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2437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這段文字一般稱為「濠梁之辯」,不少人討論這段文字時總要判斷莊子和惠子誰勝誰負,但我認為莊子根本無意跟惠子辯論,如果讀者著眼於「辯」,反而容易錯失要旨;因此,我在上文稱這段文字為「對話」而非「辯論」。

先看惠子「安知魚之樂?」這一問,很多人理解為「怎知道魚是快樂的?」,可是,從問題的構詞看 (是「安知魚之樂?」而不是「安知魚樂否?」或「安知魚樂乎?」),惠子的意思應該是「如何知道魚的快樂是怎樣的?」或「怎會明白魚的快樂?」。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莊子最後說的「請循其本」和「已知吾知之」,都是指魚的快樂狀態。

莊子反問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並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給對方一個辯論的難題,而是提醒惠子︰「雖然你不是我,但你對我亦有所知,有所了解;假如不是我就對我一無所知,那麼,你亦不會知道我不明白魚的快樂。」

莊子以自己對外物的理解作為外物的狀況。他自己高興,就將自己的高興之情表達到河流中的魚身上,認為魚也很快樂。

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2.「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3.有天去野生動物園;到底是去看野生動物,還是去被「野生動物看」呢!
4.水池留白,是要讓人快樂,還是讓魚快樂?
5.是更多生物在水池裡,魚快樂?還是水池留更多白,魚快樂?(這可能要請莊子來解讀了)
6.是在水池裡的魚快樂了,在旁觀看的人才會快樂嗎?(惠施是否看得出來?)

安知魚之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niksong 的頭像
    gniksong

    有機小松的部落格

    gniks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