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台灣期交所從○七年開始公布這項資訊以來的數據,搭配指數走勢一併觀察,就可以發現,近三年來每當外資淨空單口數超過一萬口,往往是指數的相對高檔甚至頭部區;反之,若淨多單超過一萬口,往往指數是處在相對低檔或底部區。
例如,兩年多以來台股的相對高檔:包括○七年七月的九八○七點、十一月的九八五九點,○八年五月的九三○九點,以及今年一月的八三九五點,共同的特色是:外資在台指期的部位都是呈現淨空單一萬口以上,無一例外。
從行情看外資操作的四階段
在這些交易資訊中,其中有三個數據較為重要:首先是外資在現貨的買賣操金額;更重要的是外資在台指期、摩台指的未平部分變化,尤其是台指期;第三則是外資每天主要買賣超的個股。外資操作手法並不複雜,就是期貨與現貨交互運用,尤其期貨是外資風向球,淨空多單達一定數量時,參考性比現股買賣超更高。
第一階段:指數末跌段或初升段,賣現貨買期貨
在指數低檔或於底部區時,外資可能持續賣股票,但是期貨卻通常站在買方。持續賣股票原因很多,有的為了應付海外基金贖回,有的因為個股跌至停損價位必須脫手。外資也擔心指數真正落底起漲,很多個股追不到,因此在期貨市場買進多單卡位,稱為『多頭避險』。
因此,當指數進入相對低檔區,若發現外資在期貨市場多單持續累積,就是重要低部訊號。
第二階段:指數上升段,持有期貨多單並且買現貨
指數落底起漲,展開波段行情,這時外資在現貨市場開始轉賣為買,而期貨市場則持續握有多單,只要波段走勢沒有結束,外資這樣操作方式會持續下去。頂多是遇到漲多回檔時調節期貨、現貨的多單而已,大致上保持逢低買進的態勢。
第三階段:指數末升段或初跌段,賣期貨並且買現貨
在指數進入外資設定高檔或於頭部區時,外資就開始轉變,可能持續買超股票,甚至愈買愈多,並發布多項利多,吸引投資人進場。有的因為海外基金買盤持續湧入,必須提高持股部分或全球基金配置不得不買,有的為了個股不易脫手或賣不到好價錢。因此在期貨市場賣出多單轉成淨空單,稱為『空頭避險』。
指數或股價持續上漲,投資人最容易被迷惑與失去戒心而盲目追買。
第四階段:下跌段,持有期貨空單以及賣現貨
指數或個股反轉而下,頭部確立,這時外資就開始在現貨市場大舉賣超,期貨空單則續抱甚至加碼。與第二階段相同,本階段只要下跌趨勢沒有改變,操作會延續下去,直進入第一階段。這段期間外資在現貨市場減緩賣超或短暫回補空單,『逢高賣出』的基調不會變。