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託憑證(Depository Receipt , DR)有哪些種類?
存託憑證依「發行地」不同,有不同的名稱:
- ADR:非美國的上市公司,若在美國發行稱為ADR美國存託憑證;
- TDR:非台灣的上市公司,在台灣發行稱為TDR台灣存託憑證;
- EDR:在歐洲發行,稱為EDR歐洲存託憑證;
- GDR:能在2個以上股票市場交易,則稱為全球存託憑證(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 , GDR)。
舉例來說,台積電可以在美國發行ADR募集美國投資人的資金;國外公司也能到台灣發行TDR,募集台灣投資人資金。
對投資人來說,好處是不用到國外開戶也能投資國外股票。
存託憑證依「公司參與程度」不同,又分為參與型、非參與型:
1. 參與型(Sponsored):
發行公司與存託機構簽訂存託契約(Depository Agreement),表示原券發行公司對投資人完全負責,並負擔發行時的會計、律師、一切行政費用。
原券發行公司委託存託銀行,把有價證券交由保管銀行保管,再由保管銀行通知存託銀行發行存託憑證,發行公司可藉由這類型存託憑證籌措資金,而且審查程度也較為嚴格謹慎,必須定期提供相關的財務資訊(例如新股認購、股東會召集以及配發股息股利等公告或通知)給存託機構或保管機構,投資人持有這類型的存託憑證,會定期收到財務公報,投資人較有保障。
2. 非參與型(Unsponsored):
投資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商或股票發行公司大股東為使其所持有的股票流通於海外市場,以自己名義(非發行公司名義)將該股票存入本國保管機構,並委託外國存託機構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因發行該股票的本國公司並未介入參與此發行程序,故其僅須出具無異議(no objection)文件即可。
簡單來說,這類型一般是由投資銀行在境外購得外國有價證券後,將其存入當地保管銀行,再委託境內存託銀行發行。
這類的存託憑證,以已發行的股票為委託標的,並未發行新股,僅在次級市場流通,發行費用由投資人自行負擔。
以非參與型的ADR為例,因為無關公司增資,所以美國證管會(SEC)的審查程度較簡化,而近年來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這類型存託憑證已越來越少。
IPO、DR、ADR有何不同?差異比較
台灣ADR,就是台灣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同樣是發行股票,但IPO跟ADR又有什麼不同?
IPO、DR、ADR重要名詞簡介:
IPO、DR、ADR重要名詞簡介 |
|
名詞解釋 | 說明 |
首次公開發行掛牌上市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
首次公開發行掛牌上市的股票,IPO和ADR的差異: 外國公司用ADR在美國上市,必須在原本國家已是上市櫃公司;若用IPO在美國上市,則必須尚未成為上市櫃公司,才能在美國首次公開發行掛牌上市。 |
存託憑證DR (Depositary Receipts) |
國內上市櫃公司,將股票交付海外存託機構,發行以當地幣值計價的股票憑證,藉此出售給海外投資人的工具。依發行地不同會有不同的名稱,例如ADR、TDR、EDR、GDR等等。 |
美國存託憑證ADR (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 |
A就是American,指外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股票,若是台灣公司在美國上市ADR,就是台灣ADR。 |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
簡單來說,第一次在某市場上市是IPO,而已經上市後又在其他市場發行存託憑證,那就是DR了。
可閱讀:什麼是IPO?
ADR的層級有哪些?
公司要發行ADR,必須符合美國證監會(SEC)監管,屬於「參與型存託憑證」,根據不同的層級,需符合不同程度的監管。
從底下的表格可以看到,ADR的級別越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要求也越高,對機構投資人、散戶投資人來說,這種ADR的吸引力就越大。
3種ADR層級 |
||||
比較項目 | 第一級ADR | 第二級ADR | 第三級ADR | |
註冊要求 | 需向SEC註冊 | 需向SEC註冊 | 需向SEC註冊 | |
監管程度 | 監管少、最寬鬆 不需符合美國會計準則 |
監管中等 需符合美國會計準則,要提供年報 |
監管最嚴格 每年申報財務報表,所有要求必須與美國公司一致 |
|
發行成本 | 低 | 中 | 高 | |
可否籌資 | 否 | 否 | 是 | |
交易市場 | OTC場外交易 | NYSE AMEX NASDAQ |
NYSE AMEX NASDAQ |
|
ADR公司舉例 | ADIDAS(ADDYY) 愛馬仕(HERMES) |
– | 台積電(TSM) 中華電信(CHT) 阿里巴巴(BABA) |
|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