過二親等,

    認為應該不用向國稅局申報贈與。

    沒想到辦理後陳大哥收到國稅局公文,

    要求提出買賣證明文件及匯款紀錄,

    但因為陳大哥沒有匯款紀錄,

    最後兄弟兩人仍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

    補徵 1千多萬元的贈與稅。

     

    許多長輩想將房子過戶給小孩,

    為了規避贈與稅,

    都會主張用買賣的方式。

    森懋會計師事務所林心瀠會計師認為,

     

    如果是二親等買賣,

    通常在申報贈與稅時,

    會先查核買賣雙方的匯款紀錄,

     

    案例中陳大哥沒有實際匯款,

    也沒有申報贈與。

     

     

     

     

    但有匯款紀錄就沒問題了嗎?

     

    其實也不然。

    林心瀠指出,國稅局查核的重點是,

     

    買方是否有足夠的財力購買房產,

     

    縱使有匯款紀錄,

    但買方的錢是從何而來?

    小孩若是未成年,更是加強查核的案子,

    因為未成年的孩子

    通常不會有足夠的收入購買房產。


    也有人主張,

    小孩是以貸款或向親友借錢的方式取得資金,

    這樣的資金來源,基本上沒有問題,

     

    但仍須提出相關證明。

     

    即使是向親友借錢,

     

    稅務機關一樣會先查核小孩是否有收入可以還款

    且事後是否有固定的還款紀錄。

     

     

    如果是向金融機構貸款,

    貸款人及實際支付貸款者必須是小孩,

     

    若貸款人的名義是小孩,

    實際上仍是由父母的帳戶扣款,

    則依舊屬於贈與。

     

     

     

    繳納遺產稅
    可動用被繼承人的存款

     

    至於黃家姊弟的案例,

    涉及遺產稅的處理方式。

    由於黃小姐的爸爸往生時,

    留下的遺產須繳納 60 萬元遺產稅,

    黃小姐與哥哥、弟弟三人皆為繼承人,

     

    但因為財力與經濟狀況因素,

    一時之間無法立刻繳納遺產稅。

     

    這種情況,林心瀠分析,

     

    其實黃小姐可以依照比例來繳納遺產稅,

    以及繼承不動產。

     


    依現行遺贈稅法的規定,

    黃小姐可按其法定應繼分繳納部分遺產稅款,

    並向國稅局申請核發同意移轉證明書,

    但不動產只能辦理「公同共有」之繼承登記。

    也就是說,

    黃小姐可以先繳納 20萬元的遺產稅金,

    但是不動產不可以先過戶 3 分之 1 到她名下,

    也不能買賣該不動產

    或是將不動產做設定抵押等行為。


    假設案例中,

    黃爸爸(即被繼承人)的遺產包括房屋

    以及銀行存款 100 萬元,

    若她跟哥哥都同意以爸爸的銀行存款繳納遺產稅,

    則可按照

    財政部 2017 年發布的解釋函令(註)提出申請,

    國稅局可先核發遺產稅同意移轉證明書,

    讓黃小姐向銀行辦理遺產存款轉帳繳稅事宜。


    林心瀠也提醒,

     

    遺產稅也能用實物一次抵繳,

    或是分期繳納

     

    (應納稅額在 30 萬元以上,

    可申請分 18 期以內繳納,

    每期間隔不得超過 2 個月)。

    但分期繳納要注意,

    須按郵政儲金利率計算利息。

     

    註:

    財政部 2017 年 12 月 6 日

    台財字第10600631250 號令釋規定:

    「繼承人申請以被繼承人

    存放於金融機構之存款繳納遺產稅,

    准比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30 條第 7 項規定,

    由繼承人過半數及其應繼分

    合計過半數之同意,

    或繼承人之應繼分合計逾三分之二之同意提出申請。」

    ----- -------- TITLE: 用簡化模型估出「武漢肺炎疫情結束日」 AUTHOR: 松 DATE: 02/10/2020 07:27:57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253964

    武漢肺炎疫情不斷延燒,隨著各地確診人數攀高,台灣民眾在瘋搶口罩、酒精之際,也相當關心疫情發展。台大化學系助理教授徐丞志日前(1/30)以「老師,請問武漢肺炎疫情什麼時候才會結束?」為題於臉書發文,以動力學模型推測武漢肺炎疫情走勢,引來不少網友大讚「嘆為觀止」!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1/30 當天提出以簡化的動力學模型來推測疫情的走勢,估計最有可能走劇本二(1/31~2/13 為高峰期,最高峰時每天新增超過 4000 人),總確診人數為六萬人。

    防疫若效果較差則走劇本一(2/9~2/26 為高峰期,最高峰時每天新增超過一萬人),總確診人數達到二十四萬人(我比較傾向是劇本二 6 萬人,是否如此到下周末就會知道結果)。

     

    這邊補充 1/30 到 2/03 期間中國境內「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如下,劇本三確定破功,接下來看是走劇本一(橘)或二(綠),目前與這兩個劇本都還很吻合(紫色為後來新增的數據點):

    1/30 新增 1982 人(劇本二估 1755 人)

    1/31 新增 2102 人(劇本二估 2116 人)

    2/01 新增 2590 人(劇本二估 2512 人)

    2/02 新增 2829 人(劇本二估 2929 人)

    2/03 新增 3235 人(劇本二估 3340 人)

    2/04 新增 3887 人(劇本二估 3711 人)

     

    另外觀察這五天的每日新增「疑似病例」大概停在5000人左右上不去了,如果以八成的疑似病例被確診的話,最高峰有機會落在每天4000人左右。(編按:疑似病例增長曲線可參考此處

    (圖/徐丞志 提供)
    (圖/徐丞志提供)

     

    關鍵就看疑似病例什麼時候會開始下降,一般從疑似病例入負壓隔離病房後取樣到確診大概三到五天,如果接下來幾天疑似病例的增長趨緩,那是有機會沿著劇本二在 2/09 之後開始看到每日新增人數的曲線往下掉。目前確診 (20,438) 以及疑似 (23,214) 的病例加起來大約四萬四千人,也愈來愈接近當初估的總人數六萬人。

     

    最後再次強調,本篇主要是作為教育用途,嘗試以理科教科書中教過的觀點來幫助大家理解疫情的可能進展,圖上所用的是非常簡陋的模型,不能當作真正的流行病學預測喔!

    1/30 當天提出以簡化的動力學模型來推測疫情的走勢,估計最有可能走劇本二(1/31~2/13 為高峰期,最高峰時每天新增超過 4000 人),總確診人數為六萬人。

     

    防疫若效果較差則走劇本一(2/9~2/26 為高峰期,最高峰時每天新增超過一萬人),總確診人數達到二十四萬人(我比較傾向是劇本二 6 萬人,是否如此到下周末就會知道結果)。(編按:上述細節可參考文章

     

    這邊補充 1/30 到 2/03 期間中國境內「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如下,劇本三確定破功,接下來看是走劇本一(橘)或二(綠),目前與這兩個劇本都還很吻合(紫色為後來新增的數據點):

     

    1/30 新增 1982 人(劇本二估 1755 人)

    1/31 新增 2102 人(劇本二估 2116 人)

    2/01 新增 2590 人(劇本二估 2512 人)

    2/02 新增 2829 人(劇本二估 2929 人)

    2/03 新增 3235 人(劇本二估 3340 人)

    2/04 新增 3887 人(劇本二估 3711 人)

    另外觀察這五天的每日新增「疑似病例」大概停在5000人左右上不去了,如果以八成的疑似病例被確診的話,最高峰有機會落在每天4000人左右。(編按:疑似病例增長曲線可參考此處

    (圖/徐丞志 提供)
    (圖/徐丞志提供)

     

    關鍵就看疑似病例什麼時候會開始下降,一般從疑似病例入負壓隔離病房後取樣到確診大概三到五天,如果接下來幾天疑似病例的增長趨緩,那是有機會沿著劇本二在 2/09 之後開始看到每日新增人數的曲線往下掉。目前確診 (20,438) 以及疑似 (23,214) 的病例加起來大約四萬四千人,也愈來愈接近當初估的總人數六萬人。

     

    最後再次強調,本篇主要是作為教育用途,嘗試以理科教科書中教過的觀點來幫助大家理解疫情的可能進展,圖上所用的是非常簡陋的模型,不能當作真正的流行病學預測喔!

    ----- -------- TITLE: 春牛圖 AUTHOR: 松 DATE: 02/05/2020 12:36:29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knews.cc/culture/aep64nx.html

    在這裡要讀gou。那麼這個句芒究竟有什麼法力呢?按照《山海經》中的說法是,句芒是世間的春神,掌管萬物的生長。所以我國許多地區的農民都有祭祀句芒的習俗,以祈求糧食大豐收。
    人面鳥身踏雙龍

     

    《山海經·海外東經》原文道: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至於句芒是如何被收錄到《山海經》里的,根據許多文獻的記載,應該也是來自一個民族的圖騰(這也是山海經中大多數異獸的來源)。

    東方句芒,從這一句話中我們可以得出句芒是來自東方。而在那個時代,東方最有名的部落就是大白皋部落了。而且巧合的是,大白皋部落正是一個將鳥奉為圖騰的部族,這也符合句芒人面鳥身的形象。


     

    http://cheerfulhomemonk-chinese-calture.blogspot.com/2016/01/2016.html

    【春牛】
    身高四尺,長八尺,尾長一尺二寸,頭紅身白腹紅,角耳、尾紅,脛黃,蹄黃,尾左繳,口開,籠頭索用黑色絲繩,拘子用桑柘木,踏板縣門,左扇。

    【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面如老人像,青衣白腰帶,平梳兩髻在頂直上,罨耳用右手提著,褲無行纏鞋子,鞭杖用柳枝,長二尺四寸,五色絲結,芒神忙與牛並立於牛左邊。

    【地母經  】
     太歲丙申年,高下浪濤洪。
     春夏遭淹凶,秋冬杳不通。
     早禾雖得割,晚稻枉施工。
     燕宋好豆麥,秦淮麻米空。
     天蟲相競走,蠶婦哭天公。
     六畜多災患,人民卒暴終。

    【地母曰】
    歲首逢丙申,桑田亦主迍。
     分野須當看,節候助黎民。

     

    解: 丙申年,全年的農作物都會出現失收 ,各地都會出現水災、蝗禍、瘟疫,人民的健康及性命亦受到威脅;河北、山東一帶的東北地區,收成較好,華中一帶會出現失收。人民宜看清氣候變化,以保平安及收成。

    地母經

    每本黃曆通書,內里都載有"春牛圖"和《地母經》。《地母經》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環為排列,一詩一卜,用作預徵該年農作物生產情況的經書。

     

    https://www.itsfun.com.tw/%E5%9C%B0%E6%AF%8D%E7%B6%93/wiki-7099417-9967296

     

    ----- -------- TITLE: 蝙蝠是病毒的最愛 AUTHOR: 松 DATE: 02/03/2020 01:39:22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239776

    為什麼蝙蝠能和眾多病毒共存?

     

     

     

    據《紐約時報》報導,目前有許多中國資料都顯示,武漢肺炎的病原體宿主最可能是蝙蝠。究竟,蝙蝠如何跟這麼多病毒共存,卻能安然無恙?

     

     

    據悉,蝙蝠可能有一個免疫系統,讓他們與許多病毒共存。一隻蝙蝠可以攜帶許多不同的病毒而不會生病。他們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更曾造成非洲、馬來西亞、孟加拉、澳洲等地的大規模疫情爆發,其中包含讓人聞風喪膽、高達九成致死率的伊波拉病毒。而當人們食用蝙蝠,病毒便會帶到人類身上。

    ----- -------- TITLE: 文章預存 AUTHOR: 松 DATE: 01/31/2020 10:31:25 AM CATEGORY: 資訊 STATUS: draft ---- BODY: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56046

    提到平民養生藥材,就屬枸杞了,一般人會拿枸杞來泡水喝,或是和其他藥膳煮湯喝,認為可以明目、補腎。但是,近來網路有傳言指出「枸杞泡熱水喝是錯的!會破壞枸杞的營養,乾嚼枸杞更能吃到枸杞的營養」。到底真相如何?來聽聽中醫師怎麼說。

     

     

    枸杞為什麼受到一般人青睞?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主要功效為補肝腎、明目。枸杞營養豐富,富含甜菜鹼、多糖、粗脂肪、粗蛋白、硫胺素、核黃素、胡蘿蔔素、抗壞血酸、尼克酸,及鈣、磷、鐵、鋅等元素。具有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有增強細胞與體液免疫的作用;對造血功能有促進作用;還能抗衰老、抗突變、抗腫瘤、保肝及降血糖等好處。

    枸杞分為三個部分,枸杞子泡水喝為佳

    枸杞可分為三個部分來使用,包括:枸杞葉可用來泡「枸杞茶」喝,但是口感不及枸杞子泡水喝,不妨枸杞葉拿來當料理食材;另外,紅色果實「枸杞子」適合泡熱水喝,也可用於做菜使用,以及「枸杞根」又稱為「地骨皮」,雖然也可以拿來泡水喝,但是顏色與味道都不及果實,一般適合當作料理例如煮藥膳湯的藥材使用。

    那麼枸杞怎麼吃才有效?枸杞子泡熱水喝營養真的會被破壞掉嗎?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枸杞子泡熱水喝之前應該先適度洗乾淨,再放進熱水中泡,待水自然放溫,且枸杞吸水恢復了原鮮果狀態,即可飲用,其實並不會破壞營養。枸杞也不適宜長時間清洗,如果長時間清洗,就會讓裡面的營養成分流失,建議在溫水裡稍洗一下就可以了。

    烹飪枸杞子的時間不能太長

    但是,在做菜的時候加入枸杞子,要注意烹調方法,烹飪枸杞子的時間不能太長,應該在炒菜或者煲湯收尾的時候再放入枸杞,這樣就可以防止大量營養成分流失,因此,枸杞更適合泡茶或者做涼菜的輔料來食用。此外,枸杞子藥性平和,適合體弱必需緩補者長久服用。既可單味煎服、蒸服、浸酒、熬膏,亦可加入粥、湯、菜餚、點心中,製成藥膳。

    平時製作美食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枸杞,枸杞不會影響食物的味道,適當放一些枸杞,不但營養還可以養生,滋補身體效果非常好。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適合食用的枸杞量為15g至20g。

    飲用「菊杞茶」清肝明目

    中醫理論「久視傷肝」,指長期用眼不但會造成眼乾、眼澀、眼睛充血等,而且會對肝臟造成損傷,多表現為焦躁、易怒等症狀。可以用枸杞子、桑葉、菊花等組方為「菊杞茶」,有較好的清肝明目的效果。

    枸杞子為什麼對眼睛有好處?曾經有研究人員利用有高壓眼症的大鼠,測試枸杞子能否防止由眼壓上升所引致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GCs)死亡。結果顯示,服食枸杞子後,儘管大鼠的眼壓沒有顯著改變,但能明顯防止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減少。

    枸杞子有助降血壓

    還有枸杞子有助降血壓,曾經有實驗顯示,針對腎性高血壓大鼠,觀察枸杞多糖對主動脈環內皮細胞的功能改變。結果顯示,經枸杞多糖的治療後,大鼠的血壓升高情況被明顯地抑制。實驗結果同時指出,由去氧腎上腺素所引致的血管收縮反應降低,很可能和內皮源性舒張因素(EDRF)的增多有關。

    乾嚼枸杞更能吃到枸杞的營養嗎?中醫師吳明珠表示,直接吃枸杞固然能吃到較全面的營養,但是吃之前必需把枸杞洗乾淨,以免上面沾附農業或髒污,如果要直接吃枸杞,攝取量也要注意不宜太多。中醫師吳明珠推荐一道「枸杞菊花粥」,適合一般人食用:

    【枸杞菊花粥】:

    材料:優質枸杞子50克丶菊花1.5錢、白米100克。

    做法:洗淨後同煮成粥,可作為每天早餐食用。

    ----- -------- TITLE: FABIA 保費研究 AUTHOR: 松 DATE: 01/31/2020 07:07:4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linliuandpartners.com/2018/07/27/%E6%B1%BD%E8%BB%8A%E4%BF%9D%E9%9A%AA%E4%BF%9D%E8%B2%BB%E7%82%BA%E4%BD%95%E6%AF%8F%E4%BA%BA%E5%A4%A7%E4%B8%8D%E5%90%8C-%E4%BF%9D%E8%B2%BB%E5%A6%82%E4%BD%95%E7%AE%97%E4%B8%8A%E7%AF%87/

    B:

    一、妳媽事前跟我說,妳那輛車的保險她要出,請我趕緊幫忙辦。
    二、過了十天,我看她都沒付款(15,349元)之意;今天她請我以網路ATM,幫忙付一筆款項,我順便提保險款項。
    三、結果她說,那筆保險「本來」就該我付的。
    四、「出爾反爾」是她慣用伎倆
    五、我說這筆保費,妳應先給我(或乃傑應付);
    六、至於嘉儀開到佛光山事故出險,增加的保費,請保險公司算出,我該出的沒問題。
    七、但這是二件事,應分開處理,不能混在一起。

    A:人要負責,不是佔了便宜又賣乖,
    我提到保費多出的部分,清清楚楚,你卻不認同!該出就出,何苦硬拗
    租車都要付費,撞的部分還要負擔賠償,我又沒收油錢、租費,不能事後反說嘉儀不是主要載你去(這誰要為你做事)
    人不能出爾反爾,做人不要為小錢失掉應有的道理、人格;還要找人評論,讓鄰居看笑話。
    我多出的保費2萬元,那你付給我,我再付保險費給你!
    原先邀你我各付一半,你不要,就上面方式處理
    你要佔盡便宜,所以不會有助緣、人緣,沒人會和你合作成事,。
    我今天要像以往我不計較都付,會像寵溺孩子的父母,反害了你,永不知該負責

     

    汽車保險保費為何每人大不同? 保費如何算?(上篇)

    在現代的社會裡,汽車或機車變成是每個人或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加上保險意識的普及,大多數人在擁有汽車或機車後第一件事情想到的就是購買保險這件事情。一般來說保險公司對於汽(機)車保險商品主要分為二大類–車體險(含竊盜險)與責任險。車體險顧名思義為保障車主的汽車可能遭受到的損害,如遭他車碰撞應負擔的修復費用,汽車遭竊的損失等等;而責任險則是保障車主使用汽車時意外造成第三人的財產或體傷等肇事責任。大多數人都知道汽車保險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但很多人在投保汽車保險時時常會遇到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不同的人投保,保險費卻不一樣呢?而每年的保費卻也都不相同?有些業務員會建議以車掛太太的名字來投保會比較便宜,這是為什麼呢? 上文有提到汽車保險商品主要分為兩類,一為車體險,另一則為責任險,不論是車體險還是責任險在計算保費時都有涉及被保險人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車體險係數與責任險係數(亦有稱為賠款紀錄係數)。

    汽車保險保費如何算

     

    汽車保險保費如何算

    由上圖可知,當民眾想投保車險時,保險公司提供的報價單或上保書上會有一欄記載被保險人的車體險係數及責任係數,這個係數則會影響保費的多寡。車體險與責任險保費之計算牽涉不同的判斷標準,本文先先就車體險部分說明影響保費之因素(從車因素及從人因素),進而說明車體係數如何判斷;下一篇文章則專就責任險部分說明責任險係數之判斷以及其他影響保費的其他從人因素(年齡及性別),責任險又區分為強制責任險及(任意)第三人責任險而有不同之判斷標準。

    • 汽車車體損失保險費率計算涉及從車因素及從人因素
                               項目

     

    因素

    項目1 項目2
    從車因素 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
    從人因素 年齡及性別區分係數 賠款紀錄係數
    計算公式(1)基本保費x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x (年齡及性別係數+ 賠款紀錄係數)

    註1: 此為「個人自用小客車、自用小貨車」之計算公式,法人車(俗稱公司車)或其他車種另有其他計算公式。

    如一般人擔心自己的愛車於行駛途中故障、或遭受碰撞、自撞時可能會產生汽車拖吊、修復的費用,而會有投保汽車車體損失保險的需要,而保險公司在計算車體損失保險費用時,會考量到的因素會有汽車年份、車型等的從車因素以及被保險人年齡、性別及過去肇事紀錄等從人因素。以個人自用小客車為例,計算公式為基本保費x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x (年齡及性別係數+ 賠款紀錄係數)基本保費則會依承保商品(如甲式、乙式、丙式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基本保費金額,因費率自由化的關係,各家產險公司會參考主管機關發布之參考金額再依自家營運狀況去設定基本保費的金額,並不是每家均採同一標準。以下分別介紹影響汽車車體損失保險費率的因素:

     1.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表(從車因素)

     一般來說,價格較高的車係數會較高,較平價的汽車係數則較低,背後的理由可能因價格較高的汽車如發生擦撞造成損失,修復的費用通常較高。另汽車出廠年份亦會影響係數之多寡,但車齡因素所佔影響程度較小,是因為車齡僅區分第一年新車至第五年間,第六年以上車齡係數皆採與第五年相同。因新式汽車車體損失險費率於107年1月適用,其中就已沿用多年的汽車廠牌費率代號係數亦一併進行修訂。以下為107年度起適用的被保險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表:

    車體損失險被保險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參考表1 車體損失險被保險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參考表2

    因車種及車輛廠牌眾多,因為保險公司並不會公布何種車種、車牌為何種費率代號及係數,想了解的民眾可利用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網站上的保險專區中的「汽車重置價格」查詢自己愛車的費率代號,進而對照上表瞭解對應係數為何。

     2. 從人因素1 -被保險人年齡及性別係數表

    一般來說,年齡大的人開車速度會較慢或行車態度較為成熟,肇事率通常較低,以及女性行車速度通常較男性為慢,肇事率通常較男性為低。雖然有些人可能不認同此說法,也許身邊就有喜歡開快車的女性朋友或長輩,抑或認為老年人開車反應慢反而容易肇事,但保險公司在採取一般平均值的認定上,女性及年齡越高者,係數通常較為低。以下則為年齡及性別係數表:

                            年齡/性別係數表
    年齡
    20歲未滿者 1.89 1.70
    20歲以上25歲未滿者 1.74 1.57
    25歲以上30歲未滿者 1.15 1.04
    30歲以上60歲未滿者 1.00 0.90
    60歲以上70歲未滿者 1.07 0.96
    70歲以上者 1.07 0.96

     

    3. 從人因素2-賠款紀錄係數

    另一項從人因素則為過去的肇事紀錄,保險公司會將被保險人過往開車紀錄作為未來承保時計算保費之依據,因為一般來說,如某被保險人於過去保險期間有肇事紀錄,則其隔年的保費就會增加;反之,如前一年保險期間內無肇事紀錄,則隔年的保費就會減少。這個目的在於使肇事率較高者負擔較高的保費,亦可提供因提供減費的誘因使車主能更加注意用車安全,降低事故發生及理賠的機率。有一點須注意的是,肇事紀錄原則上是跟車而非跟人,因此縱然被保險人的車子是因為出借給親友使用而發現事故,如確認該親友於事故中屬有責任而保險公司也出險理賠,肇事責任的次數仍會算在該被保險人身上。

    車體損失險的賠款紀錄是以點數計算,賠款紀錄點數=無賠款年度點數+賠款次數點數,計算出點數後再對應賠款紀錄係數表得出係數值。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首先,會以被保險人最近三年有投保車體險的理賠紀錄來看,如三年內有2次賠款紀錄,則點數為1,對照賠款紀錄點數表可知賠款係數為0.2。如最近三年都無賠款紀錄,則點數為-3,對照賠款紀錄點數表可知賠款係數為-0.6。但應注意的是,無賠款年度必須是有投保車體險的年度內且無理賠紀錄,例如小李的車自104年購入後並無投保車體險,而於106年始買了1年車體險而無賠款紀錄,於次年即107年投保時,小李的無賠款年度點數應該是-1,而非-3,因為小李有投保車體險的最近年度只有1年,因此對照賠款紀錄係數表的賠款係數為-0.2。

    4. 計算公式: 基本保費x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x (年齡及性別係數+ 賠款紀錄係數)

    舉個例來說,小林為40歲男性,他的愛車為TOYOTA(日產) LEXUS GS300,2015年購入,重置價格為1,985,000元,其過去已有投保2年無賠款紀錄,假如他想投保乙式車體險(無自負額)的保單,依現行保險費價格可試算如下:

    項目 金額/係數 備註
    基本保費(乙式無自付額為例) 28,599元 因費率自由化,各家保險公司德參考主管機關之參考保費設定自家的基本保費,故基本保費並非各家一致。
    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 係數2.033 可至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網站上的保險專區中的「汽車重置價格」查詢費率代號,以LEXUS GS300為例,其車體險費率代號29,其為104年購入之3年新車,係數為2.033。
    年齡及性別係數 係數1.00 40歲男性之係數為1
    賠款紀錄係數 係數-0.4 已投保2年無賠款紀錄故無賠款年度點數為-2,對照係數表得出賠款紀錄係數為-0.4

    故依現行計算公式,小林應支付的保費約為34,833元(基本保費28,599x從車係數(汽車製造年度及費率代號係數)2.033x從人因素0.6(年齡及性別係數+賠款紀錄係數)=34833)。

    ----- -------- TITLE: 冠狀病毒-呼吸症候群、肺炎 AUTHOR: 松 DATE: 01/23/2020 07:17:30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twreporter.org/a/2019-ncov-ten-facts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武漢肺炎4

     

    一般而言,動物和人的病毒受體不同,但由於環境變遷、人口愈來愈密集,病毒為了生存下來會不斷調整和突變。以SARS為例,源頭宿主是蝙蝠,傳到中間宿主果子狸,最後到人身上;當病毒突變,病毒蛋白得以去結合人體的上呼吸道細胞受體時,人就會被感染。

     

    武漢肺炎5

     

    冠狀病毒、禽流感H5N1病毒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疾病,兩者都是RNA病毒,特性就是突變速度非常快速。多數的冠狀病毒在動物中傳播,也許曾傳染給人,但未有群聚感染;隨著全球監測工作提升,可能會發現更多冠狀病毒。

    目前已知6種會感染人的冠狀病毒中,229E、NL63、OC43、HKU1較常見,不過只會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SARS與MERS則會引起嚴重肺炎及呼吸衰竭等重症、甚至致死。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過去從未出現過的第7種。

     

    武漢肺炎6

     

    以SARS為例,主要是近距離飛沫傳染。SARS傳染性強、重症與死亡率也高。但SARS是在個案發燒2天後才具有傳染特徵,當時各地以發燒篩檢迅速找到疑似病例加以隔離,因此SARS疫情很快被阻斷、未再出現。

    目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死亡率和重症率,沒有SARS高,但其傳染率及潛伏期仍未知,WHO初期認為,該病毒在1公尺內近距離接觸、接觸時間長達10幾分鐘,或者同在家戶中,又或者是醫護人員近距離照顧病人,較有可能傳染 ,為「有限度人傳人」。但在通報個案快速增加下, 專家認為,可能已超越「有限度人傳人」的範圍。

    ----- -------- TITLE: 莊子臨終的話「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AUTHOR: 松 DATE: 01/23/2020 10:30:46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008/1352898.html

    莊子自己在臨死前,心情非常平靜,而弟子們則計劃厚葬老師,莊子說:

    「我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璧,星辰做珠璣,萬物做殉葬,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

    弟子怕莊子死後,屍身被鳥獸破壞,莊子卻說:

    「在地上會被鳥雀、老鷹吃掉,在地下會被螻蟻吃掉,從鳥雀、老鷹那搶過來給螻蟻吃,為什麼這麼偏心呢?」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就是莊子臨終前的這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盡人事,聽天命。

    莊子說:「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內心修養很高的人,不管什麼境遇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心境;如果事情無法挽回,他們總能安於天命,這是德性修養的極點。

    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凡事不強求,盡人事,聽天命。

    盡人事,是有多大能力使多大能力,能盡多大力就盡多大力,能做怎樣的努力就去做怎樣的努力。

    也許你現在的狀態並不如意,疲憊、迷茫經常毫無頭緒的襲來,但是千萬不要因此就懷疑自己,甚至自暴自棄。

    盡人事,就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拼搏的過程,用汗水改變命運的過程,用勇氣改變現實境況的過程,是努力讓結局如期發展的過程。

    人力有時盡,有時候,人生總會遭遇難以掌控、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時候,不要求全責備。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應該坦然接受,就是聽天命。

    聽天命,是接納,是接受,是坦然面對,是用胸懷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

    奮鬥了,不一定有成功掌聲,要麼跌倒了再爬起,要麼改變方向,重起爐灶,犯不著為這一次失敗跟自己過不去,跟社會過不去,跟生命過不去。

    一個人,既能盡人事,又能聽天命,才是能進能退,遇險過險,遇坡爬坡,把失敗也變成人生的一種風景。

    不跟人比,做自己。

    莊子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全世界認為我做得好,我也不更加勤勉;全世界說我做得不好,我也不沮喪。

    誰都有長處,也都有短板,如此方構成芸芸眾生。世界之所以有趣,恰恰是因為生活各異。

    專註自身,才能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膨脹的世界裡,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光環和美好。

    有一個成語「呼牛呼馬」,來源於莊子講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自認為博學的人,名叫士成綺。他經常聽別人讚歎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於是登門拜訪老子。

    他看到老子的家如同老鼠洞一般雜亂不堪,生氣地說道:「聽人說你是擁有大智慧的聖人,我走了幾百里路來見你,沒想到你像老鼠一樣!」

    老子聽了像木雞一樣,毫無反應。士成綺罵完了轉身就走。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錯了,又來跟老子道歉。

    老子平靜地說道:「什麼聖人不聖人,這種名號,我早就像破鞋子一樣把它扔掉了。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牛、是馬、是老鼠,又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我。」

    你說什麼,是你說什麼,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如果你選擇活在別人的眼裡,就註定要死在別人的嘴裡。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必須有自己的生活,別人的生活再好,也未必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對未來,不擔憂。

    人生最看不破的是生死。其實,恐懼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一般人怕死,是不知道死後會是怎麼樣。

    恐懼最大的來源,是對於未來的認識不明,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

    《列子》中記載了一個「杞人憂天」的故事:杞國有個人,每天都在擔心天會不會塌下來,甚至為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周圍的人知道後,都勸他說:「天不會塌下來的,就算天真的塌下來,你也沒有辦法啊。「

    我們每個人都覺得故事中的杞子十分可笑,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也如杞子這般。

    很多人都會為還未發生的事情感到煩惱,並為此付出大量時間。所以有人說,「一生中煩惱太多,但大部分擔憂的事情卻從來沒有發生過」。

    莊子曾面對悠悠天地感慨:「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世上的許多煩惱其實都是自己尋找得來的,我們讓自己常常陷入麻煩的漩渦中,只因為對於未來的無謂擔憂。

    其實,與其擔憂未來的事情,不如想好現在能做到的事情。

    人生旅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遇到了,就去解決。

    一切事情,都有它的答案,只是時間還沒到,你才不知如何解答。

    不管結果如何,經歷過,無愧於心,就好。

    責任編輯:趙麗

    ----- -------- TITLE: 稻米產銷嚴重失衡 公糧收購傾斜 AUTHOR: 松 DATE: 01/20/2020 06:12:18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4062

    總統蔡英文在臉書上高調秀出農產品外銷的亮麗成績,細究其中稻米出口重量與價值,竟是政府用納稅錢買公糧,最後賠錢賣。

     

    瀰漫花香浪漫的西洋情人節前夕,總統蔡英文在臉書上貼出的圖,為台灣帶來難得好消息。

    「農產品外銷打破三項紀錄!」標題寫著,短短三個數字暗示春燕的到來:外銷出口達54.7億美元、生鮮水果外銷1億3千萬美元、農產品出口到中國金額12.6億美元,紅字副標上滿是新高、成長等字眼。

    在高成長率的品項中,稻米赫然出現其中。去年外銷農產品出口值以石斑、茶葉及其製品、鰻魚分居前三名;以成長率來看,則依序是釋迦、鰻魚和稻米。

    稻米不僅以成長率63.7%拿下第三名,更不為人知的是以6萬5千噸的交易總量,打破外銷紀錄。(延伸閱讀:揭開「混米暴利」的內幕

    成績亮麗,實為產銷失衡

    台灣稻米口感佳,成本卻偏高,能創下出口新紀錄不簡單,但在好成績的背後,反映的是稻米嚴重產銷失衡,以及公糧收購制度的傾斜。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去年農產品主要出口國家首要為中國大陸,其次為日本,第三為美國,顯示在沒有九二共識的加持下,台灣並未放棄中國市場,出口量還持續成長達兩成。

     「出口大宗釋迦、毛豆到文心蘭,這些都是市場邏輯,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說,以釋迦來說,在中國已經有一定品牌,對整個通路形成競爭優勢。

    交易總量成長最多的稻米卻並非如此。因為台灣稻米的成本相對高昂,每噸的成本超過1000美元,以美國加州平均約800美金,越南更僅500美元左右,台灣米確實缺乏大宗出口的競爭力。

    翻開農委會的農業貿易統計資料,台灣稻米去年出口國第一名是中國,交易總重量為3萬7千噸,價值2047萬美金,換算下來,每噸約為552美元。(延伸閱讀:肉食系看過來!你每天吃的豬,來自哪些國家?

    相較於2017年,中國遠遠排在第12名,當年銷往中國不過622噸,出口值雖僅203萬美元,每噸價格卻高達3263美元。

    生產過剩,公糧賠錢外銷

    兩相比較,去年雖然賺到量,價格卻相差六倍之多,關鍵就在2017年仍為市場邏輯,出口的多是因應市場需求,精挑細選的高價米;去年卻轉以儲存在糧倉的公糧為大宗。

    「過去稻米也外銷,但量並不大,去年為把公糧妥善釋出,開始開外銷標,」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說。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原本作為「戰備糧」的公糧開銷,背後潛藏的是稻米產銷嚴重失衡。「為何要開外銷標,就是因為公糧總庫存量已達到90萬噸,要趁商品有價值時做有效去化,」莊老達坦承,但即使外銷,去化效果仍相當有限,目前公糧還儲存有83至84萬噸。(延伸閱讀:苗豐強 廣結糧源,糧食安全的新解方

    台灣所需的安全庫存、足以供應國人三個月的食用量,約30萬噸,如今的儲存量已爆量達將近三倍。

    政府進行公糧稻穀收購,按照計劃、輔導、餘糧收購,收購價格約每公斤21至26台幣;但去年出口中國的平均價碼卻是16.6台幣(農委會指招標價為19元),幾乎是賣一公斤、賠一公斤,多賣多賠,也就是以國人納稅補貼收購公糧,再以低價出口。

    「其他國家農產品出口都是農人賺錢,國家有稅收,」張永成不以為然地說,「我們卻是因為生產過剩要去化。」

    為選票討好農民,政策失誤

    造成糧倉爆倉的原因除生產過剩,更多是政治性操作失誤。

    國內每年生產稻米約150萬噸,公糧平均約收購40幾萬噸,去年卻超收12萬噸,加上過去的存糧未完全消化,最終飆到最高存量90萬噸。

    原因在於2018年風調雨順,農作物均面臨生產過剩,比往年增加一至兩成,市場價格偏低,以致農民多繳交公糧而捨棄綠色補貼(現金給付);其次是一期稻作收割前後,正逢大雨來襲,農民紛紛搶收,前主委林聰賢到南部視察,面對農民的抱怨,要求農會以每百台斤930元收購餘糧。(延伸閱讀:香蕉價格年年崩盤 是天災或人禍?

    「原本餘糧收購有限額,他等同把限額取消,」一位地方農業卸任官員感嘆,「為了討好農民,一直加碼的結果,很多人將規定不能繳交公糧的河川地稻米也拿來灌水。」此舉無疑讓糧倉爆倉更加雪上加霜。

    公糧收購制度有其歷史淵源,走到今天面臨左支右絀。不可否認,保價收購制度除照顧農民生計,適當時釋出,也能避免國內糧價波動震盪,但政治介入卻不時可見。2011年,前總統馬英九到嘉義時宣布調高收購價格,將當時收購價18到23台幣,頓時拉高到21到26台幣,公糧收購成為選前操作的工具。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超量的公糧囤積,不僅每年要上百億的公帑收購,更耗費土地和人力等管理成本。

    種稻應符合使用,發展更好的模式

    「外銷比飼料米的價錢好,政府還是減少損失,」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說。他認為,公糧收購儲存後通常銷售給軍隊、學校和監獄,三年後仍未售出即以「飼料米」標售,價格等同飼料(一公斤約7元),外銷不但能去化過多的儲糧,政府也能減少公糧收購損失。(延伸閱讀:韓國農民 為生存而戰

    但用大眾納稅人的錢去購買的公糧,最後卻只能低價消化,糧倉內還有超過80萬噸等著最後的下場是當飼料餵豬,這筆帳似乎怎麼算都不划算。

    隨著時空環境變遷,戰備的需求大降,公糧制度過多的保護反而壓抑產業的成長,也無法反映市場的需求。退一萬步來說,這種以補貼拚亮麗的出口數字,又能支撐多久?

    「我認為政府應該輔導農民,種植稻米不但要符合本地使用,也要有更好的出口模式,」張永成指出,而不是花錢收購公糧,放很久再以低價賣出去。

    要提升農業體質,或許是時候調整耕種模式和農業政策了。(責任編輯:曹凱婷)

     

    ----- -------- TITLE: 卓文君之八行書無可傳 AUTHOR: 松 DATE: 01/18/2020 06:17:33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knews.cc/zh-tw/other/blqyno9.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3%E6%96%87%E5%90%9B

    《白頭吟》與《怨郎詩》皆後人所錄,傳說為文君作,但從風格及形式上來說,應出於好事者附會,不太可能是出於西漢時期。

    卓文君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著名的蜀中四大才女之一,除了這首數字詩外,她還有一首《白頭吟》(還存爭議)——「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據說,司馬相如在事業上取得少許成就之後,就產生了納妾之意,寄了一封十三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的信送給妻子卓文君,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因為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憶亦無意,這是夫君在暗示自己,以往的情意已經淡漠了……所以她回以這首《怨郎詩》旁敲側擊,傾訴衷腸。

    怨郎詩 卓文君

    一朝別後,二地相懸。
    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杆。
    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紅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
    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爲女來我做男。

     

    ----- -------- TITLE: 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合群 AUTHOR: 松 DATE: 01/16/2020 01:20:1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knews.cc/culture/jlzxnpe.html

    耐得住孤獨的靈魂,總會更加強大。

    越是有才能,有夢想的人,就越能享受孤獨,利用孤獨。

    而那些沒有勇氣面對孤獨的人,只能折斷自己的羽翼,在粗俗的談資中泯然眾人。

    蘇軾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謫居生活: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孤獨或許冷清,但是並不可怕,每隻孤鴻的翅膀之上,都會灑滿純潔的月光。

    沒有什麼比不被打擾的孤獨更加鍛鍊人,更加成就人了。

     https://kknews.cc/essay/bzooma9.html    文|凌小麥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每個人都會有朋友,可把你真正放在心上的朋友,並不多。

    人這一生,遇人無數,但是真正的朋友能有幾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陪你走到最後。誰真心,就和誰處;誰虛情假意,咱就轉身而去,離他遠點。

    朋友並非越多越好,三千泛泛之交,不如一二知己。人活著,圈子不要太大,容得下自己和一部分人就好。朋友,需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交到一個真心的朋友,勝過一群虛偽的朋友。

    朋友之間相處,如果沒有心靈層面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逢場作戲,那這樣的朋友,即使存在也沒有任何意義。既然三觀不合,志趣不同,就選擇遠離,莫去為難自己去合群。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合群,真正的聰明人,不會為了顯得合群而去交朋友。

     

    孤獨和寂寞並不可恥,不必為了合群去討好,去迎合

     

    李碧華說過:「若他愛你,不必討好;不愛你,更加不必。」蔣方舟也曾言:「真正能夠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意討好的樣子。」

    人這輩子不容易,何必非要為了顯得「合群」而合群呢?其實人與人之間交往就是相處不累,不必討好,不必迎合,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也不強求,真正高層次的人,大都有點不合群。

    真正可以細水長流的感情,都是我贈你幾分情意,你亦待我幾分溫柔。費力討好的關係,不會長久。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一味地想方設法討好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獲得的東西來得快、消失得也快。

    最好的感情態度是,不虧待每一份熱情,也不討好每一份冷漠。所以,不要為了迎合所有人,把自己過得這麼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合群。擠不進去的世界,就不要擠了,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獨處,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

     

    我們需要與自己對話,汲取心靈深處源源不斷的積極力量,去面對紛擾複雜的世界。高質量的獨處時光,能讓你的內心不至於荒蕪和貧瘠,能讓你的生命飽滿而厚重。越長大越明白,學會與孤獨和平相處,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

    如果說學會與人交往是一種能力,那麼學會安靜的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在這繁華和喧囂、網絡鋪天蓋地的年代,能夠靜下心來獨處,享受個人世界,將是對心靈的一種凈化,也是一種考驗。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與其在一群人當中狂歡感到寂寞,不如一個人的時候獨處收穫驚喜。與其浪費時間精力,去做一些無用的社交,倒不如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

    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合群。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會熱衷於喧鬧的人群,更不會活躍在紛繁雜亂的鬧市。他喜歡獨處,享受孤獨帶來的那份寧靜,安詳,真正高層次的人,大都有點不合群。

     

    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合群,勇敢活出自我

     

    很多人臨死前的遺憾認為自己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是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喜自己所喜,為自己所樂,喜自己所喜,厭自己所厭,不迎合、不討好任何人。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合群。你要記得,你就是你,這世界獨一無二的你,不必去合群。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誰也不必討好誰。你做你自己,我做我自己,不需要誰刻意去合群。我們沒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歡的樣子,也永遠活不成所有人喜歡的樣子。不必為了取悅他人,忘卻真實的你。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與其掛著空洞的笑臉,為了合群而社交,不如面對真實的自己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能夠勇敢地去追尋時,你就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ssay/bzooma9.html

    ----- -------- TITLE: 台灣風景竟有七分如瑞士,離道家的理想國最近 AUTHOR: 松 DATE: 01/16/2020 06:02:01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12300017/%E3%80%8C%E9%A6%99%E6%B1%9F%E7%AC%AC%E4%B8%80%E6%89%8D%E5%AD%90%E3%80%8D%E9%81%8A%E5%8F%B0%E7%81%A3%E8%AE%9A%EF%BC%9A%E4%BA%8B%E5%AF%A6%E8%AD%89%E6%98%8E%EF%BC%8C%E5%8F%B0%E7%81%A3%E4%B8%8D%E5%8F%83%E5%8A%A0%E8%81%AF%E5%90%88%E5%9C%8B%EF%BC%8C%E5%AD%98%E6%B4%BB%E5%BE%97%E6%9B%B4%E5%A5%B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6%E5%82%91

    聖誕新年期間,去台灣旅行是很舒服的體驗。

    由於中國以政治理由抵制台灣旅遊團,台灣日月潭回復了尚無「兩岸交流」時的寧靜原貌。

    當地居民說,中國遊客人數雖然大幅減少了,但新加坡、日本、越南、泰國各地遊客卻來多了。日月潭邊多了許多歐洲人揹囊來此騎自行車。 

    台灣人樸實有禮,旅行人在這個人情味濃厚的寶島,不必精神緊張,不必處處提防受騙上當。無論在何處問路,都得到很熱心的幫助,鄉里路人,很喜歡與外人閒談,近日對於香港人,尤為熱心。

    許多人說台灣保留了民國時期舊一代中國人的儒家謙和風貌,去台北能體驗到1949年前上海南京的人文感覺;而在台灣鄉間,又有點像民國38年之前的九江、宜興、衡陽那一類城鎮。

    但其實那一層的記憶風味正隨國民黨一起遠去。年輕人崛起的台灣更像一個廉宜粗樸版的小日本:橫街窄巷的雜物雖有紊亂之態,衛生習慣和一般衣着品味應有待提高,但文化區的店舖和酒店的設計,很明顯有現代日本風格。

    而且,30年來幸好被中國孤立,台灣在經濟上,並沒有加入所謂「全球化」,反而塞翁失馬,保留了大量家庭式手工業的本土產業,保留了本地只給自足的水果農業。

    台灣無意中實行的經濟保護主義,與日本相同,因此看不到太多跨國的飲食企業,連麥當勞星巴克的招牌,在城市中僅寥寥可數,牛肉麵、牛排店、滷肉飯和餃子,都是民間各自經營,又像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舊民國時期的人情味,日本人細節中溫馨的關懷,台灣都有。21世紀的台灣漸形成一個「秦時明月漢時關」般平行時空交集的地方,適宜退修、靜思、遠足,找尋人性的本源。

    台灣人絕不「言必GDP」,並沒有為金錢出賣了靈魂。世界上許多人近年越來越認識台灣之稀罕。

    台灣還有全球最民主自由的制度——日本的議會民主,尚且由財閥長期控制;美國民主幕後有石油和軍火業的霸權,但台灣的民主是全民積極投入、參與最高的,熱鬧而不喧嘩,激情而不仇恨,一人一票直接選出總統,是華人文化史上的奇蹟,令人感動。

    當然,多一點台商返回台灣設廠,為過多的大學畢業生多提供一點非消費零售的就業,是好的。

    與外面的世界有一點點接合,但不要被「全球化」污染,如何做到既屬於世界,又切割於全球化引起的大愚昧,將會是台灣下一代的挑戰。

    例如,台灣不必參加什麼聯合國,事實證明,台灣靜靜地在西太平洋幾十年,存活得更好,許多地方如北海道的小樽,如伊豆半島,如福岡,如秋田,甚至如北歐,而日月潭之今年今日,風景竟有七分如瑞士,離道家老子莊子的理想國最近。

    台灣有參與全球的環保意識,對西方的資訊和新思潮,由於有言論和出版自由,台灣人也很貼切。

    台灣不但是亞洲的奇蹟,而且為二十一世紀在「全球化」神話之外,提供了另一種非常珍貴的人性的可能。

    陶傑Chip Tsao,1958年生),原名曹捷,別有筆名楊非劫蔣一樵,被稱為「香江第一才子」,生於香港,曾居於英國16年,為華文作家傳媒工作者。其風格多以幽默的形式批評香港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文化的陋習。與梁文道蕭若元劉細良王慧麟馬家輝等被香港傳媒並稱為「香江才子」。

    陶傑另有筆名楊非劫、蔣壹礁等,祖籍上海,父母是香港親陸人士,曾在親中報章任職;父親曹驥雲為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母親常婷婷為編輯;此外,外祖父常書林曾為《珠江日報》記者、弟弟曹輝在中國投資公司工作。

    陶傑的父母是1949年從大陸隨百萬逃港大潮來香港的,父親曹驥雲當年投奔的是從上海來港的姨媽,而他的姨丈就是上海第一代從美國引進機器做紗廠(20世紀20年代)的紡織實業首富王啟宇。王家當年無論在上海還是香港,都是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

    ----- -------- TITLE: 非洲爪蟾幹細胞製成活體機器人 AUTHOR: 松 DATE: 01/15/2020 06:41:29 AM CATEGORY: 資訊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346194

    2020-01-15 05:30:00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十三日透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全球第一款可自行修復的活體「爪蟾機器人」(xenobots),「牠」由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幹細胞生成,寬度不到一公釐,「既非傳統機器人,也不是已知動物物種」,而是一款人工所製「活生生程式化有機體」暨「全新生命型態」。會動的粉紅色肉團特殊外型,有利牠進入人體內執行任務,可望未來成為再生醫學領域的第一線探索尖兵。

    非洲爪蟾是發展生物學界的青蛙王子,因為卵和胚胎較大,便於實驗胚胎學研究;幹細胞則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研究團隊從非洲爪蟾的胚胎刮取得活的幹細胞後,使之孵化,接著切割這些細胞並重塑為超級計算機設定之「體型」,然後就看到這些細胞開始自己運作起來:皮膚細胞形成主結構,心肌細胞的搏動讓牠能自行移動,甚至有自我修復功能。

    以肉眼看來,「爪蟾機器人」不像傳統機器人,沒有亮晶晶的傳動裝置或機械手臂,後肢較大、前肢較小,覆有紅色的心肌層;可以行走、游泳,預先載入的脂質、蛋白質等基本存糧,夠牠在水體環境活七至十天,若營養充足則能多活上數週;有的中心有孔,可載運藥物;還能進行團體合作,為「自然界從未見過的型態」,也是「新式活生生」的「生物機器」。

    鑑於上述特性,加上部分研究資金來自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發軍用高科技的「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贊助,「爪蟾機器人」預計肩負許多任務,包括:清除放射性廢棄物、下海收集微塑膠;或把藥物導入人體,甚至進入動脈清除斑塊。此外,「爪蟾機器人」對人體而言相對安全,對環境也較友善。

    除了前述實際任務,「爪蟾機器人」更可望協助人類敞開延年益壽密門,成為細胞生物學超級助手。研究人員指出,搭配3D生物列印技術,「爪蟾機器人」將對再生醫學領域產生巨大影響,補救天生缺陷、透過對癌細胞重新編程來回復正常組織、外傷或退行性疾病發生後的細胞再生、抗老等都將不再是夢。

    ----- -------- TITLE: 吳念真「時間到了就該離開 別麻煩那麼多人」 AUTHOR: 松 DATE: 01/09/2020 06:27:5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1/post/202001080004/%20%E5%90%B3%E5%BF%B5%E7%9C%9F%E5%A4%A7%E7%97%85%E5%BE%8C%E4%BA%BA%E7%94%9F%E6%85%8B%E5%BA%A6%E5%A4%A7%E8%BD%89%E5%BD%8E%E3%80%80%E3%80%8C%E6%99%82%E9%96%93%E5%88%B0%E4%BA%86%E5%B0%B1%E8%A9%B2%E9%9B%A2%E9%96%8B%E3%80%80%E5%88%A5%E9%BA%BB%E7%85%A9%E9%82%A3%E9%BA%BC%E5%A4%9A%E4%BA%BA%E3%80%8D?utm_source=%E9%9B%BB%E5%AD%90%E5%A0%B1&utm_medium=%E6%9C%83%E5%93%A1%E5%A0%B1&utm_campaign=%E7%95%B6%E6%9C%9F200108-04

    《病主法》它規定得滿詳盡,比方說重大疾病末期、不可逆的昏迷、重度失智,就是那種你幾乎沒辦法掌控自己,沒辦法去說明要怎麼解決自己生命最後階段(編按:《病主法》第十四條),我們在此刻可以先決定。

    一本書,它講得很好。「達爾文說,適者生存,但現在醫療已經好到讓不適者也能生存。」我,要不要變成那樣的人?

     

    而且很奇怪,通常是平常不見人、住外國的家人反對最大聲。所以,我們要自己決定這件事情,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最主要的負責人。

     

    我們看過那麼多小說、電影,也知道人性會有虛偽面,這是無可奈何的!或許我比較壞,我覺得每個人到最後,尤其是家屬,都希望把責任丟給醫師。說實話,大家都不願意去承擔這種責任,醫師也很無辜啊。

    ----- -------- TITLE: 漢人曾獵食原住民 AUTHOR: 松 DATE: 01/08/2020 05:53:55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398282?fbclid=IwAR0EF3d8OHQ4rTX3rRRJUfBLGojLvwnS2hMu5IDzWdxsi3F46R20rHHjtF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5%AA%E8%86%8F

    為什麼漢人要吃原住民的肉呢?因為民間流傳著只要吃了原住民的血肉,身上就有「番人味」,原住民能夠聞到「同類的味道」,就不會傷害自己,可以防範「出草」。雖然現在看來荒謬至極,當時的漢人卻是深信不疑,一堆人爭先恐後地搶購,也造成了越來越多人願意冒著風險「獵生番」,而有「殺一名生番,較贏打著幾隻鹿」的台語俗諺。除了血肉可以防「出草」,據說生番全身上下都可以吃,內臟還有治療效用,根據記載,骨頭和中藥材一起熬製成的「番膏」可以醫治寒熱病;「番心」則可以治療心氣病;「番膽」可以醫治刀傷、槍傷;「番烏腕」也就是腿骨,可以用來治療腳風。

     

    醫療傳教士馬偕博士的回憶錄(P266)中則記載:「...有數十個人到那裡去,目的是要得到生番部分的肉體作為食物和藥,生番如果是在內陸被殺,通常他的心臟會被拿去吃,身體的肉也被割成一條一條的,骨頭就被煮成膠,保存起來作為治瘧疾的特效藥」。[4]

    「番肉」除了是高價的食物,漢人也會將原住民剝剩下的骨骸,全部集合放入清水,以中藥材熬煮,熬為「番膏」,作為醫治寒熱病的藥補。「番心」則可作為藥用來治療心氣病,價值三十文的「番膽」則是醫治刀傷、槍傷,「番烏腕」的腿骨可用來治療腳風。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也有漢人食用番肉、番膏的詳細紀錄。

     

    ----- -------- TITLE: 台灣空汙原兇非火電 AUTHOR: 松 DATE: 01/08/2020 10:50:51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851779

    https://www.windy.com/zh-TW/-%E4%B8%80%E6%B0%A7%E5%8C%96%E7%A2%B3%E6%BF%83%E5%BA%A6-cosc?cosc,30.278,121.377,5,i:pressure

    台灣吹起東北風時,就是中國的空汙到訪之時,見圖1。2020年1月初,台中上周末一連三天的空氣品質都是紫爆。然而台中市長盧秀燕仍然認為只要關閉火力發電廠就可緩解、甚至是解決空汙問題,見連結:中火已關4台,台中空氣仍然「紫爆」,盧秀燕:不是地方政府單打獨鬥可解決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作者想問台中市長是否都不看客觀數據就事論事?到底要欺騙台中市民多久?還是認為人民無知可以隨意擺弄?又或者是認為中央做的檢測不足以拿來參考?為何不拿出一份具有公信力的檢測資料,替自己的言論背書?若台中市長認為「不是地方政府單打獨鬥可解決」的問題,如果全台都關閉火力發電廠後,空汙問題仍不見改善,是否要下台?身為地方首長不該散布錯誤的資訊近乎假新聞的方式,來引導輿論。

    ----- -------- TITLE: 防止酪梨變黑 AUTHOR: 松 DATE: 01/04/2020 10:40:58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517131/article-%e9%85%aa%e6%a2%a8%e6%80%8e%e4%bf%9d%e5%ad%98%ef%bc%9f3%e6%8b%9b%e9%98%b2%e6%ad%a2%e8%ae%8a%e9%bb%91/?ref=%E5%81%A5%E5%BA%B7%E9%81%8E%E5%91%A8%E6%9C%AB

    https://www.thedailymeal.com/eat/make-guacamole-last-longer

    https://www.thedailymeal.com/free-tagging-cuisine/avocado

    酪梨含有多酚氧化酶,這種酶一旦接觸到氧氣,就會使食物迅速變成褐色,蘋果和香蕉會變成褐色也是這種酶所造成。如果說氧氣是酪梨最可怕的惡夢,那麼要保護酪梨不變色的最佳辦法就是隔絕空氣。

    居家網站Self提供三招來避免切開的酪梨變色:

    一、用洋蔥:

    把四分之一個紫洋蔥切塊放在可密封容器的底部,把切半的酪梨果肉朝上的放在洋蔥之上。洋蔥釋出的氣體會防止酪梨變色,而且果肉未接觸洋蔥,所以不會沾上洋蔥味。

    二、用橄欖油:

    把切開的酪梨果肉塗上沒有強烈味道的橄欖油,防止果肉接觸空氣,放在冰箱的密封容器內。

    三、用檸檬汁:

    把檸檬汁塗在酪梨果肉上,檸檬酸可保護果肉不變色,放在冰箱的密封容器保存。

    此外,酪梨醬(guacamole)適合與眾人享用,但很多人不願大量製作酪梨醬,因為這道零食容易變色,保存期非常短。不過網站The Daily Meal 分享一個保存酪梨醬的方法。

    當你把剩餘的酪梨醬放入容器,記得用湯匙輕輕壓平表面擠出空氣,並在表面倒入薄薄的一層水。接著用可以阻絕空氣的蓋子將容器密封後置入冰箱,這時你的酪梨醬就能保鮮達三天。

    雖然聽起來可能有點噁心,但水是避免酪梨醬發黑的絕佳秘方。水可以阻隔氧氣進入酪梨內,而且酪梨的油可以避免水滲進酪梨醬。酪梨醬上桌前,只要將水分倒掉並攪拌均勻,這時酪梨醬就像剛做好的新鮮醬料。The Daily Meal網站指出,比起其他常見的保存方法,例如僅用塑膠膜密封或加入檸檬汁保存,這個方法的效果最好。

    It’s a common scenario: You stop by the supermarket, purchase the ripest avocados and whip up some perfect guacamole. It tastes better than great, and you can’t wait to snack on it over the next few days. But when you go back for seconds, it’s turned an unappetizing shade of brown. 

    ----- -------- TITLE: 精打細算是致富的第一步,楊應超喝自己沖泡的咖啡 AUTHOR: 松 DATE: 12/30/2019 07:20:59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255863

    為什麼有錢人不喝星巴克,曾經獲評選為第一名的外資分析師的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曾經說,他不花錢買星巴克咖啡喝。不只楊應超如此,國外也有不少有錢富豪,寧可喝自己沖泡的咖啡,也不會花更高的代價,去買咖啡廳2.5美元一杯的拿鐵。

    會精打細算是致富的第一步,如果單從成本來看,有錢人不花更高的代價,上咖啡廳喝咖啡是有道理的。根據財政部統計,以今年前十月來說,進口咖啡豆單價平均每公斤4.8美元,約為新台幣150元左右。

    沖煮一杯200cc的咖啡,約需使用18公克的咖啡豆,1公斤咖啡豆約可沖煮55杯。等於一杯現煮咖啡單純的咖啡豆成本,不到新台幣3元。

    進口咖啡豆分為生豆與熟豆,財政部統計,若為進口生豆價格更低,每公斤平均3.6美元,才新台幣110元左右,換算成每杯成本更是不到2元。

    不論是咖啡廳或是便利超商,一杯咖啡的成本,不會只有咖啡豆本身,還包括牛奶、糖、杯蓋、杯子、杯套以及店租和人事成本等,當然還有咖啡廳燈光美氣氛佳的裝潢。雖然一杯咖啡真正的成本,絕對高於新台幣3元,但有錢人自然會算,是否有必要付出上百元代價買一杯咖啡。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與進口咖啡豆的價格相較,產量較少的國產咖啡豆,價格昂貴許多。財政部表示,與十年前相較,去年國產咖啡豆有接近倍數的成長,產量仍僅不到進口量的3%,由於生產成本較高,國產咖啡豆平均每公斤單價28.2美元,是進口咖啡豆的5.6倍。

    ----- -------- TITLE: 車險是將「年齡、性別、肇事紀錄」列入保費中 AUTHOR: 松 DATE: 12/12/2019 10:21:01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moneynet.com.tw/article/6868/%E7%82%BA%E4%BB%80%E9%BA%BC%E4%BF%9D%E8%B2%BB%E5%8F%88%E8%AE%8A%E8%B2%B4%E4%BA%86%E6%95%99%E4%BD%A0%E8%A8%88%E7%AE%97%E8%BB%8A%E9%9A%AA%E4%BF%9D%E8%B2%BB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點數計算方式為【無賠款】+【賠款】
    簡單來說如果過去一年內沒有理賠,那麼就是「-1點」(對照上圖左邊)。但過去三年內有出險過三次,那麼就是「2點」(對照上圖右邊)。

    【無賠款】-1點 + 【賠款】2點 =1點
    對照上圖,賠款紀錄係數則為0.2。保費就要比一般人增加2成,假設原本繳兩萬,現在就要變成兩萬四囉!
    以上是車體損失險的計算方式。車體險在過去三年內理賠過一次的話,點數只會持平(如果沒出過險則會-1點)。由於車體險跟第三人責任險的肇事紀錄是分開計算的,因此許多人把壞腦筋動到車體險上頭。

    ----- -------- TITLE: 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 AUTHOR: 松 DATE: 12/08/2019 10:19:07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1/post/201907080008/%E9%A4%8A%E4%B8%80%E5%80%8B%E5%AD%A9%E5%AD%90%E8%A6%81%E8%8A%B1%E5%A4%9A%E5%B0%91%E9%8C%A2%EF%BC%9F%E5%BE%9E%E5%87%BA%E7%94%9F%E5%88%B0%E5%A4%A7%E5%AD%B8%E7%95%A2%E6%A5%AD%EF%BC%8C%E4%B8%80%E6%AC%A1%E7%AE%97%E7%B5%A6%E4%BD%A0%E7%9C%8B?utm_source=%E9%9B%BB%E5%AD%90%E5%A0%B1&utm_medium=%E6%8E%92%E8%A1%8C%E6%A6%9C&utm_campaign=article191206-05

    參考一下就好,每人觀念、做法差異很大。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 -------- TITLE: 以原生植物營造果園植被 AUTHOR: 松 DATE: 12/02/2019 06:35:59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1713373&ctNode=10230&mp=416&kpi=0&hashid=

    為評估草生栽培在果園中是否能加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進行研究,發現原生草毯應用於文旦果園後在果實產量、土壤性質、昆蟲相和除草成本各方面有正面的影響,可以提供農民作為永續經營草生栽培果園的參考。
    花改場依據環境適應性、植株生育特性、利用目的和原生植物四個考量重點,選擇以魚腥草、仙草、馬蘭、黃花蜜菜和鴨舌癀 5 種植物進行文旦果園植被營造。這樣的搭配可讓文旦花期過後保持終年果園有花朵的環境,提供果園內天敵昆蟲足夠的花粉花蜜食用,以維持天敵族群穩定,對於往後害蟲管理有諸多益處。 在整體 蟲相調查結果亦顯示,原生草毯處理區內所調查到的寄生蜂類群的種類數較慣行施用除草劑、草相貧瘠的文旦園內高出 5 倍,由此可知有多樣植被的果園其生態系統服務中的「調節服務功能」較健全,當田間的害蟲族群增高時,有足夠的天敵制衡。 多樣的植物棲地提供節肢動物較多的藏匿空間和食物,藉此穩定農田寄生者與被掠食者的交互關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另外 以匍匐性原生野花營造草生栽培的果園,除了初期仍需要定期人力維護之外,大約於一年後植被覆蓋率達 90% 以上時便可減少除草次數,若以三分地果園計算除草成本,一年可節省大約一萬元的除草費用。

    在舖植草毯兩年後,草毯處理區對土壤水分調控亦有較好的表現,草毯使土壤具有較好的保水及排水性,且舖設草毯後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大幅提升,有助於土壤之保肥效果。農友游振葦表示,親自觀察種植草毯後,由於降低除草的頻率,連帶減少了農機具及工作人員頻繁來回於果園行間的次數,土壤變得較為鬆軟,也因為草毯緩和雨水的衝擊,減少了土壤的流失。另 文旦果實產量在原生草毯處理區比原始地貌區稍高,本場研究人員將持續進行長期的監測分析,以評估原生草毯營造技術在長時間下對於文旦果樹各面向的生態系統服務影響。

    近年來由於許多研究顯示果園草生栽培對於果樹有諸多益處,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提升而減少人類在農作物病蟲害、施肥、雜草管理的成本投入,故愈來愈多農友紛紛採行草生栽培的方式,花蓮區農改場建議剛開始可先就原有地貌的草相進行維護即可,待有餘力再逐區以特定草種進行繁殖營造,並盡量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原生匍匐植物,以符合適地適種原則並減少後續維護成本。

    ----- -------- TITLE: 「4%存錢法則」,40歲就財務自由(楊應超) AUTHOR: 松 DATE: 12/01/2019 06:39:10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1/post/201911250027/%E6%83%B3%E5%9C%A865%E6%AD%B2%E9%80%80%E4%BC%91%EF%BC%8C%E6%AF%8F%E5%80%8B%E6%9C%88%E8%A6%81%E5%AD%98%E5%A4%9A%E5%B0%91%EF%BC%9F%E7%AC%AC%E4%B8%80%E5%90%8D%E5%88%86%E6%9E%90%E5%B8%AB%E7%94%A8%E3%80%8C4%EF%BC%85%E5%AD%98%E9%8C%A2%E6%B3%95%E5%89%87%E3%80%8D%EF%BC%8C40%E6%AD%B2%E5%B0%B1%E8%B2%A1%E5%8B%99%E8%87%AA%E7%94%B1?utm_source=%E4%BB%8A%E5%91%A8%E5%88%8A&utm_medium=%E5%BB%B6%E4%BC%B8%E9%96%B1%E8%AE%80

    如果我們決定提早退休,到底應該要存多少錢才夠?很多人會擔心如果退休不賺錢之後,萬一錢花完了該怎麼辦?在媒體上常看到一些奇怪的數字,多數人只是憑感覺就隨便給個數字,但是我認為要細算才安全,畢竟我是分析師出身。

    我在2016年巴克萊銀行結束亞洲業務後就想退休,但當時也怕萬一不上班了,手上的錢是否夠花一輩子?所以用了分析師的精神,在退休的3年中仔細研究了一番,在本章中跟大家分享。

    基本上,財務自由的定義是,如果你的「被動非工資收入」,就是不用靠上班賺的錢,如投資回報、股票股利、債券利息、房租收入等等,每天坐在家裡就自動產生的收入,可以跟你的花費一樣時,你就達到財務自由,不用再上班了,可以退休了。

    在這裡有幾個算法介紹給大家,第一個就是看你的存款率。

    假設大部分的人平均25歲開始上班、65歲退休。在這賺錢的40年裡,一個簡單的粗算法,就是如果前20年可以存50%(表示你的全部花費預算,包括一般的投資、所得稅和退休存款,只需要50%),那後20年就不用上班了,因為有前20年沒用到的50%,可以在後20年來用。

    而且前20年存的錢,如果有適當的投資,一定比後20年多(甚至如果你的工作有加薪),因為安全的年平均回報可以達到7%

    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的平均年薪是台幣100萬元,如果前20年每年只花50萬元,那存下來的錢,也可以讓你後20年不上班每年花50萬。

    美國的財務自由大師鬍子先生(Mr.MoneyMustache),就細算了一個表,他假設,你每年存的錢拿去投資,可以每年獲得通貨膨脹後5%的投資報酬率(這其實是個很保守而容易達到的長期平均),然後如果全部投資總額的4%可以滿足你每年的預算花費(以下會解釋4%法則),那你就可以退休了。

    這是個很容易在Excel就算出的數學問題,你會發現,如果薪水存10%51年才能退休,存20%37年,存30%28年,存40%22年,存50%17年,而如果能存60%,大約12.5年就可以退休了(請參考表1)。因為早年存下來的錢可以投資,然後錢滾錢,愈早存錢愈好,時間是站在你那一邊的。

    一個更精準的算法就是美國的TrinityStudy,也就是所謂的4%法則。簡單說,如果你全部投資存款的4%可以維持你一年的開銷,那你就有資格退休了。

    因為如果把全部投資的50%70%放股市,其他放債市,這樣長期平均年回報率可以達到通貨膨脹前的7%左右(鬍子先生的假設是通貨膨脹後5%,所以很相似),然後拿出4%做為全年開支,另外3%應對通貨膨脹繼續增加資產,這樣你一年花4%應該可以花一輩子,而且每年的花費還可以按通貨膨脹的比率往上調,以維持不變的生活品質。

    後來美國一位財務專家韋斯.莫斯(WesMoss),拿1929年到2010年實際股市及債市的數字來驗證,結果發現在這82個退休年分裡(假設每一年的一月一日都有一個人退休),有58個人(全部人的70%)的錢可以花超過50年,而其他的24個人(全部人的30%),雖然錢會花完,但是最倒楣的那個人,錢還是可以撐個29年。

    如果真的怕錢可能會花完,就可以多存一點,每年只花3.0%3.5%,就保證一定沒問題,一路花到掛。以下有個從1946年到2009年美國市場的投資回報表(表2),可以給大家參考。

    其實很多人達到FIREFinancialIndependenceRetireEarly)後,雖然提早退休,但是還是會找些事情做,只是不同的是,不像過去上班時得做老闆要的事,現在只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例如,我自己喜歡寫書、寫專欄、當顧問,或是偶爾上媒體拿個通告費。而有些人的興趣是烹飪、寫部落格,或是種菜,這樣還是會有一些小收入,多少可以貼補退休後的花費。畢竟在還年輕時退休不太可能什麼事情都不做,某些興趣還是可以帶來收入,不無小補。有些人退休後的興趣,像寫部落格的收入甚至比以前上班還多,也是時有所聞。

    如果把1除以4%,就知道全部要存多少了,也就是每年花費的25倍。所以假設你每月開銷5萬元,每年就要花60萬元,60乘以25,也就是存1500萬元就夠了。假設通貨膨脹是3%,第二年每月的花費還可以增加到51,500元了(50,000x1.03),第三年後以此類推。

    假設你現在每月稅後薪水10萬元,每月開銷5萬元能搞定,每月能存5萬元,把存款放在股市的ETF、指數基金,如果用長期每年可以有平均6.5%的回報,這樣只要15年就可以存到你需要的1500萬元退休金了(鬍子先生把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進去,所以要17年才可以退休)。也就是說,如果你30歲開始這樣理財,4547歲就可以退休了。

    在這裡我要建議大家養成做預算和記帳的習慣。只要看看政府及公司每年都要做預算,就知道預算的重要性。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我個人從大學到現在就一直有記帳的習慣,花的每一筆錢都會記錄下來,雖然可能會花一點時間,但是這是控制花錢一個很好的方法,錢不會莫名其妙的不見,而且每月可以對帳,因為我發現信用卡常出問題,每年都會抓到好幾筆我沒花的費用。

    如果知道每月花多少、存多少,更可以發現改進的方法,像如果我常買一些同樣的東西,就可以考慮參加會員,例如Costco,或是辦一些有特殊點數的信用卡,像專門獎勵旅行和加油的信用卡。

    前面有提到,4%法則反過來就是要存到每年花費的25倍,所以假設你每年花40萬元,25倍就是存到一千萬元,你就達到財務自由了。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每年花多少,也就不知道要存多少了。

    為什麼要知道自己的「自由數字」呢?因為有些人是月光族,這可以給大家一個目標,如果薪水太低,無法存錢,就要趁早想辦法了,不管是再進修、換工作、出國,甚至打第二份工,總比什麼都不做,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以後變成窮苦老人好。

    但是往正面想,現在美國流行的FIRE運動,就是要鼓勵大家早點存夠錢,早點退休。退休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像前面講的,不用被迫天天看討厭的老闆、同事或顧客的臉,為五斗米折腰。

    因為人生最精華的階段就是2565歲,如果全部奉獻給工作,不是很可惜嗎?65歲真的退休後,可能體力不好,也玩不動了,無法長途旅行看世界,或者會被醫生限制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無法享受美食好酒。如果運氣不好,70歲左右就掛了,那不就更衰?錢不是愈多愈好,因為花到的叫資產,花不到的叫遺產。

    我這一代和上一代多數人的想法都是,學校畢業後,一直努力上班到65歲,光榮退休後再來享清福,然而現在退休金可能被砍,到時也可能已經吃不下、玩不動了。而現在的年輕人在台灣低薪的環境中,可能不容易存到錢,老了又該怎麼辦?

    這兩種的下場都不好,所以大家必須有計劃,算算自己的「自由數字」是多少,到底多少錢才可以達到財務自由,做自己想做及有意義的事(如果一直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像郭台銘就應該永遠不會退休),而不是年輕時被工作綁架,想說年紀大了再說,老了才發現錢沒存夠,年輕時想做的事情也來不及做,沒完成自己的夢想清單,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去年我在中廣趙少康大哥的節目中聊到這些,他就提到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每月薪水都不夠花,想存錢實在很難。回家後我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得到一個結論: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應該要做一些改變。

    當然我也知道改變不是那麼簡單,有些人可能因某些個人因素無法變動。但是我覺得多數人都是溫水煮青蛙,期待船到橋頭自然直,想說年紀大了,退休以後再說,看看政府年金、公司退休金或是親戚朋友有沒有人可以幫忙。

    但是我想到的是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美國有一句話也說:「精神錯亂的定義就是一直做一樣的事情,但是期待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如果現在不幫自己好好規劃一下,多存點錢,或是轉到可以讓你存到錢的工作或地點,那結果也不能怪別人了。

    ----- -------- TITLE: 烘焙麵粉介紹 AUTHOR: 松 DATE: 11/19/2019 01:10:58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blog.icook.tw/posts/121830

    可可粉是酸性食材,又很會吸水,如果做麵包時沒有事先處理可可粉,它就會破壞麵筋的形成並影響到麵團的吸水狀況

    ----- -------- TITLE: 與家人守矩 AUTHOR: 松 DATE: 11/18/2019 06:04:33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洞見宋清辭(ID:DJ00123987)文章

    精神層次越高的人,活得越簡單

    https://www.coco01.today/post/670496

    https://refine.tw/blog/steve-jobs-portrait/

    蘋果 喬布斯 即賈伯斯

    (編按:賈伯斯是出了名的脾氣暴躁加沒耐性,因為本身很忙的關係,所以也討厭耗費時間的拍攝活動)

    在聽完蘋果公關的話之後,當華生碰到賈伯斯本人時,就對他這麼說,

     

    「我們有一個小時的拍攝時間,」
    「是的。」賈伯斯回答。
    「不過,我想…我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夠了。」華生接著補充,

     

    在聽到這句話之後,賈伯斯的表情好像收到聖誕禮物的一樣驚喜,他說,

     

    「噢!天吶,太棒了,剛好我今天超忙,我一堆事情要做!」

     

    華生打算用人像大頭照的方式來拍攝賈伯斯,就像拍攝護照那樣,採用白色的背景,做到盡可能的簡單。在引導賈伯斯的拍攝動作時,華生如此描述:

     

    「我想讓你的身體稍微向前傾,對著相機。想像你的桌子對面有四到五個人,他們不同意你的想法,但你知道你自己才是對的。」

    「這對我來說太容易了,這種事情每天都在上演。」賈伯斯回答。

     



    接著,賈伯斯將他的身子稍微往前傾,眼睛注視著鏡頭,大拇指移到靠近下巴的位置,並且露出一個「不是微笑的微笑」的表情,華生說,那就好像在告訴對方說,「你不用質疑我在做什麼。」

    最後,華生花了差不多 20 分鐘的時間,將賈伯斯的照片拍攝完畢。

    http://www.agrifood.life/archives/613

    https://kknews.cc/zh-tw/design/oyv3p9o.html

    如何確保創意源源不絕呢?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史上公認的創新大師,蘋果電腦創辦人、iPhone之父賈伯斯的工作方法。賈伯斯的創意泉源或許可以從他的工作室可見一撇,從這張他在1982年還很年輕時受訪所拍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出,他的工作室充分表現他的個人極簡主義風格,他說「我只需要一杯茶、一盞燈、一個音響,這就是我所擁有的全部」。Diana Walker: The Bigger Picture, 2007


    這張照片出自攝影師Diana Walker,攝於1982年,賈伯斯位於舊金山庫比蒂諾的家中。當時賈伯斯27歲,剛剛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賈伯斯對自己的定義卻是「一無所有」,他給這張照片寫了題詞:

    「這是一個經典時刻。我獨自一人,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杯茶、一盞燈和一台音響。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全部。」

    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

    https://kknews.cc/emotion/635oaxm.html

    ----- -------- TITLE: 聽到一輩子必去的十大景點就一定要去,這才是真的無聊 AUTHOR: 松 DATE: 11/17/2019 07:21:39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1139/post/201911090005/%E9%80%80%E4%BC%91%E5%BE%8C%E8%B2%B7%E9%83%A8%E8%BB%8A%E7%8A%92%E8%B3%9E%E8%87%AA%E5%B7%B1%E3%80%81%E8%93%8B%E9%96%93%E5%A4%A2%E6%83%B3%E4%B8%AD%E7%9A%84%E6%88%BF%E5%AD%90%EF%BC%9F%E5%88%A5%E5%82%BB%E4%BA%86%EF%BC%81%E4%BB%96%E9%AB%94%E6%82%9F%EF%BC%9A%E9%80%80%E4%BC%91%E5%BE%8C%E5%8D%83%E8%90%AC%E5%88%AB%E5%81%9A%E7%9A%847%E4%BB%B6%E4%BA%8B?utm_source=%E9%9B%BB%E5%AD%90%E5%A0%B1&utm_medium=%E6%8E%92%E8%A1%8C%E6%A6%9C&utm_campaign=article191115-1

    以下兩個連結是假的

    http://cpfcnews.tw/index.php/artcenter/36752-65

    http://www.google1001.com/65%E6%AD%B2%E7%94%9F%E6%97%A5%E6%84%9F%E8%A8%80%EF%BC%8C%E5%88%A5%E7%AE%A1%E4%BB%96%E5%AA%BD%E7%9A%84%E4%BA%BA%E7%94%9F%E4%BA%86/

    詼諧的語氣、灑脫的自在,讀完不禁令人拍案叫絕,獲得許多網友認同而分享,但在網路上卻查不到原文出處。這真的是前工研院協理許友耕的「親筆」嗎?

    受訪時,許友耕笑著澄清,「這不是生日感言啦!我沒有過生日的習慣,只是喜歡用Facebook寫日記。那天我領到敬老卡,隨手寫的,只是寫給自己看,告訴自己不要做這些事情,沒想到會被傳出去,滿驚訝的。」

    今年夏天,許友耕滿65歲,正式加入法定銀髮族的行列,但他本人的精神、氣色極佳,皮膚光亮,怎麼看都跟「老」字扯不上邊,是個壯年人。

    不買名車蓋好房 睡得安穩最重要

    他自我期許的第一條,就告誡自己不可倚老賣老。當年,他不到40歲、還沒有博士學位,就當上工研院化工所副所長,他謙虛地把功勞歸於貴人提拔、時勢使然,幽了自己一默:「別以為你那幾招現在還管用。」

    第二和第三條,他再再強調「別說辛苦了一輩子」,就想買地蓋間自己想要的房子過好日子,或是買輛名車犒賞自己,他滿足地說「別犯傻了,你的這一生老實說沒什麼真正辛苦到,比起先父先祖,算是好狗命了,你現在的房子就很好了。」「如果真的動手去作,那就是災難一埸!」

    至於車子,退休後「真正需要的是一台中古破車,去爬山時不怕丟掉,停在路邊不怕刮傷,別沒事找輛名貴轎車來伺候著。」不追求好房名車的他,因為自在,所以知足;因為知足,日子平淡最快樂。

    因此,第四條他直接告訴自己「這年紀了,吃得下,拉得出,笑得大聲,睡得安穩最重要」,其他身外事無須操心。

    接受自然衰退身心平衡有智慧

    這幾年,許友耕開始練毛筆字,但他不請老師,也不給自己進度壓力,符合他第五條說的「別再為人生設定目標」,例如一年內把毛筆字練好、兩個月學會游泳等,只要想做,開心最重要!

    「喜歡寫,拿起來就寫,別沒事找一個老師來管你,你辛苦老師也累。」逗趣之間,足見他的幸福,皆來自於心境安然。

    談到熟齡最擔心的健康,許友耕笑著說,基本的自我照顧、簡單的運動要做,但千萬不要錯誤期待,以為拼命養生,年紀大了也能完全無病痛,反而不切實際─這是自我期許第六條。

    他解釋,「老的時候怎麼可能一直都健康?可是你要讓自己身體就算退化,還是能過得很自在,身痛但心不苦,才不會一直糾結『我怎麼那麼衰啦』。

    適度養生,有其必要,但坦然接受年齡帶來的自然衰退,不盲目抗老,心中安穩自適,那才是生命智慧。

    身心平衡,讓許友耕睡得香甜,健康自然好。「我晚上9點多睡,躺上床5分鐘就睡著,可以睡到隔天78點。半夜起來上廁所,也是躺下去就睡著。」

    如今的退休生活,猶如神仙般悠然自得,不是因為少了工作壓力,一切都起於「心」。

    沒事做卻不無聊 感受日常就很開心

    過去,他服務於工研院和多家上市櫃科技公司;現在,為了不讓生活太閒散,接了一些兼職工作,擔任新創公司顧問,同時參與中小企業二代接班的輔導。

    不過,這些退休後的「任務」,一周佔不到他兩三天的時間,多數時候,他喜歡待在自個兒家裡,靜靜感受日常,就連洗碗、拖地這種瑣碎家事,對他而言,都是值得品嘗的生活味道。「終於可以替自己煮個早餐,多幸福!」

    一般都說,退休後要培養興趣、懂得安排生活,日子才不會空虛無聊,許友耕並不認同。

    「需要做什麼安排嗎?其實也不需要啊!我不太會刻意找事情做,我可以一天都不出門,也很少參加朋友聚會。現在沒有事業要顧、不用為錢奔波,何必還要一直在外面吃飯呢?」

    但是,「我也不會無聊。我大部分時間都覺得,現在不管做什麼,都滿自在的。當你覺得自己還在呼吸,講話還講得出來,身旁有微風在吹,聽得到外界的聲音,這不是已經夠開心了嗎?

    「沒事做」,不但一點兒也不無聊,許友耕反而更快樂。

    真正學會把握當下 身心安定萬事清吉

    「無聊,其實是一種對於『當下』的否定,好像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大家都喜歡說要『活在當下』,但都做不到,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你考上大學以後就怎樣、你撐過這段時間就怎樣,好像你現在的狀況都是不夠好的。如果你覺得有意義的事都在未來,那你怎麼會活在『現在』呢?」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把握當下』,都只是用嘴巴講,下一句大家就會說『及時行樂』,其實不是啦!只要你有辦法身心安住,你每個當下,就會很自在。

    原來,真正的把握當下,不是刻意追求快樂;學習在生活中修行,看見自己的執著,一點一滴讓心沉澱,知道自己所為何來,萬事清吉皆泰然。

    「你隨時心都要安定,你心不安定,就會很辛苦。」尤其,年過半百,眼看子女離家、父母衰老甚至永別,中年的傷與苦,最是糾結。

    「父母擔心子女,也是天性的一部分,但你怎麼跟這樣的情緒共處,不要弄得自己晚上睡不好,問題還是在於你的心不安定。如果是父母生病,你很難過,可是把自己也弄到生病的話,有需要嗎?」

    軟弱的心,將無能面對壓力,只能任由情緒的滔天巨浪吞噬,最終留下精疲力竭。所以,「你要找到讓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你對幸福要有自己的看法,才不會跟別人比較,覺得我還少了什麼。」

    神仙本是閒人做 安身立命最逍遙

    許友耕憶起父親,「我爸爸60歲退休時說,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因為他『父母雙全、兄弟無缺、子孫出眾』,就這麼簡單,給我很大的影響。」

    「知道自己人生怎樣會開心、自在,你就怎麼活啊!不用老是聽別人講,例如聽到一輩子必去的十大景點就一定要去,還一定要跟大家一樣拍照,那就是沒搞清楚自己想要幹嘛,這個才是真的無聊。」

    他也拍照,「但大部分都是尋常美景,像我在海邊看風景,待了半小時,就覺得好開心喔!人家看我的照片,覺得拍這不好看啊!但我的這個開心,比你去看什麼十大景點還開心啊!因為我有那個心情。」

    有一年,許友耕在中國旅遊,在人煙稀少的濫柯山,一個人開心坐了半小時,恬淡自得;簡單的獨處,都是滿足。「多好!因為你有閒情,哪裡還需要什麼美景?我要的不是『好玩』,而是自己覺得很開心。」

    如今,許友耕的心境猶如山林中的一池清水,透亮,而萬般自在。

    就像家門口那副,為了紀念自己65歲親筆提寫的春聯─

    橫批:春風六五時

    上聯:樂開懷年歲不計

    下聯:好子弟富貴何求

    「神仙本是閒人做,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能夠悠閒下來,你就是神仙。」他笑著這麼說。

    ----- -------- TITLE: 楊應超不喝星巴克、買菜挑特價品 AUTHOR: 松 DATE: 11/13/2019 05:47:32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157556?from=crm4-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楊應超強調先從消費習慣做起,他指自己的省錢習慣會讓很多人嚇一跳,「我沒有在星巴克花錢買過一杯咖啡,星巴克當然喝,要不就是別人請,要不然就是開會可報公帳時買」。

    「買東西時,我一定都挑特價品,很少買原價品,點菜也是,先問清楚再點,不是付不起,也不是吝嗇」,他強調「該花的錢一樣願意花,就像去吃日本米其林三星壽司,但這是去朝聖;平時該省時就要省,把錢花在刀口上」。

    他透露,平常他上超市買菜時,通常看當天特價品賣什麼,當周就買這些特價品吃,生活用品也一樣。但如果遇到價格都差不多時,他就會等到光棍節、黑色星期五等有優惠時再消費。

    ----- -------- TITLE: 法國遊客最愛的萬華小茶館 AUTHOR: 松 DATE: 11/08/2019 10:11:07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1919631

    外國人來台灣不會想喝咖啡,一如台灣人去日本大概會迴避肉包、烤香腸一樣,越在地越能贏得國際遊客熱愛,小橘便抓住歐美人熱愛「茶」的心態經營起來了:「外國人現在因為咖啡喝太多,會去找別的飲品……對瑞士人來講,他們想看到很local、很台灣的東西──你覺得他們會去清境住『小瑞士』嗎?」

    ----- -------- TITLE: 低物慾、高品質之微型屋旋風 AUTHOR: 松 DATE: 10/29/2019 01:10:16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2617

    1. 住小房子擺脫房貸,不讓屋子左右了生活

    每個人都想住大房子,除了住得舒適外,也可以放較多東西。但現年21歲的數位企業家Brent Heavener卻喜歡小房子,他在Instagram上有70.8萬名粉絲,建立的@tinyhouse帳號,蒐集了全世界許多小房子的照片,並精選了250張,在2019910日出版了名為《小房子:生活要小,夢想要大》(Tiny House: Live Small, Dream Big)的書。

    Brent Heavener 16歲時,父親給他看了一張貨櫃屋的照片,他才發現除了傳統房子外,也可以用創意來搭建舒適的小空間,從此激發他對小房子的興趣。這本書裡紀錄的是他蒐集的各種袖珍住所的照片-從貨車、小船、樹屋到小木屋。這些小房子容納不了太多東西,但能讓生活更輕便,世界更簡單,且仍具房子的功能及設計。

    為了呼應書名《生活要小,夢想要大》,這本書的尺寸也比一般書小,大約只有三分之二,裡面有世界上最小、效率最高的房屋,Brent Heavener並訪談屋主,蒐集到不少有關居家的常識。

    例如居住空間多大才夠?Brent建議大家不妨拿起紙筆,寫下所需要的生活物品,然後再把沒有了也可以活下去的東西劃掉,最後把剩下的東西和小房子裡可以容納的空間(11坪以下)進行比較,找出一個平衡點。

    如果不習慣房子一下子變得太小,Brent建議可以慢慢來,先把房子縮小到現有生活空間的一半,然後再縮小到最終的目標。重點是如果能因此擺脫銀行抵押,無房貸一身輕,就能不再成為屋奴,擁有無限的自由,從此依自己的方式安排住家,而不是讓房子左右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2. 微型房屋運動追求簡單生活,邁向人生自由

    這種強調自主生活的主張,便是近年來「微型房屋運動(Tiny house movement)」廣泛發展的原因。想住微型房屋的人,基本上是想過著簡單生活(Tiny Life),因此藉著擁抱狹小生活空間簡化生活,進而帶來財務以及生活上的自由。

    典型的美國房屋,面積約為2600平方英尺(約73坪),而微型房屋,面積在100400平方英尺(約2.81坪至11.24坪)之間。建造微型房屋已成為一種社會運動,雖然加入微型房屋沒有任何限制,但當人們過著「簡單生活」時,通常他們的小房子會落在400平方英尺(11.24坪)以下。

    微型房屋可以租用或自有,可以選擇有輪子的微型房屋,也可以將微型房屋安置在地基上。大多數的微型房屋擁有獨立的結構,但有些會依附在其他更大的建築物土地上。有些微型房屋是由屋主自己設計和建造,而另一些則是購買現成的拖車。微型房屋具有各種形狀和大小,但原則都是可以在更小巧,更高效的空間中讓生活更簡單。

    選擇微型房屋和簡單生活有許多優點,例如環保減少碳足跡、財務自主,以及渴望更多時間和自由等因素。

    以財務而言,大多數擁有「典型房屋」的美國人,收入的1/31/2都花在負擔高昂的房屋成本及相關支出上。買房通常意味著一生都要綁在工作上才能支付這些費用,但買的房子往往超出他們實際所需。努力工作的結果是在房屋中填滿更多東西,而有些東西根本並不需要。結果,辛苦了一輩子賺的錢都浪費掉了,就好像老鼠在跑輪中辛苦奔跑,但始終是留在原地没有進展。

    購買「典型房屋」的成本也可能比想像的要高得多,如果房屋的購買價格為29萬美元,加上利息、稅金、保險、維護和修繕,30年後所有這些費用總計將超過100萬美元,這才是房屋的真正成本。

    解決的方案,就是讓房子變小。微型房屋的平均成本比普通房屋要低得多,小房子的售價僅1萬美元到4萬美元之間。小房子的保養成本也比典型的房子低得多,一般典型的房子,水電、保險等每月要花費1000美元,一旦改搬進微型房屋,每月只要花費15美元。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3. 微型房屋擁有者學歷及收入都比其他人高

    然而小房子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許多人最後都無法忍受在小房子裡生活。例如《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生活也只維持了兩年,在此期間他還把要洗的衣服帶回家讓母親洗。但長遠來看,小房子能讓你省下可觀的積蓄。

    省下的錢為財務自由及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讓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由於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簡單生活,所以每個人的生活看起來都有些不同,但共同點是不再為錢所困。

    例如,78%的微型房屋所有者擁有自己的房屋,而且68%的所有者沒有抵押借錢(相形之下典型房屋所有者中只有29.3%)。此外,有55%的微型房屋所有者擁有比一般美國人更多的儲蓄,32%擁有超過一萬美元的退休儲蓄金。

    至於買微型房屋的人中,女性比男性多(55%比45%),擁有碩士學位者的比例是一般大學畢業生的兩倍;而且微型房屋所有者年平均收入為42,038美元,比平均美國人多了478美元;在每5個微型房屋所有者中,有2個年齡在50歲以上,其他在40-50歲、30-40歲及30歲以下的各占一個。

    所以,微型房屋所有者並非是收入低的人,反而是高學歷、高收入者,顛覆了大家的刻板印象。Brent Heavener建議,只要是能讓生活更簡潔,擁有的東西更簡單,你的「物質生活」不再控制你,你也不再為擁有的「物質」而活,則無論是房車、貨櫃,還是翻新過的垃圾箱,任何處所都能成為你的小小家園。如果你厭倦了汲汲營生,為錢為房子打拼的生活,就來擁抱微型房屋,許自己一個無拘無束,寬廣自由的快樂生活。

    文/Hayden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創新拿鐵(原標題:這輩子不必背房貸了!「微型房屋運動」帶領年輕人擺脫房奴的命運)

     

    ----- -------- TITLE: 「分心式專心」-咖啡廳有點嘈雜卻能專心 AUTHOR: 松 DATE: 10/22/2019 09:54:1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43511

    科學研究顯示,相較於安靜無聲的空間,混亂嘈雜的環境反能讓大腦集中所有能量,關注最重要的任務,並有助提高記憶力!

    營造70分貝環境工作效率最好

    美國伊利諾大學曾做過研究,讓參與者在不同的噪音水準下進行創意思考測試,分別為0分貝、50分貝、70分貝和85分貝,並檢視他們的表現,結果發現彼此間的表現差異很小,只有70分貝,也就是接近咖啡店的聊天背景的群組,表現遠超過其他群組。原因是在極度安靜下,人們的神經會變得異常敏感,此時若有適當自然的背景噪音,反而不容易被其他聲音干擾,甚至可以打破慣性思考模式,這種「分心式專心」似乎正是處理任務的最佳狀態。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家尼利拉維提出的「負荷理論」(Load Theory)也為打破安靜環境的迷思提供了解釋。她認為大腦在任何時間所能處理的外界訊息都是有限的,一旦腦中知覺空間都被填滿,就會啟動注意力系統來決定應該關注哪些事情。所以她建議,最好不要在寂靜無聲的環境中工作,而應該選擇略微吵雜的地方,如此當所有知覺空間都被占據,大腦就會集中所有能量,關注你最要認真完成的任務,其他干擾因素都會被隔絕在外,工作效果與記憶表現反而會更好。

    但是,如果工作性質並不容易移動到別的環境完成,或者附近剛好沒有適合的咖啡店,能否有別的替代方式呢?有的,你可以藉由播放音樂,試著創造聲音略微嘈雜的環境。不過前提是要挑對音樂類型。

    不少研究認為聽古典音樂,有助於增進腦內掌控記憶和學習部位的細胞活性,對於大腦功能的維持與促進,包括增強記憶力,都有相當助益。美國加州大學曾經進行一項實驗顯示,聽古典音樂能提高記憶力,並且發現大多出自莫札特之手,研究者讓大學生分別聆聽莫札特的鋼琴曲以及其他輕鬆的節拍音樂,最終發現,那些聽莫札特鋼琴曲10分鐘的學生,他們空間想像力的測試成績上升了62%,而聽輕鬆節拍的學生成績卻只上升14%,科學界稱其為「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

    芳療清爽氣味助恢復腦部疲勞

    除了播放古典音樂強化記憶力,善用嗅覺也是不錯的方法。想一想你是否會常因為聞到某些味道,浮現一些過往的記憶?因為嗅覺神經是唯一暴露在體外的腦神經,可聯繫到大腦內掌管長短期記憶的海馬迴及產生情緒的杏仁核,因此醫學上也有部分治療失智症會使用芳香療法來刺激患者嗅覺,活化大腦細胞。

    但要怎麼將芳療運用在生活中呢?精油是最簡單易用的工具,研究證實香氛的傳遞,會讓人放下壓力跟緊張的來源,自然而然記憶力就會大幅提升。所以不妨在書房或工作角落灑上些許精油,讓香氣於空間中緩緩揮發,其中迷迭香是激勵提神的代表,可給予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刺激,有助於恢復腦部疲勞,並能增強記憶力。另還有茶樹、尤加利等香味,只要讓人聞起來有種清爽、為之振奮的感受,它的精油分子都可以幫助記憶得到提升。

    吃對關鍵食物腦袋變靈光

    特定食物對於增進記憶力與保持腦細胞活躍,扮演著關鍵角色。美國記憶專家、曾經連續兩年獲得記憶錦標賽冠軍的羅恩懷特(Ron White)也認為吃對的食物,其營養素對腦部功能有很大的影響,他分享以下讓腦袋變靈光的10種食物,不妨試試看!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全穀類食物:可攝取到穩定充足的葡萄糖、菸鹼酸,保持穩定且專注的能力。

    富有油脂的魚類:補充必要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助神經傳遞順暢。

    藍莓:具有高濃度花青素、抗氧化劑跟維他命C,能防止記憶衰退。

    番茄:茄紅素防老年痴呆,可保護大腦皮質神經元。

    雞蛋:有維生素AB6B12E跟葉酸,是活化腦力的營養素。

    核桃:富含維生素EDHA,可預防老年痴呆症。

    酪梨:富含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ABCE,促進認知功能。

    黑巧克力:純度70%以上的黑巧克力,活躍大腦,提高短期記憶力。

    花椰菜:提高大腦運作速度。

    咖哩:修復大腦神經組織。

    載自今周刊《最強記憶超養成》

    ----- -------- TITLE: 出國遊幾次才叫樂活?更愛「好自在」! AUTHOR: 松 DATE: 10/20/2019 05:52:3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8/post/201910100003/%E9%80%80%E4%BC%91%E5%BE%8C%EF%BC%8C%E5%87%BA%E5%9C%8B%E6%97%85%E9%81%8A%E5%B9%BE%E6%AC%A1%E6%89%8D%E5%8F%AB%E6%A8%82%E6%B4%BB%EF%BC%9F%E5%8B%B8%E4%BD%A0%E6%94%BE%E6%A3%84%E3%80%8C%E5%81%9A%E8%87%AA%E5%B7%B1%E3%80%8D%EF%BC%8C50%E6%AD%B2%E5%BE%8C%E6%9B%B4%E6%84%9B%E3%80%8C%E5%A5%BD%E8%87%AA%E5%9C%A8%E3%80%8D%EF%BC%81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我這幾年平均一年出國兩次,只有一年來到三次,真的不算多,根本談不上「達人」等級。同時,我幾乎都是跟團旅行,所以也很難彰顯自己規劃旅遊行程的功力。如果你的出國次數跟我差不多,以及也習慣跟團,現在應該可以比較釋懷吧?因為「樂活大叔」也不過如此啊!

    以我曾去過的吳哥窟為例,你若沒有藝術和宗教的背景知識,真的就只是走馬看花而已,那不如看書上的照片和有關歷史人文的說明,還更能看到吳哥窟的精隨呢!

     有些別人拍出來的美景,你或許根本沒機會親見,因為一來同樣的美景不是隨時都有,二來你沒有那麼好的攝影技巧或設備。以很多人都希望親眼目睹的極光為例,據說肉眼所見還不如照片清楚,也讓我斷了追極光的想望

    我或許幫你卸下了「第三人生應該要常常出國旅行」的情緒重擔,但這時你該省思的是,你的生活是否過得充實、有意義?這或許才是時間可能非常漫長的第三人生裡最重要的課題。

     做自己,不如「好自在」這種心情讓我想到另一個讓人羨慕的境界,那就是很多勵志書籍中常常鼓勵大家要「做自己」。只要有親人,就一定有牽掛;有牽掛,就很難放下;無法放下,又怎能完全做自己呢?

    ----- -------- TITLE: 外送員與外送業者之從屬關係 AUTHOR: 松 DATE: 10/19/2019 06:02:45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0145009.aspx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4/4106717

    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55989

    上週因餐飲外送員在幾日內接連發生多次死亡車禍,但外送平台認為他們與外送員間的法律關係是承攬,非為僱傭,所以沒有為外送員保勞保,但勞動部勞檢後以這兩家平台業者對外送員有指定工作時段、規定穿制服、要求未能接單要二十四小時內回報、指定用品牌保溫箱、黏貼平台品牌貼紙在機車,可見雙方有一定的指揮關係,具備組織從屬性,認定雙方有僱傭關係,因此開罰。

    法院判決見解及司法院大法官第740號解釋都認以勞動契約在於提供勞務者與企業主間,其於人格上、經濟上及組織上從屬性之有無。即人格上從屬性,即受僱人在雇主企業組織內,服從雇主權威,並有接受懲戒或制裁之義務。親自履行,不得使用代理人。經濟上從屬性,即受僱人並不是為自己之營業勞動而是從屬於他人,為該他人之目的而勞動。組織上從屬性,即納入雇方生產組織體系,並與同僚間居於分工合作狀態等項特徵。

    從勞動部的勞檢結果來推論平台與外送員關係,雖勞檢說到平台指定工作時段、規定穿制服、要求未能接單要二十四小時內回報、指定用品牌保溫箱、黏貼平台品牌貼紙在機車,但並無說明未有遵守之效果,所以是否有人格上從屬即是有疑。再者,外送員之報酬雖然是由平台發給,但外送員可自由決定接單數與是否上線,此關乎到外送員的報酬多寡,與一般送貨員領死薪水不同,故難認有經濟上從屬。又外送員間並非居於分工合作狀態,是否可以有一致之制服就認定有組織上從屬,是有疑義。

    本事件在外送平台已經聲明不接受勞動部的勞動結果,後續的司法訴訟再所難免,平台業者大抵會以前述理由作為抗辯,法院是否接受勞動部的見解,法院未必買單。

    北京市針對快遞外賣行業所使用的電動自行車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車輛顏色、車輛標識、車輛編碼、發放從業人員學習卡和購買車輛交通意外保險。此外,今年5月以來,北京交通警察在全市151處主要路口設置管控點,嚴查快遞、外賣電動自行車的交通違法行為,同時推動相關企業建立交通安全信用積分管理制度,外賣小哥交通違法後,交管部門將直接向企業通報,涉事者需要暫停配送工作、重新學習交通法規。

    鄭州曾經舉行公益活動,號召外賣小哥走上街頭親身體驗交管工作,協助民警做交通勸導,希望以此推動外賣小哥群體養成文明交通意識,拒絶危險駕駛、自覺遵章守法。

    深圳市將於111日實施新規,當月內1次交通違法的「騎手」停工1天、2次交通違法停工2天、3次交通違法停工5天,4次(含4次以上)交通違法者直接納入黑名單停工一年,停工期間各平台均不可錄用,另外,這些違法「騎手」還要上交通安全課程。

    勞動部今天針對食物外送業者foodpandaUber Eats勞檢,認定兩家業者與外送員屬僱傭關係,要求業者提供相關資訊,若未提供屬情節重大,依勞基法分別最高裁罰新台幣175萬元。

    國慶連假間接連發生兩起外送員車禍致死的意外,針對foodpandaUber Eats初步勞檢結果,勞動部今天臨時舉行記者會說明。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長鄒子廉表示,因為兩家業者合約內容,包括如無法於選擇時段提供服務須於24小時內回報公司、服務期間穿著制服、使用制式品牌圖樣保溫箱、黏貼機車車身品牌圖樣貼紙等規定,研判該業者對於罹災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指揮監督,兩者間也存有組織從屬性,據此認定雙方應具僱傭關係。

    鄒子廉針對勞檢結果表示,兩家業者均遲未提供勞工名卡、工資清冊及出勤記錄,若不提供,屬情節重大,會依勞基法第7條、23條第2項及30條第5項,分別給予最高罰30萬元、100萬元及45萬元,合計175萬元。

    另外,鄒子廉說,因兩名勞工屬於僱傭關係卻都沒有勞保,會移請勞保局針對保險部分依法加保,並依勞保條例給予業者相關處罰;至於兩名勞工因工作死亡,雇主也須於期限內給予勞基法第59條規定的職災補償。

    保險部分,鄒子廉說,這週勞動部會與金管會及業者討論,包括保險種類、保費由誰負擔等,不希望因為投保讓外送員增加負擔;若是承攬關係,目前先以食物外送作業安全指引裡面針對危害告知的部分進行連結,有關保險的部分要書面告知確認,若未盡職責會以職安法第26條處理。

    鄒子廉強調,如果是僱傭關係本來就要投勞保,是否有意外險是業者另外加保;若確定是屬於承攬關係,會先與金管會和業者談相關險種,應用何種保險機制;現在面對新經濟模式是要逐步展開,如從外送業者風險高的先處理,其他行業再逐一處理。

    鄒子廉說,由於foodpandaUber Eats中登記工作者人數分別是3萬與2萬左右,但也有登記後並未實施勞務(即未送餐),就沒有勞僱關係的明確性,這都要進一步確認;另外將於2週內,針對所有食物外送平台業者實施專案勞檢,會再對外說明專案檢查結果。

    勞動部專案勞檢foodpandaUber Eats後,認定其與外送員為「僱傭關係」;foodpanda(20191015)大動作聲明不同意勞動部認定,強調和外送員屬「承攬關係」。勞動部表示,認定過程是依證據調查進行,後將由地方勞政機關開罰,若對裁處不服,業者可走訴願、行政訴訟等行政救濟,尊重其法律上的權利。

    被勞動部專案勞檢認定為「僱傭關係」後,foodpanda昨槓上勞動部,堅持其與外送員是「承攬關係」。Foodpanda行銷長周宜潔強調,「外送夥伴可以彈性自由安排上下線時間」、「外送夥伴可承攬其他公司業務」,這兩大理由就足以證明foodpanda與外送夥伴間是承攬關係。

    近日接連發生多起美食外送平台外送員交通意外,引發外界熱議,有週刊報導指出,目前全台有近10家美食外送服務平台,就連新加坡電商蝦皮購物也加入搶食外送市場的大餅。粗估全台共有超過5萬名外送員,每日全台估計有數十萬筆的龐大訂單,除了外送食物,有外送平台更與超商合作,連日用品或生鮮都能送上門,有店家更現身說法,指一客要價260元到600元的高檔便當,曾創下單月15000分銷量,其中有高達7成都來自外送平台。

    ----- -------- TITLE: 宋晏仁醫師「211平衡餐盤」減重法 AUTHOR: 松 DATE: 10/12/2019 01:12:30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index/14616?utm_source=GVM&utm_medium=post

    62歲的前衛生署副署長宋晏仁來說,近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是站上體脂計時,儀器認證他的「身體年齡」為44歲。

    乍看他的體型清瘦結實,將近180公分的身高,維持70公斤左右,背著雙肩背包現身,頗有儒者風範。不過4年多前,面對同一台體脂計,量測的結果卻是68歲,「當時一看,覺得全身發麻,卻一直找不到方法。」

    後來,他所找到的,並非青春不老的仙丹,而是徹底研讀國內外醫學研究,改變日常飲食習慣,如今身為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就以專治肥胖和抗衰老聞名。

    訪問前,宋晏仁甫坐定,就連忙拿出手機,分享最近幫病人減重的成功案例:一名糖尿病史超過10年的患者,遵照他的指示飲食,不到一個月時間,血糖已降為正常值,不必再服用胰島素藥物。

    「神奇吧!」宋晏仁語氣中有驚喜,因為他比誰都清楚,減重不只是改變身形,也是重拾健康的轉捩點。

    肥胖威脅生命,節食運動都失靈

    對照他以前的照片,幾乎判若兩人。過去即使身為醫師,常勸慢性病患者減肥,卻有些心虛,說不出口的,是自己的體重也在失控。

    「以前這麼胖,就是無可奈何,各種減肥方法都試了,也吃過諾美婷(減肥藥),甚至說不要準備便當,吃水果就好,現在想這是多麼錯誤的觀念。」宋晏仁說。

    宋晏仁來自新竹關西鄉,從小食量奇大,可一次吃下58個餃子,因活動量也大,未見臃腫,反倒是當兵後,身材開始「走鐘」,赴美期間,帶去的衣服已穿不下,得全部重新買過。

    一路胖到中年,體重達9字頭,走路氣喘吁吁,總是頭昏腦脹,彎腰也難搆到腳。回台後某一日,他在開會路上,呼吸急促,胸口異常疼痛,立刻趕到急診室,做心電圖檢查後,顯示心肌缺血,心臟電位低下,心室早期收縮⋯⋯,一連串病因,代表心臟隨時都有可能「罷工」,那時他才發現,距離「死亡」不過近在咫尺。

    另外,每年例行健康檢查後,總是接到滿紙怵目驚心的紅字,受到刺激那幾天,他會設法節食,「味道清淡到覺得好像沒吃東西,後來又故態復萌」。

    他也嘗試過向健身房報到,有一次蹬腿時,教練不停地幫他增加磅數,他還記得加到380公斤時,用力一踩,當場聽到「喀」一聲,半月軟骨因此破裂,受傷後膝蓋整整腫了半年餘,連走路都變成跛行,從此視健身房為禁地。

    紀政求診降血糖,「原來減重真的有效!」

    臨床上收治慢性病患者時,幾乎所有醫師都會提到「少吃多動」,但他常想,為什麼自己照做,就是瘦不下來,觀察長期減重者,也有9成以上會復胖,難道「肥胖」真是一輩子的宿命?

    一直到田徑老將紀政前來看診,意外「啟發」宋晏仁往有效減重的路途邁進。

    紀政因為血糖飆高,服用降血糖藥物時,卻頻頻有噁心感,在朋友介紹下,求助宋晏仁,不為別的,只有一個目的:有沒有不必用藥的降血糖方法?

    他以醫學案例佐證,誠心建議紀政,「如果不吃藥,就只有減重。」但是該怎麼減?自己其實並沒有答案,沒想到紀政一聽,狠狠發揮運動員的毅力,隔3個月再回診,就瘦了8公斤,糖化血色素也一口氣從11.1%降到6.7%

    宋晏仁看到數值時,暗自驚嘆,「哇賽!減重還真的有效」,才發現不只能被動改善疾病,還有積極扭轉病程的效果。

    他檢討,過去總依臨床指引照本宣科,也沒哪個患者有認真減重,複診時仍是照常開藥,看到紀政的成功案例後,不禁再下決心:自己一定要來減重。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研發211平衡餐盤,夢想成真健康甩肉

    約莫此時,在一場醫學研討會中,聽到哈佛大學的「健康飲食餐盤」概念,他「死馬當活馬醫」,開始嘗試改變飲食比例,竟然發現特別有效,又加以融入代謝醫學的觀念,改良成211平衡餐盤」,即蔬菜占一半份量,蛋白質和全穀類則各4分之1

    他發現,普遍認為「少吃多動」的減重策略,問題就在於只偏重卡路里。宋晏仁質疑,如果說成人一天需要2,000卡熱量,那豈不是喝5瓶可樂就夠了?

    「但這麼吃一定會死,現在有一大堆食物熱量的替換表,錯錯錯,都沒注意到各種食物組成,對身體會有不同的效益。」他理出盲點。

    宋晏仁強調,人會胖非偶然,最核心原因就在於「胰島素」,如果食物刺激胰島素上升,就註定會胖,而透過飲食,不但可以不去刺激,還可以降低胰島素,他談到「頓悟」後又改良平衡餐盤,「終於想通了,又把原來4分之1的全穀類,全部換成脂肪。

    他建議可採用堅果、酪梨、梅花或五花豬肉、起司等適量搭配。由於油脂類食物熱量較高,並不需要完全填滿這個區塊,但卻能提供更高的飽足感,以及更穩定的血糖。

    這麼看來,豈不是類似時下流行的生酮飲食?他認為,要強調的是蛋白質和油脂,「許多人嘗試生酮飲食,卻只強調肉類,肉類儲存很多肝糖,多吃肉,醣類一定會升高,胰島素也會升高,如果忽略蔬菜,也會產生很多副作用,像是便祕、口臭、掉頭髮。」

    過去,冰箱裡總有4大瓶可樂,被他形容為「糖中毒」。而這天下午,宋晏仁只喝了一杯無糖黑咖啡,連牛奶都不加,只因牛奶中有乳糖,而含有人工果糖類的食品,更是能不碰就不碰,「現在我的身體敏感到什麼程度,你知道嗎?只要一吃糖,就會頭昏。」

    他為了抵抗甜食誘惑,一口氣把家中的薯片、糖果、餅乾,全丟到垃圾桶,宣告「向黑暗說再見」,轉而培養對天然蔬食的品味。

    「人為什麼吃完飯想睡覺?」他進一步解釋常見迷思,「不是因為血液都跑到胃裡面,根本就是因為血糖突然飆高,胰島素也飆高,刺激你的脂肪瘦素飆高,你腦袋裡就是被這些荷爾蒙給搞昏了。」因此,他絕不單吃澱粉類食物,而是配合等量的蛋白質,避免脂肪儲存熱量的能力更強,反而減掉肌肉。

    52歲決定當醫師,致力幫助病人「減藥」

    宋晏仁談起臨床成果,愈說愈起勁,不過原本在學界、行政界,已有20多年的深厚資歷,卻在年過半百後,選擇後半生的志向——當一名醫師。

    他自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後,1986年即進入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擔任住院醫師,2年後考取公費留學,一路讀到美國康乃爾大學免疫毒理學博士,打下研究基礎,多數醫師喜歡看臨床數據的效果,但他卻更喜歡研究基礎醫學,即從根本思考為什麼有效?有效的原因又是什麼?

    回國後,陸續擔任陽明大學教授、副校長、台北市衛生局長、衛生署副署長……,到了52歲,他忽然動念:後半生應該來做國際醫療,心中策劃了非洲行醫的藍圖。

    彷彿五十而知天命,他在2010年考上台北榮總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重回臨床開始訓練,旁人大感詫異,他卻很清楚,自己個性太過耿直,即便曾擔任衛生機關首長,將來也不會是走政治的料,因此格外珍惜回到臨床的機會。

    然而,原先國際醫療的夢想,因門檻重重,只能先放在心中,卻因為親身嘗試減重,又在患者身上看到療效,深感「找到更適合的方向」。

    「我其實不喜歡跟疾病糾纏,現在的志向是讓人家『脫病』,尤其慢性病,我發現人體因為錯誤的生活型態而生病,我用非常容易理解的觀念,讓你回到不生病的狀態。」

    例如糖尿病治療,他認為,並非得拚命補充胰島素,強壓更多糖分到細胞裡,重點應在於「減糖」,讓胰島素不需要那麼多劑量,「我不會是另一個開藥的醫生」宋晏仁說,他給自己的目標是幫病人減少藥量。

    他關照老病人的痛苦,看到生命像是靠著一包接一包的藥來延續,有病人難過地問他:「宋醫師,我怎活得下去?吃藥好像在吃花生米。」

    更有甚者,健保規定一個科別至多開9種藥,有些病人被其他科別一次開到13種藥,還被交代:「另外4種請家醫科醫師幫你開。」宋晏仁一看處方,當機立斷告訴病人,「伯伯,你根本不需要吃這顆藥,我幫你把藥拿掉。」

    「我是幫他減藥的醫生,不是開藥的工具!」說到此時,突然激動得紅了眼眶。他不願背棄理想,因此,悉心幫病人量身打造治療計畫,或是找出過敏源,又再三強調,「人從來不是藥物缺乏,是生活不對。

    傾聽身體的聲音,不讓身心處於老態

    宋晏仁過去很少照鏡子,帶著不願面對現實的心態,如今對著相機鏡頭,依然挺拔自信,他發現,是心境變老而讓體態跟著變老,「看年輕人上樓梯,磅磅磅踏得好用力,想說你才幾歲就這樣傷害膝蓋?」

    他常挺直腰桿,揣摩古代內功高手的步伐,輕盈無聲,要做到如此,無形中需練出足夠的肌肉力量來支撐,「要傾聽身體的聲音,如果讓身體懈怠,整天處於老態,就真的會愈來愈老。

    60歲後,或許是減重有成,他覺得人生也跟著輕盈起來,可說是了無罣礙,孩子已長大,他想,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幫助更多迷惘的患者。

    宋晏仁說,減重評估有幾個主要時間點,分別在3個月、6個月、1年、3年、5年,大部分的人撐不過3年,「我瘦下來後,已經要邁入第5年了」。過去的路並沒有白走,此刻他有十足的把握,不再復胖,人生從沒如此滿足過。

     

    ----- -------- TITLE: 蘇軾《定風波》 AUTHOR: 松 DATE: 10/10/2019 01:01:09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本文乃凝雨獨家原創

    https://kknews.cc/culture/y3p4zen.html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篇是元豐五年(1082)蘇軾四十七歲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

    龍沐勛先生云:「吾恆謂東坡詩詞,至黃州後,乃登峰造極,皆生活環境促之使然也。」(《東坡樂府綜論》,《詞學季刊》23號)蘇軾官途,開頭比較順利,二十一歲一舉登第,後來制科及學士院試都入第三等(即是特別優秀),得直史館。王安石專權後,雖出外任,也領大州。到元豐二年(1079),以筆禍得罪,被逮下獄,翌年流放到黃州,以後五年一直謫居於此。這五年,就他宦途而言,都是極不得志的,但就他文學成就而言,卻是一個收穫最為豐饒的時期。

     

    我們不難理解,對於一位優秀官僚,被捕下獄,流放邊地,是怎樣深刻的屈辱,怎樣嚴重的打擊,但蘇軾不久卻超越了這屆辱和打擊。他的詩文佳作,相當部分是在黃州產生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斯知蘇軾之所以為大家。

    這首《定風波》詞也是蘇軾謫居時所作,但並無憤怨牢騷之氣,卻有舒暢的情調,又表現出深長的哲理。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小序所云「沙湖道中」,蘇軾別有文章,記其前後情況。他在《書清泉寺詞》一文中云:「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余將買田其間,因往相田。」

     

    《詩話總龜》及《東坡志林》中,「余將買田其間」一句無「將」字,以致有人以為蘇軾「在沙湖買了一些土地」,其實不然。他要在沙湖買農田,於是先去察看,但終究沒有買。他在《與陳季常書》中云:「近因往螺師店看田,既至境上,潘尉與龐醫來相會……所看田乃不甚佳,且罷之。」(七十五卷本《東坡先生全集》卷五三)可以為證。此事雖與本詞內容無關,然足以訂正從來誤解。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詩人在去察看農田的路上,忽然遇雨,「穿林打葉聲」就是風雨的聲音。先雲不要聽風雨聲,次句雲「何妨」,即蘇軾對於風雨毫不介意。儘管雨下起來,「我」毫不介意,依然吟嘯徐行。

     

    總之,不管發生什麼事,「我」走「我」的路,並不動搖。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襲煙雨任平生。」(標明仄聲韻),「馬」、「怕」是換仄聲韻,「生」是平聲韻,葉上邊「聲」、「行」。一般地說,韻文在換韻處內容上亦告一段落,但在詞則不盡然。這三句不要在「怕」字處讀斷,內容上是一氣貫穿的。以竹杖草鞋走路,比騎馬更輕快,並不怕下雨,因為「一襲煙雨任平生」。「任平生」猶雲從來都是這樣。所以並不覺什麼困難。

    後半闕當分兩段,各段結構跟前闕後段一樣。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一段,「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又一段,「醒」、「冷」、「處」、「去」各是仄聲韻,「迎」、「晴」則是平聲韻,葉上闕「聲」、「行」、「生」。但換仄聲韻處內容上並無段落,各段三句一套。

    「料峭」形容春寒。「我」原來有些小醺微醉,被春風一吹,酒醒了,覺得略有寒意。雨住了,山邊斜照的陽光仿佛有意歡迎「我」。蘇軾喜歡用擬人法,此其一例也。

    「回首」就是回頭看,同時含有回顧過去的意思。「蕭瑟」是象聲詞,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有時亦形容一片淒涼的樣子。

     

    回頭看自己經過的路程,看風吹樹木發出蕭瑟聲音之處,同時亦包含回顧自己的過去,回顧自己經歷過的一片淒涼的世事。然後說,回去吧,「也無風雨也無晴」,風雨和晴天,在「我」沒有什麼差異,原來都是一樣的,猶雲「曾經也有風雨,也有晴天,都算不了什麼」。這表面上說明遇雨時只有他一位不覺狼狽的緣故,但實際上同時寓意他過去雖經歷種種挫折坎坷,但未曾動搖,總是保持泰然自若的態度。這幾句充分表現了蘇軾的自信和透徹的人生哲理。

    最後添些蛇足。這《定風波》調,仄聲韻比較輕鬆,可以叫做「插入韻」,而平聲韻卻是沉重的,可以叫做「主韻」。

     

    何以知之?第一,《定風波》有一體只押平聲韻,省略仄聲韻的,如蘇軾詠紅梅之作(「好睡慵開莫厭遲」)。第二,《定風波》次韻唱和之作,有時只次平聲韻,在仄聲韻處用別的一韻。張先和蘇軾送楊元素之作,可以為其例。總而言之,此調押韻以平聲韻為主,讀詞時也應該注意。

    龍沐勛榆生1902年生,江西萬載縣1928年起先後任暨南大學中山大學太炎文學院等校教授。



    ----- -------- TITLE: 「功高震主」的名臣大將如何善終 AUTHOR: 松 DATE: 10/06/2019 07:16:22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knews.cc/history/bqkrqzn.html

    https://kknews.cc/history/vmomb54.html

    公元前224年,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帶着六十萬秦軍準備攻打楚國,出征前王翦多次跟秦王嬴政要廣置田宅產業。不是他需要,是他為了讓秦王放心。

    漢初開國第一功臣蕭何,獲得劍履上殿、 贊拜不名的榮耀,然而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時候,為了讓劉邦安心,強買百姓田產,自污以求自保。

    王翦和蕭何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最一流的人才,然而在處理和君王關係的這個問題上,他們所採用的手段也只能是靠自毀名節的方式,減弱自己老闆的猜忌。

    在唐朝的時候,也有一個人匡扶唐朝社稷,平定天下亂世,中興李家王朝,這個人就是郭子儀。郭子儀也面臨着和王翦、蕭何相近的處境,他也採用了相近方法,過着富貴豪奢的生活,表示自己無野心於朝政。

    即使他再小心翼翼,郭子儀還是不可避免的遇上君臣關係的糾紛。他的兒子郭曖喝醉了和公主吵架,說出忤逆言論,郭子儀只能將兒子關了起來,自己親自上殿請罪,皇帝雖然沒怪罪,但心裏要說沒有疙瘩,恐怕也不現實吧。

    裝富家翁已經不能達到降低皇帝猜忌的目的,但是郭子儀比王翦和蕭何還要高明的地方在於,他不僅會做自污的富家翁,他更懂得從根本出着手,讓別人沒法猜忌懷疑。

    郭子儀是怎麼做的呢?郭子儀將自己的府邸四門大開,平時人來人往,認識的隨便進,不認識的想進來看看,也沒人攔着。當郭子儀的下屬來到他家的時候,郭子儀的夫人、子女也都不見外,拿着那些將軍裨將當做僕役呼來喝去。

    時間長了很多人就看不下去了,勸諫郭子儀:雖然你功勳卓著,身份顯貴,但是若不自重,任由家裏人員紛雜,古代賢人沒有這樣的。

    郭子儀在朋友、弟子的一再逼問下,終於說出了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我家裏有五百多匹馬要吃草料,一千多口人要吃飯,如果高牆壁壘,深宅大院,內外無法疏通,一旦有一天別人誣陷我不守臣子禮節,那我的親族都將粉身碎骨,與其如此還不如,坦坦蕩蕩,即使別人想說什麼,也找不到藉口了。」

    經郭子儀這麼一解釋,那些苦勸他的人,終於恍然大悟。相比王翦和蕭何自損名節的方式,郭子儀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僅能夠自污自損,更能夠看明白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坦蕩為人,讓別人沒有理由也沒有藉口去找自己麻煩,實現最大程度的自我保護!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個王朝的建立,必然有一大幫文臣武將,這幫人有能力、有資歷,在皇帝眼中,往往成為了威脅自己統治的眼中釘、肉中刺,那麼這幫文臣武將是如何自保呢?

    一、跑

    代表人物:范蠡、張良

    范蠡攜西施飄然而去,張良當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大打感情牌,請封與劉邦相遇之地留縣作為封地,並專心修道,不問世事。當然,還有《雍正王朝》一劇中虛構的鄔思道,在胤禛登基後,也是泛遊江湖。

    二、污

    代表人物:王翦、蕭何

    王翦在出征前,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都替他擔心。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蕭何也是,功成名就之後,逐漸變得貪婪起來,都是小錯不斷,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劉邦放心。當劉邦從前線凱旋歸來時,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相國強奪、賤買民間田宅,價值數千萬。劉邦回到長安後,蕭何去見他時,劉邦笑着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意味深長地說:「你身為相國,竟然也和百姓爭利!你就是這樣「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劉邦表面上讓蕭何向百姓認錯,補償田價,可內心裏卻暗自高興,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失。

    三、直

    真正做到君子坦蕩蕩,時刻讓別人能夠掌握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這樣統治者也就可以放心了,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後,郭子儀成為了拯救整個唐王朝的大功臣,此後,郭府大門不關,二門不閉,保證一家性命。

    四、病

    世人皆知,封建社會官員最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就是病,有事沒事就病,病,其實是一種手段,或為迴避,或為不滿,云云,如果功臣多病,皇帝或許就該放心了,比如說湯和,作為對功臣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昔日老部下幾乎屠戮殆盡,但是,湯和活了下來,一是因為湯和確實對朱元璋不錯,朱元璋當小兵時,作為長官的湯和就很照顧,二是當時湯和病了,生活幾乎不能自理,流口水流鼻涕,當然,不知真假,不過朱元璋真沒對他動手。

    五、忠

    對皇帝絕對是忠心耿耿,這樣的臣子皇帝肯定不會下殺手的,比如說老十三胤祥,對雍正就是忠貞不二。

    ----- -------- TITLE: 寫盡人生的《紅樓夢》5副對聯 AUTHOR: 松 DATE: 10/06/2019 01:14:23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twblogs.net/a/5d4d8681bd9eee5327fc65ef

    巴山夜雨_b45f2019-08-09 原創

    三毛說:《紅樓夢》是一生一世都要看下去的書。

    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讀紅樓總能讀出不同的感悟。

    年少時讀到《紅樓夢》中的幾副對聯,只道是老生常談,如今才明白,那些對聯裏的一字一句,都是人生。

    01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爲有處有還無

    初讀這兩句,只覺得是作者的荒唐言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假的還能變成真的?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還能無中生有?

    後來進入社會摸爬滾打,經歷了一些世事,方纔懂得,有的人爲了利益,能把假的做成真的,把真的說成假的。

    而有的人爲了往上爬,能把有的變成沒有,把沒有的說成有的。以假亂真,無中生有,讓人防不勝防。

    記得有一位作家說過:

    一般人看不透是非真假,人云亦云,以訛傳訛;

    聰明人看透了是非真假,卻自以爲聰明,到處嚷嚷;

    有大智慧的人看透了是非真假,卻不說透,給人留餘地。

    世間之事,真真假假,看透不說透,知人不評人,是一種高明的處世智慧。

    02

    身後有餘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賈雨村去野外郊遊,見到一座殘破的寺廟——智通寺,門上有副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賈雨村想: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

    對聯的意思很明白,積累了下輩子也花不完的財富,但還是貪得無厭,不肯收手,等到走投無路之時想回頭,卻爲時已晚。

    所謂其意則深,深在哪裏呢?

    譬如王熙鳳,生於名門望族王家,嫁到聲勢顯赫的賈家,成爲大權獨攬的璉二奶奶,有財富有地位,衣食無憂,卻還是貪得無厭,拼命斂財。

    王熙鳳利用月錢私放高利貸,一年給自己掙回上千兩利錢。

    自從弄權鐵檻寺,王熙鳳坐收三千兩銀子之後,王熙鳳更加肆無忌憚,借賈璉的名義包攬官司,從中收受賄賂。

    所以李紈說王熙鳳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天下人都被你算計了去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王熙鳳斂財無數,也因此被丈夫休棄,鋃鐺入獄,苦心經營的一切都化爲雲煙。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這副對聯是對王熙鳳的警醒,也是對天下人的當頭棒喝,是苦海,及時回頭。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貪慾過多。

    不強求,不攀比,遠離慾望的陷阱,知足常樂。

    03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爲誰妍

    人生喜怒哀樂,其實無關外物,都是自尋自找的。

    你的心態,決定你眼中的風景。

    林黛玉和史湘雲身世差不多,同樣是父母雙亡,沒有兄弟姐妹,都寄人籬下。

    林黛玉寄居在外婆舅舅家,史湘雲寄居在叔叔嬸嬸家,但兩人卻活出截然不同的氣象。

    林黛玉敏感悲觀。

    寶玉砸玉,她淌眼抹淚:淌或摔壞那玉,豈不是因我之過!

    桃花凋落,她悲傷不已,揮淚寫下《葬花吟》。

    周瑞家的送宮花,最後才送給她,她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她常常因別人的一句話想不開,自尋煩惱地生起閒氣來,終日以淚洗面。

    林黛玉本來就身體孱弱,久而久之,更加弱不禁風。

    史湘雲曾對林黛玉說:我也和你一樣,我就不似你這樣心窄。

    史湘雲曠達樂觀,什麼都看得開。

    她在叔叔嬸嬸家每天都要做針線活做到深更半夜,第二天依然灑脫地大說大笑,有她在的地方,處處充滿歡聲笑語。

    她大口喝酒,喝醉了便躺在青石板上睡大覺。她大口吃肉,林黛玉笑話她叫花子,她理直氣壯地回敬:你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填詞作詩,划拳猜枚,女扮男裝,替人打抱不平,活出一派霽月風光。

    樂觀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

    悲觀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快樂的鑰匙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手裏,一個心靈成熟的人不僅能夠自得其樂,而且還能夠將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感染周圍更多的生命。

    境隨心轉,喜怒哀樂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心態好了,煩惱就少了,事事皆歡喜,日日是好日。

    心態好的人,一輩子都好。

    04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賈寶玉在寧府上房看到這副對聯,心中不快,連忙擺手要走。

    年少時讀到這裏,也如賈寶玉一般,覺得這副對聯充滿了圓滑氣息。

    如今才明白,世事人情,都是做人的歷練。

    做人,是一生的學問。

    如梁啓超所說:如果你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要論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劉姥姥的爲人處世之道,給了我們頗多借鑑。

    劉姥姥能屈能伸,家中貧窮,眼看就過不了冬了,劉姥姥無可奈何,只好放下尊嚴,到賈府打秋風

    能屈能伸,無論處於什麼境地,總能找到活路,是做人的通達。

    劉姥姥懂得感恩。得到賈府賙濟,來年地裏大豐收了,劉姥姥留下最好的瓜果蔬菜,沒敢賣,都帶到賈府,感謝賈府的恩情。

    在賈府眼裏,這些不值什麼,卻是劉姥姥能拿出的最好的東西了。

    知恩圖報,是做人的本分。

    劉姥姥心胸寬大。劉姥姥進大觀園,衆人拿劉姥姥取樂,劉姥姥也不惱,一句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擡頭,逗得賈府上下一片歡聲笑語,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都笑岔了氣,扶着桌子只叫哎呦

    生活,無非是別人笑笑你,你笑笑別人。

    心胸寬大,樂觀豁達,萬事不縈於懷,是做人的智慧。

    劉姥姥重情重義。賈府被抄,劉姥姥沒有像衆人那般,躲瘟神一樣躲着賈家人,反而上下打點,到獄中看望賈寶玉、王熙鳳。

    巧姐不知下落,她挨家挨戶四處打聽,得知巧姐流落煙花之地,她毫不猶豫變賣所有家財,將巧姐救了出來。

    重情重義,無愧於己,無愧於人,無愧於天地,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她雖然是農村貧苦卑微的老婆婆,心靈卻比千金小姐還高貴。

    她大字不識一個,沒什麼學問,誰又能說她不是智者呢?

    05

    縱有千年鐵門檻

    終須一個土饅頭

    在古代,富貴人家把門檻做得很高,以顯示氣派,並用鐵皮包住,一千年也踏不壞。

    然而,就算你有千年鐵門檻,也擋不住生死輪迴,大限一到,只須一個土饅頭。

    土饅頭,便是墳頭。越尊貴的人,墳頭做得越大,遠遠望去如饅頭一般,古人便以土饅頭爲喻,既巧妙又嘲諷,人都去了,土饅頭再大又怎樣呢?

    《紅樓夢》中四大家族可謂極富極貴:

    賈不假,白玉爲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可最終,一損俱損,樹倒猢猻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人,赤裸裸而來,赤裸裸而去,貧也罷,富也罷,終究什麼也帶不走,富貴榮華,不過是過眼雲煙。

    人活一世,擁有多少金錢不重要,真正開心才最重要。

    認真過好每個朝朝暮暮,做自己喜歡的事,努力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便不枉此生了。

     

    ----- -------- TITLE: 劉墉低調嫁女 AUTHOR: 松 DATE: 10/05/2019 06:03:12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544229/article-%e4%b8%8d%e6%88%b4%e9%a6%96%e9%a3%be%e4%b8%8d%e6%89%be%e4%bc%b4%e5%a8%98%e5%8a%89%e5%a2%89%e5%9c%a8%e7%b4%90%e7%b4%84%e4%bd%8e%e8%aa%bf%e5%ab%81%e5%a5%b3/?ref=%E8%B6%85%E4%BA%BA%E6%B0%A3

    知名作家劉墉的女兒劉倚帆(Yvonne)在上月28日低調完婚,婚禮舉行在有150年歷史的紐約曼哈頓長老會教堂,特別的是婚禮上沒有太多賓客,也沒有伴郎伴娘,新娘劉倚帆未戴首飾,只身穿一襲白色婚紗完婚。劉墉在婚禮後分享感想,愛女之情表露無遺。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劉墉在文章中提到婚禮完全是由女兒劉倚帆安排的,當天除了雙方親戚,還有新郎新娘在華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的60多位同窗好友,而婚禮的攝影師則是由劉倚帆哥哥劉軒的妻子擔任,所有賓客都被禁止使用手機,希望能讓大家全心參與,而劉倚帆當天身穿白紗、手捧紫色的夢幻花束,一手挽著劉墉進場,畫面十分感人。

    劉墉表示女兒出嫁的事未通知任何親友,兒子劉軒結婚時也只到戶政事務所辦理登記,兒女結婚時都捐款給兩岸的公益團體,希望能將愛分享給需要的人。他也在臉書中描述自己嫁女時的場景,表示自己沒有在婚禮當場落淚,而是開心微笑看著女兒未曾展現出的燦爛笑容,他寫道「爹地從頭到尾一直笑,笑得很開心。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看到你臉上的笑、那種無比幸福的笑,你像小鳥一樣,從爹地的臂彎飛到Branden的懷中。」

    劉墉也回憶女兒從小到大與他的互動,並感嘆「孩子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嫁娶了,是父母完成了任務,把快樂的小鳥放飛啊!」,他也說到女兒並沒有離開他與妻子,而是找到自己的最愛,當有一天他們離開人世,女兒也不至於受到太大的打擊。劉軒轉貼了此文,說自己看完爸爸的長文也感動鼻酸了。

    事實上劉墉教導兒女有方廣為人知,也非常疼惜兒女,他曾在微博分享寫給女兒的「15條戀愛叮嚀」,內容真切,內文如下:

    1.你可以讓別人知道你是單身,但是不要把你整個人攤在陽光下。就算你有很多優點,也讓他慢慢發現。因為愛情要有幾分神秘才美,情感要不斷因為發現彼此的優點而加分。

    2.不必讓他知道你的財務狀況,無論你窮或富,都與他無關,因為吸引他的是你,不是你的錢。先知道你很富有,再跟你談戀愛的人,會讓你不敢確定他的愛。

    3.吃人的嘴短,而且男女平等,所以不要都由男生請客,總要有來有往,你可以由他讓你付錢的情況,譬如因為你說要請客,他是不是比較節制,來觀察他夠不夠體貼。

    4.跟初次交往的男生說好幾點回家,然後觀察他是不是放在心上。一個玩在興頭,還能注意時間的男生,可以顯示他的自制與對你的尊重。一個能夠掌握約會時間的女生,可以顯示她的教養。

    5.當男生送你回家,注意他是不是確定你進門安全了,才離開。初次約會的男生,不要隨便請他進入你的房間,這是你該有的私密與矜持。他就算失望,也該尊重。

    6.如果由你決定去什麼地方,要小心選擇,因為那能反映你的品味。但是不要因為想炫耀,而選擇他難以負擔的。為對方考量,是賢惠的表現。

    7.不要用禮物討好對方,也別收受不恰當的禮物。對接受的人而言,太貴重的禮物會讓他不安,對送禮的人來說,送太貴的禮物難免有所期盼。禮物貴在有情,不在有價,不恰當的贈禮會模糊愛情的焦點。

    8.跟不熟的人,或去陌生的場合。最好不要飲酒,而且別讓飲料離開你的視線。你可以渴死,也不亂喝一口。寧可因為拒絕而顯得不夠親切,也絕不碰觸任何毒品。

    9.絕對不讓喝了酒的人開車,也對喝酒開車的人重新評估。只要對方喝酒之後還想開車,一定要警告他。雖然他飲酒開車是不智與逞強,你不提出警告卻是不仁與軟弱。

    10.無論多麼激情,都要自我保護;無論情感多麼穩定,也拒拍私密照片。絕不用身體換取不確定的愛情,只能為確定的愛情解放身體。

    11.除非你有意,當對方在語言或動作上有性的暗示,要立刻技巧地回避,千萬別等他露出醜態,你才喊NO。除非你有意主動,也不放出任何容易讓人誤解的訊息。

    12.約會時家人跟你聯絡,一定要有禮貌。對家人無情卻對外人有情,是不成熟的表現。當你不尊重家人,你的朋友也會輕視他們,輕視你的家人何嘗不是輕視你?

    13.在公共場所說話要小聲、對服務人員要客氣,對老弱婦孺要禮讓。多寬容、少責備,多露笑容,少耍脾氣。該快的時候不拖拉,該慢的時候不浮躁,進退有度能夠顯示你的優雅。

    14.既然是你們談戀愛,就少把家人拖進來。家人可以提供意見,可以分享快樂,不必承擔責任。以後過日子的是你們,千萬別讓你們的打打打鬧鬧,成為爸爸媽媽的精神負擔。

    15.別在同一時間談幾個戀愛,下了一條船,才能上另一條船。所以從開始交往,就要平等互惠。可為分手傷心,別為金錢糾纏。只有兩不相欠,才能分得乾脆。

    劉墉為著名散文作家、畫家、教育家,出版的小說散文著作有100多種,被譯為各國語文發行,是華文界的暢銷作家,且他也在各國舉行個人畫展,並長期資助兩岸公益團體,在中國捐贈約40所希望小學。

    ----- -------- TITLE: 一個退休算命師的真實心聲 AUTHOR: 松 DATE: 09/30/2019 03:46:14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mix0822.pixnet.net/blog/post/309519457-%E3%80%90%E4%B8%80%E5%80%8B%E9%80%80%E4%BC%91%E7%AE%97%E5%91%BD%E5%B8%AB%E7%9A%84%E7%9C%9F%E5%AF%A6%E5%BF%83%E8%81%B2%EF%BC%8C%E7%9C%8B%E5%AE%8C%E5%B0%B1%E7%9F%A5%E9%81%93%E8%A9%B2

    不論古今中外,都有許多人愛算命,知名算命網站大師算算長期走訪全台灣,介紹推薦優質正派算命師,其中有一位大師算算曾訪談過,其撰寫的通書被德國海德堡大學、慕尼黑大學圖書館收錄,著作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都有出版,被列進「中國堪輿名人傳記」一書的重量級算命大師,也是南部知名大企業御用風水師,雖然因年事高已退休,不希望透露姓名,然而與老師對談中,他對於算命的真心告白,值得給大家參考。

     問:請問老師幾年次?從業多久?服務過多少人?

    答:我是民國22年生的,算命、擇日、命名、看風水這些事已經做了60多年,算命的人數超過10萬人。

     問:老師怎麼走上這一行的?

    答:我出生的時候是日據時代,當時漢學古書都是私下偷看的,直到光復之後才正式拜師,是洪潮和一派嫡傳,之後開始替台南地區的生意人看風水,很多台南人名字是我取的,婚嫁是我擇日的,許多家族祖墳也是我幫他們看的。

     問:請教老師,算命真的準嗎?

    答:根據我60多年的經驗,可以說算命準,也能說不準。算命功夫有透徹的人算就會準,一些關卡還沒通就算不準,任何行業都一樣,都有一流的,也有二、三流水準的。我年輕剛開始算的時候不太敢給人斷言,怕誤了人家,準確率大概只在70-80%。在民國60幾年(具體忘記哪一年),同一年內跑來好幾個以前算過的客戶,都說我之前說的後來都應驗,大概是那時候開始產生信心。那時算命應該有9成以上的把握,這個9成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對於一個人過去已發生、未來會發生的人生軌跡,例如幾歲有房子、幾歲適合嫁娶、子女幾位、幾歲走大運、創業會不會成功、官司是否能過關…等,這些幾乎都是百分之百能料中,但是更細節的事情,比如30歲可以有房宅,但這個房是二手的、預售屋、還是自己蓋的,不敢判斷。再例如40歲財運會開,但開到什麼程度,一年具體能賺多少錢,沒有把握。但是到了最近10、20年,連具體細節大概也能算到八九不離十。

     問:請問老師這是為什麼呢?是算命功力又更進步了嗎?

    答:也可以這樣說。年輕時拿到八字開始排,就只是按照書上寫的去講,講來講去,講不到人家的心,因為你講的是書裡的「理」,但是找你算命的是一個「人」。人有各個面向,會有七情六慾、人際關係、前因後果、歷史淵源,書裡怎麼寫得齊全?人生路走多了、人見多了,事遇多了,就能把「命理」算得更詳細,許多功夫夠深、算命準的人,一定都有這種感覺。

     問:有沒有遇過來試驗您功夫的人?可不可以說幾個?

    答:當然有啊,很多啊。以前有個婦人拿八字來說要算老公有沒有外遇,我看一看就說,有沒有外遇還重要嗎?人都不在了,結果她先生當時已經過世幾個月了。還有一個女人26歲,來問能不能生兒子,我看她八字命盤40歲後有子,便說14年後會有,這時她才說老公都結紮了,之前已經有三個女兒,認為我不準。過了10多年後她來找我幫小男嬰取名,是再婚的。還有就是都已經簽字離婚了,還來問婚姻能不能繼續維持的,但是命盤都寫得清清楚楚的,與丈夫姻緣走到盡頭了嘛,這種來試功夫的有很多。

     問:老師認為算命用什麼方法比較好?

    答:我剛幫人算命的時候,就只學過八字和讀過易經,後來覺得沒什麼信心,所以面相也學一下、風水也學一下,還有紫微斗數、奇門遁甲、七政四餘、姓名學…都懂一點,有一陣子覺得自己很厲害,好像什麼都會,不過之後發現,其實萬變不離其宗,能懂很多當然好,精通一項也夠用,沒有一定用什麼來算最好,但千萬不要樣樣通、樣樣鬆。

     問:人為什麼應該算命?

    答:我自己的看法,算命就是讓人不走彎路。八字不和的男女,互相傷害、彼此折騰,終究不會開花結果,心裡也傷痕累累。工作遇到不順就倉促創業,時機未到不但必倒無疑,大運來時是否有錢與信心能夠再起?適合走藝術文創的孩子,硬逼其苦讀醫科,親子衝突不斷,只有兩敗俱傷。選錯行業、擇錯配偶、讀錯科系、做錯投資,人生有多少犯錯的機會?正確的指引能讓人生走得更順利一點。

    當然也有人說,有算命的人不見得過得比較好,沒算命的人也不見得過得比較差,這我也同意,我不認為算命後就一定能趨吉避凶,關鍵還是在於算命之後的作為是什麼?算完命後是否還是一切照舊?是否冥頑不靈?是否不願改變?算命時聽老師講了百條路,隔天依舊走原路,還是枉然。算命其實應該理解為提供「當局者迷」的人另一種分析與建議,讓陷於困境中的人有人可以商量,最終還是要當事人自己做決定。

     問:老師認為什麼事情不應該算命?

    答:我認為幾種情況,身為算命者不太適合幫人預測,首先就是有違天道的事不測,例如幫賊預測行竊能不能成不成功。再來就是為重病之人算生死,我是儘量避免,原因是一但算出來結果不好,會影響家屬與病人的求生意志,另外一點是我相信人有因果福報,積善、積陰德的人常常會有天助,這也是算命者無法算到的。

     問:請老師建議一下大家怎麼選擇好的算命師?

    答:我不批評特定某個人,惡質的算命者自然有他們的結局。不過以我的經驗來看,選擇算命師可以避開幾種類型,首先是一開口就先恐嚇,都還沒開始算就能講得天花亂墜,這都是話術練習很多次的騙子。另外說沒兩句,就開始賣起開運東西來,這是生意人。第三種是姿態很高,又貴到超級不合理的收費,這是撈家,能撈到幾個算幾個。最後我認為,人就是人,不是神,太把自己神化的,或是搞到要人家膜拜,其實都不好。

    陳嶸璋老師是南部最資深、最具權威的命理師之一,台南許多著名的企業集團都是他的客戶,其著作之【萬寶曆書】、【福祿壽曆書】已納入德國海德堡大學圖書館存書,2000年香港出版商來台談曆書版權,印刷後於香港大陸地區販售,另一著作【三元通書便覽】存入德國慕尼黑大學圖書館,中國堪輿名人傳記也將老師納入紀載。

    ----- -------- TITLE: 疾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之一 AUTHOR: 松 DATE: 09/30/2019 03:30:3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knews.cc/health/akzk8x.html

    現代人平常捨不得時間鍛鍊,管不住飲食上的貪慾,很晚很累了還不願意上床,輕率地將健康的權利交給醫生,很少有人自省:其生病的原因是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柯雲路:生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個提醒】

    我在《破譯疾病密碼》一書中分析了大量焦慮症、抑鬱症與其他許多疾病的成因過程,發現相當一些疾病具有的潛意識密碼,並提出「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潛意識製造出來的圖畫」,在一定程度上「婦科病是夫妻及父母子女關係病態情結的凝固」,「消化系統疾病是思想消化不良的生理圖畫」,「肩背疼及脊椎病是不堪重負的象徵」,「癌症是潛意識製造死亡的圖畫」,等等。

    書中還特別講到了疾病的某些「功能」。

    疾病的第一個功能是:界定人的力量限度。

    疾病使人認識到自己的「狂妄」、無度。

    譬如一個人在職場上拼搏,累病了就會意識到該給自己減壓。

    疾病使無止境的利益追求與擴張得到限制。

    沒有疾病,人對其力量的限度沒有確切的身心表現。

    由此我們知道,在某種意義上,疾病是一種警示。

    《疾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一位醫者的勸誡。他從自身的從醫經驗出發,說:「我不是看不見症狀,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強調一點:疾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種方式來提醒你,讓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維模式出問題了。如果你因為受到這位朋友的啟發,轉身看到了自己的問題並改變它,這個病就作為客人走了,不會繼續留在身體里。」

    在很多情況下,健康的獲得只需從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開始。或許文中的一些立論還值得推敲,但仍不失值得一讀的好文。

    現在人們迷信醫院,平常捨不得時間鍛鍊,管不住飲食上的貪慾,很晚很累了還不願意上床,去醫院排隊挂號反而心甘情願,輕率地將健康的權力交給醫生——吃藥打針以至於手術,很少人自省其生病的原因是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健康的鑰匙原本握在自己手中。在大多數情況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包括健康的飲食、健康的作息、健康的心態,等等),是身心健康的最重要前提。

    《林傑:疾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之一》

    如果有一個人跟你說,「天下無病」,疾病只不過是個假相,不是本質。你會怎麼想?

    你會有如醍醐灌頂,微笑點頭,發現疾病原來只是一個代號,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對疾病的恐懼;還是會覺得這個說法虛無縹緲不接地氣,甚至心想「說這話簡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什麼是病?病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說病名只是一個代號?

    什麼是癌?為什麼會得癌症?被診斷為癌症的人應該怎麼做?

    一、疾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之一

    「天下無病」,是林傑老師最強調的觀念。但生病時,我們的痛苦實實在在,這時候看「天下無病」這四個字,多少覺得有點虛無縹緲。

    林傑老師解釋說,「我不是看不見症狀,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強調一點:疾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種方式來提醒你,讓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維模式出問題了。如果你因為受到這位朋友的啟發,轉身看到了自己的問題並改變它,這個病就作為客人走了,不會繼續留在身體里。」

    感冒、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所有的病名都只是一個代號,比如這個人叫張三,那個人叫李四。我們很容易被代號困住,忘記去看它背後的實相。

    比如你受了風寒,這時候是病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來提醒你受了寒,讓你知道該採取一些手段把寒氣驅趕出去;當你吃了一些不新鮮或者不衛生的食物,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當你長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發紅、脾氣暴躁來提醒你,把問題的存在表達給你。

    如果沒有疾病的提醒,我們也許就對身體的各種超負荷和不平衡無知無覺,一直隨波逐流讓生活腐化下去。

    「病不是敵人,是善意的提醒。」我們應該感謝疾病,而不是痛恨它。

    有的人,因為從小身體不好,才去學習了太極拳,後來成為太極拳高手,身心的狀態都獲得提升。對於他來說,身體不好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中的助力和善緣。

    有的人每天晚上出去唱歌,喝酒,參加各種聚會、飯局,然後來找林傑老師看病,說「我失眠了,給我開點藥調理吧。」表面看來,他在積極地求醫問藥、解決問題,但其實,不論是求助於中醫還是西醫,都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他的潛台詞是,「你來幫我搞定失眠這個問題吧,搞定了我才能繼續有精神參加party啊。」他絲毫沒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問題,也沒有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願望。

    這種情況下,醫生即使有心也無力,孤掌難鳴。只有病人開始反思自己的偏差,再加上醫生的幫助,醫生和病人完美地配合,才會讓一些現象發生改變。這才是疾病作為一個信使存在的意義。

    二、有時,你不需要醫生

    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是不需要醫生的。

    有個人去看病,說他眼睛發脹、視力模糊,已經一周了。林傑老師問他,是不是這一周用電腦、手機太多了?他才發現,最近一周確實用眼過度了。這時候他根本不需要找醫生,儘量不用電腦、手機,休息一兩天就能恢復了。而不是去找醫生治療,治好之後繼續不知疲倦地看手機、玩遊戲。

    有個病人最近一周工作壓力特別大,晚上應酬也多,經常喝酒,血壓很快升高。這種情況,林傑老師認為其實也不需要治療,他的血壓升高是因為他身體的頻率與他最近的生活節奏不和諧不平衡。只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改變這種不和諧,血壓就會降下來,不必找醫生的。

    「大多數高血壓或者高血糖之類的病,都是生活方式方面的病。改變生活方式之後,這些問題都可以慢慢消失。」

    如同大自然有風霜雨雪,人的身體有疾病也是自然現象,無需恐懼。「病都只是一種現象,一定不要恐懼這些現象,我們可以透過現象去找背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導致這個現象、這個問題出現了?怎麼去改變它?醫生是一個助手,不是一個決定者。最大的醫生是自己的身體,如果身體已經沒有了修復能力,醫生是無能為力的。」

    疾病絕對不是壞事。我們會酸痛,會失眠……都是不同的症狀,有著不同的原因。我們去找到這個原因,比直接去消除這個症狀,要重要得多。

    林傑老師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治病的責任都推給醫生,而是跟醫生一起商量,怎麼找到問題的根源,怎麼改變自己不良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我的理念里,中醫首先是一個心智模式,就是你怎麼看待這個宇宙,這個世界,怎麼看待人生。當你的心智模式改變,心態就發生很大的改變,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不見了。第二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體方面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三個是醫療模式,屬於扶偏救弊,亡羊補牢,是為了補充前兩者的不足而存在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為基礎,醫療模式就變得很輕鬆。」

    但現在醫療模式被過於強調,我們對於醫生和醫院過於依賴,這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現在很多病都是越治越多,比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現在的病人比十年前多了多少倍。越治越多,一方面是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醫療模式出了問題。

    三、什麼叫做養生?

    就是讓身體處於和諧平衡的狀態,至於具體的方法,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沒有一套方法是適合所有人的。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季節、時辰,根據南北不同的地域,儘量與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相和諧地生活,那樣就很好了。

    林傑老師不太建議一直去做體檢。他說,「體檢是在一片大森林裡尋找枯枝敗葉。」我們的身體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滿活力,也必然有枯枝敗葉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錯的狀態,不必太早讓自己進入病人的角色,讓自己被疾病的陰影覆蓋。

    「人最終是靠自己的生機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間之中。」

    醫生的作用,其實猶如驅散陰影的陽光,精神上引導患者往最陽光、最溫暖、最能安心的狀態走,形體上引導他氣血的運行、肢體的位置回到和諧狀態,幫助患者恢復自愈的本能。

    在一個真正的中醫眼裡,沒有「病」這個概念,有的只是每個人身體內部存在的各種不和諧或者不平衡,醫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調整這些不和諧和不平衡。

    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對面坐著的那位老中醫,不是他用的那根針,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們喝下的那碗湯藥,而是我們自己。

    各種外治手法也好,各種中藥湯劑也好,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激發機制,是它激發了人體氣機的運行,讓身體自我完成治癒修復的過程。人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所有的醫生都起不到治療的作用。

    藥王孫思邈給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開藥,而是看病人這一階段的生命狀態,是意氣風發還是失魂落魄,根據不同的狀態進行處理;然後再問病人的飲食起居,各種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引導他去建立健康的節奏和習慣;如果這兩招還沒搞定,他就給病人一些食療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導引,再不行就扎針,最後才用湯劑。吃藥是最後才使用的手段。

    疾病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不是單一條件,而是多種條件下產生的。醫生治病,其實就是想辦法增加條件或者減少條件,那個現象就改變了。

    四、不恐懼是非常重要的心法

    「一個人總是被他的內心打敗,而不是外界給他多少傷害。」林傑老師如是說。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惡化,是從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後。

    其實,腫瘤從潛伏期到轉歸期有無數種可能,但有的醫生喜歡強調最不好的結果,患者聽到之後,他的念頭和思維就被這個最壞的可能性緊緊抓住,天天在恐懼之中,有時候,成了心理學所說的所謂「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當你相信事情會如你預料的情況發展,你會有意無意地採取加強的措施,最後正是你自己促使了這個預言的實現。

    林傑醫生打了個比喻:腫瘤,其實相當於房間裡的垃圾桶。每個房間都有垃圾桶,暫時儲存垃圾。如果一個房間很乾凈,那是因為有人清潔過、管理過,垃圾桶被及時清空了。

    腫瘤,就是身體為了保持整潔而設置的垃圾桶。健康人的身體正氣很足,能把體內的垃圾及時清理,但是,當正氣不足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足夠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體外,身體就會自發地把垃圾暫存到腫瘤這個垃圾桶裡面,以免垃圾進入血液。

    所以,面對腫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態度。誰會認為一個房間裡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經常有病人切除腫瘤之後發現擴散了,林傑醫生說,其實這是因為你把垃圾桶扔了,當然房間裡就會到處是垃圾。

    五、如果發現有腫瘤應該怎麼辦呢?

    林傑醫生建議,首先不要怕,不要慌,問問自己:我心裡有什麼想不開的結在身體里留下了印記?我有什麼沒有宣洩的情緒被壓在心裡?我有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先把心結解開。管理腫塊的是陽氣,解開心結,節約了陽氣,身體就有力量去縮小腫塊了。

    不恐懼是非常重要的心法,相信癌症是自己的朋友,腫瘤的出現是在提醒自己反觀自我,看看自己出了什麼問題還不自知。腫瘤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垃圾桶,沒什麼可怕,它是身體自我保護的產物,不要用激進的、對抗的方式來對待腫瘤。

    很多時候,林傑老師不用腫瘤、癌症這些字眼,他會換一個詞,叫它「腫塊」。還是指的同一個東西,但是用腫塊這個詞,負面的心理暗示就沒有那麼強了,病人也就沒有那麼多恐懼。「恐則氣下」,本來正氣就弱,恐慌會進一步降低免疫力。人在恐懼之中,整個人是糾結、緊張的。

    一定要記住,現代醫學經常強調的最壞的結果,只是無數種可能之一。生活方式方面,林傑老師還有三個非常具體的建議:

    ① 離開熟悉的人群。

    周圍的人不斷地噓寒問暖,有時候會給人溫暖的能量,有時候卻給人增加了壓力。對於一個腫瘤患者,親友們的過度關心會時常提醒他自己是個重病人,反而強化了心理陰影和負能量。

    ② 改變節奏,改變動靜陰陽。

    原來忙忙碌碌、四處奔波的,學一學打坐、站樁,讓自己靜下來;原來特別宅,不愛出門不愛活動的,多出去旅行,接觸不同的山水風景、不同的人,把視野打開。

    ③ 調整作息時間,調整飲食。

    不熬夜,不大魚大肉,讓身體內部節律正常、有序。

    ----- -------- TITLE: 「暴露」與「曝露」的釋義稍有不同,應該區分開來 AUTHOR: 松 DATE: 09/30/2019 03:15:05 PM CATEGORY: 資訊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ghmafty.blogspot.com/2016/04/blog-post_35.html

    http://xh.5156edu.com/html3/12978.html

    其實「暴」和「曝」都是多音多義字,而「暴露」與「曝露」的釋義稍有不同,應該區分開來。

    「暴露」是指將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如暴露無遺、暴露目標。有一種新文學體裁就叫「暴露文學」,像清末《官場現形記》,是專門揭露社會黑暗面,而不點出光明前景的文學作品。而「曝露」則表示露在外頭,例如:曝露在原野之中、曝露荒野,屬於具象動詞(相對於抽象動詞)。

    我們可據此延伸:「暴露」多用於揭發缺點或壞事;「曝露」則常指軀體或物體露在外。這樣一來,「分工」就很明顯了。

    又如「暴曬」,指在強烈的陽光下久曬,在這裡「暴」有猛烈、長時間的意思;而「曝」卻指(露出來)曬,沒有陽光強度或時間長短上的辨別意義。

    還有「曝光」,現已統一為,很少寫成「暴光」。此外,「暴露狂」不作「曝露狂」,這都是約定俗成的。

    ----- -------- TITLE: 巴菲特的老夥伴查理·芒格,身價百億,只坐經濟艙 AUTHOR: 松 DATE: 09/29/2019 04:01:08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1/post/201909190026/%E8%BA%AB%E5%83%B9%E7%99%BE%E5%84%84%EF%BC%8C%E5%8F%AA%E5%9D%90%E7%B6%93%E6%BF%9F%E8%89%99...%E6%9F%A5%E7%90%86%C2%B7%E8%8A%92%E6%A0%BC%EF%BC%9A%E8%87%AA%E7%94%B1%E7%9A%84%E9%A0%AD%E8%85%A6%E6%AF%94%E8%B2%A1%E5%AF%8C%E9%87%8D%E8%A6%81

    人生追求的東西只有兩樣:一是追求快樂,比如品嘗美食,遍覽美景,通過這些享受來讓自己身心愉悅;二是追求意義,想明白自己為什麼活著,為什麼做這件事,不做那件事,為什麼和他交朋友,不和另外一個人交朋友。

    ----- -------- TITLE: 越著心把捉越不定 AUTHOR: 松 DATE: 09/27/2019 10:13:49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1744067

    宋代理學家程顥在壇州任官時,修橋梁卻獨少一根長木,日後每入佳山勝水,便無法忘情流覽,時時動起伐木雜念。因此告誡人勿起「度計之心」、「心不可有一事」。又有次,他在長安倉中坐著,閒來無事,無意間數起遠處長廊柱子,之後,再數了許多次,次次不同。於是派人近距離一一遍數,數目與初次無心數著的時候相合。一旦有了「要數廊柱」的「成心」,心中有了特定的意向,則無法持平公正。程顥因此告誡人「越著心把捉越不定」。


    ----- -------- TITLE: 爬上生命進化的階梯-林蒼生 AUTHOR: 松 DATE: 09/25/2019 11:08:46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3968395

    狗的生命也是宇宙生命能的一部分,只是受限生理構造,不能有更高生命層次的思維能力。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人類是最高層次能思維的動物嗎?好像不是。我們的思維仍受限於五官與六識的限制。比六識更高層次的靈識,例如靈感、第六感、或心電感應…都不能被我們的感官知覺所掌握。這也暗示著,在我們心靈的背後,存在著更高層次的靈識,等著我們去進化。

    ----- -------- TITLE: 植物吸收硝酸鹽關鍵基因 AUTHOR: 松 DATE: 09/24/2019 10:14:02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4491/?fbclid=IwAR3uIh9tFgoBABXT93PFCkFMaeVS5A6P4RVWtCjErDomt4td5HEGaVwZIoU

    氮、磷、鉀是肥料三要素,其中以氮肥為首。你知道農民施下去的氮肥,究竟是如何被植物吸收的?植物若缺氮會病懨懨,那為什麼氮肥施多了,反而沒效?到底怎樣才是最有效率、最精準的施肥法?

    這些問題的終極答案,必須回到分子生物學的領域來解答,而國內研究植物吸收氮肥分子機制的第一把交椅,就是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員蔡宜芳。

    溫煦謙和、思路明晰的蔡宜芳老師,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已將近三十年,深知氮肥的「美麗與哀愁」。美麗是,氮源是植物健康生長之絕對必須,營養充足的作物才會好吃;而哀愁是,農民往往過度施肥,導致大量氮肥遺留在土壤中被沖刷流失,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能源耗竭。

    施肥過量就是浪費能源,氮肥製造耗能占全球1%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我們施下去的氮肥,真正被植物吸收只有30-50%,這樣多浪費!」蔡宜芳開門見山道,「有人估說一塊錢的肥料,要用四塊錢去clean up(清理)環境的問題。」

    蔡宜芳解釋,氮肥的來源,最早是鳥糞,來自秘魯的欽察群島。再來是開採天然硝石,主要來自智利。最後由德國科學家哈柏(Fritz Haber)和工程家博施(Carl Bosch)將氮氣和氫氣混合,透過高溫高壓加上以鐵作為催化劑,合成了氨氣,進而製造氮肥,這就是有名的「哈柏法」。綠色革命後,肥料需求暴增,硝石很快就被開採光了,幸虧有哈柏法可以人工合成,解決了氮肥短缺的大問題,兩人並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氮氣在空氣中佔了78%,氮肥的原料看似源源不絕、從此無缺,然而高壓高溫的製程,卻需要耗費大量能源。蔡宜芳說,「全球有1%的能源都花費在製造氮肥上!」但是農夫施肥時,很少人會想到自己正在「耗能」。

    蔡宜芳指出危機,「能源越來越珍貴,但是氮肥需求一直增加,每年超過一億噸,預估將來還會上升。」未來能源愈加昂貴,氮肥的價格也會跟著逐年上漲,而肥料佔農業支出的比重恐會與日俱增。

    氮肥浪費,導致水域優養化又增加溫室氣體

    「錢的問題、能源的問題都還可以解決,最不能解決的是環境的問題,」蔡宜芳強調,大部分的氮肥沒辦法被植物利用,還會產生一氧化二氮,是比二氧化碳更強烈三百倍的溫室氣體。

    而且殘留在土壤中的氮肥,很快就被雨水沖刷流失,經地下水、河川流到海洋,造成沿海優養化,即養分過多、藻類大量增生,使得水域缺氧,魚蝦全部死亡。全球許多海岸的「死區」(Dead Zone),即由此而生。

    農委會長年在推「合理化施肥」,不過絕大多數的農夫還是覺得「有氮有保庇」,養成了「寧濫勿缺」的施肥習慣。然而氮肥施用會有「報酬漸減」的效應,卻經常被忽略。

    「一開始加氮,確實產量有增加,可是到了某個程度,再增加氮,產量並不會繼續增加。這是農委會一直要告訴農夫的,但是農夫不願意產量差那麼一點,一定要加到最滿。」

    蔡宜芳鑽研植物吸收氮肥的分子生物機制,即是為了探究:如何讓植物的利用效率達到最高?是不是就此可以減少氮肥的浪費?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植物到底如何吸收硝酸鹽?揭開迷團:神奇的轉運蛋白

    除了少數植物可以與固氮菌共生,大部分植物利用氮是透過硝酸鹽和銨鹽,也就是氮肥主要的兩種形式。而銨鹽在土壤中大都會被細菌轉為硝酸鹽,所以硝酸鹽就是植物最主要的氮源。

    但是硝酸鹽帶負電,土壤粒子也是帶負電,互相排斥,因此硝酸鹽在土壤中其實很不好保存,植物來不及吸收時,一下雨就會被沖刷掉。

    植物到底如何吸收硝酸鹽?蔡宜芳的研究團隊發現,關鍵就在於植物根部的表皮細胞和根毛,其細胞膜上面有一個轉運蛋白,稱為CHL1

    「細胞膜是超級材質,像一層薄薄的油把細胞包起來,但是細胞又不能太宅,要跟外界做物質交換,所以膜上面有洞,就是蛋白質,」而負責把硝酸鹽從細胞外面送到細胞內部的,就是這個CHL1轉運蛋白。

    蔡宜芳解釋,植物對於氮肥有兩套吸收系統:低親和性和高親和性。當外面硝酸鹽濃度高,就啟動「低親和性」系統,大量把硝酸鹽吸收進來儲存,有需要再用。若遇硝酸鹽含量低時,譬如雨水沖刷過後,植物就啟動「高親和性」系統,很努力把殘存的任何一點硝酸鹽都吸進來。CHL1轉運蛋白很厲害,會自動轉換親和性高低,把硝酸鹽運送到植物當中。

    但是誰來負責偵測外面硝酸鹽的濃度高低呢?蔡宜芳的研究團隊找了好久,最後驀然回首才發現,竟然也是這個CHL1!她生動譬喻,「CHL1就像舌頭一樣,幫植物偵測土壤中的晚餐好不好吃。」

    原來CHL1身兼數職,既是搬運工(運送硝酸鹽),也是守門員(偵測),還是傳令兵(把硝酸鹽含量訊息傳到細胞核)。蔡宜芳解說,「根的生長、種子的休眠、氣孔的開關、葉子的生長,都受到硝酸鹽的調控。」

    短期大量施肥NG,少量多餐才是王道

    那麼,氮肥到底要怎麼給,最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少量多餐、細水長流」,是蔡宜芳給農民的懇切建議。

    因為實驗發現,給予高劑量的硝酸鹽,植物的基因表現量很快飆高,但是也很快就降下來,而且持續低迷,但給它低劑量的硝酸鹽,基因表現量也會升高,接著略略下降後,會再持續升高,而且一直上升!

    這個發現符合氮肥的報酬漸減律。蔡宜芳解釋,這就是植物的調節機制,當硝酸鹽濃度持續很高,植物會承受不了,就會把接收的功能關掉。換句話說,把時間拉長來看,持續提供植物少量的硝酸鹽,吸收的效率反而比一次投入高量硝酸鹽要來得好。

    因此蔡宜芳認為,台灣農地面積小,農民若時間和能力許可,應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施氮肥,避免植物一下子無法吸收而浪費。此外也可以多使用有機質肥料,「有機肥的好處就是慢慢釋放,比較不會迅速流失。」不過她也提醒,使用有機肥,土壤的菌相要夠健康,因為是靠菌來把有機肥轉換成植物可以用的東西。

    掌握環境與作物條件,聰明「減肥」不是夢

    蔡宜芳表示,因為氮肥有50-70%都流失,「要農民少施30%的肥,是絕對有空間的。」她也指出,政府對農民的補貼有一部分是化肥,肥料便宜就會多用,其實對環境「很傷」。

    農民要精準施肥,必須要很清楚自己田區的天候、光照、土壤、作物種類等條件。譬如氮肥有分硝態氮和銨態氮兩種形式,哪一種的吸收效率高,要看土壤的酸鹼值而定。蔡宜芳說,土壤酸鹼值中性的時候就1:1,鹼性就銨態氮高,酸性就硝態氮高,不過這還要看作物,不同作物的需求又不一樣,農民必須要綜合判斷,決定兩種肥料的最佳比例。

    蔡宜芳的研究找出關鍵的硝酸鹽轉運蛋白和基因組後,讓其他國家的學者得以藉此延伸。譬如中國的研究就發現:秈稻的氮肥利用率比稉稻來得好,其中差異就是這個CHL1轉運蛋白,在秈稻和稉稻上有一個胺基酸的序列不同。

    領先群倫找到關鍵基因,改寫教科書

    「其實在我十歲的時候,這個突變株就已經存在了,」蔡宜芳笑談自己畢生投入植物與氮肥研究的因緣,原來荷蘭的研究團隊早就發現了無法吸收硝酸鹽的阿拉伯芥(生物學常用的模式植物)突變株,但是當初的科學技術,無法找出是哪個基因出問題。直到她念研究所時,分子生物技術剛出來,「我開始想用這個技術找出基因。」

    但研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一天我老闆跟我講說,你這個題目可能要停下來,因為他聽到這個技術不是這麼成熟,害怕我做不出來,好在我那時候沒有停。」蔡宜芳心裡雖然惶恐,仍堅持繼續做下去,花了三年時間,終於成為全球第一個找出植物吸收硝酸鹽關鍵基因的研究者。

    蔡宜芳的研究還改寫了教科書。以前的教科書都說硝酸鹽只在木質部輸送,但是她的實驗證明,植物會把老葉的細胞所儲存的硝酸鹽,利用篩管輸送給年輕的新葉,就像阿嬤餵孫子一樣。「這種局部的硝酸鹽重新分布是靠篩管,也就是韌皮部在輸送。」她回憶,因為這研究結果顛覆了過去教科書內容,剛開始並不被學界認同而吃盡苦頭,「所以我們比別人做了多兩倍的實驗,證明我們的理論是對的。」

    植物是最勇敢面對問題的人,深藏大智慧

    「其實研究人員都有一點賭性,押寶押押看 ,科學這條路的競爭其實是非常激烈的,怕題目被別人做掉,這種恐懼感隨時存在,所以抓到一個題目就要趕快衝,才有辦法搶第一。」在去年榮獲台灣傑出女科學獎的蔡宜芳,侃侃說起三十年研究歷程的酸甜苦辣。

    原來在嚴謹的學術訓練下,是滿腔求知的熱血,「我喜歡去挑戰,找一個新的東西,然後你發現了,那種回饋和成就感是很難形容的,就很開心再去找下一個問題在哪裡。」她正色道,「研究人員要熱愛真理,否則很容易走偏,被利益沖昏頭。」

    支持她的力量,還有對於植物由衷的喜愛。蔡宜芳從小就很喜歡走入森林的感覺,「其實是很浪漫的想法,一點都不科學。」而且她越研究,就越發現植物的可敬之處。

    「植物不會動 ,它要把所有錦囊妙計想清楚,什麼環境要拿出什麼牌來。」蔡宜芳說,植物跟動物不一樣,動物的策略是誰跑得最快,就可以活下來,「植物跑不掉,所以它是最勇敢面對問題的人,永遠不逃避問題,面對它、處理它,所以植物要有勇氣,還要有智慧。」

    而從動物的角度出發,也要好好感謝植物,因為我們身體蛋白質中有一半的氮,都是從植物而來。動物只能利用有機氮,而只有植物能夠將環境中無機的氮源轉變成有機的氮源,提供給動物。

    在蔡宜芳看來,植物也有感覺,譬如它一旦受傷,「鈣的訊號就在浮動,好像說痛死了痛死了!」常言道:萬物皆有靈,在這位實事求是的科學家眼中,浮現的可是分子生物層次的獨到詮釋。

    ----- -------- TITLE: 基改作物引發的抗藥性超級雜草 AUTHOR: 松 DATE: 09/22/2019 07:26:23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59/4058860?list=thumb

    最嚴重的一種新興雜草叫長芒莧(Palmer amaranth),特別結實,每天可以長三英寸,並影響農民約三分之二的玉米和大豆產量。長芒莧是莧科植物,對許多除草劑產生了抗藥性,對農作物的生產形成嚴重的威脅。

     

     

    它能長到八英尺高,莖稈硬到可以損壞農業機械;另一種迅速蔓延的雜草是粗果莧(water hemp,又譯為水麻莧),也同樣成為農民的禍害。粗果莧每天可長一英寸,長到十二英尺高。每株粗果莧能產生二十五萬顆以上的種子,它們可以在土壤中長達四年,然後開始生長,並破壞農民預期的收穫。

    ----- -------- TITLE: 幸福熟齡之退休樂 AUTHOR: 松 DATE: 09/22/2019 07:14:08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1139/post/201905180007/%E6%B1%9F%E8%82%B2%E8%AA%A0%EF%BC%8F%E9%80%80%E4%BC%91%E7%AC%AC%E4%B8%80%E5%A4%A9%EF%BC%8C%E6%88%91%E6%8A%8A%E5%90%8C%E4%BA%8B%E7%9A%84%E9%9B%BB%E8%A9%B1%E5%85%A8%E5%88%AA%E4%BA%86%EF%BC%81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3108

    「回來才發現,咦!我的美金和加幣怎麼還剩這麼多?」六十二歲退休前,江育誠出國旅遊總是和中小企業老闆一起跟團,吃好住好,飛一趟動輒超過十萬元。現在六十六歲的他第一次嘗試自助旅行,這才知道「原來可以這麼省,而且更好玩!」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熱愛繪畫的江育誠退休後時常到戶外寫生,但光在台灣畫畫還不夠,今年十月他和三位畫友結伴同行,飛往加拿大第二大城蒙特婁(Montreal)一睹漫天楓紅,駕車一路往北追著楓葉跑,看著楓葉由黃轉紅,季節由秋入冬,把北國瞬息萬變的繽紛色彩全都化為畫布上的永恆。

    「我們四個人的特色就是,都不敢靠畫為生,可是又都最愛畫畫!」江育誠的畫友都是五、六十歲的業餘畫家,退休前有人從事室內裝潢,也有人是高中美術老師。雖是近幾年才相識,因彼此志趣相投,四個大男人的美加之旅一拍即合,天天吃住在一起,竟然從沒吵過架,「如果遇到很難決定的事情,他們就說,江總你決定!哈哈!」江育誠還開車載著大夥南下紐約,從時代廣場玩到大都會博物館,留下一輩子的美好回憶。

     

    半年前,他們透過旅行社辦簽證和買機票,搶到三萬零八百元的早鳥價,機票就先省一筆,飛往蒙特婁後又借住在一位畫友位於聖勞倫斯河畔的家,住宿費也省了。

     

    每天早上,他們開著載滿畫具和炊具的廂型車,找個離家不遠的地方駐足寫生,中午就在戶外野餐,手上的畫筆當筷子,畫板拿來當鍋蓋,把超市買的印度餅煎得蓬鬆酥脆,夾著堅果、水果一起吃,再搭配一壺現煮咖啡就很過癮!自己料理超省錢,平均下來一餐不到一百元,看似吃得簡單,實則樂趣無窮,江育誠笑著說:「我們是這樣在過日子,但是過得很好!」

    唯一的挑戰是低溫,深秋的蒙特婁已經來到攝氏零度,不耐寒的江育誠直呼:「零度寫生真的很辛苦,畫畫都會一直流鼻涕,手也會僵硬,很冷很冷!」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畫畫之外,難得遠征加拿大,當然要四處探險、體驗當地生活。週末假日,一行人常跑去高級住宅的拍賣活動,房子內所有喜歡的東西都能買,重點是價格超優惠,江育誠用加幣五塊錢(約台幣一百二十元)就買到豪宅裡的熨斗,挖寶的感覺相當有趣。

    更好玩的是,當地有許多二手衣物市場,賣的是衝動型購物者提供的服飾,有些只穿一兩次,有的甚至連吊牌都沒剪,等於用二手價格買到全新商品,令江育誠大開眼界,在賣場裡享受尋寶樂趣,帶回好多物美價廉的寶貝。

     

    「我不避諱啦!」江育誠指著身上穿的長褲說:「這個就在那裡買的啊!很有質感,我好喜歡這個顏色,在台灣都沒有看過,一條加幣七塊錢(約台幣一百六十元)。」接著,又秀出腰間的皮帶說:「這個也是啊!才加幣五、六塊錢(約台幣一百二十元),真皮的耶!」

     

    同行朋友開玩笑說:「江總,我們買也就罷了,你怎麼也跟著我們買!」江育誠開心地說:「我穿這個我覺得很舒服,這已經無關財富啦!嘉裕西服的總經理去買二手褲子來穿,我不覺得羞恥,我覺得那是一種環保,最主要是我覺得快樂啊!哈哈!」

    在蒙特婁住了兩個星期後,畫家們前往同屬法語區的魁北克市(Quebec)旅遊三天,卻捨棄知名豪華的芳堤娜城堡飯店(le Chateau Frontenac),只選了附近的普通旅館,四個大男人同住一間房,照樣玩得很盡興。「我們也不是住不起高級飯店,但覺得沒有必要。」

     

    享受旅行不一定要走奢華路線,江育誠陪朋友在街頭畫畫、朝聖歌手席琳狄翁(Celine Dion)結婚的美麗教堂,更不忘流連古董市場挖寶,從鐘錶、勳章、銀器、雕塑、玩具小火車都是江育誠的最愛,連逛三個小時都不嫌累,而且驚喜不斷。

    江育誠這次就買到一枚精緻的勳章,網路上一模一樣的商品要價台幣七萬多元,卻被他在當地以台幣兩千多元的價格帶走,同行友人都不敢相信。「每次出國都要挖寶,這是一定要的樂趣!」

     

    離開魁北克後,「我們就一直很期待,哎唷!要去紐約了、要去紐約了!」像個大男孩一般,江育誠回憶當時的情景,眼中仍閃爍著興奮。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紐約下榻的「布魯克林藝站」只收藝術家旅客,江育誠一行人每人每晚只需付五美元,又能與其他國家的藝術家旅客交朋友,令他印象深刻。

    同行夥伴畫畫時,他買了一張三十二美元的七天地鐵票,靠著手機地圖找路,自個兒暢遊曼哈頓、中央公園、雀兒喜市場、第五大道、布魯克林、古根漢美術館等,用雙腿跑遍整個大蘋果!「我有一天走了二十幾公里,幾乎是筋疲力竭。」

    熱愛藝術的江育誠,有個心願是走遍世界四大博物館,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就是最後一站,人生「待辦事項」又完成一件。不過,江育誠可不是走馬看花,他一連三天都泡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仔細欣賞每幅畫作和雕塑,在嚮往已久的藝術殿堂品味人生。回到台灣後,繼續抱著十二本大都會博物館的館藏介紹套書,研讀每件藝術品背後的故事,細細反芻當日見聞,涵養遠比繪畫技巧更重要的藝術底蘊。紐約七日之旅,轉瞬即逝。時序入冬,開車返回蒙特婁時,眼前已是一片雪白世界。

     

    「啊!要回去了喔?」江育誠直呼,一個月的美加旅程就像只有一個星期那麼短。壯遊北美三十天,他帶回一個懷錶、三個時鐘、十幾個勳章、十幾件二手衣物,當然還有六張油畫作品,依依不捨但也滿載而歸。這群畫家們玩上了癮,已經在計畫下一趟旅遊。

     

    初嘗自助旅行滋味的江育誠,更像是發現新天地一般,愛上這種深度旅遊方式,為他那本就完美的退休生活,增添更多精彩。

     

    想要退休後常出國旅行,是不是要特別理財?「不用啦!」江育誠急忙說:「量力而為啦!我甚至也不很鼓勵說你一定要到國外去,除非你把台灣都玩遍了。你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不要有壓力。」

     

    「而且,如果是自助旅行就不用花很多錢,就是買一張機票,那住宿你可以簡單一點,不要奢侈,這是我這次體會到的。」

    其實,錢不是問題,健康才是關鍵。「錢多、錢少你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可是沒有健康,就什麼都沒有。」

     

    江育誠四十幾歲時見到不少親友早逝,因此非常重視健康,從那時起養成每週末爬山運動的好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更令人訝異的是,每次出國旅遊還會晨跑或夜跑,這就是他擁有過人體力的秘訣。

    「所以很多人說,我看起來不像六十六歲。」「我們四個都是壯年,我們不叫老年,哈哈哈!」江育誠說話中氣十足,絲毫不見老態。他一再強調,「退休以後拚搏的不是財富,是健康,但是等時間到了以後再做,都來不及了。」

    誰說年輕人才能自助旅行?提早儲備健康,退休後照樣全世界玩透透!

    我正式退休是62歲,但其實我本來決定55歲就要退休。為什麼這麼早呢?因為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有一件事情是空白的─我從小就喜歡畫畫,退休後,我一定要去完成這個夢想!

    於是,我從52歲開始正式學畫,每周一、二晚上7點到10點上課,不管公司有多忙,我一定排除萬難,就是要去畫畫。我都在辦公室公開講,我55歲就要退休去畫畫的計畫,老闆、同事都知道,所以也沒有人會攔我。

    不過,畢竟我在公司服務了這麼長的時間,老闆又是我生命中的貴人,那真的不是說走就走的,所以我也遲遲下不了這個決定。

    最後,我直到62歲才從嘉裕西服副董事長的位置退休,而退休的第一天,就把手機裡所有同事的電話都刪掉了!

    我的手機從退休那天開始也關靜音。我不是不接,我是選擇我要接誰的電話,我也會看打來的人是不是很急,這樣就不會打亂我的退休生活和創作的思緒。

    我還很殘忍,公司的普通同事、工作上認識的泛泛之交,只要不是跟我關係很密切的,我都不讓他們加入我的Facebook,哈哈!我的退休,真的是退得很乾淨,因為我的下一個人生已經開始,我要起飛啦!

    事先做好準備,退休生活無縫接軌

    退休前學畫的時候,班上同學都是自由業,他們白天都會去戶外寫生,但我要上班沒辦法,我晚上能去跟他們一起畫畫就已經阿彌陀佛了,但寫生其實是畫畫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過程。所以你就知道,退休那天我是多麼高興啊!

    回想起來,雖然我的退休時間比原定計畫晚了7年,但也無妨,因為那些年,我一直都在為退休做準備。

    等到真正退休的那一天,我畫畫的能力已經有了,一起寫生的夥伴也有了,退休的隔天馬上就可以跟人家出去寫生,全新的人生就在那裡迎接我,完全是無縫接軌!

    所以,退休需要提前準備,也需要刻意練習,不能等到退休以後才來思考「我要幹嘛」。只要退休之前做足準備,退休以後,你立刻就能享受展翅高飛的喜悅。

    退休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端看你怎樣去準備。

    我記得大概40幾歲的時候,有個退休的同事每周五都跑回公司找我聊天,後來我慢慢懂了,那就是因為他沒有開創退休後的另一個人生,不知道退休以後要做什麼,這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

    後來,我又從報章雜誌上讀到相關資訊,讓我更意識到「退休」意味著你的生活環境、人際關係全都變了,和上班時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一定要早做準備。

    比如,打高爾夫球好了,你退休前打球都是有商務上的需求,為了大家要溝通、要連絡感情,大家的作息時間也一致。「欸,禮拜三沒有會議,我們去打高爾夫球吧?早上早點去,九點回來上班剛剛好!」

    但退休以後,你還好意思約人家一起打球嗎?人家如果說他有事,拒絕一次、兩次以後你就不好意思再問了,這就是生活環境已經改變了。

    還有,以前我每次出國回來,都會跟同事分享旅遊照片,其實我很清楚他們願意和我分享,是因為我是主管,也因為我們是同事,彼此之間還有共同語言。等你退休以後,誰還會想看你的照片,聽你說那些?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如此一來,即使退休後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都改變了,也不會失去重心。

    我把退休生活當作人生志業來經營

    以我來說,我的興趣是畫畫,但我不是把畫畫當作休閒活動而已,我追求的是有朝一日能夠成為繪畫界站得上檯面的人物。所以,我把退休生活當作「志業」在經營,有了這樣的目標,人生就變得很值得追求,我也因此活得非常充實。

    既然是第二人生的志業,我很希望利用人生最後的這段時間,把跨領域的興趣做得有聲有色,那就更需要提前規劃、提前練習。

    一般人都是在五、六十歲達到事業高峰,等於20多歲出社會,必須打拼40年才能擁有一番成就,那如果我65歲退休後才開始學畫,以目前的平均壽命80歲來看,只剩下15年的時間,那不過是練完基礎以後就要走了啊!

    52歲學畫已經算很慢了,不過62歲退休時,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如果退休前有完整的15年做好基礎訓練,退休後就有能力馬上開始創作,就能做出自己的品味和風格,那才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工作和退休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職場講求團隊合作,退休卻是獨立作戰,要為自己的生活完全負責,少了團隊的力量,往往會更辛苦。可是,只要是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即便辛苦也是甘之如飴,最後創造出來的美好成果,也是一人獨享的,何樂而不為呢?

    ----- -------- TITLE: 2019金蘭世界搏茶會 AUTHOR: 松 DATE: 09/15/2019 06:05:20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blog.udn.com/singma/3818915

     

    ----- -------- TITLE: 失智症都攝取過多糖質 AUTHOR: 松 DATE: 09/15/2019 03:05:1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74832&utm_source=web&utm_medium=push&utm_campaign=%e7%b6%b2%e8%aa%8c%e7%b5%84_%e5%81%a5%e5%ba%b7

     

    糖質和失智症乍看完全沒有關聯,但其實兩者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彼此還會相互串聯,引起更多負面的連鎖效應。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12年全日本的失智症患者約有462萬人,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平均每7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推估在2025年時,平均每5名老年人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編按:在臺灣方面,根據衛福部調查,2018年全臺失智人口約27萬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失智率約為8%)。

    失智症不光影響本人,對於必須照顧患者的家人來說,也是相當沉重的負擔。「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和「血管性失智症」,是失智症的兩大類型。在失智症當中,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約占50%;血管性失智症則約占20%。光是這兩大失智症的病患,就占了所有患者的7成。

    腦部萎縮導致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是腦部慢慢萎縮,掌控記憶的海馬迴(Hippocampus),以及腦後側的「枕葉」(Occipitallobe)等部位變小,導致記憶無法保存的疾病。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腦部萎縮的情況呢?這是因為具有神經毒性的物質「β-澱粉樣蛋白」(Amyloid-β),囤積在腦部所致。

    健康的人體內也會有β—澱粉樣蛋白,但通常會被各種酵素快速分解。而分解這種β—澱粉樣蛋白的酵素之一,是「胰島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enzyme)。當體內有較多胰島素時,胰島素降解酶就會被消耗掉,如此一來,β—澱粉樣蛋白就會殘留下來。

    β—澱粉樣蛋白在體內滯留一段期間後,其型態就會改變。胰島素降解酶無法分解型態改變後的β—澱粉樣蛋白。這種變性的β—澱粉樣蛋白會導致神經細胞死亡,使腦部逐漸萎縮。根據統計調查。

    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機率,是一般正常人的2倍;使用胰島素者則有4倍。

    胰島素過量導致血管性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是腦血管堵塞所引起的失智症,同樣和胰島素有密切的關聯。前文提到動脈硬化時已說明,胰島素會使細胞產生活性氧,一旦過量就會對血管不利,最終引起動脈硬化。當血管受損,名為硬化斑塊的膽固醇等物質便會附著在該處;這樣的狀況若發生在腦部,當腦部血管完全堵塞後,堵塞處後方的腦細胞就會死亡。

    即便血管沒有完全堵塞,大腦仍會因為流往腦細胞的血流量減少,而引起「慢性腦缺血」(血液流量下降的狀態),最終仍走上失智一途。

    兩大失智症都攝取過多糖質

    過去我在門診的失智症治療中發現,這兩大失智症患者,日常飲食幾乎都攝取了過多的糖質。別說一天六成,一天攝取八九成糖質者也大有人在。而在後續的診治過程中。

    能夠控制糖質攝取的人,病程的進展有趨緩的傾向;

    相較於此,仍堅持過量糖質飲食者,無論如何治療,病程發展都不樂觀。

    失智之後會產生較大「糖質需求」

    話雖如此,要讓失智症患者實施限醣飲食並不容易。因為罹患失智症之後,身體就會產生較大的「糖質需求」,這是失智症治療的極大阻礙。若要延緩失智症惡化,即便患者本人對糖質有所需求,身邊的人仍必須嚴格阻止。

    然而,最近獨居老人或只有高齡夫婦兩人同住的家庭越來越多,糖質攝取似乎防不勝防。就我看來,這是導致日本失智症患者大幅增加的背後原因。

    糖質提高罹癌風險

    糖質和癌症之間的關係,最近也漸漸受到矚目。尤其是「腺癌」(Adenocarcinoma)這類的癌症,據說和糖質間的關係相當密切,患者數更是不斷增加。當分泌淚液、胃液、膽汁等物質的「腺組織」發生癌症時,便是所謂的腺癌。

    具體來說,腺癌經常發生在胃、大腸、肺、乳腺、甲狀腺、子宮等部位;

    除此之外,膽囊與膽管、腎臟、攝護腺、十二指腸、胰臟、卵巢等處也可能發生腺癌。由此看來,大多數的癌症其實都和腺癌有關。

    只要攝取糖質,就會有罹癌風險,因為糖質本身就是癌症的熱量來源。另一個理由是,糖質是製造癌細胞用的材料,癌細胞本身也會利用糖質來製造熱量。多數的癌症進程都把糖質當成活動的熱量來源。此外,細胞分裂或癌細胞的生成,也都是使用糖質作為材料。

    另一方面,大家已經知道,糖解作用會使身體偏向酸性,形成「惡病體質」(Cachexia)。到了這個階段,身體會更容易產生癌細胞,提高惡性腫瘤的風險。而癌細胞本身同樣也是利用糖解作用的迴路來產生熱量。

    糖解作用所產生的代謝產物,也是增加癌細胞用的原料。

    也就是說,糖解作用一旦啟動,就會營造出活化癌細胞的環境,並持續製造出可增加癌細胞的材料。正因為如此,癌細胞才這麼喜歡糖質。反過來說,如果不過度攝取糖質,癌細胞就會失去活化的環境和營養,自然就不容易增生,罹癌風險也隨之降低。

    少吃點藥,血糖值照樣穩妥當 作者: 水野雅登 

    ----- -------- TITLE: 被稱「竺副帥」之茶筅(ㄒㄧㄢˇ),在宋代是具有「官職」的抹茶器 AUTHOR: 松 DATE: 09/15/2019 12:49:56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yaj3m3g.html

    如何刷出道地抹茶

    https://matcha-jp.com/tw/899

    嚴肅地說,抹茶亦稱點茶,它不僅是中華茶文化的一朵奇葩,還曾在歷史上風靡一時。漢人研磨茶葉,相傳是受神農嘗百草時咀嚼草藥的動作所啟發,但一開始,人們主要的用茶方式還是嚼茶和煎煮茶塊兒。到了隋唐時期,抹茶粉的前身——用蒸青碾成的散茶漸漸流行開來。隨即,抹茶在文化高度發達的宋朝被開發完成,並成為了最熱門的日常飲料。從皇宮到民間,各種茶會盛行於世。人們品鑑茶葉、對比茶具、競賽製作抹茶的手法,一時熱鬧非凡。

    南宋末年的《茶具圖贊》便是這「抹茶盛世」里的一個文化結晶。其作者「審安老人」的真實身份已不可考,但書里富於創意的「十二先生」確屬中國茶道、儒家文化、宋代士人階層娛樂的經典結合——十二種抹茶器具被取上了姓、名、字、號,並依據宋朝官制被加封了各自不同的官職。本文取其精要,依使用次序和分工(烤茶、磨粉、篩集、備湯、入盞、打拂)將每位「先生」的姓氏和頭銜羅列於下:

    首先,您的茶餅要交給「韋鴻臚」去加熱、烘乾,使其變得鬆脆。「鴻臚」,朝廷上負責傳話的大嗓門兒官員,諧音「烘爐」;「韋」代指「蘆葦」,形似編織烘爐的竹篾。用竹簍子罩住火源,能防止茶葉被火苗燒壞。

    這時,「木待制」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待制」是皇帝的值班顧問,此處指木製茶臼,用於將茶餅搗成碎塊兒,並轉交給「金法曹」碾成末子。「法曹」原掌郵局驛站,後為司法官員,這裡用「曹」代指金屬茶碾的凹槽。隨後,小粒的茶末還需「抹」一道才能成為足夠細密的茶粉,這就要請出「石轉運」來研磨。本為管理運輸、稅賦的地方官,「轉運」生動地形容了石制茶磨的使用方式。

    磨好了先別急著點茶,還請「羅樞密」篩出符合標準的茶粉。「樞密」是高級軍事長官,他心思縝密,就如同茶羅上的小孔一樣。另外,散溢在桌上的茶渣不能浪費,要靠「宗從事」掃集起來。「宗」指代製作茶帚的棕絲,而「從事」正好顯示了小刷子「輔佐州官」的地位。

    茶磨好了就該燒水了。茶人講究「三沸」,由「胡員外」控制熱水的滾沸程度。「員外」本指編制之外的郎官,這裡用來形容圓形的茶瓢。因其為葫蘆剖半製成,故姓「胡」。古人稱熱水為「湯」,燒好的水要盛入湯瓶「湯提點」之中。「提點」是刑官,借表「提瓶點水」之意。

    最終接受熱水的自然是茶盞「陶寶文」了。「寶文」本是皇家檔案館分館長,用來形容陶藝茶碗的美麗紋路再合適不過了。用碗之前要先擦拭,由「司職方」負責。「司」代「絲綢」,「職方」為「方巾」,原指執掌一方軍事防禦的官員。注了水的茶盞燙手,需要「漆雕密閣」來幫忙。「密閣」為皇帝的圖書管理員,音擬「擱」,即指擱茶碗的盞托,或為漆雕製品。

    最後隆重登場的是「竺副帥」茶筅。「副帥」即以竹製的茶筅「拂甩」,抹茶最見功夫的步驟便是將熱水與茶分混合。技藝高超的茶人能迅速打出綿密持久的「乳沫」,並通過二次注水或茶匙刻畫的方式做出類似「咖啡拉花」的效果,被稱為「茶百戲」。

    見教了「十二先生」的抹茶本領,你是否也想親自動手和他們切磋切磋呢?明人有言:「願與十二先生周旋,嘗山泉極品,以終身此閒富貴也。」不知什麼原因,抹茶的風俗漸漸被泡茶取代了,這十二種茶具也讓位於茶壺、茶杯等「傳統」器皿。當抹茶作為一種雅致的「日本文化」風靡世界、並重新進入中國大眾的視野時,我感到有些對不住「竺副帥」們。抹茶不是「遺產」,我們要讓它活著。 侯博覺

     

    步驟 放入抹茶粉

     

    首先把抹茶粉放入茶碗中。用專用的湯匙「茶杓(ちゃしゃく)」舀兩湯匙,一般茶匙的話大約是小茶匙二分之一的量。雖然照片中是直接將茶粉倒入碗中,但為了避免茶粉結塊,最好先用篩網等道具過篩。

    抹茶粉在日本國內的超市或茶類專門店都可以買得到。

     

    步驟 注入熱水

     

    接著倒熱水進去。溫度最好介於8090度。太熱會不方便刷茶,溫度太低又會刷不出綿密的泡沫。

    水量大約為6070cc。大約為茶碗的1/41/5滿。水量越少越好刷茶,但是苦味也會增加,請各位依喜好自行調整。

    此外,如果想要同時刷多杯茶的時候,請一杯一杯來。若是同時倒入熱水的話,當刷完第一杯時第二杯水已經涼掉,那樣會很難刷出泡沫。

     

    步驟 刷茶

     

    將熱水倒入後就可以開始準備刷茶了。這時需要用到這個名為茶筅(ちゃせん)的道具。茶筅是由竹子所製成,尖端非常纖細,使用時必須要小心。清洗時不能夠用清潔劑洗,只要用水沖洗後讓其乾透即可。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除了專門店以外,日本的土產店或是百元商店最近也開始販賣茶筅。

    將熱水倒入後馬上就開始刷茶。首先將底下的抹茶粉均勻地融入水中,方法是使用茶筅前後刷動,而不是攪拌。

    等抹茶粉完全化開後,接下來就是關鍵部分了。手部動作基本不變,不過要加快刷動的速度。刷動時並不是用手臂,而是用手腕的力量。這時茶筅並非抵著茶碗底部,而是在熱水的上方來回刷動。

    等打出一定程度的泡沫,表面顏色變淡後,接著要將較大的泡沫戳破。這時請用茶筅在水面上輕柔的來回撫平泡沫。

     

    手順 完成!!

     

    均等的留下細緻泡沫後,最後用茶筅在水面上劃出日文的「の」字就完成了!畫「の」字是為了將泡沫集中於中央,看起來更為美觀。

    失敗例

    抹茶粉太少或是熱水的量太多都會刷不出綿密的泡沫,或是刷茶時花太長時間讓熱水涼掉也會導致失敗。成功的訣竅是要夠迅速。

    只要掌握以上幾個要點,就能學會抹茶的基本泡法。那麼趕緊去準備抹茶粉和茶筅來挑戰看看吧!

     

    ----- -------- TITLE: 晚上樹木釋CO2有害健康? AUTHOR: 松 DATE: 09/13/2019 06:47:57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的確是有人說,在晚上或清晨樹木會釋放二氧化碳,所以在這些時段到公園或樹林是有害健康的。例如,有媒體發表一篇為何早起健走運動,在專家眼裡是找死行為?,而它所說的“專家”就是號稱「走路養生達人」的林某(寫了一本叫做《走是養生之王》的書)。

    可是,樹林或公園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真的是有害健康,甚至會致命嗎?

    這些所謂的專家,達人,老師,到底知不知道,二氧化碳要到什麼樣的濃度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更遑論致命?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表的Carbon Dioxide Health Hazard Information Sheet(二氧化碳健康危害信息表),室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常為300400 ppm0.03%至0.04%),但在大都會地區則可高達600-900 ppm

    同樣根據這份信息,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所允許的工作環境二氧化碳濃度為5000 ppm,而縱然是在10000 ppm的環境裡,頂多也就是有少許人會覺得想睡,但對健康卻是毫無影響。至於可能致命的濃度則是要大於80000 ppm(即大於平常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200倍)。

    又根據一篇2017-4-4發表的論文Carbon dioxide poisoning: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n often forgotten cause of intoxic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二氧化碳中毒:對急診科經常被遺忘的中毒原因的文獻綜述),二氧化碳濃度要超過50000 ppm,它才會引發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那,您要不要猜猜看,晚上樹林裡的二氧化碳濃度會有多高?

    根據一篇1988年發表的論文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Amazon Basin(亞馬遜盆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亞馬遜森林晚上的最高二氧化碳濃度是380400 ppm

    那,您去散步或做運動的樹林或公園,有可能會有致命的二氧化碳濃度(80000 ppm)嗎?或者,有可能會有對大多數人毫無影響的二氧化碳濃度(10000 ppm)嗎?

    或者,您有沒有想過,觀眾多達好幾萬人的球場,尤其是室內的籃球場,二氧化碳濃度會有多高?要知道,我們每個人可都是無時無刻在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冒生命危險去看球賽?為什麼運動員還要捨命比賽?

    儘管媒體那篇文章有說「原因很科學」,但我卻沒看到它有提供任何科學證據。我唯一看到的是所謂的專家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很顯然只是這些“專家”推理出來的,而不是經過科學實證。

    事實上,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一天中的哪個時段是最適合做運動。我也有說,做運動最好的時間是「能讓你持之以恆的時間」。也就是說,能持之以恆才是你應該追求的,而不是一天中的什麼時段。

    至於運動的地點,我在空,還運動嗎有強調,一定要避開空嚴重的地方,而公園則是理想的地點。

    總之,沒有什麼時段是不適合做運動的,而不管是公園或是樹林,都是非常適合做運動的地點。

    ----- -------- TITLE: 根據體質喝對茶 AUTHOR: 松 DATE: 09/10/2019 07:03:28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4007488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近年茶類已取代汽水果汁成為大家最愛的飲品,不管大街小巷上的茶飲店,又或是走入便利店中,都是各種各類的枝裝茶,連上班一族檯頭也總少不了一杯熱茶,有時更會在茶底中加入其他藥材及食材以作養生。

    不少人都覺得由於茶並沒添加糖,總比喝甜味飲品更健康,也比單喝清水滋味,所以「以茶代水」,但其實絕不可,而且你又知否喝茶也要針對體質?生茶葉性微寒,有清熱、提神及下氣消食等功效,但不同的茶經過時間不一樣的烘焙、炒製及發酵,會令性味會有所改變。一般而言,脾胃欠佳、體虛、孕婦、易失眠人士都不宜多飲茶,也不宜空肚喝茶。

    籠統的講,常見的茶分為:

    白茶-如壽眉、白牡丹、白毫銀針

    多為嫩芽,由於茶葉製成後會有一層似霜雪的「白毫」,所以被稱為白茶。採摘後只經日曬或文火乾燥,為輕發酵茶,茶色清徹帶微青黃,味道清淡回甘。性涼,可清熱解毒及生津解渴,適合在夏天飲用,虛寒人士少飲。

    綠茶-如抹茶、龍井、碧螺春

    經製茶工序後大部分的白毫脫落,因此這種茶葉沖泡後仍留有翠綠的顏色,被稱為綠茶。中國及台灣的綠茶多為炒青茶,而日本綠茶則多為蒸青茶。由於只經輕度發酵,所以綠茶性寒涼,主清熱,適合夏日飲用,虛寒人士不宜多飲。

    紅茶-如伯爵茶、大吉嶺、錫蘭紅茶、阿薩姆、滇紅、祁紅

    源自福建的紅茶,傳至西方後成為最為人所熟悉的茶種。紅茶為全發酵茶,可長時間保存,屬性相對溫和,茶色呈深紅,味道較溫醇也帶甜。紅茶性溫,有暖胃散寒、下氣止逆及消食的功效。

    青茶-又稱烏龍,如鐵觀音、武夷茶、大紅袍、台灣烏龍

    青茶,在中國多被稱為烏龍,屬半發酵茶,但各種青茶的發酵程度也有所不同,以香氣而聞名。青茶屬性視乎發酵的不同,由微涼至微溫不等,可提神醒腦、去膩消食。

    黑茶-如普洱、六安茶、青磚茶

    黑茶茶色深,因此而得名,為後發酵茶,味道更醇厚帶煙薰香,而且發酵茶可長期存放,令其風味增加,所以普洱以陳年為上品。黑茶性溫,可暖胃、消滯及醒酒。

    ----- -------- TITLE: 不與人爭論對錯 AUTHOR: 松 DATE: 09/03/2019 06:13:34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61890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1.輕易地與他人爭論對錯,這可能是最不明智的行為,

    2.小孩子才會爭論不休,大人都是討論利弊,

    3.大智若愚之人從來不會和他人爭論對錯,因為在他們的心中,那些事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4.爭論到最後又有什麼意義呢?還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已。

    5.既然是大智若愚,那麼就不會表現的非常聰明,

    6.事情的利弊早已經在他們心中有了定義,最好的結果和最壞的結果都被他們考慮到了。

    7.不與之爭論是一種情商,不爭論對錯就是給別人面子,

    8.世界上的事情,哪有那麼多的對與錯,只不過是一群人不放過對方罷了。

    ----- -------- TITLE: 千古第一才子蘇東坡 - 馬叔禮 AUTHOR: 松 DATE: 09/03/2019 04:16:55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大愛人文講堂20141206 - 懷古鑒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WNUPxAX9E

    ----- -------- TITLE: 李嘉誠之「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AUTHOR: 松 DATE: 09/03/2019 03:58:26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udn.com/news/story/120538/3992135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816/1514549.htm#ixzz5yRjQJuKG

    香港《文匯報》、《商報》等媒體今(16)日全版刊登一則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的廣告聲明。聲明中表示,「以愛之義 止息怒憤」,以此反對暴力。

    聲明正中間為一個禁止暴力的圖示,左邊寫著「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右邊寫著「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正上方的標題則為「最好的因 可成最壞的果」,下方寫有「以愛之義 止息怒憤」,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 李嘉誠」。

    香港《大公報》頭版也刊登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 李嘉誠」的廣告聲明。聲明中表示,「正如我之前講過: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中新網報導,在2016年的一次記者會上,李嘉誠引用「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比喻香港的處境,呼籲不要再傷害香港。他說,國家一定是希望香港好,若香港無內地支持,恒指最少跌一半。李嘉誠認為,一國兩制不會改變,香港如果做得好,為什麼要變呢?

    除了李嘉誠之外,長江集團、新鴻基地產、恒基兆業地產、太古、信和集團及新世界發展14日也分別在香港多份報紙刊登聲明,譴責暴力行為,其中長江集團以「停止暴力行為 期盼理性討論 重建和諧社會」18字箴言呼籲各界制止暴力。

    李嘉誠表態登廣告 要求停止暴力

    香港首富李嘉誠今天以「一個香港市民」的身分在多家報章刊登廣告,呼籲停止暴力。

    廣告未指明訴求對象,但顯然與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近月以來的暴力事件有關。

    廣告出現在多家報章的頭版,共有兩款,一款是引述他此前曾說過的話:「黃台之瓜 何堪再摘」;另一款的中間是停止符號,裡面寫上「暴力」兩個字,周邊則寫上「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以愛之義止息怒憤」,「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以及「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

    李嘉誠已經退休,現在是長和系資深顧問,長期位於香港10大首富之列。過去很長時間,他的每一句話都會引起社會頗大關注和議論,很有分量。

    「黃台之瓜 何堪再摘」出自唐朝「章懷太李賢的詩句。李賢是武則天的二子,在武則天毒殺長子李弘後被立為太子,但最終也被武則天逼令自殺。

    黃台瓜辭是李賢臨死前寫下的絕命詩,以黃台之瓜比喻唐代宗室,不堪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採摘,借此勸告武則天,不要再對自己的子女趕盡殺絕。

    商業電台報導,李嘉誠於2016年回應旺角騷亂時,曾引用同一詩句,但拒絕回應誰是損害香港的「摘瓜人」。

    (編按:李賢在死前寫下著名的《黃台瓜辭》,全詩為﹕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此詩的意思,是以黃台之瓜比喻唐代的宗室,實在不堪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採摘。李賢借此勸告母親武則天,不要再對自己的子女趕盡殺絕。)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香港首富李嘉誠今(16)日在多份香港報紙刊登廣告,首次表達對香港目前局勢的看法,「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中間則配上反對暴力的圖示。這份廣告很快就流傳在各大香港社團和論壇,有眼尖網友發現,每句聲明的字尾串連以後就成了「因果由國,容港治己」,紛紛驚呼「要大力支持!」
    港媒指出,李嘉誠透過基金會發言人表示,今天是以一個香港市民身份刊登廣告,主因是他認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繫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今日香港,要停止暴力,堅守法治。時間的長河看不到盡頭,人生的路走不回頭。」

    廣告上方先是「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中間則是「反暴力」圖樣,右邊則寫著「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左邊為「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最後下半部為「以愛之義,止息怒憤」。沒想到有眼尖網友發現,這段話當中竟然隱藏「彩蛋」。

    如果只取每一句的字尾,就能組成8個大字─「因果由國,容港治己」。如果進一步研究下半部的話,就是「義憤民誠」。

    ----- -------- TITLE: 紅綠燈四個燈號以上之左右轉 AUTHOR: 松 DATE: 09/03/2019 10:42:51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92306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車子開在內側車道,要在路口左轉,看著紅綠燈,卻摸不著頭緒什麼時機該左轉?台北市交工處說,綠燈號誌可分為圓頭綠燈與箭頭綠燈,遇到圓頭綠燈,就可視車流隨機左轉;遇到箭頭綠燈,則要看道路有無劃設左轉彎待轉區來判斷。

    交工處說,路面劃有左轉彎待轉區,「這時的號誌,就會是先亮直行綠燈,再亮左轉綠燈」,意指車輛左轉的順序,排在直行車輛後面。但如果路面沒劃設左轉彎待轉區,這時的左轉號誌通常早於直行綠燈出現,或與直行綠燈一起亮,「並不會接在直行綠燈後面。」

     

    請問四燈式號誌之「紅燈左轉,與亮圓頭綠燈」,這時之兩個左轉有何不同?
    謝謝!

     

    ----- -------- TITLE: 強制險的理賠 AUTHOR: 松 DATE: 09/01/2019 03:55:19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ewe333we.pixnet.net/blog/post/200496696-%E3%80%90%E5%BC%B7%E5%88%B6%E6%B1%BD%E8%BB%8A%E8%B2%AC%E4%BB%BB%E4%BF%9D%E9%9A%AA%E3%80%91%E9%97%9C%E6%96%BC%E5%BC%B7%E5%88%B6%E9%9A%AA%E7%9A%84%E5%85%A9%E4%B8%89%E4%BA%8B

    https://www.money101.com.tw/blog/%E5%BC%B7%E5%88%B6%E9%9A%AA-%E8%B2%BB%E7%94%A8-%E7%90%86%E8%B3%A0%E9%A0%85%E7%9B%AE-%E8%BB%8A%E9%9A%AA-%E6%B1%BD%E8%BB%8A-%E6%A9%9F%E8%BB%8A

    發生交通事故的時候,強制險主要保障下列兩種人: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乘客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車外第三人

     

    你的強制險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賠對方(我方乘客+對方駕駛+對方乘客+路人)

    對方強制險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賠給你(我方乘客+我方駕駛)

    (1)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不含附約) 》保障我方乘客+第三人體傷(在你車外的人)

     【駕駛人限制】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只要是經過車主同意使用車輛的駕駛人,即是強制汽車汽責任險的被保險人,親人、朋友及同事為駕駛人皆有保障

    一、強制險保費高低:與年紀、性別以及有無肇事有關。若是年紀越大、女性、無肇事紀錄歷史,係數都會比較低。
    二、第一年投保時,違規肇事紀錄係數都是等級 4,係數 1.00,若是當年未肇事,隔年便可降 1 等級,若是肇事,隔年等級就會上升。
     

    ----- -------- TITLE: 漢族姓氏起源 AUTHOR: 松 DATE: 08/30/2019 03:48:54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7%93%E6%B0%8F

    華文中的姓氏一詞,最早時期「姓」與「氏」不同。「氏」最早的含義是「神祗」,在遠古時代對部落首領的尊稱,如「盤古氏」、「燧人氏」、「神農氏」,等等。

    隨著母系社會轉變為父系社會,「氏」演變為姓的分支,到了私有制王朝建立以後,即夏、商、周三朝,「氏」成爲貴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稱號,在周朝尤其盛行。

    「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會,「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也可以看出那時上古八大姓中,姓「/」、「」、「/」、「」、「妊」、「」和「」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炎帝神農氏姜姓。同源,黃帝軒轅氏姬姓。少昊金天氏嬴姓。顓頊高陽氏妘姓。同源,帝舜姚姓。大禹姒姓。)

    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則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稱「氏」。如此一來,姓是一個家族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的分支。

    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

    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

    貴族獲得氏的方式有:

    ·   名為氏

    ·   名為氏

    ·   名為氏

    ·   職業名為氏

    ·   住地之名為氏

    ·   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係遠近之稱為氏

    ·   貴族的字為氏

    夏商周三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貧民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後來在中國一直保持了這種傳統,同姓之人通婚被視為禁忌。直到現代,這種傳統才被逐漸打破,但是許多地方民間仍然不贊成同姓通婚。

    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姓、氏差異漸漸模糊。戰國以後,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這反映了貴族沒落,平民地位上升。

    以後,姓與氏合一,遂稱「姓氏」。唐宋後中國姓氏學逐步定型,民國前《百家姓考略》、《姓氏考略》等典籍往往把諸姓(即先秦的氏)起源上溯至堯舜、甚至炎黃傳說時期。

    ----- -------- TITLE: 高纖燕麥捲餅 AUTHOR: 松 DATE: 08/28/2019 07:11:0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uiis.com/VillageHall/newsletter.asp?id=792   Suiis素易電子報No.712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材料】
    高纖燕麥薄餅 2張、紫菜皮 1張、生菜葉 少許、小黃瓜 少許、胡蘿蔔 少許、蘋果 少許、酪梨 少許、蔓越莓 少許

    【調味料】
    素食沙拉醬 適量、鹽 少許、糖 少許

    【作法】
    1.生菜葉洗淨切絲;小黃瓜洗淨切長條;胡蘿蔔洗淨去皮切長條,汆燙後拌少許鹽、糖;蘋果洗淨去皮切長條;酪梨洗淨去皮切長條備用。
    2.燕麥薄餅攤開,鋪上紫菜皮、生菜葉,將所有材料排列在上面,淋上沙拉醬,灑上蔓越莓捲緊,食用前切段擺盤即可。


    ※資料來源:《愛上美味養生素》,王靜慧 著

    ----- -------- TITLE: 餅皮千變化 AUTHOR: 松 DATE: 08/28/2019 03:31:12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akare.pixnet.net/blog/post/25155092-%5B%E9%96%92%E4%BE%86%E7%BE%8E%E9%A3%9F%E5%81%9A%5D%E9%A4%85%E7%9A%AE%E5%8D%83%E8%AE%8A%E5%8C%96%E4%B9%8B%E5%81%A5%E5%BA%B7%E7%99%BE%E8%AE%8A%E7%9A%84%E7%BE%8E%E5%91%B3%E6%97%A9

    可以花比較多時間窩在家裡打滾的時候,

    我特愛花一大堆時間在廚房裡面研究各種健康低卡又好吃的早餐作法

    前陣子看到櫃子裡面的中筋麵粉快過期了,就突發奇想上網搜尋cook版友們有甚麼作法

    結果一試驗就試上癮,好幾天下來弄了不少奇妙的麵皮早餐!自己調麵粉、做麵皮有甚麼好處?

    低油、低卡、又可自己調整份量!

    而且面皮還可以依自己喜好或入一些高湯粉、

    或是甜味粉便成本身就超棒的餅皮!--基本麵皮--一個好的平底鍋(我用阿基師代言的XD)

    非常少的油(可用餐巾紙吸一點油抹鍋面)

    30g的麵粉(沒有電子秤可以就約莫米杯兩大格子)

    半個糧米杯的水量下去調成的麵糊

    以上的量很少..所以建議調多點量比較好吃第一次試作的時候掌握不好比例

    結果麵皮太薄又太小

    --麵粉量太少--一但把麵糊放上平底鍋後

    就用小火慢慢的煎吧麵粉量太少的時候

    不但麵皮小了許多,在我硬拉扯之下還破了T_T

    但我還是硬要吃![鹹口味餐]--起司蔬菜捲--面皮第一次翻面後,

    擺上想要吃的蔬菜

    盡量以容易悶熟的蔬菜較好

    像我硬要吃綠花椰的下場就是很半生不熟...

    --放上起司--麵皮快好、蔬菜也差不多時

    就擺上起司去加熱融化它

    --起司蔬菜捲--第一次試作所以麵皮過小

    但是看起來美觀大方分量足

    我自己吃完第一個後又馬上起鍋做另一個..

    --融化起司--自己做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現做現吃啊!!

    馬上吃到新鮮的麵皮、蔬菜、還有那受熱融化的起司!

    原本還有點生的菜頓時都變得可愛了!--起司蛋燕麥餅--外面早餐店賣的起司蛋餅很油、又多是精緻麵粉為主

    吃不飽()的同時又沒有很健康

    所以自己來試做看看

    主要是在麵粉之外加入燕麥片30g燕麥餅皮調製的方法:

    燕麥片>熱水軟化>攪拌至稠狀>加入麵粉>加入水

    這樣餅皮就會變得很有份量喔

    (跟第一次試做比較就知道)

    --起司與蛋的黃金組合--有了漂亮的荷包蛋,也沒忘記要加起司

    看到起司整個癱軟在荷包蛋上面時..

    真想直接拿湯匙下去挖起來吃..

    --起司蛋燕麥餅‧成功!!--燕麥增加了餅皮的分量

    吃起來很飽足

    但是又不會搶去麵粉的風味

    想要味道重一些又可再淋上番茄醬、胡椒鹽等等

    傳統起司蛋餅--麵粉的調製份量熟練之後

    也會試著模仿早餐店的餐點來吃吃

    --厚實的餅皮--因為是自己調製的餅皮

    所以可以依自己喜好做出很誘人的厚餅皮>//<

    比起外面早餐店油膩膩還帶點焦味的蛋餅

    我自己老王賣瓜,特愛這自製的蛋餅

    --再來一盤!--因為不是用大量的油下鍋煎

    所以香味不會很突出

    但是一考量健康問題

    只要加些番茄醬就美味百分百啦!!!

    --起司燕麥餅--

    若是上面的早餐太複雜

    最簡單的吃法就是

    把燕麥餅皮調好、放到平底鍋煎、加起司、吃掉

    --燕麥香+起司香--

    這是一個迅速(我只花5分鐘..)

    又很清爽的早點喔!!!試著放上小美冰淇淋也很合口!

    熱呼呼餅皮x冰冰的香草冰淇淋!~冷熱衝突超棒!

    --很厚的燕麥餅--這張照片比較清楚看出我放了相當多燕麥來增加麵皮分量啊!

    燕麥真得是好物!

    --偷懶時刻--

    要是完全不想調個甚麼麵粉..最簡單還是煎個漂亮的金黃荷包蛋

    淋上點番茄醬、

    加上甜甜酸黃瓜、

    夾到全麥吐司中好滿足的早晨!!

    [參考食材]Costco酸黃瓜:http://www.wretch.cc/blog/lucidglass/14376361

    costco雜糧吐司:http://www.wretch.cc/blog/lucidglass/20792511

    ----- -------- TITLE: 保護膝蓋六法寶 AUTHOR: 松 DATE: 08/12/2019 06:07:31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69787&utm_source=web&utm_medium=push&utm_campaign=%e7%b6%b2%e8%aa%8c%e7%b5%84_%e5%81%a5%e5%ba%b7

    關節的骨頭間由非常堅實的軟骨組織所包圍,輕微磨損時,軟骨可自行修復,但如果磨損太嚴重,軟骨會變得越來越薄且粗糙,最後破裂,軟骨無法包覆關節的骨頭就會裸露出來和下一個連接的骨頭互相摩擦,這時候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疼痛、腫脹、甚至是骨刺。

     

    舊傷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主因

    1. 膝蓋受過傷

    膝蓋周圍的韌帶、肌腱或滑液囊受傷時,尤其是半月板及十字韌帶,會影響關節的結構、改變關節之間的平衡或摩擦造成關節炎,而長期姿勢不良,例如長時間蹲著或跪著,或是需要搬重物者,也容易導致膝部軟組織的損傷,加重關節的磨損與破壞。

    2. 過重或肥胖

    根據英國的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者給予膝蓋的壓力較大,衍生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比體重正常者高出近三成。

    3. 性別、年紀

    研究發現隨著年紀的增加,老年人軟骨內的蛋白分解酵素會較年輕人多,造成軟骨生長變慢、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關節對外力衝擊的保護減弱等。性別方面,女性在停經之後,少了動情激素的保護,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保護膝蓋六法寶

    一、抗發炎食物

    身體的發炎反應主要是由前列腺素所引起的,因此可以藉由降低前列腺素來減輕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

    1. 深海魚類:

    深海魚富含 Omega-3 脂肪酸,可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如鮭魚、鮪魚、大比目魚、鯖魚等。

    2. 薑黃素:如咖哩、薑。

    二、抗氧化食物

    抗氧化的食物可對抗自由基,減少關節的發炎反應。

    1. 維生素C除了抗氧化外,可能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如芭樂、奇異果、柳橙、青椒等。

    2. 維生素E如糙米、杏仁、酪梨、蝦子、奇異果。

    三、有助修復軟骨的食物

    以軟骨的結構而言,主要成分為膠原蛋白和葡萄糖胺,其中膠原蛋白可藉由優質蛋白質增加膠原蛋白的合成,例如雞蛋、豆類、魚類,蛋白質還可幫助肌肉生長,降低關節的負擔。

    四、適度補充鈣質

    骨頭會被動地承受身體的重量,若要增加軟骨下方骨骼的密度,可增加植物性食物的鈣質來源,如莧菜、黑芝麻、豆干等,鈣質會比動物性食物來得豐富。

    五、控制體重

    研究指出,年輕時體重過重者,老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相對增加,若減少 5 公斤,可延緩 10 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可多選擇纖維含量多且體積大的食物,例如蔬菜、榖類,或較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蒟蒻、金針菇。

    六、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張力和彈力,加強骨骼耐受度和血流量,讓營養素可以運輸過去,進而增加骨密度。

    葡萄糖胺到底有沒有效?

    廣告中常常聽到維X力、葡萄糖胺的廣告,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其實不深,會覺得只要骨頭有問題、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等就要吃到底是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吃它們呢?常常會有人把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搞混,以為他們是一樣的症狀,但其實不是哦!所以我們先來了解它們的不同: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是關節內覆蓋骨骼末端的組織,指關節之間能互相滑動,也可以減少運動或身體重量帶來的負荷。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是軟骨的內層(較薄)破損了,使得關節之間的骨頭互相摩擦,造成疼痛或腫脹,甚至長出骨刺。

    骨質疏鬆症

    我們的骨質在隨著年紀的增加會慢慢的減少,尤其是女生在停經之後,減少的速度有更快,當骨質流失過多的時候,會使原本紮實的骨頭變得有許多空隙,所以骨頭變得比較不堅實,當跌倒或是動作較大時,就容易有骨折的問題。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什麼是葡萄糖胺?

    葡萄糖胺是關節軟骨重要成分的前身,可潤滑關節(下圖),而人體本身就可以合成葡萄糖胺,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合成速率降低了,趕不上分解的速度。

    葡萄糖胺分成三種:

    1. 硫酸鹽類

    2. 鹽酸鹽類

    3. 乙醯葡萄糖胺

    硫酸鹽類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維骨力,屬於藥用級成分;另外兩種則是保健食品使用的型式。

    葡萄糖胺只對部分初期患者有效

    對骨質疏鬆症是沒有太大的幫助的喲!

    它能減少發炎,降低疼痛感,但無法治療或預防關節老化,而且沒辦法讓骨頭變強壯。由於效果有限,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沒有特別建議使用葡萄糖胺,如果有需要,適量補充即可。

    膠原蛋白 關節炎

    膠原蛋白也可以增強骨骼?

    再來是常見的膠原蛋白,他是構成軟骨的重要成分(上圖),像房子中鋼筋水泥的鋼筋結構,軟骨也會隨著年齡越大,生成速率越來越低,如果加上肥胖的問題,軟骨會磨損的更嚴重,而且軟骨的生長是不可逆的,所以不會有修補回原狀的情形,額外的補充是給予更多材料去合成軟骨,但這些材料還可以用在身體其他需求上,例如頭髮、皮膚等,所以身體會以最需要的部位先給予這些材料。

    因此加強肌耐力才是長久之道,在關節尚未退化之前,訓練好強壯的肌肉,肌肉夠強壯就可以支撐住身體的重量,減輕關節的負擔!

    【營養小教室】

    高血壓、心臟或腎臟病患者應選擇低鈉的葡萄糖胺,否則會對心臟或腎臟造成負擔。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如果同時有在做化療,建議先避免服用葡萄糖胺,因為部分化療藥物和葡萄糖胺會產生交互作用。

    資料來源:

    Blagojevic, M., et al. (2010). Risk factors for onse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18(1), 24-33.)

    Muthuri, S. G., et al.(2011). History of knee injuries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19(11), 1286-1293.

    原文於此

    ----- -------- TITLE: 汽車多久需要保養更換機油? AUTHOR: 松 DATE: 08/10/2019 07:11:13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91634&p=1

    今年3月的時候,Mobile01論壇裡一位網名為擦邊球的網友,發表了一篇CR-V的關箱文,裡面詳細的紀錄了他從2003年底買了一台CR-V,持有了13年行使21萬公里後全部的養車成本,總金額高達135萬。平均一年花費10新台幣萬元,詳細的紀錄,連新聞媒體都轉載報導。

    我再算了一下,如果把其中的油錢、過路費、政府規費、停車費用等等扣除,與車子保養維修相關的成本總金額為439209元整,約佔了車價的一半,平均一年竟然高達3.3萬元。

    根據我自己開國產車的經驗,我一直都是回原廠保養。我記得頭幾年剛開始保養,大概都是23千元以內,等到過保以後每年回去都是4千元以上了,而且現在回廠沒有5千元以上是回不了家的。根據我問了幾位用車的朋友,不可否認的,國產車這幾年的保養費也慢慢隨著通貨膨脹的調整而越來越高了。

    日系車與歐系車保養頻率的差異

    我記得早期的日本車也是一年/1萬公里保養一次,可是近十年以來日系國產車已經全面改成半年/5千保養一次,如果以一般例行性保養來說一年兩次,每次都5千元來說,其實日系車一年也要1萬元以上的基本養車費用。不過,我的另一台歐洲車,卻仍然是一年/1萬公里保養一次。(見圖二)

    也就是說,以前以為日本車省錢好養,現在由於它的保養頻率較高,費用也逐年上調,並沒有過去老一輩流傳的這麼好養。事實上,汽車保養的頻率高低,在國外也多所爭議。你可以看看以下的兩篇文章。

    1.Do You Really Need to Change Your Oil Every 3,000 Miles?
    2.How often should you change the oil in your car?

    我來節錄一下摘要,在美國早期許多日系車也是被建議3000英里(4800公里)保養更換機油一次,但是隨著引擎技術的改進,美國許多車廠開始建議7500英里(12000公里)才需要更換保養一次。你剛好可以拿來類比台灣的半年/5千公里與一年/1萬公里這兩個保養模式。

    密集的更換機油,也被美國政府注意到產生機油浪費與不環保等問題,因此,近幾年福特、福斯、保時捷、Toyota幾款車種,原廠還上調到10000英里(16000公里)才需要保養更換一次,甚至BMW的規範是15000英里(24000公里)才需要跟換引擎油。

    一些消費者報告也呼籲不要過度更換機油,可以照顧你的荷包。事實上,許多國外進口機油甚至標示他們的工作里程是從3000英里後才開始,也就是說要開到5000公里機油才正開始發揮他們最佳的工作狀態時,你就回保養廠把它們倒掉了。

    不過,如果你的駕車環境屬於較為嚴苛的行駛狀態,你最好還是3000英里就需要保養跟換機油。我來幫你整理一下什麼算是嚴苛環境呢?
    1
    、長時間時速60公里以下慢速行駛
    2
    、長期高熱環境下行駛
    3
    、多塵土、泥濘、鹽的路況與用車環境
    4
    、長時間負重行駛
    5
    、經常衝刺又急煞

    嗯,你有沒有覺得台灣北部這種常塞車的環境,相對於那些大陸型國家來說,其實對車子算是比較嚴苛的使用呢?這同時也說明,一台車子如果是長期市區打轉跟一台經常高速行駛,在相同里程下,其實長期開市區的車損耗反而比較嚴重。原因是在市區行駛速度慢,你的引擎運轉時數與週數都比高速行駛下運轉更久。

    我來歸納一個表格(見下表),如果你開車頻率高幾乎每天用車,像計程車司機,而且經常市區塞車怠速,你最好每半年就要保養一次。如果你是每天開長途車的通勤族,而且一半以上都是高速公路,那就採用原廠建議的半年/5千(哪項先到就去保養)。像我有一台買菜車,一周開三次左右,而且都是市區為主,這種情況因為里程少,車子使用率也不高,我也為此曾經請教過技師,像這種情況,一年保養一次其實就可以了。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養頻率,也是可以省下不少開銷唷!

     

    ----- -------- TITLE: 竹崎圓潭自然生態園區步道 AUTHOR: 松 DATE: 08/04/2019 12:23:59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https://taiwantour.info/ali-nsa-chazaki/

    因為路段的限制,大型遊覽車是沒辦法抵達,所以曝光度相對低很多,因此大部份都是內行的才知道!區佔地約五公頃,海拔平均高度將近一千公尺,往返只需40~50分鐘左右,是集生態、休閒、健康的綠色步道,在這裡有件事要注意,那就是二樓餐廳建議要預約,因為附近的餐廳不多,有可能會找不到吃的喔!

    ----- -------- TITLE: 盛竹如的負面感謝 AUTHOR: 松 DATE: 08/03/2019 05:48:17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88/3966390

    盛竹如曾是台視鎮台主播,卻因事而被騙下台,當時沮喪挫折。如今邁入78歲回看過往,「如果我一路播新聞到65歲,算一算退休金剛好1千萬,那我今天肯定會是個窮光蛋;但現在我身家數億,光房子就值2億多,日子過得開心快活。」對那些傷害他的人充滿感謝。

    盛竹如當年播新聞甚至可決定新聞走向,算是兼地下製作人,老三台的年代被規定不能碰軍方負面新聞,有一回他得知台北飛金門的軍機墜海,「以新聞人的良知,這麼重大的事我堅決要播。」結果隔天總經理大加讚美,給了他1千元美金鼓勵,還買好機票送他去美國考察,他說,「1千美金是我幾個月的薪水,我開心收行李飛去,結果到了那邊朋友納悶,打回台灣『文工會』問了狀況,總幹事說,盛竹如未來不准再碰新聞了。」

    從此被踢出主播台,他難過失落,回台後總經理要他去找新聞局長求情,盛說,「這混蛋,我走進他辦公室看他把腳蹺在桌上,說『你台視別待了,來新聞局當個編譯好了』,我回他『我沒那個能力』,掉頭就走。」此後,他主持「強棒出擊」、弄漢城奧運,甚至當節目部經理做戲,就是不碰新聞,離開電視台後有類戲劇來邀,開出配音每集10萬酬勞,「我一個禮拜幫兩個劇配,共10集,就拿100萬,1個月就進帳4百萬,我不投資理財,錢一點一點存,滾出數億身家。」

    如今78歲了,盛竹如喜歡和年輕人接觸,出外景節目玩遊戲、幫歌手拍MV,前陣子還拍柴智屏的「我的青春都是你」演系主任,人生從不言老,而且有趣的是,他不拿手機,卻替手機廠商拍廣告,又是荷包滿滿,「我不會去想我還能幹多久,也不在乎年紀,更不怨當年欺負我的人,開心快活就夠了。」

    一、「對那些傷害他的人充滿感謝」-實不知是如何感謝法?我想這只是表面上的說詞,心裡可沒這麼想-請看下一段內容就感受到(「這混蛋」)。

    二、當時的新聞局長錯了嗎?那是「時勢」、上面規定的。如果這麼做,就是「傷害他人」,那奉公守法的警察開罰單、判竊賊坐牢的法官,都是「傷害他人」囉!

    ----- -------- TITLE: 筋膜與經絡 AUTHOR: 松 DATE: 07/30/2019 07:51:29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blog.easepain.tw/dr-kp/fascia/

    https://ylnova.pixnet.net/blog/post/438412873-%E8%BA%AB%E9%AB%94%E4%B8%8A%E7%9A%84%E4%B8%83%E5%A4%A7%E6%A2%9D%E8%82%8C%E7%AD%8B%E8%86%9C%E7%B6%93%E7%B7%9A-1.%E6%B7%BA%E8%83%8C%E7%B7%9A%EF%BC%8C%E8%86%80%E8%83%B1%E7%B6%93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23768?srcid=73746f726d2e6d675f61643239393064633264313039633535_1564487791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5%A4%96%E7%A7%91%E5%A4%A7%E6%88%90

    這十幾年來「筋膜」這個詞橫掃過醫學、運動這兩個領域。尤其是解剖列車這本書影響了醫學與運動的許多觀念。無論是喜愛運動的你,或是想更瞭解疼痛問題的你,都很建議瞭解一下筋膜的概念。

    筋膜是一種結締組織

    結締組織是身體中拿來連接、填充、包覆不同組織、器官、內臟的東西。我們熟悉的很多結構,例如:骨膜、肌腱、韌帶、筋膜、膠原蛋白……等等,都屬於結締組織,可以說在你身體裡到處都是。

    結締組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功能,因此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很堅韌、有的彈性又滑溜。結締組織雖然有不同的型態,但其實彼此又互相連結。例如:包覆著骨骼的骨膜,會連接著肌肉的深層筋膜,深層筋膜又會連接到肌腱韌帶,而肌腱、韌帶又會在關節周邊連結到的關節上骨膜,或者另一塊肌肉,然後淺層筋膜又把上面這些通通包住。總而言之,是一個環環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糾閣不清的概念!

    而筋膜是結締組織中很特別的一種,他像有彈性的保險套 (好痛痛編輯的主意,但我實在不得不同意這譬喻不錯) ,從外部包住肌肉、內臟、神經、血管等組織器官,也會像彈力帶一樣穿梭在組織中,既是組織的隔間,也作為組織間的連結。而這些全身上下裡裡外外的筋膜,構成了一個彼此相連的網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筋膜牽一髮動全身。順帶一提的是,由於筋膜包裹著你全身上下,而且又富有彈性,他其實也有維持姿勢的效果。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筋膜在運動中的觀念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在以前我們會把每一束肌肉分開來看,例如肱二頭肌收縮,可以把你的下臂舉起來。這樣很方便人們去瞭解人體的運作,但是也僅僅止於方便,事實上人體不是這樣動的。除了眨眼睛外,人體幾乎沒有什麼動作是單一肌肉完成的。

    雖然說傳統的理論也延伸出主動肌、拮抗肌、協同肌、穩定肌等觀念,但還是不脫「以主動肌為核心,其他肌肉組織都是在輔助這塊肌肉的觀念」。但新的觀念認為你做的許多動作,無論你自己有沒有察覺,其實是整個身體都在動!例如當你舉起一個東西時,核心肌群要穩定,肩膀和肩胛也會出力。任何環節不對,你都有可能感覺怪怪的,或者出現疼痛、活動障礙。所以現在醫學在分析動作時,已漸漸地較少只討論單一肌肉,而是從「功能帶」、「動作鍊」,甚至更大範圍、更全面性的角度來考慮了!

    而這時候大家就會去思考,是誰串起了這一切?

    顯然,在功能帶的概念中,單一肌肉、骨骼、肌腱、韌帶的角色被淡化,唯一能串起一切的筋膜逐漸受到重視。

    以前我們認為肌肉收縮後會拉動肌腱,肌腱再拉動骨頭,但現在很多新研究認為其實很多力量是透過筋膜在傳遞的。肌腱、韌帶、肌肉、骨膜就像互相交纏的橡皮筋,只要拉動其中一條,其他條也會受到影響。

    然而筋膜不只是傳遞力量,被拉緊的筋膜也能儲存力量,然後在下個動作釋放出來,產生更大的爆發力。就像魯夫那樣!譬如投手投球,他並非只靠肌肉把球投出去。在準備階段,一定會把手臂先往後拉,這時身體前側的筋膜就像被拉緊的橡皮筋。在投球的加速期,筋膜橡皮筋回彈所釋放的力量,配合投擲用的肌肉出力,兩股力量加在一起才能投出最快的球速!

     

    筋膜也和感覺有關係

    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為也可以把筋膜當作感覺器官來看待。因為包住肌肉的筋膜中有著豐富的感覺神經,這些筋膜中的神經對於筋膜的張力、壓力、剪力都很敏感。甚至被認為是本體感覺的重要元素之一。整體而言,筋膜中的運動與感覺神經數量大約是 1:2.5,感覺神經佔了很高的比例,可以感知疼痛、影響肌肉放鬆的程度。

    本體感覺簡單說,就是身體可以感覺到肢體在什麼位置,受到什麼樣的力,就算你閉著眼睛也會知道自己的手在哪裡。

    此外,因為筋膜和痛覺、張力、拉力、本體感覺、自律神經有關,所以有很多失調的問題可能都跟筋膜有關係,例如頸部、腰部的慢性疼痛、脊椎側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腸燥症、慢性疲勞、情緒障礙等等。

    筋膜並不是西方獨有的觀念

    解剖列車這本筋膜重要的著作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其中一點,就是書的尾巴把人體的筋膜線和中醫的經筋做比對,發現有跟高的相似性;另外內臟筋膜的概念也和中醫內科的三焦極為類似。這代表著只要仔細觀察、研究,無論東西方的醫學其實都得到了很相似的結果。然而,如果中醫看到筋膜的存在已經2000多年,為何對筋膜的認識遲遲沒有進步?

    簡單來說是時代與科技的侷限性。筋膜在研究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樣的研究方法才適當?」,薄薄一層筋膜很難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醫學影像顯示出來,X光更不可能了。直到近年來才能透過高解析度的超音波和其他設備評估比較細節的筋膜活動與特性。有了觀察才可能有假說、實驗和理論,這也是近年來筋膜研究相當熱門的原因!

    那如果筋膜出狀況會如何呢?

    筋膜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受傷後的沾黏。例如手臂割傷,肌肉和肌肉外的筋膜都會一起被割開。但復原的過程中,新生的組織無法非常精確地分辨不同組織之間的差異,所以可能會讓筋膜、肌肉、甚至附近其他組織黏在一快兒,然後肌肉和筋膜之間就無法像原本那樣順利滑來滑去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沾黏」。

    筋膜沾黏會造成你覺得身體有些地方卡卡的、緊緊的、活動受到限制,力量的傳遞當然也可能被干擾,姿勢的維持也可能會被影響。這些我們過去「以為」該歸咎於肌肉、骨骼、關節受傷所造成的問題,但有可能是筋膜受傷的結果。

    你可能會想問:有沒有辦法自己的問題是否跟筋膜有關?坦白說,很難!這是因為筋膜的評估需要很精細的手感,即使是專業的醫療人員,也需要充分的訓練和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累積才有能力進行。

    但好消息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漸漸有些儀器設備來幫助我們做比較客觀的量測,例如:軟組織超音波、肌肉張力評估儀、生物電阻……等等。這些設備肯定會逐漸普及,甚至變成業界的標準配備。我會建議如果有難解的疼痛、緊繃、活動問題,可以去找專業的復健科、骨科、中醫、運動醫學醫師、物理治療師,他們是第一線最瞭解筋膜的醫療、醫事人員,由他們幫你進行評估或安排相關檢查,這是目前想知到自己的筋膜有沒有問題的最好方法。

     

    《解剖列車》是由湯瑪斯(Thomas W. Myers)所著,

    書中的主要的觀念是:

    人體全身皆遍布肌筋膜,而「肌筋膜」其實就是「肌肉」和「筋膜」兩個不可分割的組織所結合起來的總稱。

    在這一本書中,作者依據肌筋膜的連續性,將全身的肌筋膜分為七大條解剖經線,包認識了這些「經線」之後,才更清楚一群肌肉之間是有連貫性的,我們的身體也是透過這些經線才能做出各種具有協調性的動作,這也讓我們更清楚瞭解到不能只考慮肌肉的單一功能

    關於我們身體上的七大條肌筋膜經線

    第一條肌筋膜經線:淺背線(The Superficial Back Line)

    「淺背線』(Superficial Back Line,SBL)

    主要功能:維持直立姿勢,以耐力為主
    如何負載(負荷然後放鬆、伸展然後縮短)使人體軀幹屈曲

    人體後背最大片的一條線,連接並保護整個身體的後背表面。

    從腳底跑到頭頂

    從腳底延伸到腓腸肌、比目魚肌,再到腿後肌群,之後經過臀部與後背相連,最後連接到額頭、眼眉毛。

    像一個從腳底到頭頂的甲殼,可分成腳趾到膝蓋,以及膝蓋到額頭兩個部分。當站立時膝蓋被強迫伸直,淺背線作用如同整體肌筋膜上一條連續的路線。

     

    肌筋膜主要包括肌肉與筋膜,一般的觀念是肌肉可以收縮,也可以伸展;而筋膜卻只能夠伸展,無法收縮,所以,肌肉需要鍛鍊跟伸展,而筋膜只需要伸展,但事實上,筋膜也是具有收縮能力的。

    研究發現筋膜裡面含有肌纖維母細胞,而肌纖維母細胞本身就具有收縮的能力,可以產生顯著收縮的力量,尤其是在大面積的片狀筋膜裡面更為明顯,例如腰椎筋膜內的肌纖維母細胞的收縮能力就能影響下背的穩定性。

    因此,肌肉與筋膜都需要鍛鍊與伸展,比較不同的是鍛鍊筋膜的成效比鍛鍊肌肉慢太多了,而且也很難從外觀上看到筋膜發生了什麼變化,舉例來說:像是健美訓練,只要堅持鍛鍊幾個月,就可以看到肌肉明顯的變大塊了,相較於芭蕾舞者,其柔軟的身段與良好的肢體控制力,必須花好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持續不斷的訓練與伸展才能夠得到的。因為鍛鍊筋膜的效率遠遠比鍛鍊肌肉慢太多了,非常容易半途而廢,如果要看到成果,必須要非常有耐心,堅持鍛鍊堅持伸展。

    麥而作種種麵食。名雖殊皆麥之所造者也。令患者誤受此毒。含藏於骨髓之中。沉潛於關竅之內。久之逢虛則發。發則筋骨疼痛。隨處結腫。次則破爛。甚則損筋傷者。塌腦崩梁。穿喉蝕目。手足拘攣。苦楚一生。遺毒數代。情關一錯。禍起百端。或有雲。再服再痊。更不悟愈劫愈重。

    ----- -------- TITLE: 北極的冰融化,海平面會上升多少? AUTHOR: 松 DATE: 07/27/2019 05:28:05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如果北極的冰融化,海平面會上升多少?

    https://www.cite.com.tw/book?id=14931

    ◎不可思議的北極

    或許大家都看過關於「北極冰原融解、北極熊瀕臨滅絕危機」的電視報導和報紙廣告。全球暖化正引起各種不正常的現象。

    那麼,如果北極的冰融化,海平面會上升多少呢?

    從結論來看,即使北極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也(幾乎)不會上升

    只要做個實驗就可以了解。在普通的水裡放進普通的冰塊,先畫條線,記住水位,再等冰塊融化。結果,冰塊融化後水位上升了嗎?答案是沒有。

    但如果是在鹽水中放冰塊,水位會上升一點。其實,鹽水變成冰塊時,鹽分會被排除掉,所以從某種意義來看,冰是由純粹的水變成的。然而,冰塊周圍的海水因為含有鹽分,所以海水變重。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了解,用水銀來代替鹽水吧!水銀是非常重的液體。把水銀倒入杯中,上面加進冰塊,然後在水銀的「水平面」處做記號。如果冰塊融化,會怎樣呢?由於水會浮在上面,所以水位上升了。從水銀和冰的實驗來看,冰融化之後,水位會上升。

    同樣地,由於海水是鹽水,比較重,水位真的會上升一點。不過上升的幅度微乎其微,幾乎無法測量。因此,結論變成海平面不會上升。

    這時經常用來說明這種現象的是阿基米德原理(Archimedes principle)。所謂阿基米德原理,就是浮於水的冰會排開部分的水,只有被排開的水的部分(即體積)是物體變輕的部分〔譯註:物體浸在水中所失去的重量=它排開的液體重量〕。

    下面是關於阿基米德發現這項原理的傳說。從前,希臘一個叫作敘拉古(Syracuse)的城邦由僭主(tyrant)統治。僭主就是現在所稱的獨裁者。這位名叫希倫(Hiero)的國王,命人打造一頂純金的皇冠。但負責製作的工匠偷偷混進不同的東西,皇冠變成不是純金的。也就是說,工匠將部分黃金據為己有。因此,國王命令阿基米德進行調查。由於當時不像現在有質量分析儀器,阿基米德受命調查這頂剛做出來的皇冠純度時,真是傷透腦筋。有一天,他洗澡時突然想出方法,一絲不掛地一邊大叫著「尤利卡」(Eureka,「我發現了」),一邊跳出澡盆。

    阿基米德進澡盆時,發現自己的體重變輕。這是水產生的浮力,使他的身體變輕的重量只等於排出的水的重量。利用這項原理,阿基米德以皇冠浸在水中的重量來判定那是純金打造的,還是混雜了其他東西。應用這項原理,就可以算出即使冰融化後,水位也不會上升。

    ◎地球暖化會使海平面上升嗎?

    查詢種種關於北極的資訊時,會發現很有趣的事。

    首先,若問海平面會因為地球暖化而上升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雖然和北極的冰融無關,但如果南極的冰融化,由於南極是陸地,陸地上的冰融化後流入海中,海水的水位當然會上升。南極大陸的冰融與水位息息相關。而北極是海洋,沒有陸地,環繞周邊的陸地分別是丹麥的格陵蘭島、加拿大、美國的阿拉斯加、俄國、挪威等。如果這些國家陸地上的冰雪因為暖化而融化流入北極海,海的水位當然會上升。

    此外,如果整個地球的溫度升高,海水會膨脹。海水一膨脹,體積增加,海平面也會上升。無論如何,由於地球暖化,海平面一定會上升。但若問會上升多少,眾說紛紜。因為牽涉範圍太複雜,真的不清楚答案。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2001年的報告,到了2100年,全球海平面會上升9公分至88公分。但在2007年的報告中,修正為上升18公分至59公分,和前次的預測數字差距很大。由於氣候變遷的模式相當複雜,預測結果出現這麼大的差距。

    然而,據說西元前一萬六千年結束的前冰河期的海平面高度和現在相較,竟低了100公尺。如果當時比今天低100公尺,日本不就可以增加很多領土?海平面從約西元前一萬兩千年開始上升,大概經過八千年,到了西元前四千年左右,海平面高度和今天一樣,大約上升了100公尺。如果能活一、兩萬年,就可以親眼目睹地球非常大的變貌。

    西元前四千年左右,海平面的高度好像最高,據說甚至比現在還高出數公尺。如果這樣,東京下町與海平面同高的地方都會沉入海底吧!荷蘭也會很慘吧!另有一說是,直到西元前兩千五百年的繩文時代為止,海平面都比現在高出4公尺。 雖然據說地球暖化會使海平面上升數十公分,但回顧地球的歷史,最大的變動是約100公尺。不過,如果海平面比現在上升數公尺,應該會有很多島嶼沉沒。有人根據海平面過去也有比現在高出數公尺的紀錄,主張不必太恐慌。這些人認為,就算高出10公分也沒關係。但地球暖化不單純只是海平面上升的問題,還有種種生態系慘遭破壞的浩劫,我個人認為最好研擬好對策。

     

    ----- -------- TITLE: 悶煎毛豆 AUTHOR: 松 DATE: 07/27/2019 12:44:02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985/2

    一般的毛豆以「水煮」為多,不過最近受到矚目的方式則是「悶煎毛豆」。雖然毛豆的維生素C較耐熱,但水煮後仍會流失將近5成的維生素C。

    不過悶煎毛豆的話,維生素C的殘存率大約是水煮時的2倍!而且維生素B群等水溶性維生素,以及能消水腫的鉀等礦物質,也能完整保留。毛豆中能提升代謝效果的酵素「鉬(元素Mo)」,在水煮時會幾乎流失,相較之下,悶煎毛豆卻能保留300倍的含量,甜度也能大幅提升,營養美味都更超值。

    在水煮毛豆時,會將毛豆放入沸騰的熱水中,使毛豆的溫度急遽上升。而悶煎毛豆時,由於是用平底鍋之類慢慢加熱,因此和地瓜一樣能藉由酵素合成糖,增添甜度。

    若用橄欖油或奶油熱炒,還可以同時攝取到脂溶性的維生素K喔!

    毛豆簡單料理法

    1. 用鹽搓揉毛豆,接著放入平底鍋中乾煎到表面微焦。

    2. 平底鍋蓋上鍋蓋,轉小火悶煎約5分鐘左右。

    3. 毛豆淋上橄欖油,使其均勻裹上即可完成。

    毛豆的新鮮度超重要!只要過了一天甜度就會減半

    毛豆在採收後也會繼續呼吸,不過同時也會消耗其中的「蔗糖」。蔗糖是毛豆的甜味來源,採收後只要過了一天,便會減少至一半以下。購買毛豆時,若挑選帶有枝條或根部的毛豆,就能避免½的糖分減少。此外,冷凍毛豆大多是用當季盛產的毛豆急速冷凍,營養價值也非常接近盛產期,不妨試試。

    本文摘自《營養不流失的食材調理祕訣》/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病院營養部/台灣東販

     

    就算每天都有攝取蔬菜,不過那是『能確實讓身體吸收的料理方式』嗎?即使食物含有卡路里,料理時也會經常出現無法活用最重要的營養素,或是營養素沒有達成平衡,無法彼此輔助吸收的情況。構成身體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的吸收量如果比碳水化合物少,就沒辦法使身體充分發揮機能。

    飲食是每天不可或缺的。「削皮」、「切塊」、「汆燙」、「保存」等,目前為止大眾所認知的方法,其實可能會讓9成以上的營養流失。因此才更要學習讓身體更充滿活力的吃法!成為毫不浪費食材營養的「聰明飲食家」吧。

    在本書中,會為大家介紹能避免這種營養流失的「浪費」,營養攝取甚至能比現在增加120%的調理方法和吃法等6種訣竅。同時也會介紹最新的研究和數據。讓營養確實運送到身體每個角落的飲食新習慣,就從今天開始養成吧!

    專家也讚不絕口!改變體質的飲食訣竅大公開!

    汆燙青花菜OUT

    菠菜的紅色部分千萬不能丟掉!

    雞肉+醋讓鈣質增加4

    白菜從外側開始吃的話可就虧大了!

    白蘿蔔切愈小塊維生素C愈多!

    煮法、炒法、切法,只要一點小訣竅,

    就能讓攝取營養大大增加的超值吃法!

    納豆和熱呼呼的白飯一起吃,營養價值幾乎是零!

    薑一旦加熱,效果能增加30

    青椒會因為切法而改變營養價值!

    草莓的蒂頭用刀子切除,會讓維生素含量減半

    蘋果會因為切法而改變維生素的攝取量!

     

    ----- -------- TITLE: 南台灣第一條國家綠道 沿水圳而上的溯源之路 AUTHOR: 松 DATE: 07/23/2019 03:25:19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750057

    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表示,這麼一條長距離綠道,在地方行政上跨越了2個縣市、10個鄉鎮區的城鄉生活圈。中央行政上則穿越了3個國家風景區、2個國家公園、大埔、阿里山、玉山3個國有林事業區、烏山頭、曾文2座水庫,以及鹽水溪、曾文溪、高屏溪及濁水溪4大河川流域的資源管理圈。在人文上,則串連了台江、西拉雅族、鄒族三大族群文化圈。在環境上更是包含了5種氣候帶林相與4種水域的多元自然生態圈。高度挑戰政府部門跨域治理的協調能力,同時也需要民間力量持續參與,以公私協力的方式發展綠道的經營管理機制。

    ----- -------- TITLE: 北部灣梁針灸中醫之論腸鳴音 AUTHOR: 松 DATE: 07/16/2019 03:31:3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www.liangzhenjiu.com/2019/06/blog-post_20.html

    (四)常見的幾種腸鳴音
    (注:以下的幾種聲音,均為象意,並非完全的象音)

    1,無聲音:無聲音,其實是有聲音,只是用我們的耳朵聽不見,但是用醫用聽診器靠近肚子,則可以聽見。

    表示腸子裡面的大便非常粘稠,移動極其緩慢,基本上沒有什麼氣泡在大便之中。同時,用醫用聽診器聽到的聲音越小,表示身體越是病態。

    2,嘟:這個聲音,如同沼氣池向上冒泡。

    表示大便粘稠,移動慢,有小部分氣泡在大便中。

    3,咕嚕:聲音渾厚。

    表示大便不粘稠,移動快,有很多氣泡在大便中。

    4,咕嚕咕嚕:聲音渾厚,連續。

    表示大便軟,移動非常快,有非常多氣泡在大便中。

    5,滴哩:聲音清脆,如同鐘乳石上的水珠下落。

    通常為腸胃的上游所發出的響聲。一般在午飯後馬上睡覺,起來後即可聽到這種聲音。

    ----- -------- TITLE: 絕傳「睡覺法」,邊睡邊補腎! AUTHOR: 松 DATE: 07/12/2019 03:54:18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life.tw/?app=view&no=528428

    如果您經常感到手腳冰涼、腰背發冷,這是由於腎陽不足所引起的。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門,如果腎陽虛衰,溫煦人體的功能下降,就會出現以上癥狀。 教你兩招讓你陽氣十足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說到底,睡眠是補腎良藥!人們在勞動、工作、學習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飲食來補償外,還需要靠睡眠來補償。古人有「服藥百裹,不如獨臥」的說法,意思就是安穩地睡個好覺勝過服補藥。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一個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好,往往會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渙散、頭痛、眩暈、肌肉酸痛,甚感疲勞。一個人如果長期缺乏睡眠,處於過度勞倦的狀態中,機體就會產生耗氣傷血的病理變化,損及五臟。心勞則血損、肝勞則神損、脾勞則食損、肺勞則氣損、腎勞則精損,進而為許多疾病埋下禍根。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如果每天子時(相當於晚上11點—次日淩晨1點)前不睡覺,看病時很多老道醫就會說:「不給你治了。」其實不是不給治,而是治不好了。

    長年熬夜的人,無論男女,直接傷肝,日久傷腎,逐步造成身體氣血雙虧,每天照鏡子時會覺得臉色灰土一片。這時候就是天天營養品,天天鍛煉身體,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帶來的傷害。

    因此,早起沒關係,但晚睡絕對不行。許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習慣,這往往容易傷肝傷精傷膽。這樣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鬱,快樂的時候不多(肺氣也受影響,長期得不到有效宣發的原因)。

    還有的人認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補回來,其實根本補不回來,要麼睡不著,要麼睡不夠,即使感覺補過來了,其實身體氣血已經損傷大半了。

    一、兩種睡覺姿勢有補腎奇效:還陽臥

    練習時,首先熟練還陽臥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練習。身體自然平躺仰臥,胯關節放鬆,兩腿彎曲,小腿向內收,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正對著會陰處,兩手心放於小腹處,掌心向著腹部。擺好姿勢後,微閉眼,心中默念「虛」字,以鼻吸氣,意想氣聚於小腹處,再滾動到後腰;以嘴呼氣,意想體內的邪氣隨著呼氣排出體外。每晚睡前練習半小時。

    還陽臥練習一個月後,再高層次的練法是混元臥。姿勢依舊為仰臥,兩腳心相對,兩手要十指交叉並蓋在頭頂的百會穴處。通過練習還陽臥、混元臥,可很快使陽氣充盈起來!

    二、睡覺注意事項

    1睡眠方向

    睡覺要頭北腳南。人體隨時隨地都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睡眠的過程中大腦同樣受到磁場的干擾。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姿勢,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

    2睡覺姿勢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側臥負擔輕。由於人體的心臟多在身體左側,向右側臥可以減輕心臟承受的壓力,同時雙手避免放在心臟附近,避免因為噩夢而驚醒。

    3睡眠時間

    四季睡眠,春夏應「晚臥早起」,秋季應「早臥早起」,冬季應「早臥晚起」。最好應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正常人睡眠時間一般在每天8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4睡覺時間段

    無論是「夜貓子型」的人還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應該找出自己的生物鐘,提高睡眠休息的效率。中醫認為,子( 夜間11 時到淩晨1 時)、午( 白天11 時到下午1 時)兩個時辰是每天溫差變化最大的時間,這一段時間人體需要適當休息。

    5睡眠環境

    在臥室裡應該盡量避免放置過多的電器,以確保人腦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擾。此外,也不要戴「表」、「牙」和手機等物品睡覺,否則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 -------- TITLE: 咖啡讓人膽固醇上升嗎? AUTHOR: 松 DATE: 06/27/2019 06:58:08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492

    喝咖啡雖然好處多多,但也有讓人不利健康之處,就是導致血脂上升。

    主要原因是咖啡含有咖啡油脂,當中的雙類(diterpenes)化合物咖啡醇(cafestol)和咖啡白醇(kahweol)會使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濃度增加。

    濾泡式沖煮法可避免血脂升高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卡坦(Martijn Katan)指出,每天喝5杯以法式濾壓壺沖泡的咖啡,約含1013毫克咖啡油,四週就會讓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上升68個百分比。

    另一個研究也指出,每天喝下60毫克咖啡油,就足以讓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酸甘油酯上升,《咖啡學》作者韓懷宗指出,以咖啡豆含有1%的咖啡油來換算,只要喝入6克以上的咖啡,就會攝取超過60毫克咖啡油,不利健康。

    該怎麼辦?只要加一張濾紙即可。

    2012年初美國哈佛大學發出的《哈佛健康通訊(Harvard Health Letter)》就建議,濾紙可過濾掉大部份的咖啡醇和咖啡白醇,能有效降低喝咖啡帶來血脂上升的壞處。

    韓懷宗指出,北歐式水煮咖啡、法式濾壓壺、土耳其壺等無濾紙烹煮的咖啡,每杯約含612毫克咖啡醇和咖啡白醇,而經過濾紙沖泡的咖啡則只有約0.20.6毫克,兩者相差二、三十倍。

    至於摩卡壺、虹吸壺等沖泡法雖經過濾,但採用金屬或粗棉布材質,吸附咖啡油效果仍然有限。

    因此他建議,為了保護心血管健康,減少咖啡醇和咖啡白醇攝取,應採用濾紙沖泡咖啡,如果平日慣以義式濃縮咖啡機、摩卡壺、虹吸壺、法式濾壓壺等方式烹煮咖啡,最好多一道手續,用濾紙過濾了再喝。

     

    ----- -------- TITLE: 原生草毯強化生態系統,文旦果園省力又保水 AUTHOR: 松 DATE: 06/26/2019 05:05:08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id=1620&sub_theme=article&theme=article

    為評估草生栽培在果園中是否能加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進行研究,發現原生草毯應用於文旦果園後在果實產量、土壤性質、昆蟲相和除草成本各方面有正面的影響,可以提供農民作為永續經營草生栽培果園的參考。

    花蓮場依據環境適應性、植株生育特性、利用目的和原生植物四個考量重點,選擇以魚腥草、仙草、馬蘭、黃花蜜菜和鴨舌癀5種植物進行文旦果園植被營造。

    這樣的搭配可讓文旦花期過後保持終年果園有花朵的環境,提供果園內天敵昆蟲足夠的花粉花蜜食用,以維持天敵族群穩定,對於往後害蟲管理有諸多益處。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提供多樣生物棲地 省錢保水又保肥

    在整體蟲相調查結果亦顯示,原生草毯處理區內所調查到的寄生蜂類群的種類數較慣行施用除草劑、草相貧瘠的文旦園內高出5倍,由此可知有多樣植被的果園其生態系統服務中的「調節服務功能」較健全,當田間的害蟲族群增高時,有足夠的天敵制衡。多樣的植物棲地提供節肢動物較多的藏匿空間和食物,藉此穩定農田寄生者與被掠食者的交互關係。

    另外以匍匐性原生野花營造草生栽培的果園,除了初期仍需要定期人力維護之外,大約於一年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時便可減少除草次數,若以三分地果園計算除草成本,一年可節省大約一萬元的除草費用。

    在舖植草毯兩年後,草毯處理區對土壤水分調控亦有較好的表現,草毯使土壤具有較好的保水及排水性,且舖設草毯後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大幅提升,有助於土壤之保肥效果。

    農民游振葦表示,親自觀察種植草毯後,由於降低除草的頻率,連帶減少了農機具及工作人員頻繁來回於果園行間的次數,土壤變得較為鬆軟,也因為草毯緩和雨水的衝擊,減少了土壤的流失。另文旦果實產量在原生草毯處理區比原始地貌區稍高,花蓮場研究人員將持續進行長期的監測分析,以評估原生草毯營造技術在長時間下對於文旦果樹各面向的生態系統服務影響。

    近年來由於許多研究顯示果園草生栽培對於果樹有諸多益處,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提升而減少人類在農作物病蟲害、施肥、雜草管理的成本投入,故愈來愈多農友紛紛採行草生栽培的方式,花蓮場建議剛開始可先就原有地貌的草相進行維護即可,待有餘力再逐區以特定草種進行繁殖營造,並盡量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原生匍匐植物,以符合適地適種原則並減少後續維護成本。

    ----- -------- TITLE: 植物自帶「天然農藥」,還能讓我們更健康 AUTHOR: 松 DATE: 06/14/2019 12:03:38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0011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這可能和植物億萬年來演化出來對抗病蟲害的自我保護機制有關。植物製造出來的苦味化學物質,是一種「天然農藥」。當我們食用這些植物製成的食品時,就會吃進少量的有毒化學物質,這會讓體細胞處於類似運動或長期禁食的生理壓力之中。細胞不會因此死亡,事實上,它們會變得更強壯,因為生理壓力會增強它們的適應力以面對更嚴重的生理壓力。這個增強細胞韌性的過程稱為「激效」(hormesis),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這個過程可以解釋食用蔬果為什麼有益健康。了解激效的機制,甚至可能可以找出預防或治療某些嚴重大腦疾病的方法,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和中風。

    ----- -------- TITLE: 吃的科學 AUTHOR: 松 DATE: 06/14/2019 11:04:01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vogue.com.tw/mobile/beauty/content-47823.html

    https://www.msn.com/zh-tw/health/topic/%E6%B8%9B%E8%82%A5%E5%BF%85%E7%9F%A58%E5%A4%A7%E6%95%91%E5%91%BD%E9%97%9C%E9%8D%B5%EF%BC%81%E5%B9%AB%E4%BD%A0%E5%B0%8D%E6%8A%97%E8%82%A5%E8%83%96%E3%80%81%E8%80%81%E5%8C%96%E3%80%81%E7%96%BE%E7%97%85%E5%BF%AB%E7%AD%86%E8%A8%98/ar-AACQX21

    https://www.cite.com.tw/book?id=80706

    吃的科學 巴斯.卡斯特(Bas Kast

    許多明星都曾在採訪時分享過他們輕斷食的觀念,像是過5點後不吃晚餐,或是每天只有8小時進食,靠著計算時間吃東西而不是計算卡路里,有些人會覺得這是偏差的飲食觀念,但其實在國外,不少研究發現,在限制的時間內飲食,才是對人體真的健康的方法。

    在《吃的科學》一書中,作者卡斯特剛滿40歲就因為胸痛而鬼門關前走一趟。他因此發問:是垃圾食物毀了健康嗎?吃什麼食物會帶來真正的健康?他發揮科學記者求真求解的精神,開始鑽研現今的飲食營養研究,一栽進去就是好幾年。新認知讓他徹底改變了飲食習慣,還驚訝地發現,過去他對健康飲食的了解完全不符合科學研究的結果。

     

    《吃的科學》「最佳吃飯時間和最有效的禁食方法」章節中提到:

    兩隻有相同基因系譜的老鼠。大小相同,年齡也一樣,現在請注意:這兩隻老鼠的一生都吃一樣的東西。不只是相同的飼料,還是相同的數量。為什麼一隻是胖老鼠,一隻是瘦老鼠?
    請想像一下,這些老鼠是人。我們對他們一無所知。我們只看到,一個胖子,一個瘦子。你的腦中會自動閃過什麼?第一個懷疑可能是,胖的人吃的比瘦的人多。再說一次:兩隻老鼠吃同一種飼料,而且吃的一樣多。
    另外一提,這些老鼠是用一種老鼠速食餵肥的。所以胖老鼠身上有肥肉不太令人驚訝。但是瘦老鼠有令人矚目的好身材就比較需要解釋一下。牠為什麼這麼瘦?牠在速食之外,還額外得到乳酸菌或其他任何一種神奇物質,受奇妙的方式保護不會發胖?沒有。
    因此基本上只剩下傳統的解釋:瘦老鼠一定做過嚴格的運動計畫,而胖胖的那隻就像沙發上的馬鈴薯過了一生。但這也不是實情。


    真正的答案既簡單又讓人驚訝,並給我們指出一個有效對抗體重過重的策略:胖老鼠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時吃垃圾食物,瘦老鼠只能在特定有限的時間吃到飼料,也就是晚上,從老鼠天性上來說活動力強的時候。確切地說,瘦老鼠一整個晚上八個小時都可以吃飼料,其他十六個小時得禁食。
    現在的老鼠很聰明,在這種情況下學得很快,在有飼料的「短」時間內把肚子填滿。結果是,牠們最後跟那些一直有飼料的老鼠吃的一樣多。儘管如此,牠們維持苗條。不僅如此,還令人訝異地很健康地老去,有鑒於牠們不是攝取模範飲食,結果更是值得關注。相反的,那些不斷可以偷吃的老鼠不僅明顯變胖,還得到營養過剩世界裡典型的老年疾病,如高血壓、脂肪肝、升高的發炎指數和胰島素阻抗。
    如果有些類似東西可以套用到我們人類身上,請你考慮一下,這個研究結果可能有多大的影響。(人們當然不單是靠著兩隻老鼠,而是無數隻老鼠來確定。這些實驗是由加州聖地牙哥著名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研究員執行,結果發表在高水準的專業期刊,如《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裡。)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作者卡斯特親身試驗後發現:

    我個人覺得早上8點到晚上8點的時段很適合。雖然天知道我不是服從紀律的高手,但是我覺得遵守這個時間一點也不困難。所以我大部分都在這個12個小時範圍內用餐,其餘的12個小時禁食。如果對自己較嚴格些,並且想甩掉身上堆積起來的肥肉,那我會把時間範圍縮短為早上9點到晚上7點。老鼠實驗在某個程度上可以指出一個經驗法則:時間範圍越短,效果就越明顯。到頭來最重要的還是,找到一個適合你的生活,可以活得很好的節奏。你找到的節奏不該有放棄的味道!

    德國科普作家巴斯.卡斯特(Bas Kast),剛滿40歲就因為胸痛而鬼門關前走一趟。他開始反省:是垃圾食物毀了健康嗎?吃什麼食物會帶來真正的健康?經過多年來以科學求真求解的精神,鑽研飲食營養,他在新書《吃的科學對抗肥肉、疾病、老化的救命營養新知》中,列出以下8個重點健康飲食關鍵,能幫助大家遠離肥胖、抗老化,避免疾病來糾纏:

    抗肥飲食8大關鍵

    《抗肥飲食觀念一》:吃魚比吃肉好

    關於肉,以下是建議的優先順序:高脂肪的魚和海鮮最健康(油炸的「類似魚的東西」不算),之後是白肉如雞肉和火雞肉。如果你喜愛牛和豬的紅肉,只要偶爾食用,並且是沒有加工過的形式也可以。一星期吃一到兩次魚,一個月吃一到兩次白肉,和一年吃幾次草飼牛的牛排、野味,或是來自鄉下的烤肉。優先選擇的「蛋白質替代來源」:豆莢類如小扁豆、豆類和雪蓮子(以及布格麥、堅果、亞麻仁和奇亞籽與小麥胚芽)。

    《抗肥飲食觀念二》:優格、乳酪健康美味

    奶製品的關鍵問題不是低脂還是全脂,而是有沒有發酵。有瘦身效果的優格特別值得推薦。乳酪沒問題,同一個家族的凝乳也一樣。牛奶對成年人來說比較不利,小心起見,一天最多只能喝一到兩杯。優格也很適合搭配其他健康美味的食品。作者每天吃一碗優格加藍莓或草莓,喜歡的人還可以試著加上小麥胚芽、亞麻仁/奇亞籽、堅果或燕麥粒。

    © PIN NETWORK CO LTD 提供 德國科普作家抗肥建議,每天吃一碗優格加藍莓或草莓,喜歡的人還可以試著加上小麥胚芽、亞麻仁/奇亞籽、堅果或燕麥粒。© PIN NETWORK CO LTD 提供 特別值得推薦的是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享用任何種類的堅果,(經驗法則:每天2把)。

    《抗肥飲食觀念三》:減少用糖,不是完全避免

    減少用糖量,不是要極盡所能地避免,像是玻璃罐醃製的紫色包心菜,或是紅菜頭,或是麥片都有添加一點糖,這些都還是很好的選擇。有一些食物,例如小麥胚芽天然就含有一點糖分,但是除此之外,小麥胚芽還滿滿包含了珍貴物質(植物性蛋白、膳食纖維、維生素E、葉酸、Omega-3脂肪酸、亞精胺等),作者每天都要吃滿滿的一匙。

    《抗肥飲食觀念四》:不要害怕脂肪,堅果適量

    脂肪本身不會讓人肥胖!諷刺的是,在體重過重的情況下(關鍵字:胰島素阻抗),健康的脂肪反倒會成為我們的朋友。特別值得推薦的是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享用任何種類的堅果,(經驗法則:每天兩把)。吃高脂肪的魚,如鮭魚和鯡魚,以及亞麻仁和奇亞籽。也可以吃葵花籽和其他核仁。其他優良的脂肪來源是酪梨、橄欖油和菜籽油。乳酪也值得推薦,奶油只要適量也沒問題。

    《抗肥飲食觀念五》:低碳不是「時尚飲食」

    低碳飲食證明是相當有效的飲食法,特別是在有胰島素阻抗的時候(這常常也是體重過重的結果),此時應該放棄能快速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炸彈如白麵包、米飯和馬鈴薯(當然也不能吃糖,還有果汁,但是不用放棄整顆水果和「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有益的豆莢類)。重要的是:低碳飲食不是阿特金斯飲食!

    《抗肥飲食觀念六》:利用蛋白質增飽足感

    關於飽足感,蛋白質明顯比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更能帶來飽足感。如果想要減肥,試著在飲食中夾帶更多的蛋白質,例如優格、凝乳(含有很多蛋白質)、魚和海鮮、堅果、種子,特別是所有的豆莢類(許多不同的豆類、豌豆、雪蓮子、小扁豆)。適量的蛋,經驗法則:平均一天最多一顆蛋。

    © PIN NETWORK CO LTD 提供 優質的Omega-3來源有:核桃、奇亞籽和亞麻仁、菜籽油,特別是高脂肪的魚類。

    《抗肥飲食觀念七》:限定時間內飲食「八八原則」

    保持身材苗條的一個簡單方法,可能是在限定的時間範圍內進食,例如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八八原則」)。在某個程度上有可能:限定的時段越短效果越佳。不要在夜裡偷襲冰箱!一大早還不覺得餓?很好,傾聽身體的聲音,放棄早餐,如此一來可以稍微延長夜裡禁食的階段。在一天的前半段攝取大部分的卡路里,對身體有好處(而不是只在晚上吃一頓魔鬼大餐)。

    《抗肥飲食觀念八》:Omega-3幫大腦降低飢餓感

    體重過重可能會引起大腦中喚起飽足感的區塊(下視丘)發炎。就好像大腦「感冒了」,下視丘無法「嗅到」身體傳來的飽足訊息。結果是:對,正是因為我們過重,所以感到飢餓。Omega-3脂肪酸能抑制發炎,所以也可以在體重過重時幫上忙。「腦傷風」得以紓解,大腦的飽足中心又再度對飽足訊息有反應,飢餓感降低。優質的Omega-3來源有:核桃、奇亞籽和亞麻仁、菜籽油,特別是高脂肪的魚類。其他選項可當作次要選擇:Omega-3膠囊(魚油、磷蝦油、海藻油)。

    目前已經有學者正嘗試準確地解開老化原因和生物學上的機制。他們有一個發現,我們可以用飲食(或者不飲食,也就是經由禁食)直接影響生理時鐘的速度:老化過程可以加速或延緩,端視我們吃什麼、如何吃,以及吃多少。換句話說,我們怎麼吃,在某個方式上決定我們多年輕。      不久前在一個超過6000人的實驗調查中確定了一個結果:勤於攝取(特定)蛋白質的中年人比較早死。死亡風險提高74%,癌症風險甚至提高4倍。到底是什麼蛋白質呢?我應該放棄牛奶嗎?哪些營養成分會促進老化?我如何能用有益的方式影響老化中樞?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0460

     

    文:泰倫斯・基利(Terence Kealey

     

    不吃早餐斷食法

     

    即「八小時減肥法」,又稱「限時」進食。瓦瑞迪博士認為間歇性斷食有個問題:「有二%的人受不了五比二輕斷食或隔日斷食,卻能持續承受每天不吃早餐或宵夜。」

     

    限時進食意味著每天只有一段特定時間可以任意進食(通常是八小時),但是其他時間完全不能吃東西。實務上的作法通常是不吃早餐跟上午的點心,只吃午餐、下午的點心和晚餐,而且不吃宵夜。(珍妮佛.樂芙.休伊與休.傑克曼都是八小時減肥法的愛用者。)

     

    瓦瑞迪博士檢視了相關研究,發現如果限制人類和動物一天內只有幾小時可以進食,血脂與胰島素敏感性都會獲得改善。

     

    瓦瑞迪博士也比較了限時進食與間歇性斷食,發現限時進食在生物化學上的效果,優於隔日斷食或五比二輕斷食。

     

    瓦瑞迪博士是間歇性斷食的權威,也是真正的開創者,但是她也承認限時斷食或許更加健康。這就是科學界的誠信!真是令人敬佩!瓦瑞迪博士同時也發現有二%的間歇性斷食受試者(包括五比二和一比一)會中途退出,但是限時進食(八小時)研究的受試者只有一%退出。

     

    為什麼限時進食比間歇性斷食更健康?加州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沙奇答南達.潘達博士(Satchidananda Panda)提出了一種答案。《時尚健康.男性》雜誌主編大衛.辛可贊柯在他的暢銷書《八小時減肥法》(The 8-Hour Diet)中如此介紹潘達博士:「沙奇答南達.潘達博士身材瘦小、活力充沛,他對於間歇性斷食原理的新發現走在減重界的最前端⋯⋯何時吃東西或許跟吃什麼東西一樣重要。」

     

    潘達博士的實驗發表於二一二年。他讓大鼠有機會接觸人類愛吃的速食(如漢堡、洋芋片),結果發現大鼠也喜歡吃。牠們吃了垃圾食物會變胖,同樣也會出現胰島素抗性、肝病與發炎等症狀。但是當潘達博士只給大鼠八小時的時間接觸相同的食物時:

     

    · 牠們的進食量沒有改變

     

    · 可是沒有變胖

     

    · 生化功能(肝病、脂肪與發炎化學物質)也沒有惡化

     

    大鼠為什麼沒有變胖?生化功能為什麼沒有惡化?潘達博士的論文指出,一天只在八小時內進食,可強化肝臟的晝夜節律。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兩種晝夜節律

     

    其實,我們的身體至少有兩種晝夜節律,而且可以分開運作。眾所週知,傳統的晝夜節律是以二十四小時的晝夜週期為基礎,調節清醒、睡眠與時差。另一種晝夜節律是消化節奏,取決於進食。如果我們改變進食的時間,肝臟與胃腸的週期活動也會換到另一個時區。假設我們把進食的時間,往前或往後挪動六小時,消化系統的晝夜節律也會跟著改變,但是二十四小時的晝夜節律卻會維持原樣。於是松果腺的早上七點,對肝臟來說是下午一點。

     

    〇〇一年,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支團隊在《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即總結了研究結果:〈透過進食為肝臟導入生理時鐘〉(Entrainment of the circadianclock in the liver by feeding)。或是如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奧倫.弗洛伊教授所言,「進食主宰」消化器官的晝夜節律。

     

    換句話說,胃腸有自己的晝夜節律,由進食模式控制,而且不一定跟二十四小時的晝夜週期同步。這種導入或主宰是怎麼產生的呢?

     

    有一種重要的基因叫做Per1基因,即「週期」(periodic)基因,用來調整晝夜節律。Per1基因在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調整身體大部分的晝夜節律)的表現是記錄明/暗週期的變化。同時,Per1基因能確保褪黑激素的分泌也會記錄週期變化。

     

    其他遵循晝夜週期的器官也有Per1基因,但是當進食模式改變,消化器官的Per1基因表現,會從明/暗週期變成進食週期。例如大鼠本來是在夜晚進食(牠們是夜行動物),如果在實驗室裡讓牠們改成只有白天的幾小時可以進食,肝臟的Per1基因週期就會改變。三天內,肝臟的新作息就會把消化時鐘調整為八小時,但是松果腺的Per1基因表現依然遵循相同的明/暗週期。因此大鼠身上有兩組晝夜節律,松果腺的時鐘由明/暗週期設定,胃腸的時鐘由進食時間設定。

     

    Per2Per3基因一樣,Per1基因亦可調節肝臟合成葡萄糖的速度。事實上,胃腸的晝夜節律也會調節許多關鍵的代謝途徑。潘達博士觀察Per2基因等週期基因的表現,發現如果大鼠一天只有八小時能進食(而不是一整天),週期基因的表現會達到高峰。限時進食為晝夜節律提供一個計時的「推力」,就像父母幫孩子推鞦韆一樣。Per2基因控制著許多代謝作用,因此限制動物可以吃東西的時間只有八小時,剛好就是胰島素敏感性的高峰期。二十四小時都能進食的動物,就算碰到胰島素抗性較高的時間仍會進食,而胰島素抗性會導致肥胖。潘達博士給這項研究的結語是:「把進食時間限制在八小時有諸多好處,不用擔心吃太多⋯⋯但抑制晝夜節律與縮短斷食時間則會導致肥胖跟糖尿病。」

     

    奧倫.弗洛伊教授也做過類似的實驗。他一天只給小鼠三小時的進食時間,有了下述發現:

     

    · 食物攝取量減少七%

     

    · 體重減少五%

     

    · 血液的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濃度分別降低了二五%與四

     

    · 促進發炎的化學物質IL-6TNF-a降低了大約三〇〇

     

    弗洛伊教授為一組小鼠提供四小時的高脂飲食,另一組則是二十四小時的低脂飲食,結果顯示高振幅晝夜節律的重要性。雖然兩組攝取的熱量一樣多,但是四小時組的小鼠較不肥胖、膽固醇濃度較低、胰島素敏感性也比較高。

     

    四小時的進食時間強化了小鼠的晝夜節律,進而刺激關鍵的酶在進食時間的活動。何時吃東西或許跟吃什麼東西一樣重要,這句話或許所言不虛。

     

    小鼠身上的現象,也適用於人類嗎?布拉格查爾斯大學的漢娜.卡列歐娃與同事最近發表的論文,認同每天只在固定時間吃兩餐的好處。這篇論文的題目很長,節錄部分就能一窺結果:「一天吃豐盛的兩餐⋯⋯對第二型糖尿病患來說⋯⋯比吃六次點心更有效」。

     

    卡列歐娃醫師觀察節食減重的第二型糖尿病患,發現在攝取相同熱量的情況下,一天只吃兩餐比吃六餐更好。一天只吃兩餐可降低:

     

    · 體重

     

    · 肝臟脂肪

     

    · 空腹血漿血糖

     

    · 胰島素濃度

     

    · 升糖素濃度

     

    · 胰島素敏感性

     

    而且降低幅度超越了一日六餐、攝取相同熱量的病患。

     

    總之,無論是減重或維持健康,週期性斷食比單純限制熱量來得有效。八小時減肥法(即十六小時斷食法)是最好的斷食法,而且最佳作法是不吃早餐、上午的點心與宵夜。

     

    為什麼在晝夜節律的高峰期進食有益健康?

     

    這個問題還有另一種問法:胰島素抗性為什麼會讓人發胖?我們透過八小時減肥法發現,晝夜節律的高峰期剛好是胰島素敏感性的高峰期,以熱量攝取來說,最不容易引發肥胖,但是胰島素敏感性如何讓人變瘦,或者,為什麼瘦子的胰島素敏感性較高?一九九三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羅伯.亨利(Robert Henry)與同事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他們發表了一份精彩的研究,實驗對象是十四名第二型糖尿病患。

     

    以第二型糖尿病的常規標準來說,實驗對象的病情都控制得很好,但是他們的血糖都明顯偏高。因此亨利做了一件特別的事:讓受試者接受胰島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通常只吃口服藥,只有第一型糖尿病患才會注射胰島素)。他立刻觀察到兩個現象:病患的平均血糖值恢復正常標準,但胰島素濃度幾乎翻倍,從三〇〇 pmol/L飆高到五〇〇 pmol/L

     

    六個月後,亨利發現兩個有趣的結果:

     

    · 病患體重增加,而且是增加了很多。六個月就從九三.五公斤增加到一二.二公斤。體重增加幅度與血液胰島素濃度成正比

     

    · 雖然體重增加,但是病患攝取的食物減少了。實驗之初,亨利的病患一天平均攝取二二三大卡熱量,接受胰島素治療六個月後,熱量攝取減少了三百大卡,僅剩一七一一大卡。因此體重增加的原因不是因為吃得多,而是因為進食量變少,胰島素只好拚命把熱量儲存成脂肪

     

    這場實驗告訴我們,當你的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胰島素會讓你變胖。在自然的情況下,胰島素抗性何時會達到高峰?早餐時間。

     

    早上吃東西,身體必須比平常分泌更多胰島素,所以會引發肥胖,進而激發胰島素抗性(因為胰島素濃度上升了)。惡性循環就此開始:為了克服胰島素抗性,身體必須分泌更多胰島素,結果更加肥胖,胰島素抗性也變得更高。經年累月下來,吃早餐一定會引發糖尿病前期與代謝症候群,帶來各種危險的後果。

     

    (阿金與陶布斯向來公開反對「吃多少熱量,就會吸收多少熱量」〔a calorie for acalorie〕。會刺激胰島素分泌的碳水化合物,其實比脂肪更容易讓人發胖。亨利的實驗似乎證實了胰島素就是讓你發胖的荷爾蒙。不過,在控制的條件下讓受試者斷食或增重的生化實驗似乎發現,熱量確實是吃多少就吸收多少,無論熱量是來自脂肪或碳水化合物,都是「等熱量」吸收,因此限制熱量會變瘦,過度攝取熱量會變胖,脂肪跟碳水化合物皆然。這些觀念差異再次反映出我們對食物與飲食的了解有多搖擺不定。

     

    不過,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種矛盾現象,那就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意即不是做實驗,而是自然狀態或日常生活〕,碳水化合物確實會讓人發胖:歷時兩年觀察兩百七十名美國人後發現,碳水化合物比脂肪更容易令人極度渴望食物。原因應該是胰島素飆升,進而刺激由腦腸肽引發的極度渴望進食。)

     

    一天一餐?

     

    如果把卡列歐娃醫師的研究合理延伸下去,又會怎麼樣?如果一天只吃一餐呢?巴爾的摩國家老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的馬克.麥特森博士(Mark Mattson)與同事做了這項實驗,取得了相當大膽的結果。如果一餐吃下相當於三餐份量的食物,會對身體的生化作用造成負擔:胰島素抗性更為嚴重。麥特森博士沒有說明原因,但我認為有個相當明顯的答案:如果一天只吃一餐,進食時身體已有很高的胰島素抗性,因為斷食會引發自由脂肪酸,自由脂肪酸會激發胰島素抗性。如果一天吃兩餐,吃第二餐正好是身體出現胰島素敏感性的時候,也就是第二餐現象。一天連續兩餐似乎最為理想。

     

    麥特森博士也發現:「受試者一天只吃一餐,如果我們沒有要求他們吃得跟一天三餐的份量一樣多,他們就會吃得比較少。」

     

    若一天只吃一餐,總進食量會比一日多餐來得少,因此只吃一餐或許利大於弊。我為什麼如此確定呢?因為麥特森博士在接受大衛.辛可贊柯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訪問時,都曾提到自己「天天不吃早餐,幾乎不吃午餐,晚餐才是他主要的營養來源。」

     

    麥特森博士或許是以兩位英國演員為榜樣:喬安娜.拉姆利(Joanna Lumley)與奈吉爾.哈維斯(Nigel Havers),這兩人都一天只吃一餐,保持身材苗條,也異口同聲表示這種方式在演藝圈相當普遍。不過拿破崙一世或許是更有力的範例。安德魯.羅伯茲(Andrew Roberts)在二一四年的傳記著作《拿破崙大帝》(Napoleon the Great)中,描述年輕時的拿破崙「一天只吃一餐,時間是下午三點。」甚至在聖赫勒納島度過晚年歲月時,拿破崙也是一天只吃兩餐。他早上六點起床,十點用餐,傍晚時再吃晚餐。

    總而言之,斷食有益健康。在各種斷食法之中,不吃早餐與宵夜是最健康的選擇。

    ----- -------- TITLE: 果蠅、東方果實蠅及瓜實蠅 AUTHOR: 松 DATE: 06/10/2019 05:01:40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https://blog.xuite.net/mbbrgs/twblog1/137799358-%E6%9E%9C%E8%A0%85%E8%88%87%E6%9E%9C%E5%AF%A6%E8%A0%85%E6%9C%89%E4%BD%95%E4%B8%8D%E5%90%8C

    https://blog.xuite.net/tnwinsto893/twblog/336604890-%E6%9D%B1%E6%96%B9%E6%9E%9C%E5%AF%A6%E8%A0%85%E5%92%8C%E7%93%9C%E5%AF%A6%E8%A0%85

    東方果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屬雙翅目(Diptera)、果實蠅科(Tephritidae)為台灣果品重要害蟲,危害多種水果,一年有89世代,全年發生,無越冬現象

    瓜實蠅的雌成蟲通常在雌花謝花後即前來產卵,卵產於瓜類果實的皮下,通常數粒卵或近 10 粒的卵成堆,受害之絲瓜、小黃瓜、扁蒲之幼果之表皮會有流膠的現象。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在前庭的花園中種了一棵山芋,最近開了花,並散放出一股臭味,吸引了很多小蒼蠅,引起了我進一步的追查。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放大一點並不是紅色眼睛的果蠅,原來是危害水果類最嚴重的東方果實蠅。

    東方果實蠅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瓜實蠅(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屬雙翅目(Diptera)、 果實蠅科(Tephritidae)的昆蟲,主要危害瓜類作物,農友稱之為「蜂 仔」或「瓜仔蜂」。

    瓜實蠅的雌成蟲通常在雌花謝花後即前來產卵,卵產於瓜類果 實的皮下,通常數粒卵或近 10 粒的卵成堆,受害之絲瓜、小黃瓜、 扁蒲之幼果之表皮會有流膠的現象。

    形態、體色、體型大小二者幾乎相近, 不過可藉由翅上特徵在田間區別瓜實蠅與 東方果實蠅,在瓜實蠅的翅上明顯具有 2 個黑色斑點,而東方果實蠅除翅緣顏色較 深餘幾乎全為透明狀。

    東方果實蠅:中胸背板黑色,上下兩側具黃色的兩條縱斑和斜斑,腹部黃褐色,具2條黑色橫帶和腹背中央的細縱帶,各腳黃色,後腳脛節為黑色,翅膀透明具有黑色斜紋。

    瓜實蠅:中胸背板褐色,上下兩側具黃色的三條縱斑和斜斑,各腳具環狀斑紋,翅膀透明,翅緣具有黑色斜紋,翅膀中間具黑色斜斑,翅膀中胸背板的顏色和黃色縱紋,各腳顏色都是分辦的重點。

    果實蠅科:體長 5~6mm. 複眼紅褐色.中胸背板黑色,上下兩側具黃色的縱斑和斜斑.腹部黃褐色,具2條黑色橫帶和腹背中央的細縱帶.各腳黃色,後腳脛節為黑色.翅膀透明無明顯的斑紋。

    1~2日卵就孵化.幼蟲蛀食果肉.若剝開掉落的腐果,可見幼蟲鑽動.老熟幼蟲會進入土中化蛹,大約7~10天羽化成蟲.成蟲全年可見。

    果蠅~~在家裡的垃圾桶裡,丟一些水果皮或爛水果.擱個一兩天.就會有一堆,而生果,熟果雖然不是果蠅的食物,但是卻是母果蠅生蛋的最愛。

    在水果的表層,裡面多多少少都有果蠅的卵,在產地,會有落果的果蠅群,在賣場如果菜市場都會有果蠅群。

    ----- -------- TITLE: 趙高 AUTHOR: 松 DATE: 06/07/2019 05:05:44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itsfun.com.tw/%E8%B6%99%E9%AB%98/wiki-8533265-0786835

    有關趙高身世的史料甚少,《史記》蒙恬列傳曰:

    趙高者,諸趙疏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這條材料,是我們現今發現的了解趙高身世的唯一史料。我們將這條材料分為兩個部分來加以解讀。首先看史料的前半部分

    “趙高者,諸趙疏屬也。”

    在《史記·田單列傳》也有著與之相似的筆跡“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意思是講齊國名將田單身世,為齊國諸田(即齊國公族)。註意,“諸田”中的“田”字並不是一個國名而是齊國公族的氏。與《史記》《漢書》乃至《三國志》等正史當中此結構類似的片語,如:諸姬、諸竇、諸呂、諸趙……因此判斷《史記·蒙恬列傳》中的“諸趙”的“趙”字也是指姓氏,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趙國。趙國的國君姓趙氏,但是秦國的國君也同樣姓趙氏,例如《史記·秦本紀》最後一段總結性的指出秦國王室的姓氏稱謂:“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即秦國與趙國同祖同宗,同姓同氏。按照先秦(包括秦朝)貴族禮製,男子用氏,女子用姓,所以名字叫趙高而不是嬴高(這也就揭示了正史中稱秦始皇為趙政而不是嬴政的真實原因)。依照秦始皇對趙高如此信任,應當是秦國王室遠親。趙高的父系,是秦國王室一族的遠親。究竟是什麽樣的遠親,何時從趙氏公族之中分出,因為沒有其它更為確切的史料,已經無法準確地知道。至少在趙高這一代時已與普通庶民無異。

    現代有不少人(包括清朝的趙翼)多憑臆想的認為:秦始皇和趙高基本上是同齡人,他們在歷史上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的王族,他由秦入質于趙,娶趙人為妻。秦始皇出生于趙都邯鄲,後來滅亡了趙國。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于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于秦都鹹陽,後來毀滅了秦國。于是又衍生出趙高為故國——趙國復仇(尤其以長平之戰的國恥家恨)而潛入秦國,陰謀顛覆秦朝,族滅秦國王室。其實這些被人廣為傳頌的趙高復仇之論實際上都是缺乏歷史根據。

    如果以上推則不錯的話,我們再繼續來解讀史料後半部分。

    “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趙高有兄弟數人,史書上見到名字的有弟弟趙成。趙高出任丞相以後,趙成接替趙高擔任郎中令,參與了廢殺二世皇帝的望夷宮政變。趙高的母親受過刑罰,趙高兄弟數人,都出生于“隱宮”,世世代代,低下卑賤。隱宮,《正義》說:“餘刑見于市朝。宮刑,一百日隱于蔭室養之乃可,故曰隱宮,下蠶室是。”將“隱宮”解釋為“蠶室”,為處宮刑以及宮刑者療養康復之處。這個解釋,姑且不論其正確與否,依照這個解釋,對于趙高的母親受刑,趙高兄弟數人為何生于這種地方,道理上完全講不通。馬非百先生以為,隱宮當為“隱官”之文誤。他根據《雲夢秦簡》秦律十八種軍爵律及法律問答,隱官為官府的手工作坊,收容赦免後身體有殘缺的受刑者作工。趙高的母親有罪“被刑僇”,身體有殘缺,赦免後在“隱官”做工生活,趙高及其兄弟數人,出生于這裏。馬先生所論,甚為恰當。據《張家山漢簡》戶律,隱官一詞,不僅用來指稱收容刑餘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來指稱被收容于隱官的刑餘之人,在爵製等級身份的秦漢社會中,隱官是一種法律定義明確的身份,其身份與(減刑有期)刑徒的司寇同等,在沒有爵位的什伍、公卒和庶人之下一等,其田宅名有量的限製為半頃半宅,相當于庶人等級的一半,允許單獨立戶。也就是說,隱官是介于庶人和奴隸之間的一種身份,相當于今天的刑滿釋放人員。因為母親的身份為刑餘隱官的原故,所以史稱趙高世世卑賤。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傅律:“公士、公卒及士五(伍)、司寇、隱官子,皆為士五(伍)。”據此,隱官產子,其身份當是無爵的士五。也就是說,盡管趙高的母親是刑餘隱官,身份低賤,但是,趙高兄弟的法律身份是士五,與普通的庶民相同。趙高的身份仕途,主要受“其母為刑戮”的影響。關于趙高的父親,史書完全沒有提及。

    據《雲夢秦簡》,《秦律十八種》之《內史雜》“非史子醫殳(也),毋敢學學室,犯令者有罪。”上引《張家山·漢簡》史律也說史之子學史。史是世襲,史之子才能作史學童入學室學習。已如前述,趙高出仕,走的是學史入仕的途徑,以史之子學史而論,他的父親,當然也是史了。作為一種可能,趙高的父親也是長于刀筆的史,在隱官作下級文牘官吏,與在隱官工作的趙母婚配生育趙高與兄弟數人。如此,我們也便于解釋趙高何以能夠成為當時第一流的法律家和書法家,能夠學史步步高中,出人頭地,乃是有父親的身傳家教的原故。這一點,可以參見漢初能吏張湯的家世。張湯為刀筆之吏是子承父業,他的執法行政能力,完全受家業和父親的影響。張湯以後,張家世代以律學傳家,皆是身傳家教的世業。

    趙高的非宦官之說

    趙高是沙丘之謀的主謀,也是未來毀滅秦帝國的主要人物。有關趙高的身世,兩千年來了解甚少而曲解甚多。

    我們知道,趙高是有兒女的人。他的女兒嫁與閻樂。閻樂任鹹陽令,曾經參與望夷宮政變。這是趙高不是宦閹的明確證據。實際上,司馬遷從來沒有說過趙高是宦閹,不僅司馬遷沒有說過,東漢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沒有趙高是宦閹的記載。說趙高是宦閹的誤解,一是出于對“宦”字理解的錯誤,二是基于錯誤的文字“隱宮”所作的醜化曲解。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這是趙高被誤解為宦閹的一條材料。然而,根據新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宦”,就是在宮中內廷任職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職于宮內之人,相當于王或者皇帝的親近侍衛之臣。宦籍,就是用來登錄出入于宮門者的登記冊。秦漢時代,不管是“宦人”、“宦籍”,還是“宦官”的用語,都沒有指被去勢的男人出仕宮內官職,也就是後代所謂的“宦官”的語義。當時,被去勢後的男人被稱為“奄(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被稱為“宦奄(閹)”,定義非常清楚。根據這個最新的材料,趙高是任職于宮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親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勢的宦閹。

    《史記·蒙恬列傳》說“趙高兄弟皆生隱宮”。這是趙高被曲解為宦閹的另一條材料。

    “隱宮”一詞,本來語義不明。東漢以後,一位為《史記》作註解的劉姓人士借題發揮,他將“隱宮”之“宮”解釋為去勢的宮刑,進而生發開去說,趙高的父親受宮刑去勢,母親與他人野合生下了趙高兄弟。趙高兄弟冒姓趙,也受宮刑被去勢成了宦官。謊話越編越大,越編越痛快,于是以訛傳訛,到了唐代以後,趙高一家都是宦閹的不經流言,就逐漸固定下來。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早就根據《睡虎地雲夢秦簡》指出,“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一詞,是“隱官”的誤寫。《張家山漢墓竹簡》出土以後,隱官的意義更加清楚明白。隱官,既用來指稱刑滿人員工作的地方,也用來指稱刑滿人員的身份,與宮刑和“去勢”完全沒有關系。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論斷,叫做層累地形成的古代史。顧先生以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代史,經過了歷代不斷地改造重寫,已經不是原汁原味,而是增加了歷代所喜好的口味。為了了解真實的古代史,必須清理歷代的增加,復原古代的真相。東漢因為宦閹之禍亡了國,劉氏的曲解投合了當時人痛恨宦閹的心情,大家都願意傳布亡國禍首都是宦閹的流言。唐代又是宦官專權亂政,古來宦閹亡國的陰魂未散,在類比聲討的風氣下,趙高是宦閹的流言蜚語,自然光大發揚,成了不刊定論。明代,宦閹之禍愈演愈烈,到了清末,大太監李連英還在慈禧宮中肆意擅權,人們對宦官的痛恨無以復加。如此代代層累之下,曲解的歷史也就一直被作為正史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不過,這些都是題外話了,我隻是借此感慨人性的軟弱,我們都願意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事情,至于真不真,假不假,倒在其次了。

    歷史敘事,是基于歷史事實的敘事。核實歷史事實的真相,是歷史學家所從事的工作的基礎,因為沒有真實,爾後的一切都是流沙上的建築。不過,真假的鑒定,史料的考證,那是需要用論文的形式表達的另一種歷史。眼下而今,我們還是回到歷史敘事上,再次切入沙丘之謀前趙高的為人行事上來。

    “嬴”與“趙”是秦國王室與趙國王族的共有的姓與氏,趙高的父系當為秦國王室的疏族。趙高祖上,大概是到秦國某位較遠的君王某一不得勢的公子,而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啓用軍功爵製度,但凡沒有武功之人,即便是王室子弟,也難以得到升遷,秦國的公子們以及他們的後代地位逐次降低,傳至趙高已與普通庶民無異。

    趙高有兄弟數人,都出生于隱官。在歷史上留下姓名者,隻有弟弟趙成。趙成後來接替趙高,做了秦帝國的郎中令,曾經參與謀殺秦二世的望夷宮政變,也是一位人物。隱官是政府設定于不引人註目處的手工作坊,用來安置刑滿罪人工作。趙高的母親,因為有罪受過刑罰,赦免後,由于身體有受刑後的殘疾,不便見人,也不願被人瞧見,就一直在隱官勞動生活。

    在秦代的等級身份規定中,在隱官勞動生活的人,其身份也叫隱官,用現在的話來說,相當于刑滿釋放人員,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佔有的土地和住宅,隻有普通庶民的一半。帝國法律註重公正,隱官雖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卻不受限製,隱官子女的身份也同于普通庶民。趙高的父親,大概是在隱官工作的下級文法官吏,通曉法律,精于書法,在隱官任職時結識了趙高的母親,組建了家庭,生下趙高兄弟。秦是註重世業的國家,子承父業、以吏為師成了帝國的國策。趙高成年以後能夠走文法的道路入仕,成為第一流的書法家和法學家,都與父親的職業和影響密切相關。

     

    ----- -------- TITLE: 真正的休息 AUTHOR: 松 DATE: 06/02/2019 06:52:31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314003/article-%E8%A3%9C%E7%9C%A0%E3%80%81%E5%87%BA%E9%81%8A%E9%82%84%E6%98%AF%E8%A6%BA%E5%BE%97%E7%B4%AF%EF%BC%9F%E7%A7%91%E5%AD%B8%E5%AE%B6%E6%95%99%E4%BD%A0%E6%80%8E%E5%BE%97%E5%88%B0%E7%9C%9F%E6%AD%A3%E7%9A%84/?ref=%E9%A6%96%E9%A0%81_%E6%96%B0%E8%81%9E%E5%A5%BD%E5%A5%BD%E7%9C%8B

    什麼叫做休息?好好休息個周末?好好出去旅遊一下?但事實上,往往越休息越感覺累。為什麼呢?也許我們對休息存在誤解,這篇文章會幫我們分析究竟該如何休息。

    為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為什麼你花了好幾萬去國外度假並沒有增加生活的熱情?

    都說要去KTV,去夜店,去遊樂園就能忘掉不快,更帶勁地開始新的一天,但是盡興歸來心裡只剩空虛?

    我們真的明白休息的含義嗎?我們休息對了嗎?你理解的休息是什麼?一個飽覺?一陣瘋玩?到KTV釋放飯後的一串飽嗝?

    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是恢復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並不能為你帶來這些,那麼,無論這些活動的名字聽起來有多輕鬆,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種錯誤。

    拋棄它們,來一場休息革命!

    首先,來看看我們對休息有哪些誤解:

     

    一、腦力勞動者,補眠對你沒什麼用

     

    你寫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會議,當一切都結束了,你嘆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我們的常識使得我們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躺躺吧」。但這是一個陷阱。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對體力勞動者來說,「疲勞」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如果十分疲勞,應採取靜的休息方式。通過睡覺,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閉目靜息,讓全身肌肉和神經完全放鬆後,再起來活動活動。

    但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對待這種疲勞,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連正常睡眠時間都達不到)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把神經放鬆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後游泳半小時就神采奕奕。

     

    二、不必停下來,只是換一下

     

    既然睡覺不能幫助我們休息大腦,那什麼辦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動,而只是改變活動的內容。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

    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為了消除右手的疲勞,他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兩隻手靜止休息,另一種是在右手靜止的同時又讓左手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證明變換人的活動內容確實是積極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還有一點,當你無法選擇由腦力勞動轉入體力勞動時,你不妨在腦力勞動內部轉換。

    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在我的治學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的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所以,如果你有好幾個問題要處理,最好交替進行,而不要處理完一個再開始第二個,那樣會很快被耗盡。

     

    三、最好的休息,是讓你重燃生活的熱情

     

    我們的疲憊主要來自對現有的一成不變的生活的厭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項目就是那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如果你幹完一件事,能夠幸福地感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恢復熱情,調節情緒的方法。但可惜,我們缺乏對「休息」的想像力。我們能想出來的休息方法不是癡睡就是傻玩。

    我們給你開了下面一些活動清單,基本思路是以「做」來解決「累」,用積極休息取代消極放縱。當然,最適合你的方法還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實上如果你覺得打掃衛生比坐雲霄飛車是更好的放鬆,那麼就去吧,別管世界上的其它人都在玩什麼。

    也許你可以:

    1、用看兩小時讓你開懷的漫畫或小說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變的口水歌。

    2、試著放棄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點入睡,然後在7點起床,去沒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晨間劇場,你會發現這一天可以和過去的千百個週末都不相同。

    3、不要再去你已經去過無數次的度假村找樂子了。找一條你從沒去過的街道,把它走完。你會發現這個你感到膩味的城市,結果你確並沒有完全體會到它的妙處。

    4、旅行,而不是換個地方消遣。去一個地方對那個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對自己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而不是坐了5小時飛機,只是換個地方打麻將,換個地方游泳,換個地方打球……

    5、從這個週末起學習一項新的技藝,比如彈電子琴,打鼓……每週末練習1小時以上。

    6、去社交。不要以為它總是令人疲憊的。雖然和看書比起來,它稍有點令人緊張,但也能讓你更興奮,更有認同感。你必須每周有兩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親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讓你在朝九晚五的機械運行中不至失去活潑的天性。女性朋友們尤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會,這些時刻你不再是滿臉寫著「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個裙裾飛揚的魅力焦點。

    7、做點困難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級緊張的人。心理學家發現解除神經緊張的方法,是去處理需要神經緊張才能解決的問題。曾經一位精神即將崩潰的總經理找到一位醫師給出治療建議,結果他得到的處方是去動物園當馴獅師。一個月以後完全康復。所以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你可以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職業類似的。比如去孤兒院做義工,或者去一個複雜的機械工廠從學徒幹起,或者做一道超級複雜的數學題。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會不顧任何代價,去求得一個休息。休息十天、半個月,他們回來了。再看呀,是多麼神奇的一種變化!他們簡直是一個新生的人了。生機勃勃,精神飽滿,懷著新的希望,新的計劃,新的生命憧憬,他們己消除疲勞,獲得了重新起航的動力——燃料。

    花些時間休息,可以使你獲得大量的精力、體力,使你取得從事任何工作,應付各種問題的力量,使你對於生命,能有一個愉快正確的認識,天下還能有其它時間的投資對於你更加有利嗎?

    當聽到有人說,他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休息,覺得這個人有些反常。或是他的能力不夠應付他的業務,他的工作缺乏系統性;或是他不善於支配他的員工,以致自己離開時事業就無法運行;或是他生性就太吝嗇,沒有部下或團隊。連上廁所的時間都不肯犧牲。當然,假如他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系統,本人一離開崗位,一切事務就要無法運行的話,他自然不能休息了。

    但是假如他是一個有組織協調能力的人,假如他的工作有系統、有計劃,適度休息,這正是業務中的有利投資,因為休息回來,他的精力會更加集中、精神會更加飽滿。由此他的生命會延續的更長。人生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與發揮。

    每一個人都應該拋棄只顧工作不顧休息的念頭。那種「生命不止,奮鬥不休」的觀念是錯誤的,應立刻從腦海中消除掉。否則,你還沒有走完你應走完的生命旅程你就長眠於地下了。到那時你的理想、前途、事業不就都成了泡影了嗎?因此捨不得時間休息的人,絕對不是一個聰明人。

    從人性的立場上來說,休息一事,利大於弊。古語說得好:「在患病的時候,任何人都是壞人。」即使是心底最善良的人,在身體疲憊不堪、神精衰弱的時候,也會變得不通情理、脾氣暴噪。因此,當需要休息的候,你應該休息。不然的話,你的行為正如導師列寧所指出的那樣:「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 -------- TITLE: 經史子集電子書 AUTHOR: 松 DATE: 05/26/2019 05:26:20 PM CATEGORY: 資訊 STATUS: publish ---- BODY:

    經史子集電子書編輯得非常好,值得收藏閱讀。

    http://www.vsucai.cn/guoxu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 -------- TITLE: 腎結石、鈣磷比,草酸和植酸 AUTHOR: 松 DATE: 05/19/2019 06:35:30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280889/article-%E5%8F%AA%E5%96%9D%E8%8C%B6%E4%B8%8D%E5%96%9D%E6%B0%B4-%E7%95%B6%E5%BF%83%E8%85%8E%E7%B5%90%E7%9F%B3/?ref=%E5%81%A5%E5%BA%B7%E5%8D%B1%E6%A9%9F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276086/article-%E4%B8%89%E6%98%8E%E6%B2%BB%E9%85%8D%E5%92%96%E5%95%A1-%E5%8D%B1%E9%9A%AA%E6%97%A9%E9%A4%90%E7%B5%84%E5%90%88/?ref=%E5%81%A5%E5%BA%B7%E5%8D%B1%E6%A9%9F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290377/article-%E6%B2%B8%E6%B0%B4%E7%87%99%E5%B0%8E%E8%87%B4%E7%B6%AD%E7%94%9F%E7%B4%A0%E6%B5%81%E5%A4%B1%E9%9D%92%E8%8F%9C%E5%88%B0%E5%BA%95%E8%A9%B2%E4%B8%8D%E8%A9%B2%E6%B1%86%E7%87%99%EF%BC%9F/?ref=%E9%A6%96%E9%A0%81_%E6%96%B0%E8%81%9E%E5%A5%BD%E5%A5%BD%E7%9C%8B

    茶飲屬於高草酸食品,攝取過量會增加腎結石風險

    鈣磷比應為1.3 : 1

    汆燙還可以去掉蔬菜中的草酸和植酸。草酸和植酸會在腸道內與鈣結合成難吸收的草酸鈣和植酸鈣,干擾人體對鈣的吸收,另外這兩種物質還會影響其他礦物質吸收。所以蔬菜經過汆燙處理還是比較好的。

     

    ----- -------- TITLE: 三陰交穴位置 AUTHOR: 松 DATE: 05/17/2019 07:36:21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acupoint361.com/2017/04/sanyinjiao.html

    三陰交穴位圖解位置

    三陰交穴位依據《針灸學》經絡與穴位記載三陰交穴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處為三陰交穴位所在之處。三陰交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足太陰脾經,簡稱為脾經。足太陰脾經絡脈總共計有21個穴位,若三陰交穴痛即發生於此經脈部位。
    三陰交穴亦稱為承命穴,太陰穴,下三里穴。三陰交穴英文名稱:Three Yin Intersection,十四經穴標準定位編號:SP6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 -------- TITLE: 十二經脈 AUTHOR: 松 DATE: 05/17/2019 07:26:38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www.shen-nong.com/chi/principles/distributionmeridians.html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的系統。其中十二經脈是這個系統的主幹,被稱為「正經」。十二經脈主要根據臟腑、手足、陰陽而定名,包括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 -------- TITLE: 文章預存 AUTHOR: 松 DATE: 05/17/2019 07:21:55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draft ---- BODY:

    十二經脈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的系統。其中十二經脈是這個系統的主幹,被稱為「正經」。十二經脈主要根據臟腑、手足、陰陽而定名,包括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經脈的名稱

    手足

    陰陽

    三陽三陰

    十二經絡名稱

    太陰

    肺經

    少陰

    心經

    厥陰

    心包經

    陽明

    大腸經

    太陽

    小腸經

    少陽

    三焦經

    太陰

    脾經

    少陰

    腎經

    厥陰

    肝經

    陽明

    胃經

    太陽

    膀胱經

    少陽

    膽經

    十二經脈在身體的分佈

    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分佈於頭面、軀幹及四肢。六條陰經分佈於四肢的內側和胸腹,六條陽經則分佈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幹。

    如圖所示,手足三陽經在四肢的排列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後。太陽、少陽及陽明分別表現了陽消長的狀態,在位置上可理解為受日光的多少,對動物來說,背後部受日光最多,故後部為太陽,即光明程度最強,次之少陽,即光明程度中等,陽明為光明程度最弱。

    三陰經的排列則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太陰,厥陰,少陰表現了陰氣消長的狀態,同樣地在位置上可體會為陰暗的程度。下圖為經絡在四肢分佈位置。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十二經脈的流注時間及路線

    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的規律,正如《黃帝內經》所載:「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這樣全身周遊,循環不息。按中醫理論,雖然經氣在身體循環不息地流動,但在不同的時間,經氣的流動均有盛衰,下圖所示的時間正為各經的氣血流注最盛的時間,這概念稱為「子午流注」。

     

    經絡流注圖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

     

    /

     

    /

     

    /

     太陰 肺經
    3am - 5am (
    寅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陽明 大腸經
    5am - 7am (
    卯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陽明 胃經
    7am-9am(
    辰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太陰 脾經
    9am-11am(
    巳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少陰 心經
    11am-1pm(
    午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太陽 小腸經
    1pm-3pm(
    未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太陽 膀胱經
    3pm-5pm(
    申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少陰 腎經
    5pm-7pm(
    酉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厥陰 心包經
    7pm-9pm(
    戌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少陽 三焦經
    9pm-11pm(
    亥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少陽 膽經
    11pm-1am(
    子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厥陰 肝經
    1am-3am(
    丑時)

     

    如上圖所示,十二經脈之氣會在不同的時間流注於不同經脈,如在3am5am,經氣主要流注肺經,直至5am-7am,便逐漸流到大腸經,再到7am-9am,便進入胃經,這樣循環不息在體內流注。

    經脈的表裏關係

    如前所述,經絡亦按其所屬的臟或腑,分為陽經及陰經,臟為陰,腑為陽。中醫認為內為陰,外為陽,故以臟的功能屬較內,稱為裏,即裏面的意思;腑的功能為較外在,稱為表,即表面的意思。當我們將人體生理以臟腑的功能配合考慮時,便有所謂臟腑表裏的關係。

    ----- -------- TITLE: 文章預存 AUTHOR: 松 DATE: 05/17/2019 07:21:27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draft ---- BODY:

    十二經脈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的系統。其中十二經脈是這個系統的主幹,被稱為「正經」。十二經脈主要根據臟腑、手足、陰陽而定名,包括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經脈的名稱

    手足

    陰陽

    三陽三陰

    十二經絡名稱

    太陰

    肺經

    少陰

    心經

    厥陰

    心包經

    陽明

    大腸經

    太陽

    小腸經

    少陽

    三焦經

    太陰

    脾經

    少陰

    腎經

    厥陰

    肝經

    陽明

    胃經

    太陽

    膀胱經

    少陽

    膽經

    十二經脈在身體的分佈

    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分佈於頭面、軀幹及四肢。六條陰經分佈於四肢的內側和胸腹,六條陽經則分佈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幹。

    如圖所示,手足三陽經在四肢的排列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後。太陽、少陽及陽明分別表現了陽消長的狀態,在位置上可理解為受日光的多少,對動物來說,背後部受日光最多,故後部為太陽,即光明程度最強,次之少陽,即光明程度中等,陽明為光明程度最弱。

    三陰經的排列則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太陰,厥陰,少陰表現了陰氣消長的狀態,同樣地在位置上可體會為陰暗的程度。下圖為經絡在四肢分佈位置。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十二經脈的流注時間及路線

    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的規律,正如《黃帝內經》所載:「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這樣全身周遊,循環不息。按中醫理論,雖然經氣在身體循環不息地流動,但在不同的時間,經氣的流動均有盛衰,下圖所示的時間正為各經的氣血流注最盛的時間,這概念稱為「子午流注」。

     

    經絡流注圖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

     

    /

     

    /

     

    /

     太陰 肺經
    3am - 5am (
    寅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陽明 大腸經
    5am - 7am (
    卯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陽明 胃經
    7am-9am(
    辰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太陰 脾經
    9am-11am(
    巳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少陰 心經
    11am-1pm(
    午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太陽 小腸經
    1pm-3pm(
    未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太陽 膀胱經
    3pm-5pm(
    申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少陰 腎經
    5pm-7pm(
    酉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厥陰 心包經
    7pm-9pm(
    戌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少陽 三焦經
    9pm-11pm(
    亥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少陽 膽經
    11pm-1am(
    子時)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厥陰 肝經
    1am-3am(
    丑時)

     

    如上圖所示,十二經脈之氣會在不同的時間流注於不同經脈,如在3am5am,經氣主要流注肺經,直至5am-7am,便逐漸流到大腸經,再到7am-9am,便進入胃經,這樣循環不息在體內流注。

    經脈的表裏關係

    如前所述,經絡亦按其所屬的臟或腑,分為陽經及陰經,臟為陰,腑為陽。中醫認為內為陰,外為陽,故以臟的功能屬較內,稱為裏,即裏面的意思;腑的功能為較外在,稱為表,即表面的意思。當我們將人體生理以臟腑的功能配合考慮時,便有所謂臟腑表裏的關係。

    ----- -------- TITLE: LED燈藍光傷眼擾眠 AUTHOR: 松 DATE: 05/16/2019 06:11:08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3815289?from=udn_ch1cate5_pulldownmenu

    http://www.trend-lighting.com/shop/blog2.php?id=54

    法國食品、環境及職業衛生安全局表示,LED燈中的藍光會傷害視網膜,以及擾亂睡眠節奏。

    法國食品、環境及職業衛生安全局(ANSES)在聲明中警告,新發現證實先前的擔憂,亦即「曝露於高強度的LED燈中會產生『光毒』,且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網膜細胞受損和視力衰退」。

    法國食品、環境及職業衛生安全局在400頁的報告中建議,即使在家中或工作場所很少會達到此水平,但仍應修正嚴重曝露的上限。

    ANSES建議,家庭用照明購買暖白光LED燈、減少曝露於有高密度藍光的LED燈中,以及避免在睡前觀看LED螢幕。

    最近展售的時候,有位客戶問阿光我們家的LED燈泡色溫是多少?阿光就跟客戶解說我們各LED燈泡W數產品的色溫。客戶了解後說:喔!你是第一個會跟我說明色溫的人,我去別的地方買燈泡問店員,店員都只知道白光和黃光而已!你有做功課喔!
    阿光:沒有啦!哈哈!(# ̄
     ̄#)
    其實蠻多客戶都不太了解"色溫"是甚麼,那麼到底什麼是色溫呢?簡單來說,色溫就是「光的光色」。今天就讓阿光為各位簡單介紹一下吧!

    一、何謂色溫
    色溫 (Color Temperature) LED燈的非常重要的規格數字,這關係到LED燈所表現出的顏色特性,與一般燈具的色溫規格一樣,使用的單位是Keivin Scale縮寫為K。 二、色溫的定義 以絕對溫度K來表示,是由凱氏在鋼鐵工廠內觀察到金屬從溶解開始到最高溫度時,發亮呈現出來的顏色不同,並以數據紀錄下來,而後演變為現在的色溫規格表。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二、色溫的定義
    以絕對溫度K來表示,是由凱氏在鋼鐵工廠內觀察到金屬從溶解開始到最高溫度時,發亮呈現出來的顏色不同,並以數據紀錄下來,而後演變為現在的色溫規格表。

     

    三、不同色溫下的光色

     

    1、低色溫:色溫在3500K以下

    光色偏紅有賦予穩重且溫暖的感覺。
    當採用低色溫光源照射時,能使紅色顯得更鮮豔。

    2、中色溫:色溫在4000-5700K之中間

    在此色調之下,人的視覺感覺無特別明顯的心理效應,反而有爽快的感覺。
    所以稱為"中性"色溫。當採用中色溫光源照射時,會使藍色具有清涼感。

    3、高色溫:色溫超過6000K,光色偏藍
    給人以清冷的感覺,當採用高色溫光源照時,使物體有冷的感覺。


    以下是常見到的光源/照明的色溫資料

     

    四、市面上LED燈的色溫

     

    那麼消費者該怎麼選擇顏色呢?那麼由小編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  暖白光
    暖色光與白熾燈泡光色相近,紅光成分較多,給多人溫暖、健康、舒適的感覺。

    o           此色溫適合用於替代傳統鹵素燈或白熾燈泡類的燈。

    o           建議使用于需要氣氛溫和的地方,適用於家庭、住宅、宿舍、醫院、飯店等場所,或溫度比較低的地方。

     

    1.  正白光
    又叫日光色或晝白光,光源接近自然光,有明亮的感覺,使人精神集中。

    o           此色溫讓人有清醒的感覺,適合替代一般晝光色燈管

    o           建議使用于需要明亮或閱讀的地方,適用於辦公室、會議室、教室、繪圖室、設計室、圖書館、展覽櫉窗地、下停車場等場所。

    隨意窩滙來新檔三

    1.  冷白光

    又叫冷白光或晝光色色調偏藍,給人以清冷的感覺。

    o           當採用高色溫光源照時,使物體有冷的感覺。

    o           色溫偏藍讓眼睛聚焦不易,長時間使用眼睛容易疲勞、酸疼。

    三種色溫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覺和感官享受。

    小編個人比較喜歡在家裡設置暖色系的照明,給我有種甜蜜溫暖,而且不會太刺眼的居家放鬆的感覺。

    但話說到在工作的辦公室裡,小編個人認為正白可能比較是首選喔~ 因為正白光的光線照明度比較清晰和乾淨;另一方面冷白光的亮度通常比暖白光高了那麼一點兒。對於工作上需要長時間用眼閱讀大多有幫助,而且又不容易催眠睡著!

    各種色溫各有優點,大家可以依自己的喜好來做選擇呦!

    ----- -------- TITLE: 喝牛奶真能強化骨骼嗎?科學研究是: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 AUTHOR: 松 DATE: 05/15/2019 12:41:50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storm.mg/article/1285783?srcid=73746f726d2e6d675f61643239393064633264313039633535_1557894394

    多少人小時候被教育說要多喝牛奶,因為牛奶能強化骨骼?

    這個想法的確有些道理。牛奶含鈣,而鈣可以提升骨密度。

    可是要證明喝牛奶和骨骼強壯之間存在必然聯繫其實很難。理想狀態下,研究要有兩組人數眾多的參試者,隨機要求其中一組連續幾十年每天都喝一定分量的牛奶,而另一組則飲用沒有任何效果的安慰劑。顯然,這樣的研究難以實踐。

    但我們可以找幾千個人,問問他們這些年喝了多少牛奶,然後追蹤他們10年以上,看看經常喝牛奶的人之後發生骨折的概率是否更低。

    哈佛大學1997年發表的研究就使用了這個方法。研究追蹤了多達7.7萬名女護士,時間長達10年。研究人員發現,每周喝一杯或不到一杯牛奶的人和每周至少喝兩杯的人相比,手臂或髖部的骨折次數並無明顯差異。

    人們往往少計算了牛奶的攝入量,忘了在咖啡或麥片中也加了牛奶

    研究小組還對33萬名從事健康工作的男性進行了類似調查,依舊發現牛奶對骨折的概率似乎沒有任何影響.

    對此還進行了不少隨機對照試驗,當中讓其中一組採取高鈣飲食有時通過喝牛奶來攝取鈣。2015年,s紐西蘭的一個研究小組回顧、整合併重新分析了其中15項研究,發現頭兩年參試者的骨密度有所增加,但之後就停止了。

    也可以選擇服用鈣片。還是這個紐西蘭的研究小組,他們懷疑服用鈣片會產生長期的副作用,於是匯總了51項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以評估鈣片的益處是否大於它的風險。他們再次發現,骨骼強度的增加在一兩年後就停止了,鈣片只能減緩年老時骨密度的降低,而無法阻止。他們認為,這很可能只會小幅降低骨折的概率。

    不同國家研究過相同的數據後,對每日鈣攝入量的建議卻差異很大。例如,美國的建議量幾乎是英國和印度的兩倍,推薦人們每天喝38盎司(227毫升)的牛奶。

    讓人困惑的還不止這些。2014年,瑞典兩次大型調查的結果成了當時的頭條新聞:每天喝3杯以上牛奶(大多數人不會喝這麼多)對骨骼沒有任何幫助,甚至可能對身體有害。

    在這項研究中,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和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分別於1987年和1997年以問卷形式調查了人們的牛奶攝入量,2010年又對死亡率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每天喝一杯牛奶似乎與骨折多發和早逝都有關,讓人驚恐。

    但在我們摒棄牛奶之前,有些重要的事情應該知道。

    瑞典這兩次調查都是讓參試者去估計前幾年牛奶的攝入量,這可不容易。很難知道你吃麥片的時候加了多少牛奶,茶裏或者食物裏又有多少。

    這項研究還引出了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之間是相關聯繫還是因果聯繫。女性如果知道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也許會特意多喝牛奶,希望能增強骨骼。研究並沒有顯示出飲用牛奶一定會導致骨折。瑞典的研究小組還發現,攝入奶酪和優格會降低骨折發生的概率,這讓情況更複雜了。

    研究人員明確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需要在反覆證明後才能用來提供飲食建議。有人認為,公眾如果因為這些研究結果而去改變喝牛奶的習慣,還需三思而後行。

    在掌握更多證據之前,現在想喝牛奶還可以接著喝。喝牛奶可能有益於骨骼健康,但是效果可能沒有你所想像的長遠。(相關報導:便祕吃了香蕉、蘋果,為何還是排便卡卡?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才能「順暢」更多文

    我們也應該通過其他方法來保持骨骼強壯,譬如進行鍛煉和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可以從飲食和陽光中獲得,或是在冬季服用營養品。

     

    ----- -------- TITLE: 室內植物淨化空氣能力微乎其微 AUTHOR: 松 DATE: 05/15/2019 05:41:09 A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3812234

    許多人會在家中擺放植物,除了綠化空間,一般人也認為能淨化空氣,只是室內植物真有改善空氣品質的效果嗎?

    根據美國雜誌《大西洋》(The Atlantic報導,雖然有研究顯示室內植物可能可以淨化空氣中的某些汙染物,但大部分科學家不這麼認為。

    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Elliott Gall表示,根據科學文獻顯示室內植物對清潔空氣的作用微小。長期研究空汙的學者Richard Corsi表示,室內植物所能清潔的空氣,不會多於掛在牆上的舊襪子或棒球帽。換言之,相對於整體的室內空間,植物所能發揮的清潔能力微乎其微。

    事實上,網路上有關室內植物淨化空氣的內容,大多依據20世紀80年代後期NASA科學家Bill Wolverton的科學實驗。該項研究為了調室內植物是否能去除空氣中某種類型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這類空氣汙染物會從油漆、指甲油、洗髮精等產品釋出,可能導致喉嚨發炎到鼻咽癌等程度不一的有害作用。Wolverton1989年的報告聲稱,植物是可靠的、符合經濟效益的室內空汙解決方案。

    卓克索大學的教授Michael Waring表示,Wolverton的研究並沒有明顯的錯誤,但誇大了植物淨化空氣的效果。因為該研究測量室內植物是否可以從密閉的實驗室中去除揮發性有害物質,但一般住家的環境並不如此密閉,而有像是打開的門窗等影響因素。

    Waring和其同事重新分析所有和室內植物能過濾空氣的相關研究,發現某些植物確實能去除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然而環境一旦換到較大的空間,沒有任何植物可發揮相同的作用。Waring表示,在一個10×10×8英呎的辦公室空間,需要擺放1000盆室內植物,才能達到通風系統的淨化效果。

    除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外,科學家也研究植物對其他汙染物的作用,例如可能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臭氧,不過研究也證實其作用有限,假設你家的臭氧水平為十億分之三十,那麼室內植物可能會將臭氧水平降至十億分之二十九點七。也就是說,若想把室內植物當作天然的空氣清淨機,可能不用抱持太大的期望。

    ----- -------- TITLE: 失智症 AUTHOR: 松 DATE: 05/02/2019 12:50:09 PM CATEGORY: 生活 STATUS: publish ---- BODY: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261321/article-%E9%98%B2%E5%A4%B1%E6%99%BA%E6%AF%8F%E5%91%A8%E5%96%9D%E8%8C%B6%E5%90%83%E9%AD%9A%E6%87%89%E8%B6%85%E9%81%8E4%E6%AC%A1%EF%BC%81%E4%BD%86%E8%A6%81%E6%80%8E%E9%BA%BC%E5%90%83%E6%89%8D%E5%B0%8D%EF%BC%9F/?ref=%E9%A6%96%E9%A0%81_%E6%96%B0%E8%81%9E%E5%A5%BD%E5%A5%BD%E7%9C%8B

    印象中,長輩總鼓勵孩子:「多吃魚會變聰明」,而對年長者而言,科學證明,多吃魚類,或許也有「健腦」的作用,甚至可以預防失智。

    根據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陽明大學和台北榮民總醫院共同研究,並於20191月發表於國際老年學重要期刊JAMDA的報告中,指出透過改善飲食模式,可大幅影響台灣長者認知功能和失智症程度。

    如何吃對食物,進而活化大腦,降低失智症風險?

    多攝取植物營養素,長者認知功能更好

    此研究分成2部分,在短期影響的橫斷面研究中,團隊成員檢視20142016年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AHSIT)資料,分析124565歲以上的年長者,其間的膳食攝取情況和認知功能。

    研究顯示,女性罹患輕度認知障礙(MCI)的比率(21.8%),又比男性(10.9%)更高,團隊成員先校正潛在的干擾因素,包括年齡、吸菸飲酒情況、生理活動和慢性病等因子,發現對於男性和女性而言,當特定膳食模式的達成率愈高,則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機率就愈低。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潘文涵指出,特定的膳食模式就是指富含植物營養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堅果和種子、全穀物、早餐穀物、咖啡,以及富含蛋白質的乳製品、魚蝦貝類等,當年長者擁有較高的攝取量時,認知功能形況也較佳。

    針對女性族群,此膳食模式還包含更多來源,如:茶、雞蛋、蔬菜和豆腐等大豆製品,潘文涵解釋,「蛋是重要B群來源,B群攝取對預防失智來說也是重要因子。」

    每週吃魚、喝茶多於4次,失智風險減半

    另外,以長期的縱貫性研究來看,也和橫斷面研究結果一致。團隊成員檢視19992000年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AHSIT)資料,分析1436人的飲食型態,再透過健保資料庫,持續追蹤至2012年,歷時長達11年,由問卷統計受測者的膳食攝入內容與數量,再以簡易智能測驗(MMSE)評估認知功能。

    研究團隊發現,若茶葉和魚類攝取量每週均超過4次,罹患失智症的比率降為12‰,如果攝取量較低(每週均少於4次),罹病率則為24.1‰,風險達2倍以上。

    潘文涵分析,此膳食模式和「地中海飲食」裡,攝取魚類的部分有點類似,但地中海偏重橄欖油和紅酒,在這份研究中則強調的是植物茶飲。

    不過,光是「魚」和「茶」的種類就不勝枚舉,究竟該如何選擇?

    由於受測民眾以問卷填答,無法精確辨別魚和茶的品種。潘文涵說明,因飽和脂肪容易傷害血管,增加失智風險,而普遍來說,魚類幾乎沒有飽和脂肪,魚油裡含有Omega-3的脂肪酸,又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茶葉類飲料中則具有多酚類、植化素和兒茶素,如綠茶等,提供細胞抗氧化力,推估所含咖啡因也有助於腦部警覺性。

    她強調,有益的食物型態,並非指單一選項,而是要搭配蔬菜水果、植物飲、海鮮類等組合,而且要注意均衡適量,若狂吃魚或喝太多茶,也會造成反效果,「主要建議民眾,如果從來不喝茶飲、不吃魚,就可以考慮把這兩類納入飲食的一部分。」

    50後男性荷爾蒙減少,預防失智要趁早

    對此研究成果,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賴達昌表示,正確的飲食因子可保護大腦,但是否影響失智程度,還要看受測者是否有服用其他藥物,難以直接連結。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失智和年紀增長有莫大關係,「進入老年,細胞會減少,男性荷爾蒙會下降,從50歲更年期後開始有明顯差別。」他說。

    由於男性荷爾蒙具備很強的「驅動能力」,讓細胞活躍、拚命生長,增加神經元彈性,並抑制有害的β類澱粉蛋白累積在腦部。

    但更年期後不管男女性,男性荷爾蒙都會大幅衰退,因此過了6070歲,很多人動作看起來沒過去那麼俐落,更要及早預防失智。

    維持睡眠、運動品質,終結腦力耗竭

    賴達昌強調,失智的成因雖有部分可能來自基因遺傳,但後天的生活習慣還是很重要,現代人普遍不缺乏營養,以下2點也是維持腦力的關鍵,平時就要有所自覺。

    1.睡眠

    年紀增長,雖讓男性荷爾蒙減少,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荷爾蒙──皮質醇,如異常升高,可能是罹患失智症的警訊,「白天活動力要好,就要靠晚上睡眠,不然頭鈍鈍,皮質醇濃度異常,腦功能不會好。」賴達昌說。

    皮質醇又稱為壓力荷爾蒙,白天會分泌刺激自律神經,維持精力充沛,到了傍晚則會逐步消退,而阿茲海默症患者,通常晚間皮質醇才異常大量分泌,造成淺眠、容易驚醒,因此,別常常熬夜顛倒作息,避免生理時鐘混亂。

    2.運動

    許多研究都指出,運動有助於預防和改善失智症,賴達昌說明,細胞就像電腦一樣,經過軟體來啟動,而人體就要藉由運動,來讓全身細胞更活躍,避免讓廢物停留在腦細胞內,無法代謝。

    如游泳、慢跑等運動,同時會增加血液中的菸鹼醯胺,幫助大腦對抗衰老,同時促進腦部海馬迴細胞成長,預防失智症形成。

    有人進入老年依舊思考靈活,也有人逐步加重認知功能障礙,重新審視飲食、睡眠、運動等日常習慣,不只減少失智風險,也能提高生活品質。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niksong 的頭像
      gniksong

      有機小松的部落格

      gniks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