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58472&utm_source=Email&utm_medium=EDM&utm_term=EDM&utm_content=bid_22814&utm_campaign=22814_20190212
關於持股配置應該選擇集中持股,或分散持有一籃子的股票呢?一直以來這也是投資界中爭論不休的議題。因為除了選擇正確的標的之外,其實,這兩種方法有其各自的優缺點,我先說結論,對於一般的投資大眾,尤其是以成長股為主的投資人而言,選擇集中持股的方式,才能加快獲利增長的速度。
持有數十檔不同類型的股票,好處是能分散投資風險,長期來看,很難創造優於大盤的投資績效。
發掘一檔能夠上漲 1 倍的股票容易,還是發掘 20 檔都能上漲 1 倍的股票容易呢?我想應該是前者吧。假設你把資金平均分配至 30 檔股票,其中有一檔股票漲 1 倍,投資組合的市值只會增加 3.2%,以報酬率來看,效果並不大。但是,如果你是平均分配在 5 檔股票的情況下,其中有 1 檔股票漲了 1 倍,即便其他的股票都沒有漲,投資組合的市值還是能大幅成長2成,相對有感許多。
分散持股不代表安全
若無研究依然有投資風險再者,當你想買進一檔股票,應該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研究,並且再三確認每個細節都沒有遺漏,直到有足夠的把握,加上等待合理股價的出現,才會買進。每次的投資都是花費相當多的時間、需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對於大多數的投資人來說,即便你是專職投資人當你需要研究 50 檔股票與你只需要專注在 5 檔股票,研究的質與量都會大不相同。 當你選擇買進一籃子不同類型的股票時,可能念茲在茲的是投資風險。你或許沒想到,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分散持股能降低風險,但是,如果你對所持有的每一檔股票都一知半解,我敢肯定,名義上是分散投資,實質上你的風險,絕對會高於別人精挑細選的 5 檔股票。
但是,常見的市場輸家
往往具備一個特點─
把買股票當成上菜市場買菜一樣隨意。
聽朋友說某檔股票不錯就買了、
聽電視上的投顧老師說某檔股票前景看好,
可能聽一聽又買了。
每檔股票都買 1、2 張,
不知不覺手上已經持有一堆的股票,
種類之多,簡直可以開一家雜貨店了。
然而,這些股票大部分都不會漲,
有些抱到股票都下市,也沒有進行處置,
這是台股最典型的菜籃族模式。
將資金集中於優質標的
才能快速累積獲利
過於分散持股的投資人
長期績效很少能勝過大盤
大部分的檔數(超過 90% 以上),
報酬率都會落後大盤。
因此,對於喜歡分散持股的投資人,
我會建議直接購買元大台灣 50(0050),
透過持有台灣市值最大的前 50 家企業,
以追求貼近大盤的投資報酬率。
雖然這麼做短期內無法擁有超額的報酬,
但是長線來看,平均創造
穩定 6% 至 8% 的年化報酬率是可以期待的,
加上也不需要花費時間找標的,
算是相當省時又省力的投資方式。
所有投資策略的目標,
就是希望能創造超越大盤的報酬率。
投資人想打敗大盤,
就必須集中持股。
當你好不容易挑出一檔
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個股,
卻沒有極積運用手上的資金,
最後的結果就是
白白錯失讓資產翻倍的大好機會。
曾經有一段時間,
我手中最主要的核心持股只有 3 檔,
分別是儒鴻(1476)、美利達(9914)與寶雅(5904)。
當時它們都具備一些共同點,
例如:本益比不高、絕佳的盈餘成長率等,
那幾年它們的漲幅都以倍數計算,
加上我的投資組合是採取集中持股的方式,
因此資產報酬率累積超過 300%,
讓有限的資本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的增加,
這就是集中持股的好處。
在你看對股票且下大注時,
累積獲利的速度就會很驚人。
在配置成長股時,
可以參考以下 2 個原則:
配置原則 1
依看好程度分配不同資金比重
理財暢銷書
《下重注的本事:當道投資人的高勝算法則》的
作者莫尼斯.帕波萊(Mohnish Pabrai)
是帕波萊投資基金的創辦人,
該基金的年化報酬率高達 28%,
勝過 99% 以上的基金與大盤指數。
他在著作裡提到的「凱利公式」,
是一種透過公式的計算,
告訴我們如何在風險與獲利中,
把握下注最大化的資金比率,
也就是交易金額
應該占你的投資組合多少比重,
才能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
完成預設的獲利目標。
以不擴張信用的投資組合來說,
投資人只有 100% 的資金可以運用,
理想的持股配置如表 1。
(圖 / Smart 智富 授權 )
意思是指,假設有 8 個投資機會,
最看好的標的是機會 1,
要投入總資金的 20%;
其次看好的標的是機會 2,
要投入總資金的 17%,依此類推。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
與他的搭檔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
所管理的共同基金,
也是採取類似的資本配置策略,
長期以來創造極其優異的投資報酬率。
而我的投資組合配置也接近以上方法,
我會把超過 50% 的資金
集中在最看好的 3 個投資標的上
前 5 個看好的投資標的
會占整個投資組合的 7 成資金(詳見表 1)。
當你判斷得夠精準時,
集中持股的資本配置
就可以創造優異的投資報酬。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預估的精準度,
因為預測是取決於企業未來的營運展望,
所以預估並不能代表百分之百準確,
有時候也可能出現機會 7 的表現,
大幅優於機會 2 的情況。
配置原則 2
每檔個股投入相同資金比重
另外,投資人也可以採用平均分配法,
也就是每檔股票的資金比重一致。
如果以持股 8 檔計算,
每檔股票的資金占比為總資金的 12.5%;
如果以持股 5 檔計算,
每股檔票的資金占比為總資金的 20%。
這樣的方式,雖然不能創造最高的報酬率,
但是,這個方法可以解決「配置原則 1」
可能會發生的
「低持有比重個股,表現卻優於高持有比重個股」的問題。
至於集中持股
是否代表風險相對較高?
答案是未必。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
當你持有8檔以上的股票,
並且把投資組合分散至 4 到 5 個不同的產業,
由於每個部位彼此間的相關度很低,
因此波動就會顯著下降,
風險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