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雍軍塞渭上,上計欲還,衍言從它道,道通。”
《功侯表》“雍軍塞陳”的“陳”,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說即“陣”字,一種說是“陳倉”脫字。無論哪一種解釋,從《史記·高祖本紀》和《漢書·高帝紀》來看,雍軍是屯兵陳倉(陳倉道,即故道)迎擊漢軍的,即章邯已經掌握了劉邦自故道進軍的情報。再結合《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雍軍很可能是在陳倉以南的渭水邊結陣(古時上南下北,“渭上”即渭水以南),堵塞陳倉道出口。由於通往關中的“褒斜道”已經被劉邦燒毀,劉邦正苦於無法進入關中時,趙衍給劉邦指出了一條小路,劉邦沿著這條小路繞開雍軍的封鎖,擊敗了陳倉的守軍,正式踏足關中,拉開了平定三秦的序幕。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傳說廣為人知,卻不見於正史。在《史記》和《漢書》中,似乎趙衍才是“暗度陳倉”的功臣。
註:褒斜道已燒毀,即使走了褒斜道,路不通,再回頭走陳倉道也需要不少時間,早就貽誤戰機,所以“雍軍塞陳”,不可能是堵塞在褒斜道。且史書記載中章邯很明確是在陳倉迎擊漢軍,不存在走陳倉道就能繞開章邯的道理。趙衍指的道路也不可能就是陳倉道,而應該是在陳倉道出口附近的小道,入關中總共就這么幾條道,陳倉道知道的人不少,用不著他指路,指路也不會被作為主要功績。
前206年八月,劉邦趁此良機進軍關中,韓信說完漢中對後,劉邦遂聽信計。劉邦依計出兵,劉邦走故道入陳倉,章邯軍在陳倉阻擋難以通行,劉邦準備退回,趙衍指出另外一條路(他道),大軍繞過陳倉,漢軍突然出現在雍國西南邊境的陳倉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FiVjJOvXk&ab_channel=%E5%9C%B0%E5%9B%BE%E9%87%8C%E7%9A%84%E6%95%85%E4%BA%8B
韓信名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歷史原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FiVjJOvXk&ab_channel=%E5%9C%B0%E5%9B%BE%E9%87%8C%E7%9A%84%E6%95%85%E4%BA%8B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