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32533?from_id=5132611&from_index=2
精準、秩序、理性主義,是德國人給世人的印象,這些特質也運用在居家打掃上。
「我從不記得,我媽曾經把廚房弄得一團糟過,」《the Kitchen》主編坎貝爾(Geraldine Campbell )在一篇《從我的德國媽媽學到打掃的5件事》文章裡說,她家吃完飯的例行公事是,將所有的餐具都拿進廚房,剩菜裝盒放進冰箱或丟廚餘,髒碗盤放入洗碗機。洗碗槽旁一定有條乾淨的乾抹布供擦拭,擦完將碗盤收好,水槽、水龍頭都清好,最後擦拭檯面。
小時候她參加游泳隊,即使早上4點半迷迷糊糊起床去訓練,也不曾看過家裡洗碗槽裡有髒碗盤。受此家訓,直至今日,坎貝爾也盡可能把家事愈快做完愈好,即使前一晚請客,她說:「因為髒亂不會因為過夜而變好,只會更糟。」
「最高明的打掃是不花時間和體力,」日本清潔公司負責人沖幸子曾留職停薪去德國生活,她也深有體會,真正有效的打掃並不是每天花幾小時打掃,而是不花時間和體力,從打掃的魔咒解脫,從精準和秩序中,創造合理的習慣,就能省力打掃。
雖然會有個別差異,以下是德國式的打掃秘訣。
弄髒之前就要清乾淨
沖幸子旅居德國時,德國房東看到玻璃窗大罵,「怎麼這麼髒?」便介紹專業的清潔公司給她。房東太太說,「如果做不來,就找專業的來處理,自己要做,就要在弄髒之前清理乾淨」。
聽起來像個謎語,但從德國理性主義出發,背後意義是不要因為看到髒亂心情煩才打掃,而是以保持清潔為打掃動力。
也就是,用完就擦。一使用完,還沒有形成污垢前馬上擦。例如,上完廁所,馬上用馬桶刷輕刷馬桶;洗完手,也順手擦乾洗手檯上的水漬。還沒到要刷洗前,都不太費力,之後也就不需要騰出一段時間打掃。
清潔宜早不宜遲
母親是德國人,自幼在德國成長的門倉多仁亞說,德國沒有年終大掃除的觀念,而是東西順手歸位,以及日日小掃除。
德國人討厭浪費時間,一年之後,才用好幾天去除累積的污垢、鏽蝕、發霉,是件超級沒效率的事。日常生活中一用完隨手擦拭,看到弄髒處馬上處理,日日小掃除,不需要特別空出時間、空間打掃,也能保持乾淨。
不要同時且長時間整理
如果已經有比較大面積或累積了髒污,千萬不要一次掃完,依時間、空間,分次處理。沖幸子在所著的《德國式物質減法、心靈加法整理術》上說:「花5分鐘仍然無法清除的污垢,就算再繼續下去也清不掉。」
她也從德國的理性主義中學到,每次只打掃一處,不要清完廚房後,又掃浴室,也不要擦完地板又擦玻璃,就算再怎麼愛乾淨,也會覺得疲累。
每次打掃一處,不超過5分鐘
讓你討厭打掃的原因就是,永遠清不完,想起打掃就煩。因此,沖幸子建議,絕對不要一次打掃乾淨,每次打掃選定一個區域,例如用吸塵器吸地板,今天吸玄關半坪、擦窗兩片,打掃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絕對不要一次打掃完畢,告訴自己今天僅限於此。
但擔心用這些觀念真的掃得完嗎?曾在德國生活過的角倉塔仁子說,德國人相信累積的力量,每天一點點但確實地打掃,一週後就能看到成效。
在德國人的觀念裡,「打掃是人生的一半,」也就是,打掃整理在人生中佔了一半的重要性,居家整潔、沒有多餘的雜物,多半就能度過舒服、清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