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aronhychen.com/2014/06/15/%E7%8F%BE%E9%87%91%E8%82%A1%E5%88%A9%E8%88%87%E8%82%A1%E7%A5%A8%E8%82%A1%E5%88%A9%E7%9A%84%E6%84%8F%E7%BE%A9/

近年來定存概念股崛起,股利的發放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在注意股利的同時,有許多人也發現正和遊戲與複利的威力,加入價值投資這個大家庭。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但是隨著定存股受到大家的關注,加上大盤持續創高,許多好標的都漲了很多,價廉物美的股票也越來越難找。我也開始有個疑問:「不配股利就一定不是好公司嗎?」這裡有一些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現金股利

首先還是老話一句,股票的本質是買進公司一部份。我們應該要真正站在「公司的擁有者」,也就是股東的角度思考。我以前常有「賺了錢不分給股東的公司不是好公司」這類的想法。最近發現這種想法似乎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認為這種想法比較像是債權人的立場,而不是股東的立場。股東並不是把錢借給公司,而是出資成立公司。

公司是股東的,自然沒有「公司有沒有把賺到的錢還給股東」的問題。因為公司賺到的錢就是股東的。就算沒有被當作現金股利發放,公司賺到的錢還是股東的,只是留在公司沒有以現金發出來而已。只要你還持有著股票,那些錢就還是你的。而因為保留盈餘也增加每股淨值,也會反映在股價上來回饋股東,甚至還不用像現金股利被課所得稅和健保!(當然有些人能從可扣抵稅額退稅)

巴菲特說:「只有公司保留盈餘所能創造的獲利大於把錢退給股東所能創造的獲利時,才應該保留盈餘。」所以如果公司已經趨於成熟,更多現金已無法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獲利,那當然還是還給股東才對啦!

所以我認為關於現金股利的問題,投資人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做考量。已經退休的投資朋友可能需要穩定的現金流來應付生活開銷;但是對於還有工作的投資人來說,我覺得重點是累積資本,因為要有足夠的資本才能在退休後創造豐厚的現金流。在累積資本的階段,因為有工資收入,所以思維可以轉換一下。

我認為,每次決定買股票前,都要搞清楚這次買進的目的,是要獲得穩定現金流,還是只是要累積資本呢?如果是想要獲得穩定的現金流,那就買進的公司最好要有穩定及足夠的現金股利。如果是要累積資本,那我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EPS而不是現金股利,也就是把選股條件從現金殖利率(dividend yield)轉換成收益率(earning yield,股價÷EPS,也就是本益比的倒數)。我不是說要累積資本的人「一定不要」買配現金的公司;而是「不一定要」買配現金的公司。要累積資本的投資人當然也可以買有配現金股利的公司,然後把領到的股利再投入。

BY Aaron Chen

最後提醒大家要注意公司配發現金的同時是否有足夠的營運資金。看到有些公司左手發現金股利,右手辦現金增資,我心裡都會有大大的問號。如果公司還在成長期,卻硬要配現金造成負現金流量,或者一面配現金一面現金增資,對公司只有壞處。

股票股利

關於股票股利的看法,我認為這在會計上只是股東權益下資金的移動,對公司的資金來說跟不發股票股利直接轉保留盈餘沒什麼差別。對股東而言,因為是按照持股等比例無償發放,所以也沒有稀釋股權的問題。至於股價,因為投資人有得到配股,所以也算是公平。所以我對股票股利的看法是「直接忽略」,也就是有發跟沒發一樣。例如:A公司配現金1.5跟B公司配現金1.5+股票1.0我會把他們當成一樣的。

我以前覺得股票股利明明就可以創造複利啊!可是我發現這種複利的效果不是由股票股利造成。也就是說,不發股票股利一樣能帶來複利。發放股票股利的公司如果能維持股價,隨著配股越來越多,的確可以達到複利的效果。但是維持股價的前提就是EPS要維持。隨著公司股本越來越大,公司要維持EPS就必須賺更多的錢。如果公司不發股票股利,直接把獲利全部轉保留盈餘,公司也能得到一樣的的資金來創造更多的獲利。可是因為股本維持不變,所以公司的EPS會越來越高,進而帶動股價。這兩種情況的複利效果是一樣的。

結論

  • 年輕時追求資本增加,重點是EPS,有沒有現金股利都可以
  • 退休後需要現金流,應追求配現金股利的成熟公司
  • 現金股利可以再投入創造複利
  • 股票股利只是股東權益下資金的移動,並沒有複利效果
  • 現金股利比股票股利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iks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