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www.storm.mg/article/3188339?mode=whole BY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44224

勞工退休基金的績效

你知道勞工新制退休金的績效是多少嗎?相關數據可以從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查詢,YP在今年4月試算的年化報酬率為1.83%,而在近期7月試算的年化報酬率為3.09%。

 

由於收益率和經理人的操盤績效有關,因此我們取比較好的數字3.09%來看,長期其實並不算差,算是中規中矩的表現。但是我知道讀者心裡會冒出這些想法:經過這麼多年,績效連個大盤都不如,真的是很差。

 

新制勞工退休基金累積收益率(圖/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新制勞工退休基金累積收益率(圖/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勞退基金績效為何不好?

勞退基金的葫蘆到底裝了什麼藥?根據勞動基金運用局每月提供的報表,在10月5日公布的8月資料中,我們試著抽絲剝繭。

勞退基金的整體績效(圖/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勞退基金的整體績效(圖/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果不其然,如果是單看新制勞退基金的部分,不論是今年為止的期間,還是1~5年的平均績效,都是輸給台灣加權指數。

怎麼搞的?政府選出來的基金操盤手績效比大盤還不如,為什麼不買整體台灣市場就好了呢?

例如購買元大台灣50(0050)或是富邦台50(006208)都能打敗勞退基金的收益,對吧?(延伸閱讀:勞保倒了,但你還有勞退!只要一個簡單小動作,未來退休金直接變兩倍

勞工退休基金的組成

 

不論是個人的投資組合,還是勞工新制退休基金的組合,都有所謂的資產配置。有些人喜歡承受風險高一點的組合,會採取高股票比例;有些人比較保守,會配置比較多的債券類的資產,那勞工新制退休基金的資產配置是怎麼一回事?

新制勞工退休金的資產配置(圖/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新制勞工退休金的資產配置(圖/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上表就是勞退基金投資的項目內容,如果你把國內外股票含期貨的部分加起來約為43.19%。換句話說,整個勞退基金的資產配置中,股票的比例差不多為43%,這個配置就是關鍵所在。

勞退新制基金不是只有投資股票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看國內權益證券的收益率部分

勞退新制基金自營的投資績效(圖/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勞退新制基金自營的投資績效(圖/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今年台灣加權指數截至8月底以前的漲幅為4.95%,同期的0050經過還原股價後漲幅約為8.5%,所以你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勞退新制基金自營的投資績效是比大盤還厲害的,想必和你的刻板印象完全不符吧。

但是為什麼整體績效卻沒有想像中的好呢?原來自營的國內權益證券僅僅只有4.41%,再怎麼好的績效,如果沒有足夠比例,整體效果當然有限。

除了基金自營權益證券之外,政府也有委託經理人操盤國內的證券和國外的證券,這兩者也都可以從文件內看到績效為何。有的經理人可以打敗大盤,有的會輸給大盤,但是我們都知道想要當市場上少數的贏家,必須這樣做。

 

98年勞退基金委外操盤國外證券(圖/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98年勞退基金委外操盤國外證券(圖/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104年勞退基金委外操盤國外證券(圖/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104年勞退基金委外操盤國外證券(圖/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勞退自提適合每個人嗎?

經由以上的文件分析,我們了解勞退基金即使有再好的主動操作結果,也難以追上台灣整體市場。

換句話說,如果以勞退基金的績效比較台灣市場(0050)是不太客觀的,原因在於兩者投資的內容性質不一樣,前者是擁有各式的不同投資工具(股票、債券、另類投資),後者則是單純的股票內容。

就像飛機與汽車同樣都是交通工具,我們比較兩者的速度差異沒有太大的意義,真要相比也是拿跑車與房車同類型的比較才有參考價值。

以投資組合來說,我們也不會拿AOR(4:6股債比的投資組合)和全世界股票市場VT一較高下,真要相比應該也是勞退基金比對40%的股債組合會比較恰當。

勞退基金是所有不分年齡勞工血汗錢的綜合體,他必須符合法規以及建立在一定的配置之下,一方面勞退基金會需要現金流支出,另一方面也需要顧及資金成長。基於這樣的基礎,事實上勞退基金是以穩定為主、績效為輔。

然而,這也點出了另一個問題,「勞退自提」適合每位勞工朋友嗎?

勞退自提無法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勞工期待

試想年輕的勞工可以承受風險追求資產成長,但是較年長的勞工卻是較為保守等待退休領取退休金,兩者對於勞退基金的期待與想像是不同的,這也說明很難有一種資產配置可以符合所有大眾的需求,但是每個人卻可以找到適合彼此的資產配置。

如果勞退基金並非以績效為主要目的,那要怎樣評估勞退自提要不要執行呢?

首先,勞工朋友得先自問,平常是否有投資?如果沒有投資也能接受資金閉鎖期的問題(因為60歲才能提領),那執行勞退自提會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本身就有在投資的勞工朋友,則可以透過年化報酬率的試算來比較。

讓我們看看下列這張表,經過勞退自提計算機的綜合計算後,以下為每個年齡層和不同所得稅級距執行勞退自提的年化報酬率。

你可以試著比較,本身投資的績效以及勞退基金所帶來的年化報酬率比較再決定。
 

勞退基金3.09收益率計算勞退自提新制年化報酬率(圖/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勞退基金3.09收益率計算勞退自提新制年化報酬率(圖/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另一方面,如果以過去台灣整體市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7%來比較,較年輕的勞工朋友如果長期採取指數化投資台灣市場(0050或是006208)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報酬。

其實不只台灣市場,放眼全球股票市場VT也有6%,投資的範疇更廣更分散,更可以避免非系統性風險,尤其在過去如果過度集中投資某些熱門市場,可是會損失上百萬。

但是請記得,這些預估的年化報酬率,都是過去長期投資下所計算出來的數值。假使投資人沒有長期投資的心態,也無法平常心看待市場的波動,自行投資就不會是個好選擇,畢竟勞退自提所投入的資金可是無法隨心所欲的任由勞工朋友操作,必須直到退休才能提出。

假如你有長期投資的決心,將投資的金錢視同勞退自提一般只進不出,或許也可以趁年輕的時候採取自行投資的方式。畢竟,年輕有的是時間讓資產成長,而等到年紀較接近退休或是所得稅級距拉高到一定的年化報酬率之後,再進行勞退自提的提撥也是一種方式。

結論

藉由此篇文章的分析,我們知道勞退基金的組成,以及績效為何打不贏台灣股票市場的原因,重點在於資產配置的差異。

事實上,勞退基金的自營績效是非常不錯的,截至今年此時是勝出同時期的台灣市場,但是整體績效卻因為資產配置的關係表現得並不亮眼。

除此之外,透過解析勞退的配置,其實並不適用每位勞工朋友,原因在於不同年齡層所追求的目的不盡相同。這也讓我們聯想到,世界上沒有一種配置是可以符合每位投資者的需求,但如果將來有天勞退自提所投入的標的可以開放讓勞工朋友自選的話,我相信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勞工朋友的加入了。

在累積的資產道路上,每個人所承受的波動與風險並不相同,找到合適的資產配置蔚為重要,讀者可以使用勞退自提準備退休金,也可以使用指數化投資來加速累積資產。

炒股醜聞

好不容易揮別「盈正案」陰影,手握超過4兆元的勞動基金,如今竟又爆出內鬼炒股醜聞。這次的涉案人員不是投信業者,而是自家簡任十一職等的國內投資組組長,「敵人就在本能寺」,國人對於勞動基金的信任恐將因此付之一炬。(延伸閱讀:他月薪10萬卡費22萬,為何還存到900萬?勞動部重大弊案,組長配合炒股曝光!

 

有別於國外主流做法,勞金局每月公布勞動基金收益情況,帳目攤在陽光底下一覽無遺,資訊揭露本來立意良善,但無情的股市行情說變就變,基金帳面上的損益隨之大起大落,相關議題總會挑起眾人敏感神經。

今年上半年勞動基金績效原本全是負數,7月逆轉暴賺1,780億元,8月乘勝追擊再賺489.5億元,累計收益數為771.4億元,但到了9月風雲變色,單月慘賠749億元,今年以來的獲利近乎全數回吐,收益率僅0.05%

勞金局官員強調,9月虧損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升溫、金融市場震盪,與這次爆出的非法情事無關,勞金局本來就有查核機制,否則也不會逮到該員的異常行為。(延伸閱讀:勞保倒了,但你還有勞退!只要一個簡單小動作,未來退休金直接變兩倍

(圖片來源/勞金局)
(圖片來源/勞金局)
 

據了解,戮力守護你我退休老本的勞金局內部超過百人,全部都是經由國家考試通過的公務員,所學專長包括財務、行政、金融、保險等領域,其中又分為「前、中、後台」,直接負責國內外投資的同仁也有數十位。

這些人員的工作日常,並非只把自己關在象牙塔內,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券商、投信、研究員、專業經理人和資產管理業者,彼此互相交流,即時掌握全球市場動態。

勞動基金操盤手的頭銜看似風光,實際上卻也肩負偌大壓力與期望,而且處處受限,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任職期間不得投資國內上市櫃公司股票,也不能從事具有股權性質衍生性商品、個股認購等買賣行為。

 

從「現實問題」來看,薪俸沒有其他部會來得高,就算操盤績效良好,也拿不到分紅,導致早年內部人員流動率很高。(延伸閱讀:績效比大盤還差!為何「勞動基金」報酬率總是這麼低,勞工還要自提嗎?

除了自己操盤,勞動基金也有部分委外代操,事前會和業者談妥「目標」,型態各有不同,例如幾年後必須繳出多少報酬,或是只要跟著大盤表現相當即可,並且定期開會檢視績效,不僅提醒風險控管,透過溝通、討論的過程,也能了解業者進出依據與決策理由。

勞動基金包括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就業保險基金、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及職業災害勞工保護專款,整體基金規模為4兆4,514億元,是政府三大基金中最大的一塊,成為投信兵家必爭之地,卻也引來不肖人士覬覦,例如2012年的謝青良、2013年的瞿乃正、陳平,以及2014年的黃明松等坑殺弊端。

好了傷疤忘了痛,如今禍起蕭牆,加上近年屢遭質疑績效太低,開放「勞退自選」的呼聲不絕於耳,勞金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官員強調,股市從高點下墜,必須要靠更大漲幅才爬得回來,絕對相當艱辛。勞動基金作為勞工退休後的基本保障,站在政府立場,當然希望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因此操盤原則首重風險管控,即便受了傷,也不至於太過嚴重,如此一來才能走得久、走得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niksong 的頭像
    gniksong

    有機小松的部落格

    gniks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